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禅坐的好处

禅坐的好处

禅坐的好处
禅坐的好处

禅坐的好处

坐禅的方法,虽是渊源于东方人的智慧,事实上,不论东方或西方,凡是伟大的宗教家、哲学家,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多少均须得力于若干禅的功能,即使未心采取特定的坐禅姿势或坐禅的名称。

就他们发挥出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毅力的本质上说,与坐禅的功能是相应的,只是他们不知道那是出于禅的功能而已,由于他们的天赋高于常人,故在不自觉的情形下,能够得到若干禅的功用,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伟人。

我们既已知道,坐禅是发掘并发挥人类潜在智能和体能的最佳方法,所以透过禅的训练不难把普通人改造为杰出的伟人,将天赋低的人变优秀,体皈差的人变强健,优秀者使之更优秀,体皈强健的变得更强健,使人人皆有成为完人的可能。

所以,坐禅是健全人生、建设社会、改善一切环境的最佳方法。对常人而言,坐禅可以坚强意志、改变气质。在生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活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得到新的希望,对周遭的一切环境方面,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因此,坐禅能使你获得一个崭新的生命,能使你发现你是多么的幸福、自由和生气蓬勃。

坐禅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心力或念力的集中于某一个抽象或具象的念头而来,所以,在行、立、坐、卧的任何姿势,均可能发挥禅的反应,不论是沉思、默祷、礼拜、读诵,乃至细心的审察、凝神的倾听等心无二念之时,均有发生禅之反应的可能。

但是此等状态下的禅的反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易发生的,纵然在极少数人身上,偶然发生一两次,却无法求其经常发生。

正因如此,发源于东方的禅的修习方法,便成为必要,如果你希望得到它,而去跟随一位禅的老师学习的话,这方法将使得可遇而不可求的禅的经验,成为人人皆有机会获得的财富。

求取禅的经验,不限定采用某种特别的姿势,比如正在病中的人、生理机能有残障的人,或者工作特别在忙碌所谓席不暇煖的人,他们可以躺在床上、坐在轮椅上,或在巴士站、电车站、车上、工作房等的任何地方,或立或坐,均可照着老师所教的禅的方法,做数公钟乃至数小时的实习。

效果最大、见效最快的方法,当然是采取双腿盘坐的姿势,初开始坐禅的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若想把双腿盘坐的姿势,坐到驯熟,并且享受到坐禅的乐趣的程度,必须先有忍耐两腿疼痛及麻痹的心理准备。

两腿的痛和麻,也正是初坐禅者和他自己的怯弱面,作艰苦战斗的一般历程,当他通过了这段历程时,至少他的意志力,已战胜了他的畏惧艰难而不敢面对现实的退缩心理,在人生的境界上,他已悄悄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唯有人体的构造,能够采取盘腿而坐的姿势。所以,坐禅的方法,只对人类而设,坐禅的利益,只有人类才有机会享受。我们应该庆幸,能够生而为人,也该珍惜我们得到的人身。

因为,从坐禅的实习之中,可以得到三大利益,其一是坚韧的体魄。其二是敏捷的头脑。其三是净化的人格。所以,释迦牟尼佛经常对其弟子们赞叹人身的可贵,并且强调,从天上至地下的各类众生之中,唯有得到了人身的众生,最适合修行佛道。

论禅学对杉本博司摄影创作的影响.江浩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禅学对杉本博司摄影创作的影响 系别:文学与传媒系 专业:新闻学 学生姓名:江浩 学号:121012101 指导教师: (职称) 二〇一六年五月

论禅学对杉本博司摄影创作的影响 【论文摘要】 杉本博司摄影作品的灵动与深刻之处在于,他的摄影创作往往具有较强的宗教哲学、尤其是佛教禅学的色彩。在杉本先生的摄影作品中,不少体现出对禅学的思考和应用。杉本博司利用手中的器材将自然光影、拍摄对象和禅学思想融会贯通,将二维的影像转化成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立体”画面。本文试图从杉本博司的摄影成长之路入手,根据杉本博司《现象》等作品集,对其中的摄影方式所体现出的禅学思想进行讨论,以便使我们对杉本博司的创作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杉本博司摄影哲学时空禅 【Abstract】 Sugimoto Hiroshi has always been known for artists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photographer. His photographs with strong color of Zen Buddhism.In Mr Sugimoto's photography works, many reflects the thinking of zen and the application.Sugimoto Hiroshi use his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mbine the natural light and shadow, the subject and Zen.He make the two-dimensional images into a strong religious color of "stereo" pictur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growth process of his photography and discuss the Zen thought from the way of photography reflects according to the Sugimoto’s book Phenomenon, it can make us have a more profound and deep understanding to the creative ideas of Sugimoto Hiroshi. 【Keywords】 Sugimoto Hiroshi, photography, time, space, Zen

什么是禅

Ⅰ什么是禅? 一、广义的禅 (一)禅宗大师论禅慧皎:“禅也者妙万物而为高,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情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 (二)佛学文献论禅《佛学大辞典》:禅(术语)禅那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虑。属于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于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于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名之者,是亦一种定心之法,故虽时翻为定,而定之梵名,为三昧或三摩地,总为心一境性所附之名也。 又禅宗之禅,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义,而其体为涅盘之妙心,非谓色界所属之禅。见禅定条。智度论十七曰:‘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禅,秦言思惟修。’法界次第曰:‘禅是西土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 大乘义章十三曰:‘禅定者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为禅,二名为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舍。 禅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番名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慧苑音义上曰:‘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旧翻为思惟修者,略也。’ 禅法(术语)有二种:一曰如来禅。一曰祖师禅。如来禅者,经论所说,秦罗什初传之,至天台而极详悉。祖师禅者,经论之外,祖祖自心印心,魏达摩初传之。佛于灵山会上拈一枝莲华示四众,百万人天不能解其意,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而领佛旨。佛言我付汝以涅盘之妙心。是如来禅之宗源也。故称为佛心宗。常言禅法者,指此佛心宗之禅。1、总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通称禅定。禅定者,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为“思维修”,新译曰:静虑。思维修者,为思维所对之境,而研习之意也。静虑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意也。定为梵语三昧之译,为心定止于一境,而离散动之意。即一心考物曰禅,一境静念曰定。故禅名宽,指一切息虑凝心言,定名狭,为定之一分也。盖禅那思维审虑,自具定止寂静之意,故得名定。三昧无思维审虑之意,不得名禅。总别合称,则曰禅定。而禅定皆为是心之德,此心之德非欲界所属之心德,乃属于色界之法,其中各有四等之浅深,曰四禅四定。此四禅四定世间法,则佛法外道凡夫圣者共通也。其他佛菩萨阿罗汉证得之诸无漏诸定,为出世间法,不具三界所属之心体者。故得禅则必离欲界之烦恼,得定则必断色界之烦恼,得无漏诸定,则必绝无色界之烦恼也。而禅者非但为诸定之根本,且依此而发天眼天耳等之通力,且依有审虑之用。观念真理,必依此禅。是故禅为学道之至要者也。2、根本四禅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今先明四禅也。此四禅法,各有方便中间,今但论色界正定,不取方便中间,故名根本四禅。(一)初禅初禅者,行人先须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阶欲界定。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此定能生初禅,即是初禅方便,亦名未来禅。得此相已,初勿惊恐,亦勿欢喜(惊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说(说则永失不可复得,譬如种树,不可露根)。若于

论“味”与“悟”的关系

提要:“味”与“悟”的理解,就是我们对诗歌隐含之意的探索和剖析,从而得到诗歌以外的感悟,达到物与我双向超越的手段,或者说是途径。二者的关联不在与谁先谁后,谁主谁次,而是我们对文外之意共同感悟和体味。 关键词:司空图、顿悟、韵外之致、妙悟 正文: 唐代司空图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言韵外之致耳。”这里的“味”指韵味,司空图把辨明诗歌语言内含的韵味作为评论诗的前提,进而透过诗的语言意象,洞悉其言外之意。然而“以味言诗”,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并非司空图所独创,早在六朝时代,刘勰就提出合乎法度、言辞简练的作品应该“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味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情趣盎然而又格外清新。其后钟嵘提出“滋味说”的诗歌鉴赏的理论,在《诗品序》里,他从诗体的演进入手,以味之有无多寡考察四言之衰、五言之盛的原由,指明语言文字诸形式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后来,把“味”引入诗歌批评理论的更多。白居易评论元九诗:“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提出韵高体律,意古词新,只是一种物态形式,一旦接受者“甚觉有味”,就有了“味”存在的价值。清人刘熙载谈到词的语言时如是说:“澹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体现了诗语的一种相摩相荡、相辅相成的关系。不管诗人采取何种表达手段,组织何种语言,但是重要的都是为了体会出韵味,否则,迫新逐奇,枯燥乏味,就会失去感动人的力量。 那么何谓之“悟”?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以禅衡诗的诗歌理论,而“悟”是禅宗的第一要义,于是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严羽以禅衡诗的核心观点。 他说:“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故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也就是说诗不从学力中来,亦不从理智中来。如果不多读书,多穷理,就不能极其至。极其至,就是达到最高阶段。最高阶段,就是“悟”。由此可知,他所谓“悟”,是以读书穷理为平时修养的基础。由此而获得“妙悟”,写出的诗,亦无造作之意。 味与悟都是从唯心观念上来理解诗歌意境的方式。人们从诗歌的表层去品味其中的韵味,正所谓“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言韵外之致耳。”悟则是从禅学的角度通过“顿悟”或“渐悟”去品味诗歌的含义。 然而,诗之味可品,而悟之则难。可以说品“味”是参“悟”的基础,然而严羽所说:“近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则是说诗中所表现的只是文字的功夫、学识和思想,而没有灵感。也就是说没有参“悟”的必要。 总而观之,“悟”与“味”皆是品析诗文的一种方法,二者虽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其意义都是相当深远的。

瑜伽入门教程

瑜伽入门课程 1、头部运动,禅坐,双手于中间交叉。(1)点头,吸气;抬头,吐气;(2)左摆至右摆, 吸气;返回,吐气;(3)左转,吸气;右转,吐气。 2、双脚呈现九十度站立,双手反扣朝上,连续左转两下,再连续右转两下。(1)左脚朝前 与右脚垂直;(2)右脚朝前与左脚垂直。 3、禅坐,腰部挺直,吸气,双手交于背后,吐气,慢慢滑至臀部。 4、蹲式,双手抱膝,脚掌起立,收腹,吸气,抬头;脚掌放下,低头至膝,吐气。

5、双脚掌合并,双手交叉抱于脚尖或置于膝,双腿收拢,吸气;双腿散开,吐气。 6、坐式,脚掌合并,双手撑于身后,手尖朝后,吸气,左脚向左转,收回;吐气,右脚向 右转,收回。 7、犁式。双手交叉相握抱膝,吸气,用力反转双腿至头顶后方着地,双手保持抱双膝状态 置于膝盖处,保持60秒;吐气,恢复第一个动作,重复。

8、蜡烛。平躺,双手放于大腿下,双腿向后,慢慢的利用双手把身体支起,颈着力,此姿 势保持5分钟,慢慢收回双腿。先朝后,腿尖着地,弯曲收回至平躺姿势,重复。 9、平躺呈禅坐姿势,双手放于双腿两侧着力,慢慢的以头顶着力,腰部拱起,双手平放于 腿上,此姿势保持5分钟。 10、兔子。双腿跪坐,双脚脚尖着地(可先脚尖朝地),双手后抱脚跟,弯腰至头挨地, 再起来。 10、双腿交叉于股平位置,吸气,挺胸,收腹,双手于背后反扣;左、右手上下交换。

11、双腿跪式,脚掌着地于股下,左手抬至握于右脖颈处,右手握于左手衬,固定头部,吸气,左转;吐气,右转。左、右手交换。 12、仰坐,双手撑于身后,手尖朝后,吸气,左腿转,吐气,收回;吸气,右腿转,吐气,收回。 13、右腿禅坐,左腿交叉于右腿上,右手衬穿过右膝,抓住脚,左手反转往后扣腰,头左转,此姿势保持5分钟;交换。

与佛论禅

“与佛论禅,心灵之旅” 登天上云居真如禅寺+ 游梦幻西海+农家乐三日游 庐山西海(云居山-柘林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西麓,总面积6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地跨永修、武宁两县,其主要由山岳型景区—云居山和湖泊型景区—柘林湖两大版块组成,属特大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与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省会城市交汇,属长江“黄金水道”,105、316国道贯穿全境,永武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和京九铁路穿邻而过,距九江机场、昌北机场均50分钟左右车程,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世称九江的“南大门”、南昌的“后花园”,与庐山、鄱阳湖构成赣北旅游体系中的金三角。庐山西海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植被繁茂,气候凉爽,给自己一个暂别喧嚣的城市的假期,感悟与佛心灵的约会,与佛论禅,你会发现只要我们有禅心,处处都会有禅机,带上禅心,都市生活也可以自在快乐。 行程安排: 1、在丛林鸟叫声中醒来,早餐过后,乘车前往庐山西海天上云居的云居山---真如禅寺风景区。抵达后开始游览天上云居山,【千年古刹真如禅寺】,后游览【百花谷】,感受圣水养心。古往今来,以其秀丽天成的自然风光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古人称之为:“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洲”,“冠世绝境,天上云居”。山巅真如禅寺是佛教曹洞宗发祥地。云居山自然风光秀丽,尤其是被誉为人间仙境的百花谷景区更为突出,沿途奇山异石,溪水瀑布,古寺牌楼,僧侣塔林,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游【莲花城景区】、【莲花仙境】、【明月湖】、【谈心石】、【石床】、【千年古刹真如禅寺】、【虚云塔院】、【千年银杏】、【高僧塔林】。后游览【百花谷景区】、【仙女浴盆】、【百花溪】等。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 2、中餐过后,乘车前往前往素有江西“山水江南·醉美西海”之称的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南码头,乘船进岛中餐后,亲身感受“水天相映成一色,人船穿游翡翠里”的美妙意境。登【传奇文化世界】桃花岛(游玩约60分钟),勇闯桃花阵,地藏庙祈福,观音池许愿,观原始土著及民俗歌舞演出、看风情万种的泰国人妖表演,体验全国最长的高空溜索给你带来的惊险刺激感;(自行收费项目:溜索(往返);后游玩【水浒城】(游玩约40分钟)特型演员深热情迎驾,爬好汉坡、擂战鼓、看魔术表演,到狮子楼听潘金莲和王婆唱地道民间戏曲,让您仿佛置身于水浒世界之中;通过中国最具特色的连岛浮桥前往【动物世界】(游玩约40分钟),沿途喂养锦鲤、观孔雀开屏,精险刺激的美女与蛇共舞、人鳄亲吻、鳄口取物,大型狮、虎、熊马戏表演等让您大饱眼福,流连忘返;(自行收费项目:蛇园:10元/人次)游玩【猴岛】(游玩约30分钟),探猴子监狱、观群猴献艺、零距离喂食与猴子们亲密接触;经连岛浮桥前往前往【飞龙岛】(游

论袁宏道的佛学思想(一)

论袁宏道的佛学思想(一) 内容提要:本文以袁宏道所著《西方合论》及鲜见的万历刻本《珊瑚林》、《金屑编》为主要材料,结合《袁宏道集笺校》对袁宏道的佛学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宏道习禅所获虽然不及修净,但是与倡导文学新论有直接的关系;修持净土而作的《西方合论》一文,该文错综众说,不拘一经,以华严的圆融精神,含摄五教,通贯六阶,开阔了净土的视野,受李通玄、云栖祩宏的影响而又新的发展。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在莲宗具有广泛的影响。宏道的禅净之变,是其文学思想发生变化的先导。 关键词:《西方合论》《珊瑚林》《金屑编》袁宏道净土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他是晚明文学革新思潮的主要代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文风格及其所倡的“性灵说”响贯文坛,同时,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居士之一,读经习禅、修持净土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赋诗着文、高倡性灵文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他既以陶望龄、虞长孺、虞僧孺、王静虚等人为禅友,又有无念、死心、不二、雪照、冷云、寒灰等人的方外之契,同时还写下了《西方合论》、《德山尘谭》、《珊瑚林》、《金屑编》、《六祖坛经节录》、《宗镜摄录》(已佚)等佛学著作,其中,《西方合论》被明代高僧智旭列于《净土十要》。其佛学思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诗文风格及文学观念。 一、习禅——由精猛到稳实 袁氏三兄弟中,宗道研习佛教较早,宗道为太史时,就以性命之学启教宏道,其后休沐归里,又与宏道一起朝夕商榷,研习华梵诸典。根据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及《石浦先生传》所载,伯仲三人虽“亡食亡寝”地“极力参究”佛典,也仅“时有所解”,直到读过张子韶《格物论》后,才对佛意有较多的理解。万历十九年,宏道闻李贽“冥会教外之旨”(1),造访李贽,两人相谈甚洽,李贽以诗相赠,且留住“三月余”。(2)他们相互商证也是以佛禅为契的,李贽“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早得从君言,不当有《老苦》。”(3)宏道的佛学造诣主要在于净土,但是,深为李贽推赞的《金屑编》就是一部禅学著作,可见其对禅学有所体悟,他在《金屑编自叙》中自谓曾“遍参知识,博观教乘,都无所得,后因参杨岐公案,有所发明。”于是拈出经文、语录,而加以颂古或评倡,共七十二则,是宏道的参禅心得。在其对前代宿德的推奉之中,亦可见其对禅学的基本态度。他对《坛经》也颇有研究,曾作《六祖坛经节录》、《坛经节录引》等。其倡求文学新论,也与受佛禅的濡染有关。 一“白首庞公是我师” 虽然袁宏道对李贽十分崇奉,以至抠衣称弟子,但在致李贽的尺牍之中,论及佛禅的内容寥寥。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于禅门居士庞蕴曾屡屡提及。这或许与李贽有关,李贽亦推崇庞蕴,曾云:“庞公,尔楚之衡阳人也,与其妇庞婆、女灵照同师马祖,求出世道,卒致先后化去,作出世人,为今古快事。”(4)因此,师习李贽与称引庞蕴是一致的。通过宏道论庞蕴,我们可以看到其论禅的特色。 庞蕴,字道玄,唐衡阳人。“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5)贞元初与石头和尚、丹霞禅师为友。举家入道,信佛而不剃染。随马祖参承二年,其后机辩迅捷,声名远播。《五灯会元·庞蕴居士传》曰:“有诗偈三百余篇传于世”,但《全唐诗》中仅收其诗偈七首。 宏道对古代佛教中人称引最多的当数庞蕴,且无论前期的论禅还是后期的持净,对庞蕴都极为推崇,时间跨度达十一年之久。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十六次称引,除一次(6)之外,都在诗中。二、直接以“庞公”称代“禅”,如《闲居杂题》其二“酒障诗魔都不减,何曾参得老庞禅。”(7)《述内》:“陶潜未了乞儿缘,庞公不是治家宝。”(8)《乙已初度口占》:“蛮歌社酒时时醉,不学庞家独跳禅。”(9)或以“庞公”自况,如《和散木韵》其二“禅锋示妻子,输我作庞公。”(10)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从《景德传灯录》及《唐诗纪事》中有关对庞蕴的记载来看,除留下了一些机敏的机锋偈颂外,并无专门的佛学著作。这与同时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第21卷——No.2. 2005 Vol.21. 收稿日期:2004-11-28 作者简介:郑宗荣(1975-),女,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禅宗思想与诗歌一直有着很深的因缘关系。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俳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俳句蕴涵着自然空灵、清幽闲寂、凝炼含蓄的禅宗思想。 关键词:禅宗;日本文学;俳句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5)02-0027-04 一、禅宗思想与诗 禅学是印度佛教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的产物。印度禅讲无我无心,以形式上的坐禅为主,行数息观,静心息念。所谓“禅”,是梵文“禅那”(Dhy āna )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是一种旨在修定的方法。定,是“心一境性”或“专一所缘”,意思是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使心宁静,不受干扰。[1]随着禅的发展,人们声称禅的目的是传达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从而清除了堆积在禅的建设者的教义周围的一切表层的见解。所谓“表层的见解”,可以说是以民族心理的特殊性为基础的那些东西以及仪式、教典等等。禅要直接见到佛陀的精神。构成佛教的真髓的东西是般若(大智)和大悲。依靠般若,人可以超越现象的表现,见到事物的实在。若得到般若,我们能洞察生与世界的根本意义,而不单单为个人的利益和苦痛而思考、烦恼。若得到般若,大悲会自在地发挥作用,它将使“爱”不受利己主义的妨碍,恩泽万物。[2] 惠能开创的禅宗,脱离了印度禅学无穷无尽的有关本体的逻辑推论,以及厌世的生活态度和苦坐的禅定方式,变为真正中国式的禅宗了。禅宗对中国文化最大的影响来自六祖慧能“顿悟”的主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在惠能眼里,外部世界不过是本心的产物,理解与认识全靠个人的慧根,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禅宗的这种认知哲学,与诗歌美的内蕴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之处。在禅的影响下,文人的审美情趣首先发生了变化,向着静、幽、淡、雅,向着适意澹泊,向着物我两忘的境界发展,雪景寒林、寒江独钓、幽涧寒松,不但是写意画家喜爱的题材,也是诗人迷恋的意象。比如王维的《辛夷坞》描述山间景象:“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生与死在诗人看来无非都归于空灵。胡应麟说这首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4]在这样一种对人生的一切境遇不生忧乐心态的影响下,诗美最终趋于宁静、恬淡、超脱,自然的万物不过是诗人心灵的幻化,是他们传达个人感受、解脱自我精神枷锁的工具而已。“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5]在禅的世界里,不仅山水田园诗歌吟唱着舒缓的歌谣,整个诗的文化也都充满了空灵的禅气。 自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以后,中国的禅宗便不断传入日本,但在日本旧佛教统治的历史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的倾向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 荣西(1141—1215年)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兴禅护国论》一书中。其基本哲学思想和中国禅宗一

禅师理论(整理版)

禅师理论(整理版) 前言:我们先不论禅师究竟是不是当年操盘亿安科技,直接将其从10元拉升到126元的操盘手,从其缠中说禅的系列文章中至少可以看出,禅师是对股票市场、资本市场了解极深的一位人物。虽其已不在人世,但其缠论研究的人经久不衰,是为经典。本人不才,拜读几遍后,仍无法彻底理解其中枢理论之精华,只解其皮毛,因此此部分内容在此不做赘述,只将其文章中关于市场、走势、节奏、操作和个人修为的经典语录做一系统整理,希望对股道中人学习禅师理论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篇关于市场 一、在当代社会,不了解资本市场的,根本没资格生存,而陷在资本市场, 只能是一种机械化的生存。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有多少可以被诟病的,但却构成了当下唯一现实的生存。了解参与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是人类当下的命运,人类所有的贪嗔痴疑慢都在此聚集,不与此自由,何谈自由?不与此解脱,何谈解脱?自由不是逃避,解脱更不是逃避,只有在五浊恶世才有大自由,大解脱,只有在这五浊恶世中最恶浊之处才有大自由、大解脱。 二、出污泥而不染者,不过是自渎的废物,污泥者又何曾污?染又何妨?真 正的自由、解脱,是出于不自由、不解脱,入于污泥而污之,出于污泥而污之,无污泥而出而无处污泥,无污泥可入而无处不污泥。 三、市场就是一个围猎的游戏,当你只有一把小弓箭,你可以去打野兔;当

你有了屠龙刀,抓几条蛇来玩也没劲了。 四、生的,总要死去,市场的法则也一样,在市场中,死亡是常态,而生存, 必须以生为依据,不离生死而从容于生死,没有这种大勇猛,一切的理性都不过是垂死的哀鸣。而你的喜好就是你的死亡陷阱,在市场上要生存,第一条就是要杜绝一切喜好,市场的诱惑永远都是通过你的喜好,来置你于死地。 五、关于主力资金:所谓的主力,从来没有存在过。市场从来都分裂着不同 的利益集团,所谓的主力资金,从来都是分派别的,各派别之间会有联手,会有默契,但也有暗算,互相拆台等。必须明确的是,任何主力资金,无论什么背景、级别,都不可能逆整个经济大势而行。资金不是一拨,山头就那么多,所有主力资金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折腾,不折腾就没有江湖地位,只是折腾什么的问题,不过是不同市场,不同板块的变换。在单一的股票市场中,不同实力的资金控制着不同的板块,最大的几个构成食物链的最顶端,一般来说,这几拨都是老油条,互相知根知底(不在市场内,而在市场外),一般不会轻易开战。但大家都在等着一方出现破绽,其它的一哄而上,分而食之。往下延伸,是次级别的生物链,而那些在次一级别特别活跃,特别有上升苗头的,都会被重点绞杀。对于最高级别的主力来说,维持生态链平衡是最有利的。这种被绞杀的对象,就像是暴发户,而最高主力就像贵族,贵族是看不起暴发户的,当然这种绞杀就时在市场内,有时在市场外。 六、面与里的关系:面包括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资金面等等,炒股一 定要学会由“面”及“里”;去寻找可能高潮的市场,可能高潮的股票。

打坐完后的养生动作

打坐完后的养生动作 打坐完後,一定要做此养生动作,否则久了,身体一定会有副作用发生的。 1.若下座时脚麻无法忍受 可以双手大姆指与食指,分别按住双脚拇指指甲靠内侧的穴道处(大敦穴),约十几秒後,因刺激血液流速,酸麻现象即可解除。 2.洗脸动作: 打坐时像睡觉一样,下坐时如刚睡醒之时,犹是懵懵懂懂的,要把代谢下降的现象恢复,以按摩来恢复。打坐久的人,丹田会较易控制,而初学打坐的人,因丹田的气未上来。故初学者要多坐,境界就会慢慢改善。 (1)下坐时,双手搓热,然後像洗脸一样搓揉脸部,重复两、叁次。打坐久了以後,皮肤会细腻光滑,所以打坐的人皮肤看上去会非常滑润漂亮。 (2)再搓热双手,搓揉後脑及颈脖子,同样重复两、叁次。 3.眼睛保护

若有近视者,双手搓热後,以手心按住眼球,把热气灌到眼球,手压住时想把眼球凸出的水晶体压成扁平,次数约两次到四次。若有老花眼者,以食指用微力,由眼睛上眼缘及下缘,向内侧往外侧推磨数十次。4.鼻子保护 打坐时,气由喉咙入鼻子深处,在通与不通间,会流出鼻清液体,所以下坐後,用鼻猛吸一气後,再用嘴巴把气吐光。在做吸吐气之间,同时用两大拇指背面,在鼻翼旁的迎香穴处,推往睛明穴方向,如此上下摩擦间,配合吸吐气。注意摩擦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把鼻子外皮搓破了!做这动作後,保证打坐间,不会造成鼻子发生副作用。 5.头痛的处理 (1)时常头痛的人,要以右手大拇指及中指同时用力按住眉毛末端处,在眉尾与太阳穴间之岭骨突处,数次压抑其疼痛点。再以大拇指及中指,同时用力按住眼睛鱼尾纹末岭脊处,数次压抑其疼痛点。 (2)再以右手大拇指与中指,按住脸上两边颧骨最高点中间凹陷处,数次压抑其疼痛点。 (3)上下牙龈咬住,牙槽处肌肉凸出最高点,有个颊车穴,用双手之大拇指压下去,会有想咳嗽反应的地方,因它刺激到肺部气管,此处加以按摩。 6.听力改善

日本の茶道文化论禅文化の関连している 论日本茶道文化与禅文化的联系

日本の茶道文化論禅文化の関连している 目录 1.绪论 (4) 2.茶道与禅 (5) (1)“茶禅一味”的思想 (5) (2)“和静清寂”的意境 (6) (3)“世代相传”的茶道精神 (7) 3.结语 (7) 4.参考文献 (7) 5.毕业论文指导审查表 (8)

论日本茶道文化与禅文化的联系 摘要: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其目的是要人们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清洁纯净、远离浮躁、发展茶道文化。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艺术:茶禅一味 要旨:日本の茶道は中国から源を発して、日本の民族の特色を持ちます。それは自分の形成、発展の過程と特有な含蓄があります。日本の茶道は“日常の飲食事”の基礎の上で発展したので、それは日常生活の行為と宗教、哲学、倫理と美学を溶かして一ストーブになって、ひとつの総合性になる文化芸術は活動します。それは物質的享楽だけではなくて、その上茶会を通して、茶の礼を学んで、品性をみがいて、人の審美眼と道徳的な観念を育成します。その目的が要人達調和がとれている付き合いです、相互の尊重、きれいにするのが清浄です、遠く離れるのが上調子です、茶道の文化を発展します。千利は茶道が“ない中に全てあります”、“1がすぐ多いです”の禅宗の思想を基礎にするべきなことを提唱してはいけなくて、すべての人為的な装飾を取り除いて、至簡の至素の情趣を求めます。ここから日本に“お茶の禅が隠しますと”の言い方があって、茶道もそのため修行を積む精神と交際の礼儀の道になります。 キーワード:日本の茶道:文化芸術:お茶の禅が隠る

空观

【空观】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指观想一切诸法皆空之观法。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观此空寂无相之理即为空观。 中观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如是诵观空咒:嗡桑巴瓦(许勿)打,沙瓦达麻,桑巴瓦(许勿)多行 如是诵已应观自蕴及圣福田由是乃至别余诸法一切皆是缘起安立是故远离断常等边自性无我当体卽空也 虚空观的描述 不染世法,心如虚空。 只要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我们心头一切的障碍、一切墙壁,当下就冰消瓦解。 我们的心量如虚空,我们当下就能够与万物融为一体了。 禅坐是为了唤醒我们原本像天空般的心性,让我们认识自己的真面目——不变的、构成生死根本的纯净觉性。把自已想象成虚空,接纳着整个宇宙。 怀着宇宙的心过活现象界的正常人生。体会出来吗?怀着宇宙,宇宙就是无量无边,无止境的虚空,那么大的胸量过活我们现在现象界的生活,现象就是你的起居作习,你必须吃饭,你必须穿衣对不对?你必须与人际交关系,这一些平常的生活。就是怀着如同虚空的胸量,过活你每一个生命的每一个点。 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 虚空,即无碍;无为,指离因缘造作,不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之实在法。虚空无为,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所障碍;即以无碍为性,容受万物而遍满一切处。 谓真如离各种障碍,犹如虚空,故称虚空无为。 法性之体,离诸障碍,称为虚空无为,非别有容受万物之无为虚空。 佛教中“虚空”是什么意思? 《涅盘经》∶…犹如虚空,无处不有,如来亦尔,遍一切处。?有云:…如世间中,无挂碍处,名为虚空。? 《净土论》∶…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又如《赞阿弥陀佛偈》云∶…光云无碍如虚空。?容受之义∶指宽广含容一切,无所余,《涅盘经∶…譬如虚空,广大无对,悉能容受一切诸法。?虚空无亲疏、远近、爱憎之差别,《涅盘经》∶…譬如虚空,无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无有众生寿命,(中略)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亦复如是,其心平等,如彼虚空。? 又如《净土论》云∶…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 跏趺观的描述 无量寿经上曰:…跏趺而坐,奋大光明。 禅坐的姿势 身体的姿势会影响到心的态度,因为心和身是互相关联的,一旦姿势和态度受到启发,禅定自然会生起。 你的心是宁静的,有启发性的状态,你就可以轻松自在的坐着。因此,重要的是,要让身体的姿势和心境结合在一起。 1、坐如山 像山一般稳固、坚定与雄伟。不管狂风如何吹袭,不管乌云如何翻滚,山还是泰然自若。 像山一般的禅坐,这个姿势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持背部挺直,挺如箭,稳若山。如此,气(prana )才可以轻易流过身上的脉,心也才能找到它真正的休息处所。但什么都不要勉强,脊椎的下半部有一个自然的曲线,保

禅坐姿势图解

禅坐姿势图解 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好准备工作后,便真正进入坐禅阶段。 《坐禅仪》中写道: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舒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 现参照上述内容,在此做简明易懂的解释。 选择坐禅场地 这里,首先将坐禅场地规定为闲静处,即安静的地方。然而,作为实际问题,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选出一处闲静的地方,并非易事,但尽量因地制宜,想方设法选择闲静之处。

静坐绵阳市文联花园[编辑] 2010.10. 譬如,可在庭院一隅打坐,与自然融为一体。另外,应尽量寻找没有外部噪音及家中杂乱声干扰的书房及卧室等,精神可以集中的地方。 顺便补充一句,即便是可以忍耐轻微的喧闹,但自古以来就告诫要避免在风口处、阳光直射的地方坐禅。

在道场等处,原本坐禅场地是祭拜文殊菩萨的地方,因此在家中可以挂些佛画或者墨迹。 此外,准备好香炉,以用来插放线香。焚香还有清新房间、平和心境的功效。 在道场,一炷香的时间约30~40分钟,坐禅时间可视其时段情况自行掌握。准备坐物 场地选好后,要“厚敷坐物”。坐垫以厚为佳,并非奢华。最好使用膝部不超出垫边、稍大尺寸为宜。但如果只有薄垫,则可能将两个相叠一起使用。在坐垫上面再放上一个相当于普通坐垫对折后大小和厚度的所谓“坐蒲”,垫在臀部下面。当然也不妨将薄坐垫对折起来替代使用。 衣着

然后是“宽舒衣带”,这是指和服穿着要宽松舒适,尤其衣带不能紧束。如果身着西服,则放松皮带,解下领带。然而,切记注意不可衣着不整、邋遢,必须“威仪齐整”。一旦失去严肃,坐禅就会欠缺紧张的感觉。 坐禅1.调身“然后结跏趺坐”,进行上述准备之后,开始盘腿。《坐禅仪》中将其方法分为全跏趺坐和结半跏趺坐两种。 腿可从普通的盘腿形式开始,先以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将左脚安于右膝上。此姿势称为全跏趺坐。 腿盘好后,将身体先左右、后前后摇动,以确定重心。

借谈机锋论禅

公元二千零八年,少林问禅,辩题如下: 其一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其二是,宗下有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手。”如何才能是第一机? 其三是,“不空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 阿弥陀佛。高僧问禅,大德论经。辩题如深,小子不愿妄言。不过适逢论辩之盛,有感常人平日受教良多,也想一述浅见而已。 说起佛,我们总会想到宁静、仁慧与慈悲。佛的力量,不在于佛光万丈,不在于祥云五彩,或许,亦不在那法力无穷。以心观佛,佛心我心。所谓明心见性嘛。佛的力量,于是成为抽象化的人的力量。而为人,何种力量能被推崇到膜拜的程度? 思考。这个并不太离经叛道的答案呈现在我眼前。笛卡儿那个“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已经为太多的人所熟悉。当然,帕斯卡尔也给予了我们类似的启迪。哲学范畴内的这种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评判,或者是过火的推崇我们都已了解。然而更进一步的思索让我发现,单纯的“思考”并不足以完美地回应上述的问题。类似杞人忧天般的思考如何能媲比精论三世、普渡众生的佛陀? 答案固然是思考,不过前提是知识的积累。唯有学而有思,方有彻悟之机。佛言众生平等,是以人皆可学。学而思,人皆可为,于是言众生皆有佛象。 思考,何等沉静之事。所以只能是“拈花微笑,不落言诠”。佛是如斯超然,却又如斯入世。菩提下的他正在思考;布道中的他正在实践。然而这种实践,较之于他思考的深度,不啻为沧海一粟。佛陀如斯,后世人何尝不是?于是佛经佛理只能在如豆光中叩问思想,这种思考虽然有着终极的人文关怀,却因太过“任重道远”而有些使人沮丧。佛门中人给予世人的避世印象或有源于此。然而不论如何,思考这个行为被传承、被光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站在又一个世纪的坐标上,去仰视、去回溯佛陀的用心良苦,于是我们开始晓得:思考,并不是单纯的思想力。当佛陀坚持思考的年代过后,在其教义的宣扬过程中,愈来愈多的人开始相信思考,并加入这个看似最虚无缥缈的行为的行列。没有多少人认识到,在沉静的思考过后,这个社会爆发出了多么理智而强大的力量。正是这样的力量,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 现在,我们或许能冰山一角般的窥知佛教徒为何会对佛的力量推崇到膜拜了。那既是对自己力量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人的最高智慧的礼赞。通常的智慧拜思考所赐。而佛,竟是以思考为手段,不断推进社会进步。进步的实效是显见的:我们比先民们过得更好。这一对比或许也能成为“普渡众生”这一宏愿的脚注。 面对这样的最高智慧,膜拜不是没有道理的。相信机锋辩禅会在启智明经上有所献益。更重要的,或许不是这三道辩题,而是一颗禅心。那禅心,教导我们去延续思考这一行为,教导我们在佛的未曾走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阿弥陀佛。

黄庭禅坐张德芬mp3范文

黄庭禅坐张德芬mp3篇1:黄庭禅坐张德芬(附旁白,心得,特色)谢谢分享 相关文章 黄庭禅坐(张德芬30分钟版本)(流畅) “看见真相”紫竹禅院同修打坐总结汇总分享 心也禅-摄影欣赏 禅意思维的九种境界(推荐阅读) 静坐方法介绍安那般那禅法(上) 静坐方法介绍安那般那禅法(中) 【听老师讲经】之三你不知道的《地藏经》 黄庭禅坐引导语张德芬 现在我们要开始黄庭禅坐,不论您是采用的是单盘、或双盘,或是不要靠着背直接坐在椅子上,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来做选择。静坐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心的无相,以及自性的自在。而要验证自在的心性,莫过于观照与放松,待会在静坐的过程中,我会给你适当的引导,以便使您逐步的观照身心,体验心性自在的真义。想要让静坐这门功课对您产生更好的功效,让定力与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那么在静坐的过程中,您最好尽量保持姿势不动,以便在较大的身心挑战中,不断磨炼与检验您观照心性自在的能力。但若是您觉得痛苦已达忍无可忍,实在无法继续观照身心的实相时,便可以稍微挪动一下脚或是身体,让身心的浮躁缓和一下,然后再重新开始。任何一次禅坐的开始,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几次,好让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够更加的自在。现在请依照我的引导,放松你的身心,来开始这一堂的禅坐…先把心情放松下来…然后把头顶轻轻的往上顶一点点,好像要把脊椎拉直一般,但要注意脖子不要僵硬,要松巧…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头顶上,想象头皮整个松下来,像海棉一样的松开来,想象就可以达到,发挥你的想象力…接着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额头,把眉头舒开,不要皱眉,想象额头向四方松散开来…把注意力移到整个脸部,把整个脸颊里面的力量都松掉,想象它越来越松,检验自己的表情,是否详和而自在…讲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到两边的太阳穴,想象两边的太阳穴也渐渐松开来…现在放松你的后脑勺,只是运用你的想象力,慢慢的松开来,像海棉一样的松开… 脖子,检验是否松巧,不要僵硬,想象它像海棉一样,慢慢膨涨开来…肩膀,不要往上举,想象两个肩膀一起垮下来,沉下来,自然的下沉,除了脊椎还挺立之外,不要负担一点点力量…想象两只手,跟绳子一样,只是挂在肩上,完全自然的下垂,不要出力,检查有没有一点点的力量在其中抗衡,不要出力,只是松松的垂下来,从手臂一直放松到指

王维的禅境与意境理论_

王维的禅境与意境理论 杨矗 内容摘要 对禅境的遮蔽是我国当代意境理论的重大缺憾,这集中反映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顾祖钊著的《艺术至境论》中。中国古代意境理论是比较重视禅境的,这从意境理论的两大源头《道德经》、《易经》即已显端倪。中国的意境理论在其潜匿期、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总结期五个阶段中,所呈现出的正是一个不断禅化的历史。至近代,王国维虽以西释中,对意境理论做了集大成式的总结和创造性的提升,但仍?独标境界?,仍未离开禅化之途。而从宗白华始,重心才有所偏转,其着眼于现代文化人格的建构,进而在中西会通的视野中,把意境进一步节奏化、生命化,以期弥合近现代以来精神与生命、动力与结构的矛盾。但其对中国艺术?空间意识?的阐解无疑仍是禅意化的。而今人顾祖钊的理论则明显地排斥了禅境谱系,构成了对中国意境理论的严重遮蔽。并且是作为高校文科教材的内容,在广为流布。更有迫切加以矫正、补救之必要。王维的禅境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宝贵的文化基因、审美基质,其基本特征是:以自然为?身体?、为场域,以寂静为魂魄,以永恒本体的诉求为目标,以感发、顿悟、妙悟为方式,以?以无意为佳?的冲淡、淡远为境态,它理应成为中国意境的重要基质和类别,是中国意境理论现代诠解、重建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意境禅化王维禅境 意境是我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我国抒情类艺术形象的至境形态,或曰最高的形象境界。而对其理论命名、理论指认、理论总结、概括,或曰意境理论体系本身的系统建构,在我国文艺学、美学的历史上,也有一个创造、发展、完善的过程,其完善和科学的程度既同艺术意境的实际的实践形态有关,同时也同诗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建构有关。这是一个永远朝未来开放的对话过程,必然允许不同历史语境的不同阐释的不断介入,但任何新的对话性?重建?,也都必然要以对原文本的尽量还原为前提,尽管绝对的还原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主观的选择和遮蔽也就是无法避免的正常现象。故而不断地去蔽以求还原,不断地对对话进行新的再对话,以向应然态的、合理的、理想的建构目标趋近,也就相应地显得十分必要和可能。我国意境理论的建构正是这样一个对话性的过程,其实际状况会存在如下几种可能:要么实现对实践的合理镜构(是尽可能的、对应性折射的镜像建构);或者是理想性的提升、完善;要么可能是破损性的、缩小了的、有很多缺漏性的理论改写,甚或形成某些严重的扭曲、遮蔽。我认为后者恰恰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意境理论的现实,其最大的缺漏、遮蔽对象非他,正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创作为典型代表的?禅境?,我认为被王维诗歌特别强化、凸显出来的禅境是中国艺术意境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是意境及其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或曰本质性的品质维度,同时它也是中国艺术意境的一个极其宝贵的特殊类型,当代意境理论体系理应补进这一宝贵的脉系。 客观地看,中国古代的意境理论本来是比较注意对禅境资源的积极吸纳的,尽管其重视的程度和理论化的效果仍嫌不够理想。但现代以降的当代,却严重地失掉了这一脉系、维度,这集中反映在童庆炳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文学理论教程》和顾祖钊著的《艺术至境论》中。其实,《文学理论教程》中?意境理论?的撰稿人也是顾祖钊先生。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他个人的那本专著,在意境理论的专门论述中,都有意无意地严重地排除了(失掉了)禅境这一理论要素、谱系、维度,尽管其理论?重建?已相对比较完善,已具有相当的体系

单盘双盘打坐示范图及注意事项

单盘双盘打坐示范图及注意事项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摸不着门路,给练习静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练好静坐,现就如何的练好盘腿及锻炼方法阐述如下: 一、单盘 (一)、单盘:传统叫金刚、或如意坐 初学打坐的人,一定要从单盘(如意坐、金刚坐)开始练起。打坐是由疼痛开始的,原因就是练习者的下肢关节的韧带过于紧张所致,影响了打坐的效果。在练习中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的进行下肢关节的锻炼,这个阶段的练习,练习者要坚持住。其锻炼方法如下: (1)、压膝 在打坐中,对盘坐影响最大的是髋关节的灵活性,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松紧,对于髋关节松紧的练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压膝。具体操作如下: 练习者端身正坐于垫上,两腿相盘于身前,两足相抵,尽量收至会阴前;然后用两手心略微用力按压膝关节部位,一压一松有节奏地进行施压,由轻到重,直到两膝关节部位贴到垫子为好。继而,身体前倾,用两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压膝关节,同时全身向前下压直至前额部接近足尖为好。 (2)、俯身(灵龟式) 习练者经过上述的锻炼以后,下肢的关节已经比较灵活了。但这时进行盘坐还有不足,因此,还应尽一步的练习。练习者端身正坐于垫上,进行自然的盘腿:

左足跟紧抵会阴,右足跟紧贴左小腿外侧,然后,两手放于身体的两侧,手心向后,身体向前俯压,作叩拜状。以额部向前下压贴垫为标准。作时两手依然放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上。(注意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3)单盘练习 经过上述的锻炼,练习者的下肢关节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单盘打坐的基础。可是,要想练好单盘打坐,还要进行单盘练习,在打坐时,还应本着左右同进的原则:在练习时,先用左腿在上,静坐30分钟,再换另一条腿在上坐30分钟。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以半小时为度,继而四十分钟,乃至一小时,或更长时间。最好在每次练习中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因人习俗而作。 单盘腿图片

论禅诗的禅疗及其心理保健意义

2005年第4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 14,2005 第24卷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 eneral N o.96 (总96期)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 ol 124 收稿日期:2004-12-15 作者简介:李迎春(1969— ),女,河南开封人,文学硕士,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论禅诗的禅疗及其心理保健意义 李迎春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14) 摘要:禅诗是随着禅宗在中国的传播兴盛起来的,它携带着禅的信息,具有禅疗和心理保健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禅诗宣扬的四个方面的禅理中:自性即佛、空观世界、无念为宗、随缘任运。仔细体悟禅诗中蕴涵的禅理,可以调整认知结构,改变不合理信念,化解不良心态,疗愈心理痼疾。 关键词:禅诗;禅疗;心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920(2005)04-0126-03 禅宗之所以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化的佛教,而且还因为它为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整套非常有效的疗心方式。这种以修禅来化解心理问题的方式简单易行、风格高尚、超越物我,在今日发达国家备受瞩目,被称为禅疗。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禅宗理论就对当代心理治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就是在禅宗理论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最近二十年里,禅疗理论更是影响深远,在禅疗理论影响下西方掀起的静默疗养运动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且有迅速推广之势。 禅宗在中国出现以后,随着影响的扩大,大量的诗人以禅入诗,也有大量的僧人以诗传禅,于是禅诗大为兴盛。这些诗歌因为携带着禅的信息,因而对读者会产生禅疗和心理保健的效果。笔者认为,这种禅疗和心理保健效果主要是通过禅诗所蕴涵的禅理以改变人的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结构、把人引向泰然状态、建立积极的自我意向而实现的。这些禅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自性即佛 试看皎然的《戏呈吴冯》: 世人不知心是道,只言道在他方妙。还如瞽者望长 安,长安在西向东笑。 [1](P2001)此诗旨在阐述自性即佛、见性成佛之理,说明世人多数不解此中三昧,只一味虔诚地拜佛念经、东觅西寻,以为佛在身外,不异盲人望长安,长安在西却向东笑,还以为这便是真理。岂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 [2](P102) 因 此,摆脱心理迷雾,治疗心理疾病,关键靠自己开悟。佛陀渐进寂灭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 [3](P1)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博士谈到这件事时说:“这正是 上座部佛经复述佛陀的临别训词时所说的———没有恩典,没有外力的救赎。如果有所谓救赎的话,那救赎也只有来自自 己本身。”[3](P2) 他的意味是,寒冷的时候,我们心中就有一团 柴火,相信自己,点燃这堆柴火,就会自己温暖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就会如禅师所言“贪看天上月,反失掌上 珠”。[4](P1)轻易地放弃自我,现代空心人就是这样产生的。 因此,心理治疗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帮助患者“识自本 心,见自本性”,[2](P72)实际上就是自我发现,这也是最困难的 工作。 怎样做到识心见性呢?见性后的境界是什么呢?皎然《宿法华寺简灵澈上人》诗写道: 至道无机但杳冥,孤灯寒竹自青荧。不知何处小 乘客,一夜风来闻诵经。 [1](P1998) 首句“至道无机但杳冥”,“机”指契机,是说解脱之道茫然无觅,只有契机的引领,才能抵达悟的境界。因为佛性虽然人人本有(禅的真理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但由于自身的心眼关闭着,滋生的妄念覆盖了真如本性,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2](P112)去除妄念不仅需要艰苦的修炼,力求做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2](P153 )同时还需要悟性,所谓顿悟成佛。显然,悟才是禅宗全部的意义,悟其实是真我的觉醒。禅宗认为达到悟的境界,需要艰苦的历练。所谓历练就是经历一件事,悟出一个道理。所以由历练而能生悟,是因为在历练中会产生悟的契机。一个人有了足够的人生体验以后,才可能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所以每个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的人,都应该把自己融入火热的生活,加强历练。《碧岩录》记载:有一位僧人多年集中心智参研《心经》中的“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句子,不得了悟。一次外出行脚,不小心给石头绊倒,脚趾甲坏了,疼得直跳。忽然,他豁然大悟了。“无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无”原来不是没 ? 6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