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对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毁掉一名教师的三大恶习《论语》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说孔子在做学问时杜绝了4种弊病,分别为臆想、必然、固执和唯我独尊。
孔子他老人家在做学问上的成就世人瞩目,作为一名后进学生,在教书育人时应当避免哪些不良习惯,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个体呢?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能够在教研工作上做出成绩,做出成效,做出成果,而想要在教研上出成绩、出成效、出成果,就必须杜绝以下三大恶习,否则教师将亲手毁掉自己的上升通路。
1 .抄一一文不对题人们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在开展教研工作时,必须要杜绝抄的行为。
因为“抄”很难真正把抄到的东西,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文不对题,这样的教研成果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却是败絮其中,根本逃不过同业人员的法眼。
拿出这样的成果,不仅不能证明教师是优秀的,反而让教师、领导和专家一眼就看出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
2 .改一一错上加错在教研工作中,不管是为了偷懒省事,还是为了再接再厉,都会有不少教师选择把以前的课题或成果拿出来,改一改包装成新的课题和成果,这种改的做法根本就是错上加错。
一方面,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以前的成果与现在的实际情况之间肯定存在不同,因此,无法直接应用。
即便是改动之后,也往往存在文不对题的现象,就好像自己抄自己的。
另一方面,课题是非常系统的,讲究逻辑的,任何微小的改动,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你改了目标,就需要改内容,还需要改方法,接下来更是要改文献综述,改来改去,还不如重新开始,因此,想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做教研时,必须戒掉改的恶习,要敢于从零开始,重新做起,把真正的精华留下来,传下去,发扬开来,而不是把以前的老作品、老成果、老论文拿出来再用。
3 .堆一一令人生厌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存在一种堆砌论据、堆砌成就、堆砌经验的不良做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够理解大家想要通过罗列内容,展现优势的心态,但作为一名专家,想要看到的并不是啰里啰嗦的内容,而是一目了然的观点、架构和系统。
形容写作文跑题的词语1.牛头不对马嘴读音:niútóubùduìmǎzuǐ、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2.风马牛不相及读音:fēngmǎniúbùxiāngjí、风:走失;及:到。
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3.词不达意读音:cíbùdáyì、词:言词;意:意思。
指词句无法清楚地抒发出来意思和感情。
4.答非所问读音:dáfēisuǒwèn、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5.文不对题读音:wénbùduìtí、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
指人骂人或写文章无法针对主题。
牛头不对马嘴读音:niútóubùduìmǎzuǐ、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风马牛不相及读音:fēngmǎniúbùxiāngjí、风:失踪;及:至。
本所指践土相类很离,即使马牛失踪,也不能跑到对方境内。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词不达意读音:cíbùdáyì、词:言词;意:意思。
指词句无法清楚地抒发出来意思和感情。
答非所问读音:dáfēisuǒwèn、提问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文不对题读音:wénbùduìtí、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
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离题太远】:lítítàiyuǎn,返回主题很离,不着边际。
作谓语;指不着边际。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xiàbǐqiānyán,lítíwànlǐ,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并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没碰触至主题。
【离题万里】:lítíwànlǐ,形容写文章或骂人同要谈得主题距离很离,毫不相干。
描写文章写的不好的词语是什么成语有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张冠李戴、聱牙诘曲、顾此失彼。
一、文不对题1、拼音:wénbùduìtí2、释义: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
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3、原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就是文不对题的。
二、词不达意1、拼音:cíbùdáyì2、释义:泛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3、原文: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砌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闻感叹之。
(译者:大概就是五百年去记述功绩的人,词句无法清楚地抒发出来意思,我曾为此可是。
)三、张冠李戴1、拼音:zhāngguānlǐdài2、释义: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3、原文:清·田艺蘅《领青日札》: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便宜最宜。
窃张公之帽也,骗人李旧而戴之。
(译者:有人作诗说什么东西都存有属于主,相貌优雅二者适宜。
我张先生的帽子给李老戴。
)四、聱牙诘曲1、拼音:áoyájiéqū2、释义:意思是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3、原文:清·郑相例如《汉林四传·专制君传》:从七岁不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译者:从七岁已经开始就讨厌口传文章作品,但文章念出来不顺口。
)五:顾此失彼1、拼音:gùcǐshībǐ2、释义:意思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3、原文:清·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彼疾雷不及盖寓,顾此失彼。
(译者:事情比起忽然并使人顾不上牵制,刘了这个偷了那个。
)下面这些成语,可以形容文章写得的差。
味同嚼蜡——像是喝蜡一样,没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平淡无味——本指质性豁达无味。
人民日报语病案例
案例一:歧义表达
人民日报在某一篇报道中使用了歧义的语言表达,给读者造成了困惑。
例如,报道中可能出现了模棱两可的词汇、句子含义不明确或者前后矛盾的表述,导致读者无法准确理解新闻内容。
案例二:文不对题
人民日报在某篇文章中,题目与内容不相关,无法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
这样的语病使得读者难以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也对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案例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有时会出现明显的错别字或语法错误,这些错误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可信度,给读者带来困惑和误导。
这种语病使得读者对整个文章的可信度产生怀疑,甚至影响对人民日报整体形象的认知。
案例四:政治用语滥用
人民日报在政治报道中可能过度使用政治用语,使用了晦涩难懂的措辞,使得新闻内容难以被广大读者理解和接受。
这种语病使得新闻报道失去了简练明了的特点,反而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案例五:信息不准确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比如错误引用数据、错误的人物事实或事件描述等。
这种语病给读者带来了误导和不准确的信息,影响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正确理解。
内容不足以支撑标题无论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表现得多优秀,要想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毕业论文一定要过关。
也正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论文如此重要,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为了追求创新选择不熟悉的题目;论文逻辑存在问题,重点不突出;太过重视内容而忽略基本问题,出现错字、语病等低级写作错误。
作为一名从事研究生教育多年的教师,对于当前研究生写论文的常见错误与改进建议有很多自己的看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1)文不对题文不对题主要是研究生在论文撰写的整个期间,由于没有坚持做到从学位论文角度思考论文的写作,而造成章节内容与论文题目不一致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文章题目解析不足,即在破题阶段对题目理解不深入,导致在论文撰写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章节中,对题目理解不一致,使论文表现出文不对题的现象;二是文章的标题与内容不符,即在论文标题拟好后,写作中出现了偏差,作者又没有反复思索标题与内容的关系,造成章节标题没有体现内容整体的现象;三是理论实践结合不紧,主要是在选题阶段没有重视研究的实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足够体现理论性和学术性,造成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系统性不够系统性不够主要表现在学位论文中涉及重点问题的研究不够,而对非重点和非核心内容描述过多,主要由于研究生对论文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突破不足引起。
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缺乏整体研究,即缺乏对论题整体的把握。
整体性是学位论文区别于学术论文的重要标志,论文各部分既对整个学位论文形成支撑,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整体研究不足,容易出现论文内容不足以支撑标题,或者加入其他内容而造成内容超过标题,甚至在个别论文中出现章题目与文章题目重复、节题目和章题目重复等问题。
二是文章避重就轻,缺乏对核心问题的研究。
个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撰写前并未完成研究课题重点攻关,而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对核心重难点有意回避,造成论文核心不充足、重点不突出。
关于文打头的四字成语文宗学府、文不对题、文深网密、文案孔目、文阵雄帅、文弱书生、文川武乡、文人无行、文无点易、文武差事、文友诗敌、文采风流、文武用、文搜丁甲、文章魁首、文情并茂、文人墨客、文江学海、文章星斗、文武全才、文君司马、文献之家【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
文章写下得很出众,极具文采。
【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
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正。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娴熟。
【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文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荡漾。
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
指文学界。
【文采风流】别洛耶的才华与洒脱的风度。
亦所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洒脱的人物。
【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就可以。
既有文学就可以,又存有军事就可以。
形容文武兼备。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文川武乡】原表示文臣武将的地区。
后所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
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
【文从字顺】【文德武功】环境治理国家恩德昭着,对外用兵成绩斐然。
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
指尚文之风大盛。
【文东武西】本所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
指文武官员的排序位次。
【文牍主义】一种官僚主义作风。
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文风不动】一点儿也一动。
形容没丝毫损毁或发生改变。
【文房四寳】指笔、墨、纸、砚。
亦称“文房四物”、“文房四士”。
【文房四宝】谓之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
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
四个字带语文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四个字带“语文”的成语:
1. 文不对题:指文章的内容与题目不相符。
2.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3.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
4.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5. 能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6.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7.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8. 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9.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0.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以上只是部分带“语文”的成语,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也包含了“语文”这两个字。
文不对题的英语定义When we talk about "off-topic" in English, it typically refers to something that is not relevant or related to the current subject or discussion. However, "off-topic" is notthe only term used in English to describe this phenomenon. Another commonly used term is "not germane," which means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is not appropriate or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discussion or situation.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terms, there are many other expressions used to describe off-topic statements or behavior. For example, we might say that someone is "off on a tangent," which means that their thoughts or words have strayed farfrom the original subject matter. We might also say that someone is "rambling," "digressing," or "going off on a tangent."In some cases, these off-topic remarks or behaviors can actually be beneficial to a discussion. For example, if a group is discussing a complex issue, someone might bring up a completely different topic that is tangentially related but sheds new light on the original discussion. On the other hand, if someone is constantly derailing the conversation with irrelevant comments, it can be frustrating and counterproductive for everyone involved.One key to avoiding off-topic behavior is to stayfocused on the subject at hand. If you find yourself straying from the topic, try to bring yourself back on track by asking a question or making a comment that connects back to the main discussion. Another strategy is to take notes during ameeting or conversation to keep yourself focused and engaged with the topic at hand.It's also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when it comes to off-topic behavior. In some cultures, it's perfectly acceptable to discuss personal topics or unrelated issues during a business meeting, while in other cultures this would be seen as unprofessional or inappropriate.In summary, "off-topic" is just one of many expressions used in English to describe behavior or remarks that are not relevant or appropriate to the current discussion or situation. While it can be beneficial to bring up tangentially related topics, it's important to stay focused and be awar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avoid derailing a discussion or offending others.。
形容药不对症的成语
1. 文不对题!这就好比医生开的药完全不针对你的病症,简直是白费力气。
比如说你头疼得厉害,医生却给你开治脚痒的药,这不是文不对题是什么!
2. 无的放矢!这不就像是闭着眼睛射箭,能不能射中完全靠运气,怎么能治好病呢!明明是感冒,却给吃治肠胃的药,这不是无的放矢嘛!
3. 隔靴搔痒!就好像你痒的地方在背上,却一直在脚上挠,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呀!比如咳嗽不停,却给用些无关紧要的药,这不是隔靴搔痒么!
4. 南辕北辙!这多像要去南方却驾车往北走,越走越远啊!本来是失眠的问题,却一直用提神的药,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5. 风马牛不相及!这简直跟牛和马完全不搭边一样!明明是嗓子发炎,却用治跌打损伤的药,这怎么行呢,简直风马牛不相及!
6. 驴唇不对马嘴!就如同说的和做的完全不匹配一样!明明是胃痛,却给一堆治牙疼的药,这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嘛!
我的观点结论:药不对症可不行呀,会耽误治疗,让病人遭罪呢!一定要准确用药才行!。
文不对题
小朋友写作文“文不对题”的情况虽然还有,但不是很多了,而小朋友写作文写偏了题的却不少。
例如有位小朋友写了《辛苦的爸爸》,开头说他爸爸在菜场里卖菜,起早摸黑很辛苦,而怎么辛苦却没有写出具体的例子,接下却写爸爸如何关心他,举了几个例子。
把写“爸爸的辛苦”偏到了写“爸爸对他的关心”。
另一位小朋友也写《辛苦的爸爸》,开头写了一些爸爸上班的辛苦,接着即写爸爸怎么喜欢跳舞、唱歌。
有位小朋友写了《爸爸爱吸烟》,他先写了爸爸被沉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接着写自己在什么报上看到吸烟的害处的文章,叫爸爸不要吸烟。
他的作文中没有写出爸爸如何喜欢吸烟的具体情况。
有一位小朋友写了《爸爸戒烟》,他用四百多字写了爸爸爱抽烟的情况,如每天至少抽一包,牙齿又黄又黑,讲话时嘴里发出一阵阵臭气,夹烟的手指都黄了,回到家里一坐下就抽烟,晚上睡觉前也抽烟,家里常常是烟雾腾腾,等等。
写到最后了,才写出医生劝爸爸戒烟,而又没有写怎么戒烟。
他把“戒烟”写成“爱抽烟”了。
有位小朋友写了《爸爸爱搓麻将》,开头写了一些爸爸爱搓麻将的事,接下却去写爸爸如何喜欢喝酒。
这些小朋友的作文都写偏了题,从题目来看,作文的中心本来是写甲事的,他们却由甲事偏向了乙事,这是一种比较多的偏题现象。
还有,有的小朋友的作文,从题目来看,应该是写“他”的,他是写到当中却变成写“我”了。
例如有位小朋友写了《爱下棋爸爸》,开头只是粗略地写了爸爸有空就坐下走象棋的情况。
接着就写爸爸如何教我走象棋,我与爸爸如何“对杀”,我怎么样动脑筋走赢了爸爸。
把中心是“爸爸爱象棋”移到“我爱象棋”了。
又如有位小朋友写了《爸爸很辛苦》,说爸爸大清早骑车去上班,旁晚才回来,工作很辛苦。
可是接下来,却写爸爸如何带他去江心屿游览,自己在江心屿玩得怎样快乐。
他把写“爸爸辛苦”转成写“自己快乐”了。
还有一位小朋友写了《爱花鸟的爸爸》,他写爸爸买来玉兰栽在院子里,还买来画眉鸟,笼子挂在屋檐下。
接着就写自己早晨如何去闻玉兰花的香,如何去听画眉鸟的叫,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广播操什么的。
他把“爸爸爱花鸟”偏到写“自己赏花鸟”了。
小朋友们为什么把作文写偏了题呢?一个原因是态度不大认真,他们看到一个题目,没有仔细想一想,这篇作文的中心该是写什么。
提起笔来就随便写去,写到哪儿算哪儿。
作文写好后,也没有仔细地读一读,没有查一查自己写的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所写的事例是否都是围绕中心写的。
另一个原因是,有的小朋友还不会审题,看到一个题目,自己无法明确地定出一个中心,所心只好把自己想到的都写进去。
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的小朋友不去选取自己生活中的题材,而喜去搬用“作文选”中的材料,就把自己看过的“作文选”中的片段来一个拼凑,就认为能拼成一篇作文了,他不管是否与题目的中心扣得紧不紧。
解决写偏了题的方法当然很多。
如首先要认真审题:也可以立个提纲,落笔不可随便,写好后,认真读它几遍等等。
我提一个方法是“矫枉过正。
”偏了题,就是把中心写“弯曲”
了。
为了纠正这个偏失,可以来个超过了原来“正”的限度。
比如,这篇作文中心是写甲事的,有时带点乙事也是可以的;本来这篇作文中心是写“他”的,有时带到一些“我”也是可以的。
但为了防止出“偏差”,我们就来个下定决心:中心若写甲事的,就专写甲事,决不带一点乙事;若中心是写“他”的,就专门写“他”,有关“我”的事就一点不带进去。
例如写爸爸,就专写爸爸怎么样,就不写爸爸对我怎样,也不写爸爸与我之间的种种事情。
犹如电视台记者外出拍新闻那样,只拍眼前的人与事,记者自己是扛摄像机的,只能拍别人,而不能把自己拍进去的。
小朋友若能用这种单纯写“客体”写“客像”的办法训练一段时间,是可以把写偏了题的毛病纠正过来的。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
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
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
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
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请看吴铭小同学写的《我心目中的妈妈》一文:
啊!亲爱的妈妈,您生我,养我,哺育我,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最亲爱的人。
可近年来我对您有了意见,您一定不理解,也许会伤心,可我说的都是实话呀!
自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您的不幸——有两个女儿,而妹妹却是个痴呆。
您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成了您的“掌上明珠”。
记得我6岁那年,您带我到黄山游玩。
我看见许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是自己梳小辫,心里羡慕极了,便轻声对您说:“妈妈,我自己试着梳小辫好吗?”可您却奇怪地看着我:“你怎么会扎小辫呢?还是妈妈替你梳,妈妈梳得又快又漂亮。
”妈妈呀,尽管当时我对您笑了,可心里十分不高兴,我总想自己会梳头多好,即使梳得不漂亮,也是高兴的。
妈妈,每当看见您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女儿我心里难受极了。
我下决心,自己的事自己做,决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个星期天,写完作业,我有些渴,拿起杯子准备倒水。
“别倒!”一声呼叫把我吓了一跳。
您几步走到我身旁,拿起暖水瓶,边往杯里倒水边说:“不行,不行,要烫着手的。
你安心学习吧,我来给你倒。
”我无可奈何地坐下来。
唉!六年级了,还不能自己倒水喝。
这和“小皇帝”有什么两样呢!
那次班级举行“钉钮扣”比赛,我好不容易把线结打好,却见别的同学已经把钮扣钉上了。
我一着急,扎破了手。
顿时,鲜血直流,好痛哟!我忍不住哭了起来。
从此,“小公主”、“娇小姐”的外号便在同学中传开了。
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妈妈呀,那时,我好恨您呀!
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疼我,爱我,女儿领情,但我并不满意,我觉得我俩之间似乎存在一条沟。
您只是让我钻题海,啃书本,不让我做事,不让我劳动,更不让我玩耍,简直要把我变成一个机器人了。
我想:如果您能让我甩掉“小公主”、“娇小姐”这些不光彩的绰号,那您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妈妈了!
这篇作文题目要求从“我”的角度、“我”的“心目”中来写“妈妈”。
吴铭同学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从亲身经历出发,把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写得恰到好处。
同时也把自已渴望独立,渴望学会一些生活本领,渴望甩掉不光彩的绰号,渴望得到妈妈的理解的愿望表露得恳切自然。
在妈妈溺爱的教育方式下,小作者深深感到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被同学瞧不起的痛苦,在妈妈爱的“监视”下的孤独。
“简直要把我变成机器人了”,是小作者对妈妈的禁锢方式发自心底的反抗呼喊。
文中所举的不让自己梳头,已经上了六年级了还不让自己倒水喝的事例,是典型的溺爱教育方式的写照,而钉钮扣落后扎手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良后果。
文章扣题紧密,取材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