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坐禅用心记

坐禅用心记

坐禅用心记
坐禅用心记

坐禅用心记

洞穀沙门莹山绍瑾撰

夫坐禅者,直令人开明心地,安住本分,是名露本来面目,亦名现本地风光。身心俱脱落,坐卧同远离。故不思善不思恶,能超越凡圣,透过迷悟之论量,离却生佛之边际,故休息万事,及放下诸缘,一切不为,六根无作。这箇是阿谁,不曾知名,非可为身,非可为心,欲虑虑绝,欲言言穷,如癡如兀,山高海深。不露顶不见底,不对缘而照,眼明於云外。不思量而通,宗朗於默说。

坐断乾坤,全身独露,没量大人,如大死人。无一翳遮眼,无一尘受足,何处有尘埃,何物作遮障。清水无表里,虚空终无内外。玲珑明白,自照灵然,色空未分,境智何立。从来共住,历劫无名。三祖大师且名为心,龙树尊者假名为身,现佛性相,表诸佛体,此圆月相无缺无余,即此心者,便是佛也。

自己光明腾古辉今,得龙树变相,成诸佛三昧。心本无二相,身更异相像,唯心与唯身,不说异与同,心变成身,身露相分,一波纔动,万波随来,心识才起,万法竞来,所谓四大五蕴遂和合,四支五根忽现成。以至三十六物、十二因缘,造作迁流展转相续。但以众法合成而有,所以心如海水,身如波浪,如海水外无一点波,如波浪无一滴水,水波无别。动静不异,故云,生死去来真实人,四大五蕴不坏身。

今坐禅者,正入佛性海,即标诸佛体,本有妙净明心顿现前,本来一段光明终圆照。海水都无增减,波浪亦无退转,是以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直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有寂静无漏妙术,是谓坐禅。即是诸佛自受用三昧,又谓三昧王三昧。若一时安住此三昧,则直开明心地,良知佛道正门也。

其欲开明心地者,放舍杂知杂解,抛下世法佛法,断绝一切妄情,现成一实真心,迷云收晴,心月新明。佛言,闻思犹如处门外,坐禅正还家稳坐,诚哉。若夫闻思诸见未休,心地尚滞,故如处门外。只箇坐禅,一切休歇,无处不通,故似还家稳坐。而五盖烦恼皆从无明起。无明若不明己也,坐禅者是明己也。纵虽断五盖,未断无明,非是佛祖。若欲断无明,坐禅辨道,最是祕诀也。

古人云,妄息寂生,寂生智现,智现真见。若欲尽妄心,须休善恶思,又须一切缘务都来放舍,心无思、身无事,是第一用心也。妄缘尽时,妄心随灭,妄心若灭,不变体现,了了常知,非寂灭法。非动作法。然所有技艺、术道、医方、佔相,皆当远离,况乎歌舞妓乐諠诤戏论名相利养,悉不可近之。颂诗歌咏之类,自虽为净心因缘,而莫好营,文章笔砚掷下不用,是道者之胜躅也,是调心之至要也。

美服与垢衣,俱不可着用。美服者生贪,又有盗贼畏,故为道者障难。若有因缘,若有人施与,而不受者,古来嘉踪也。纵本有之,又不照管,盗贼劫夺,不可追寻吝惜也。垢衣旧衣者,浣洗补治去垢腻,令净洁而可着用之。不去垢腻,身冷病发,又为障道因缘也。虽然不管身命,衣不足,食不足,睡眠不足,是名三不足,皆退惰因缘也。

一切生物坚物,乃至损物不净食,皆不可食之。腹中鸣动,身心热恼,打坐有烦。一切美食

不可耽着,非但身心有烦,贪念所未免也。食祇取支气,不可嗜味,或饱食打坐,发病因缘也。大小食后,不得辄坐,暂经少时,乃堪可坐。凡比丘僧必可节量食,节量食者,谓涯分也,三分中,食二分余一分,一切风药胡麻、薯蓣等,常可服之,是调身之要术也。

凡坐禅时,不可靠倚墙壁禅椅及屏障等。又莫当风裂处而打坐,莫登高显处而打坐,皆发病因缘也。若坐禅时,身或如热或如寒,或如涩或如滑,或如坚或如柔,或如重或如轻,或如惊觉,皆息不调,必可调之。调息之法,暂开张口,长息则任长,短息任短,渐渐调之,稍稍随之。觉触来时,自然调适,而后鼻息可任通而通也。

心若或如沈或如浮,或如朦或如利,或室外通见,或见身中通见,或见佛身或见菩萨,或起知见,或通利经论,如是等种种奇特种种异相,悉是念息不调之病也。若有病时,安心於两趺上而坐;心若昏沈时,安心於发际眉间;心若散乱时,安心於鼻端丹田(丹田谓脐下一寸五分也);居常坐时,安心於左掌中,若坐久时,虽不必安心,心自不散乱也。复如古教,虽照心家训,不可多见之书之闻之,多则皆乱心之因缘也。凡疲劳身心,悉发病因缘也。

火难、水难、风难、贼难,及与海边、酒肆、婬房、寡女、处女、妓乐之边,并莫打坐。国王、大臣、权势家,多欲、名闻、戏论人,亦不得近住之。大佛事、大造营,最虽为善事,专坐禅人不可修之。不得好说法教化,散心乱念从是而起。不得好乐多众、贪求弟子,不得多行多学。极明极暗,极寒极热,乃至游戏女处,并莫打坐。

丛林之中,善知识处,深山幽谷,可依止之。绿水青山,是经行之处。谿边树下,是澄心之处也。观无常不可忘,是励道探心也。坐褥须厚敷,打坐安乐也。道场须清洁,而常烧香献花,则护法善神及佛菩萨影向守护也。若安置於佛菩萨及罗汉像,一切恶魔鬼魅不得其便也。常住大慈大悲,坐禅无量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莫生憍慢我慢法慢,此是外道凡夫法也。

念誓断烦恼誓证菩提,只管打坐,一切不为,是参禅要术也。常可濯目洗足,身心闲静,威仪齐整,应舍世情,莫执道情。法虽不可悭,然不请莫说。守三请从四实,十欲言九休去。口边醭生如腊月扇,如风铃悬虚空不问四方风,是道人风标也。只以法而不贪於人,以道而不贡於己,便是第一用心也。

夫坐禅者,非干教、行、证,而兼此三德。谓证者以待悟为则,不是坐禅心。行者以真履实践,不是坐禅心。教者以断恶修善,不是坐禅心。禅中纵立教,而非居常教。谓直指单传道,举体全说话。语本没章句,意尽理穷处,一言尽十方,丝毫未举扬,是岂不佛祖真正之教乎。或虽谈行,又无为行,谓身无所作,口无密诵,心无寻思,六根自清净,一切不污染。非声闻十六行,非缘觉十二行,非菩萨六度万行,一切不为,故名为佛。只安住诸佛自受用三昧,游戏菩萨四安乐行,是岂不佛祖深妙之行乎。或虽说证,无证而证,是三昧王三昧,无生智发现三昧,一切智发现三昧,自然智发现三昧。如来智慧开发明门,大安乐行法门所发,越圣凡格式,出迷悟情量。是岂不本有大觉之证乎。

又坐禅者,非干戒定慧,而兼此三学。谓戒是防非止恶,坐禅观举体无二,抛下万事,休息诸缘,佛法世法不管,道情世情双忘,无是非无善恶。何防止之有乎。此是心地无相戒也。定是观想无余,坐禅脱落身心,舍离迷悟,不变不动。不为不昧,如癡如兀,如山如海,动静二相瞭然不生,定而无定相,无定相故名大定也。慧是简择觉了,坐禅所知自灭,心识永忘,通身慧眼,无有简觉,明见佛性,本不迷惑,坐断意根,廓然莹彻,是慧而无慧相,无

慧相故名大慧也。诸佛教门,一代所说,无不总收戒定慧中。

今坐禅者,无戒不持,无定不修。无慧不通,降魔、成道、转轮、涅槃,皆依此力,神通妙用、放光说法,尽在打坐也,且参禅亦坐禅也。欲坐禅者,先静处宜焉,茵褥须厚敷,莫教风烟入,勿令雨露侵,护持容膝地,清洁打坐处。虽有昔人坐金刚座,坐盘石上之踪迹,亦无不有座物。坐处当应昼不明夜不暗,冬暖夏冷,是其术也。放舍心意识,休息念想观,勿图作佛,勿管是非,护惜光阴,如救头然。如来端坐,少林面壁,打成一片,都无他事。石霜拟枯木,太白责坐睡,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持课,只管打坐始得。

大抵坐禅时,可搭袈娑(除开定前后、夜、与晡时)莫略。蒲团(经亘一尺二寸,周围三尺六寸),非全支趺坐,自跏趺半而后至脊骨下。是佛祖之坐法也。或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结跏法者,先以右足置左髀上,以左足置右髀上,而宽系衣物(内衣、带纽)可令齐整。次以右足安左足上,以左手安右手上,两手大指相拄近身,拄指对头当对脐安,正身端坐,不得左侧右倾、前躬后仰。耳与肩、鼻与脐,必俱相对。舌拄上齶,息从鼻通,脣齿相着。眼须正开,不张不微。如是调身已,欠气安息,所谓开口吐气一两息也,次须坐定摇身七八度,自粗至细,兀兀端坐也。於此思量箇不思量底,如何思量,谓非思量,是乃坐禅要法也,直须破断烦恼亲证菩提。

若欲起定,先两手仰安两膝上,摇身七八度,自细至粗,开口吐气,伸两手捺地,轻轻起坐,徐徐行步,须顺转顺行。坐中若昏睡来,常应摇身或张目,又安心於顶上发际眉间。犹未醒时,引手应拭目或摩身。犹未醒时,起座轻行,正要顺行,顺行若及一百许步,昏睡必醒,而经行法者,一息恒半步,行亦如不行,寂静而不动,如是经行。犹未醒时,或濯目冷顶,或诵菩萨戒序,种种方便勿令睡眠。当观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道眼未明,昏睡何为,昏睡频来,应发愿云,业习已厚,故今被睡眠盖,昏蒙何时醒,愿佛祖垂大悲,拔我昏重苦。

心若散乱时,安心於鼻端丹田,数出入息。犹未休时,须一则公案提撕举觉,谓是何物恁么来,狗子无佛性,云门须弥山,赵州拍树子等,没滋味谈,是其所应也。犹未休时,向一息截断两眼,永闭端的。打坐工夫,或向胞胎未生,不起一念已前行履工夫,二空忽生,散心必歇。

起定之后,不思量而现威仪时,见成即公案,不回互而成修证时,公案即见成,朕兆以前之消息,空劫那畔之因缘,佛佛祖祖灵机枢要,唯此一事也。直须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至祷至祷!

坐禅用心记(终)

坐禅用心记

坐禅用心记 洞穀沙门莹山绍瑾撰 夫坐禅者,直令人开明心地,安住本分,是名露本来面目,亦名现本地风光。身心俱脱落,坐卧同远离。故不思善不思恶,能超越凡圣,透过迷悟之论量,离却生佛之边际,故休息万事,及放下诸缘,一切不为,六根无作。这箇是阿谁,不曾知名,非可为身,非可为心,欲虑虑绝,欲言言穷,如癡如兀,山高海深。不露顶不见底,不对缘而照,眼明於云外。不思量而通,宗朗於默说。 坐断乾坤,全身独露,没量大人,如大死人。无一翳遮眼,无一尘受足,何处有尘埃,何物作遮障。清水无表里,虚空终无内外。玲珑明白,自照灵然,色空未分,境智何立。从来共住,历劫无名。三祖大师且名为心,龙树尊者假名为身,现佛性相,表诸佛体,此圆月相无缺无余,即此心者,便是佛也。 自己光明腾古辉今,得龙树变相,成诸佛三昧。心本无二相,身更异相像,唯心与唯身,不说异与同,心变成身,身露相分,一波纔动,万波随来,心识才起,万法竞来,所谓四大五蕴遂和合,四支五根忽现成。以至三十六物、十二因缘,造作迁流展转相续。但以众法合成而有,所以心如海水,身如波浪,如海水外无一点波,如波浪无一滴水,水波无别。动静不异,故云,生死去来真实人,四大五蕴不坏身。 今坐禅者,正入佛性海,即标诸佛体,本有妙净明心顿现前,本来一段光明终圆照。海水都无增减,波浪亦无退转,是以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直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有寂静无漏妙术,是谓坐禅。即是诸佛自受用三昧,又谓三昧王三昧。若一时安住此三昧,则直开明心地,良知佛道正门也。 其欲开明心地者,放舍杂知杂解,抛下世法佛法,断绝一切妄情,现成一实真心,迷云收晴,心月新明。佛言,闻思犹如处门外,坐禅正还家稳坐,诚哉。若夫闻思诸见未休,心地尚滞,故如处门外。只箇坐禅,一切休歇,无处不通,故似还家稳坐。而五盖烦恼皆从无明起。无明若不明己也,坐禅者是明己也。纵虽断五盖,未断无明,非是佛祖。若欲断无明,坐禅辨道,最是祕诀也。 古人云,妄息寂生,寂生智现,智现真见。若欲尽妄心,须休善恶思,又须一切缘务都来放舍,心无思、身无事,是第一用心也。妄缘尽时,妄心随灭,妄心若灭,不变体现,了了常知,非寂灭法。非动作法。然所有技艺、术道、医方、佔相,皆当远离,况乎歌舞妓乐諠诤戏论名相利养,悉不可近之。颂诗歌咏之类,自虽为净心因缘,而莫好营,文章笔砚掷下不用,是道者之胜躅也,是调心之至要也。 美服与垢衣,俱不可着用。美服者生贪,又有盗贼畏,故为道者障难。若有因缘,若有人施与,而不受者,古来嘉踪也。纵本有之,又不照管,盗贼劫夺,不可追寻吝惜也。垢衣旧衣者,浣洗补治去垢腻,令净洁而可着用之。不去垢腻,身冷病发,又为障道因缘也。虽然不管身命,衣不足,食不足,睡眠不足,是名三不足,皆退惰因缘也。 一切生物坚物,乃至损物不净食,皆不可食之。腹中鸣动,身心热恼,打坐有烦。一切美食

禅坐姿势图解

禅坐姿势图解 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好准备工作后,便真正进入坐禅阶段。 《坐禅仪》中写道: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舒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 现参照上述内容,在此做简明易懂的解释。 选择坐禅场地 这里,首先将坐禅场地规定为闲静处,即安静的地方。然而,作为实际问题,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选出一处闲静的地方,并非易事,但尽量因地制宜,想方设法选择闲静之处。

静坐绵阳市文联花园[编辑] 2010.10. 譬如,可在庭院一隅打坐,与自然融为一体。另外,应尽量寻找没有外部噪音及家中杂乱声干扰的书房及卧室等,精神可以集中的地方。 顺便补充一句,即便是可以忍耐轻微的喧闹,但自古以来就告诫要避免在风口处、阳光直射的地方坐禅。

在道场等处,原本坐禅场地是祭拜文殊菩萨的地方,因此在家中可以挂些佛画或者墨迹。 此外,准备好香炉,以用来插放线香。焚香还有清新房间、平和心境的功效。 在道场,一炷香的时间约30~40分钟,坐禅时间可视其时段情况自行掌握。准备坐物 场地选好后,要“厚敷坐物”。坐垫以厚为佳,并非奢华。最好使用膝部不超出垫边、稍大尺寸为宜。但如果只有薄垫,则可能将两个相叠一起使用。在坐垫上面再放上一个相当于普通坐垫对折后大小和厚度的所谓“坐蒲”,垫在臀部下面。当然也不妨将薄坐垫对折起来替代使用。 衣着

然后是“宽舒衣带”,这是指和服穿着要宽松舒适,尤其衣带不能紧束。如果身着西服,则放松皮带,解下领带。然而,切记注意不可衣着不整、邋遢,必须“威仪齐整”。一旦失去严肃,坐禅就会欠缺紧张的感觉。 坐禅1.调身“然后结跏趺坐”,进行上述准备之后,开始盘腿。《坐禅仪》中将其方法分为全跏趺坐和结半跏趺坐两种。 腿可从普通的盘腿形式开始,先以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将左脚安于右膝上。此姿势称为全跏趺坐。 腿盘好后,将身体先左右、后前后摇动,以确定重心。

禅坐的好处

禅坐的好处 坐禅的方法,虽是渊源于东方人的智慧,事实上,不论东方或西方,凡是伟大的宗教家、哲学家,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多少均须得力于若干禅的功能,即使未心采取特定的坐禅姿势或坐禅的名称。 就他们发挥出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毅力的本质上说,与坐禅的功能是相应的,只是他们不知道那是出于禅的功能而已,由于他们的天赋高于常人,故在不自觉的情形下,能够得到若干禅的功用,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伟人。 我们既已知道,坐禅是发掘并发挥人类潜在智能和体能的最佳方法,所以透过禅的训练不难把普通人改造为杰出的伟人,将天赋低的人变优秀,体皈差的人变强健,优秀者使之更优秀,体皈强健的变得更强健,使人人皆有成为完人的可能。 所以,坐禅是健全人生、建设社会、改善一切环境的最佳方法。对常人而言,坐禅可以坚强意志、改变气质。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对周遭的一切环境方面,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因此,坐禅能使你获得一个崭新的生命,能使你发现你是多么的幸福、自由和生气蓬勃。 坐禅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心力或念力的集中于某一个抽象或具象的念头而来,所以,在行、立、坐、卧的任何姿势,均可能发挥禅的反应,不论是沉思、默祷、礼拜、读诵,乃至细心的审察、凝神的倾听等心无二念之时,均有发生禅之反应的可能。 但是此等状态下的禅的反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易发生的,纵然在极少数人身上,偶然发生一两次,却无法求其经常发生。 正因如此,发源于东方的禅的修习方法,便成为必要,如果你希望得到它,而去跟随一位禅的老师学习的话,这方法将使得可遇而不可求的禅的经验,成为人人皆有机会获得的财富。

坐禅姿势详细图解

坐禅姿势详细图解 2012-03-24 15:38 转载自阿比甲当嘎 最终编辑阿比甲当嘎 座禅姿势..图解. 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好前述准备工作后,便真正进入坐禅阶段。《坐禅仪》中写道: 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舒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 现参照上述内容在此做简明易懂的解释。 选择坐禅场地 这里,首先将坐禅场地规定为闲静处,即安静的地方。然而,作为实际问题,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选出一处闲静的地方并非易静之处。 譬如,可在庭院一隅打坐,与自然融为一体。另外应尽量寻找没有外部噪音及家中杂乱声干扰的书房及卧室等精神可以集中的地方 顺便补充一句,即便是可以忍耐轻微的喧闹,但自古以来就告诫要避免在风口处、阳光直射的地方坐禅。 在道场等处,原本坐禅场地是祭拜文殊菩萨的地方,因此在家中可以挂些佛画或者墨迹。 此外,准备好香炉,以用来插放线香。近来芳香疗法广为知晓,而焚香还有清新房间、平和心境的功效。

在道场,一炷香的时间约30~40分钟,坐禅时间可视其时段情况自行掌握。 准备坐物 场地选好后,要“厚敷坐物”。坐垫以厚为佳,并非奢华。最好使用膝部不超出垫边、稍大尺寸为宜。但如果只有薄垫,则可能将两一个相当于普通坐垫对折后大小和厚度的所谓“坐蒲”,垫在臀部下面。当然也不妨将薄坐垫对折起来替代使用。 衣着 然后是“宽舒衣带”,这是指和服穿着要宽松舒适,尤其衣带不能紧束。如果身着西服,则放松皮带,解下领带。然而,切记注意不一旦失去严肃,坐禅就会欠缺紧张的感觉。 坐禅1.调身“然后结跏趺坐”,进行上述准备之后,开始盘腿。《坐禅仪》中将其方法分为全跏趺坐和结半跏趺坐两种。

坐禅姿势

坐禅姿势 佛教的“坐禅”,顾名思义,是端坐静虑冥想。这是佛陀时代的禅观内容与方法,后来传入中国则演变成为:“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的佛性禅。 禅法的传播,着重契理契机。早期的禅观思想,较契合于多数自利倾向的钝根学人;后期则较相应于少数利他倾向的利根行者,而直入禅法核心,直取如来的涅盘心印。于是便有“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语默动静无不是禅”的微妙、生活禅风的盛行。 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若不从传统形式上的“坐禅”修炼下手,则不易得其门而入。所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坐禅姿势,从“坐”起修,极为重要! 五种常用的坐禅姿势 古来禅修者普遍使用的五种坐禅方式── 1、双跏趺坐 双跏趺坐,俗称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称有异。 2、单跏趺坐 单跏趺坐,俗称单盘──只置一脚掌于另一大腿上,另一只小脚,则放在大腿下。双盘坐姿最为理想,盘坐时身姿平稳,易于久坐,然并非人人皆具双盘善根。若觉困难,无须勉强,不妨退而求其次,先学习单盘,待适应了再进一步学习双盘。 3、交脚坐(散盘) 交脚坐,俗称叉腿坐、散盘──将两只小脚交叉,放在两只大腿下,此坐式较为随性。一般人交脚坐时大都弯腰驼背,若是坐禅人,叉腿摆好姿势,则是竖直脊椎、端身正坐的庄严道貌,如此才是交脚坐的正确坐姿。对于单盘仍觉得疼痛难忍者,可行此法。 4、跨鹤坐 跨鹤坐,又称日本坐──两膝并拢跪下,两脚大拇指上下交叠,然后将臀部坐在两脚跟上。这种坐姿初学之时不宜久坐,才不致坐伤筋骨。每次练习二十或三十分钟即可,待习惯再逐渐延长时间。“交脚坐”跟“跨鹤坐”的坐姿,虽非理想,然并无不好,故说“亦无错”。 5、正襟危坐 正襟危坐,又称端身正坐──练习此式,应先找一张与膝盖同高的椅凳,然后端身坐半坐──臀部坐实,腿部悬空,两小腿垂直,两脚掌平放在地。若因腿部受过伤不能席地盘坐,或因上班工作之地不易寻得适当座位,即可以“正襟危坐”的坐姿习禅。由于是在非常的情况下才用此式,故说是“方便法”。 以上五式坐姿,可随顺每日生活环境或生理上的变化需求不同,而做适当调整。若初学坐禅,不妨一一尝试看看;一旦试验出适合自己的坐式,就以该坐式恒长学习,如是即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认识坐禅姿势,谨慎选择,极为重要! 正确的坐禅姿势 “坐禅”姿势的要领,古来各宗派贤哲发明不辍,此段论述的重点是:坐时,“身姿”须注意的相关要点。 这首偈颂,说明了调理坐禅姿势必须注意七项要点,即:盘腿、竖直背脊、手结禅定印、平放肩胸、头正收下颚、舌抵上腭、收敛双目(微张)。七项要点的全称是“毗卢遮那七支坐法”。 “毗卢遮那”的真义是使其光亮清明之意,也就是利用七支坐姿之锻炼,使心意稳定、清明,以开展禅定。 以下再深入了解”毗卢七支坐法”: 1、盘腿 跏趺坐,俗称盘腿坐,又可分为”双盘”与”单盘”两种,双盘是同时把两只脚掌放在大腿上,单盘则只将一只脚掌置于大腿上,另一只脚掌则放在大腿下。不论是双盘或单盘,当

坐禅的姿势与作用

坐禅的姿势与作用 ~我们的生理最宜坐禅,人的体形修定,以坐为佳。 ~静心修禅,能使身心发生转化 金刚跏趺~“如佛之威仪而坐,令两膝与尾闾三点支持全身之重量,从两膝引一直线与两腿构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刚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马亦可,但必不可舒脚坐。然欲禅定成就,终须学习金刚跏趺,如是坐者,如大龙蟠,任坐若干时间,无踝骨酸痛之病,以肢体盘曲故,全身之气自然聚敛,于定极为有益。 身子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从发际上四指顶门处,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时,先将腰身伸直,然后放下,使脊柱节节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 ~十方如来成佛,皆金刚跏趺而坐。初学者,即学此坐法,于身心极为有益。 ~身定心定,易于入定 ~盘坐成循环形,促进生理循环

~腿部血液易于回上,腿病易于消失 ~两脚心向上,手结定印,易收敛宇宙能量,自身光气返回腹内 ~易通三关三脉 ~圆形光体周遍一切 不动摇~金刚结跏,定身不动如须弥山。清定上师说:“此坐若从高空掉下,不翻跟斗,至地仍如此,因上轻下重故,重心不动。” 静心坐禅能使身心发生转化 心静下来,心理发生变化了,生理也会发生变化,乃至骨头、血液都会发生变化。身子上的变化,坐禅的人自己有体会,旁人也看得出来,不过不能完全看得出来。一般来说,这个人修禅定,气色好了,本来苍白的脸现在像个苹果那样,这不算稀奇。营养好一点,运动锻炼也会这样。以前上海有父女两个到禅定班来学习,女孩子脸色苍白,病很多,等到第一课听完,修完禅定,父亲朝女儿看看,就朝旁边的同学说:“你们看,她的脸红起来了。”苍白的脸红润了,这种变化来的很快,也不稀奇。

鉴真坐禅像

鉴真坐禅像 【名称】鉴真坐禅像 【类别】雕像 【年代】约公元8世纪 【原属】日本 【简介】 中国唐代高僧鉴真(686~763年)东渡赴日考察佛学这一历史事实,是中日文化史上两国人民都很熟悉的一段佳话。鉴真和尚在公元734年应日本留学僧荣睿与普照之邀,带领弟子连续五次出航,皆因海上风暴阻隔,未能成行。当时的航海业与造船术两国都还不很发达。一遇风浪,就会船破人亡。鉴真在第五次出航时,因船被海浪冲毁,漂流到我国海南岛,以致双目失明。但这仍未泯灭他的东渡意志,他第六次启程终于成功。并于公元754年春到达日本奈良。 奈良城内最著名的唐昭提寺,就是由鉴真及其弟子们精心设计建造的。此庙坐落在市西京五条,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落成。日本的僧侣为纪念这位在两国宗教文化上起纽带作用的高僧鉴真,便塑造了这一尊用干漆夹苎法制作的《鉴真坐禅像》,以资瞻仰。 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就其宗教与文化史来看,还可区分为两个时期,即白凤时期与天平时期。白凤时期是从大化革新(公元645年)为起点,到平城建都这一历史阶段;天平时期约从元明天皇和铜三年,即公元710年起,到桓武天皇于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建都平安京这段时期。奈良的宗教文化,实际上从天平时期起为大兴阶段。这时日本大量接受我国唐代文化,因而国家政治也学唐制,力求迅速取得统一。从政体到宗教,这时的日本都反映着一种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意识。鉴真高僧原是研究佛教三藏,弘布戒律的。他之来日授戒传律,于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具有一种统一信念与意志的作用。当时天皇诏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尚),并授以传灯大法师位。不久,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余人授戒,并建戒坛院。包括唐昭提寺的兴建,都是以在日本传扬正宗佛教、统一人民信仰为目的。鉴真也给日本带去了大量佛教经像、药物、艺术品等。对于日本的医学、建筑和造型艺术也有很大贡献。 这一尊《鉴真坐禅像》就雕塑风格看,具有唐代的艺术特征。鉴真身上的僧袈与两袖、膝间飘逸的衣褶,都体现着明显的唐代写实手法。但仍保留着日本原有的一种理想化成分。尽管在性格刻画上还不能与后来的镰仓时代的肖像雕刻相比拟,而形象的生理特征已被艺术家所注意了。故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尊鉴真像是日本文化在唐式化过程中的产物。它反映了日本古典美在成熟时期的一些艺术表现,与日本天平时代的雕刻具有许多共同性。

禅坐的基本坐姿

禅坐的基本坐姿 禅坐的基本坐姿称为「七支坐法」,指的是禅坐的七个重点: 1.结跏趺坐 双足跏趺坐(双盘) 将双腿分别盘在另一条腿上。双足跏趺坐又分为两种坐姿: 吉祥坐:先以左脚盘压右股上,后以右脚盘压于左股上(即以右压左),最后,双手的掌心向上交迭(右手在上)。 降魔坐:先以右脚盘压左股上,后以左脚盘压于右股上(即以左压右),双手的掌心向上交迭(左手在上)。吉祥坐的相反动作即为降魔坐。 单足跏趺坐(单盘) 是指将一脚弯曲,放在另一脚大腿上即可,双脚上下交迭。

散盘 双脚向下交叉,置于大腿下方。 初学者若无法做到单盘或双盘,则可采散盘及以下几种坐姿。 缅甸坐 双脚平置于坐垫之上,不交叉,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平行,如此能保持身体平衡。 跪坐 双腿长跪,臀部坐在脚掌上,上身挺直,双手置于膝上。 跪坐适合用于餐后,可帮助消化。

2.背脊挺直 坐禅时全身筋骨不要用力,要完全放松。脊椎必须挺直,与地面约呈九十度;若感觉身体左右歪斜,便要调整。因为背直则身体正直,心力便于集中,较容易入定。 3.手结定印 双手放松垂下,左右手掌交迭,两手掌心向上,以一掌迭置于另一掌上。两手大拇指指尖轻轻相触,自然形成椭圆形,放松轻置于大腿之上。 这是种安定的姿势,使心里产生宁静的感觉。两手大拇指微接,能使身体左右气脉自行周流、气血畅通。 4.两肩宜平 两肩肌肉放松。若无法确认肩膀是否放松,可耸肩后再放下,即可感觉肩膀呈放松的情形。 5.舌抵上颚

闭口,舌尖自然轻抵上牙龈(不可用力)。若分泌口水,则缓缓顺势咽下。6.下颚微缩 头务必摆正但不可低头,颈要直,下颚向内收。 7.双目微张 眼睛微张,视线自然下垂,投注于身前一、二尺处,对一切物视而不见。不可专注于某一点,看成一片;心不跟随念头跑,也不压抑念头。 眼睛是极为敏感的器官,容易被外界吸引而影响心灵,所以不宜全开;但闭上眼睛则易于感到昏沈,甚至产生虚无幻象,因此最好双目微张。 下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