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操作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实际经验。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46例口腔颌面部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口腔颌面部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结果 46例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经积极抗炎、抗凝等对症治疗以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口腔颔面部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术能否成功,围手术期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近年来血管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可将各种自身皮瓣游离并移植到口腔颌面部,能够修复大面积的组织缺损,有效扩大了肿瘤根治术的适应证,使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得到提高,并且病人的咀嚼、吞咽、语言等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在口腔颌面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游离皮瓣移植术如处理或操作不当,仍可发生皮瓣危象和坏死,使手术失败。
因此,应注重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46例,因各种原因导致口腔颌面部软或硬组织缺损,均给予自体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7±5.9岁。
1.2修复方法软组织缺损39例,选用皮瓣和肌皮瓣进行修复,硬组织缺损7例,选用骨(肌)皮瓣进行修复。
1.3护理方法1.3.1术前护理由于疾病的困扰,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失望,从而影响手术的配合。
因此术前心理疏导十分重要。
疏导最佳时机一般在人院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晨间护理、各种护理操作的沟通过程中,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详细介绍成功的病案,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处于最佳接受治疗状态。
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填好手术、麻醉同意书,有活动义齿的取下洗净、浸泡于冷水中,所有的首饰等贵重物品需取下交家属保管。
游离皮片移植的护理标签:植皮;护理;手术皮肤游离移植,是一片皮肤完全与身体脱离以后的移植,是烧伤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的一种基本技术,它不同于带蒂皮瓣移植,后者与身体保持有血管神经相连。
故游离植皮不易成活、风险大,一旦失败将造成新的皮肤缺损,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
其手术技术要求高,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败重要环节。
我科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共行游离植皮6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4例中,男50例,女14例;年龄11~52岁,平均34岁。
其中大面积烧伤7例,电烧伤2例,车祸及机械操作伤31例,四肢烧伤疤痕9例,面部色素痣5例,面部疤痕7例,带蒂皮瓣转移后新鲜皮肤缺损创面3例。
64例中植皮前感染创面34例,新鲜创面30例。
植皮后全部植皮区存活53例,大部分移植皮成活6例,移植皮大部或全部坏死5例,均行2次植皮术,植皮区静脉瘀血1例,皮下水泡2例,远期随访疤痕增生2例,术后植皮区感染6例,有1例为新鲜创面受皮后感染。
取皮区感染1例,有效率90.60%,满意率95%。
特别病例:男,33岁,全身烧伤96%,仅靠残留头皮作供皮区,第1次取皮后,因头皮供皮区感染,延迟二次植皮时间长达3周。
2护理皮肤游离移植与带蒂皮瓣移植相比,后者显得复杂,但对于前者,很多临床医护人员都认为创面小,又无菌操作,处理比较简单,我科总结此组病例的围术期观察护理和随访后认为,没有足够重视和完善的护理同样易导致手术失败或效果不满意。
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使其明白手术可能失败,皮片坏死,但又不过分紧张,使其配合手术。
一般供皮区皮肤色泽,厚度尽量与植皮区一致,术前一定要征求患者意见,取上臂、大腿或腹部、头部等部位,以减少术后纠纷。
2.1.2取皮区护理取皮区术前3d肥皂水清洗,剃毛,用75%酒精消毒,并用无菌单包裹,上臂或大腿进行供皮区消毒时,要将肢体周径全部消毒,利于助手在手术中承托上臂或大腿。
手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目的探讨手外伤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7月的93例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手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
结果4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予拆除部分缝线后好转,3例出现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2例胸脐皮瓣、1例足背复合皮瓣坏死,余皮瓣色泽、弹性良好。
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移植游离皮瓣的成活率的作用不可忽视。
标签:手外伤;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手在日常生活中功能不可替,同时也是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手外伤常常伴随着皮肤软组织的撕脱,血管、神经、肌腱和骨骼的断裂甚至缺损,约60%手外伤患者需要皮瓣移植,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修复,会严重影响手的外形及功能,甚至致残。
显微外科常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但术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和创面情况[1]。
我科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对93例手外伤患者进行了游离皮瓣移植术,经过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93例,其中男70例,女23例,年龄10~79岁,平均(41.7±15.1)岁。
机械压伤30例,撕脱伤23例,切割伤23例,炸伤2例,其它致伤15例。
单纯手指损伤28例,手掌16例,手背15例,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肌腱缺损及骨外露。
游离胸脐皮瓣22例,髂腹部皮瓣22例,股前外侧皮瓣15例,前臂皮瓣10例,小腿内侧皮瓣8例,小腿外侧腓骨皮瓣8例,足背复合皮瓣4例,肩胛皮瓣3例,掌背侧皮瓣1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急诊手术行臂丛麻醉,彻底清创,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修剪坏死组织,根据缺损面积及形状设计不同的游离皮瓣,皮瓣切取面积约 1 cm×1cm~10cm×20cm,植入皮瓣,进行缝合。
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皮瓣移植是指将某一部位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达到修复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实施皮瓣移植术修复皮肤组织缺损18例,进行针对性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结果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64岁。
手机械性压伤2例,手电击伤后软组织缺损8例,足电击伤后软组织缺损4例,手烧伤创面4例。
1.2 结果:创面Ⅰ期愈后15例,术后2周撕脱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2例,经对症处理,皮瓣成活良好。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病室环境: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室温保持25~30 ℃,湿度50%~60%,床单消毒,限制探视陪伴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2.1.2 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患者因受现场的惊吓和丧失正常肢体功能,以及担心皮瓣手术效果等引起的心理失衡。
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对受现场惊吓和丧失正常肢体功能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面对现实,给予安慰和关怀。
对担心手术效果的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的方法、过程、目的、治愈病例等,以帮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对期望值过高的患者,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避免术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期望相差太远而失望,甚至发生医疗纠纷。
2.1.3 术前准备:对原有创面彻底清除分泌物,将创面变为相对清洁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创面细菌培养呈阴性后方可行皮瓣移植。
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如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图、心电图、胸片等。
训练患者床。
游离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游离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28例游离皮瓣手术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缺损病人在围手术期通过采取系统的量化的护理方案,从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区皮瓣护理、感染防控、营养指导等方面着手。
结果:本组28例,护理过程中发生血管危象5例,行手术探查后4例存活,1例坏死,治愈率9642 %。
结论:认真细致做好皮瓣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采取量化指标,能有效而准确的观察术后皮瓣血供,及时发现动静脉危象,提高皮瓣存活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游离皮瓣;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Peri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defect free skin flap in the repair of leg and foot soft tissueLiu SuZeng LingrongDeng Shangyuan【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i operation nursing method of application dissociative flap to repair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leg and foot .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dissociative flap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the lower leg andfoot defect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peri operation nursing. Results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strict observ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ain nursing, postoperative flap care, infection control, nutrition guidance and caring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26 cases were cured, which appeared vascular crisis in 12 cases, 10 cases survival ,after exploratory operation, 2 cases flap necrosis, the cure rate was 9286%, the rate of necrosis was 714%. Conclusion Proper, effective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postoperative right position guidance, effective infec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strict observation of flap blood circulation, can establish the patients confidence, early detection of vascular crisis, and to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dissociative flap.【Keywords】Dissociative flap; Reconstruction of soft tissue defects; peri operation nursing【中图分类号】R27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71-01随着车祸发生外伤事故增多,造成小腿及足踝部皮肤大面积缺损、肌腱及骨折外露等情况比较多见,治疗难度大。
游离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是组织创伤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皮瓣一次就可移植到受皮区。
既提高了治疗效率,又缩短了疗程,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但是,游离皮瓣的移植成功与否,除与手术直接相关以外,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亦非常重要。
特别是皮瓣血液供应状态的观察及处理,感染的预防尤为关键。
标签:游离皮瓣;软组织缺损;护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已经成为组织创伤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
此法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皮瓣一次就可移植到受皮区。
既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治疗效率。
而皮瓣的成活与精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分不开的。
我科自2008—2010年,采用游离皮瓣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28例,随访结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12—46岁,为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最大28cm×12cm,最小面积6cm×7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一期清创覆盖创面。
术后除2例皮瓣下有血肿经切开放置引流管延期愈合外,余26例皮瓣全部成活。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介绍有关知识,如: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及手术的大致过程。
消除恐惧和焦虑,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4项、肝功能、肾功能。
2.3术前训练术前训练病人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
2.4保证睡眠手术前1天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2.5皮肤准备对供皮区皮肤术前1天作清洁处理,尽量避免备皮,以防损伤皮肤,受区的伤口用无菌巾遮盖。
术前禁止在供受区作静脉穿刺,防止静脉损伤和炎症。
3术后护理3.1病室准备病室要保持安静、温暖、卫生。
房间定时通风换气,每天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手外科护理中占重要地位,因外伤常突然发生,病人身心处于创伤性应激,往往呈现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会引起术中、术后血管痉挛,致使手术失败,另一方面,显微外科手术时间较长,在非全麻情况下需要病人密切配合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此,给予病人同情、安慰和鼓励,列举类似治疗成功例子,使其增强治愈信心[2]。
(2)一般准备:训练床上大小便,择期病人入院即开始训练卧床大小便,使其养成习惯,从而保证手术后的绝对卧床,急诊病人予留置导尿;禁止吸烟,以免烟雾中尼古丁致血管痉挛而使皮瓣坏死;避免在供区的肢体上作静脉注射,以保护血管;病房地面用1∶100施康消毒液拖擦,墙面及空气用紫外线消毒;除一般的医疗用品及器械外,还需要配置室温计及半导体皮温计,立式烤灯、摇床、支架等。
2.2 术后护理(1)病人体位:平卧位,患肢外展70°,抬高15°~30°,防止患肢受压和血管蒂扭曲;患指高于心脏水平3~4cm,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避免患肢过高或过低导致的皮瓣内动脉供血阻力增加或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皮瓣缺血或淤血。
(2)皮瓣温度:病人返回病房后,采用40~60W灯泡,距离创面30~40cm,使灯光局限成柱状,直接照射在皮瓣筋膜的反折部位,局部照射24h,持续5~7d,力求创面温度与体温相等或略高健侧1℃~2℃;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局部充血,或温度过低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应用烤灯时切忌直接照射在皮瓣上而增加皮瓣组织的氧耗,导致缺血、缺氧发生坏死。
(3)皮瓣血运观察:术后每30min~1h 观察1次皮瓣肤色、皮温、毛细血管反流时间和肿胀情况,若皮瓣由红润变为苍白或花斑状、皮温下降3℃~4℃、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延长至3~4s、指腹张力逐渐降低,系动脉危象;若皮瓣由红润变为暗红或暗紫、皮温逐渐下降1℃~2℃、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一、术前准备1、同皮肤移植的术前准备,并指导患者每日用手提抓皮管成形部位的皮肤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助皮管形成。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因创伤所致下肢大片皮肤软组织缺损,使病人在心理上遭受到严重打击。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治疗效果期望值也愈来愈高。
徐达传(1984年)、Song(1984年)报道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该皮瓣已广泛用于组织缺损的修复[1]。
我科2008年l0月至2011年9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19例。
经过精心护理,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皮瓣成活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6-68岁,平均35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中下1/3及跟腱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5例,内踝及足内侧区4例,足跟及足底3例。
缺损原因:外伤12例,慢性溃疡5例,瘢痕松解术后2例;其中合并肌腱外露者8例,合并骨折者6例,合并严重感染者3例,其他2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0cm×10.0cm-12.0cm×20.0cm。
1.2手术方法:按照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角连线中点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皮支位置,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和大小来设计皮瓣,皮瓣周围部皮下脂肪修薄,皮脂血管蒂部带少量肌袖,尽量保留较长的血管蒂以保证吻合口位于健康组织内。
包含股前外侧皮神经于皮瓣内,以利感觉功能重建。
受区血管选用胫后动静脉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
动静脉比例为1:2,动脉采用端侧吻合法,静脉采用端端吻合法。
受区神经选用腓浅神经的分支。
所有操作均在l0倍显微镜下完成,选用10/0无创尼龙线吻合。
术后常规给予抗痉挛、抗凝、抗感染、镇痛处理和石膏托外固定[2]。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多为意外创伤所致,易致焦虑、恐惧心理,且担心预后不良,护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耐心讲解相关的医疗技术及成功病例,以消除恐惧,减轻精神压力。
通过床旁护理查房、健康宣教,缩短护患、医患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信心,为手术成功创造最佳心理条件。
游离皮瓣移植术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后被动体位时间久难受,生活绝对不能自理,要有心理准备。
2、协助做好各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测定。
3、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其戒烟。
4、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 1d备皮,包括受区与供区皮肤,手术晨用 75%乙醇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5、术前1d,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敏感试验。
6、手术晨按医嘱使用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术后送显微外科病房观察。
2、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护理。
3、卧位平卧14h左右,患侧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
双下肢桥式交叉皮瓣应四周垫稳,足跟部用棉圈垫平,防止受压。
搬动时,双下肢同时抬高,防止皮桥血管蒂撕脱。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儿童游离背阔肌皮瓣禁用呼吸抑制剂,如皈替陡等。
5、局部观察局部烤灯照射14d左右,方法同上。
每小时观察皮温、肤色、充盈1次,并与健侧对比、记录。
发现皮瓣血循障碍,及时通知医生。
6、做好裸露部位的保暖防寒措施,防止感冒及肺部感染发生。
7、预防皮肤感染背阔肌皮瓣创面大、渗血多,无菌巾直接垫子床上,保持创面清洁及床单位干净。
8、按石膏固定护理。
皮温测定法一般应用半导体皮温测温计。
测量前先调节“零点”然后再测,测量时压力要恒定;一般压下lmm;并定时定点与健侧皮温相比较。
面部熊咬伤游离皮瓣移植术一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趋成熟,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后组织缺损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在整形外科应用非常广泛。
但要获得手术的成功,除了具备良好的手术技术以外,围手术期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病情变化多端,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1]。
2007年我科收治一例被熊咬伤整个左面部的患者,由于该患者治疗及护理的特殊性,临床意义较大,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云南籍,因在山间采药时不慎被熊咬伤面部,2007年2月9日急诊收入我科。
入院后专科查体:左内眦至右耳垂连线,右耳垂下至下颏部连线,颏部经左侧口角至左侧内眦连线区域内,约7㎝×12㎝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鼻部缺失,筛窦开放,双侧内眦韧带断裂,左右两侧眼裂高低不等,左眼对光反射正常,角膜透明,右眼角膜浑浊,球结膜充血,前房积血,对光反射不灵敏,角膜下缘见溃疡,上齿槽外露,牙龈缺失,右下1、2、3和左下1、2、4、5牙齿脱落,牙龈缺失,两侧上颌窦开放,右侧上、下颌骨部分缺失,骨外露,右侧眉稍上3㎝×5㎝皮肤软组织缺损。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控制创面感染,在全麻下行面部清创、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术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
2护理对策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女性皆有爱美和追求美的天性。
患者是云南佤族山村人,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不识字,因被熊咬伤属意外伤残,面容丑陋和言语不通,使患者非常自卑,不愿与人交流。
针对这些特点护理人员对其生活护理时,应以拉家常的方式与之交流,谈谈家里的情况,并且想办法让患者和家人通电话,这样可激起患者对治疗后美好生活的渴望,提高治疗信心,同时应耐心的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和以前治疗游离皮瓣移植术此类病例的成功范例,以此增强患者的信心及消除思想顾虑。
2.1.2 口腔准备:因患者手术在口腔内进行,杜绝和减少感染来源及其重要。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围手术期的护理目的:总结1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复杂缺损创面修复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做好皮瓣血运观察,预防血管危象发生,重点观察和加强康复指导。
结果:经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8例移植皮瓣存活,16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l 例移植皮瓣的边缘有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恢复皮瓣血运,皮瓣成活良好。
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移植修复四肢创面围手术期,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的配合,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标签:股前外侧皮瓣;创面修复;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经济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意外导致严重四肢创伤并非少见。
四肢创伤或病变切除造成软组织的缺损,文献报道修复方法较多,效果不同[1]。
对于部分创伤所致的四肢皮肤等软组织的缺损需通过皮瓣移植手术修复。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共收治18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8例为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本组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在17~48岁,平均年龄为31岁,大部分为工厂员工因机械挤压伤或皮肤撕脱伤,其它为车祸造成。
2 择期手术前护理2.1 术前准备指导术前配合做好系统的医学检查,如供、受区血管状况的检查,确保供受区局部皮肤无严重的急、慢性感染。
2.2 心理指导大多数患者病程长,曾有多次住院史,由于对皮瓣移植的知识缺乏,心理负担重,应主动介绍手术方法,成功病例,术后注意事项等,减轻术后焦虑。
3 术后护理3.1 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3.1.1 专人护理,准确记录术后由有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的护士负责,准确及时观察记录皮温、血运、张力、皮瓣颜色、毛细血管反应及局部肿胀情况。
3.1.2 检测皮温寒冷及较低温度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吻合口栓塞而危及皮瓣的成活。
我们在患者术后回病室前即将室温提高到28℃左右,湿度60%,使患者入病室后在短时间内体温恢复正常,然后使室温维持在25℃左右。
皮瓣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该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制动患肢时间较长,易发生并发症。
因此,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37例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自2007年2月-2009年12月共有37名患者接受皮瓣移植术,其中男21名,女16名,平均年龄在43.6岁。
最大皮瓣2015平方厘米,最小皮瓣6-8平方厘米。
2.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普遍存在对治疗没有足够的信心,尤其担心手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皮瓣能否存活以及是否坏死,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痛苦,并且经济上能否承受治疗及康复所需费用。
护理人员向病人安排舒适病区,用以往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治疗。
讲解有关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深入浅出的讲解手术麻醉原理和步骤,以及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时尽可能耐心,语速缓慢,对其有些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以商量讨论和提醒的方式纠正。
2.2 体位及排便训练术前2-3日开始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练习大小便,以适应排泄方式的改变。
防止由于手术体位改变而造成排泄紊乱,并从食物上注意多食蔬菜水果,引用蜂蜜,果珍水。
患者术后需俯卧在床7-10天,交流受限,帮助他们学会应对焦虑与抑郁的技巧,譬如与病友交谈,听音乐、读报、倾诉以分散注意力,术前一日认真清洁皮肤,剪指甲,术区及供区皮肤准备、消毒、术前晚指导其保持平常心态,安静良好的睡眠,防休息不好,加之对手术的紧张造成血压升高影响手术。
3.术后护理3.1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手术时间都在六小时以上,术中失血量较多,均补充全血。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防再次渗出量多造成血压下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充液体、补足血容量。
并准确记录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中。
3.2 皮瓣观察3.2.1 皮肤色泽的观察皮肤颜色改变是判断血运的主要证据。
观察皮瓣血运在自然日光照射下。
如弹性好,肤色红嫩,说明血运良好;如肤色变暗是早期静脉栓塞的表现,继而出现皮瓣张力高、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积液形成。
游离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游离皮瓣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要获得成功,除了需具备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外,手术护理也至关重要。
现在显微外科的治疗大多是组织移植,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的观察护理也非常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因此要求护理时有高度的责任感。
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术后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科自2004年10月~2007年3月,共开展游离皮瓣56例,根据部位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41例,女14 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岁;外伤47例,其中游离背阔肌肌皮瓣38例,肩胛皮瓣18例。
术后6例发生血管危象,进行血管探查后4例恢复,2例皮瓣坏死后通过局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
其余均恢复良好,外观和功能均满意。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意外发生的伤残,使患者心理上遭受严重打击,对治疗期望值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有同情心、爱心,耐心解释手术必要性以及对治疗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法,通过成功病例,增强信心,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心理护理在手术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血管危象期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导致手术失败[1-3]。
2.1.2 减轻疼痛:由于疼痛所伴随的是消极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疾病的恶性循环,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与其谈话或听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也可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剂。
2.2患者准备:做好各种术前检查,如胸透、心电图及各种血常规化验等。
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提高手术耐受力。
禁止吸烟,术前3天禁止口服抗凝药物,术前检查供区皮肤有无破溃、毛嚢炎、皮疹、瘢痕及询问外伤史。
供区为正常组织,切取后不应损伤重要组织功能及出现机能障碍,供区和受区血管必须正常,术前患者要做Doppler超声血流仪检查血管通畅度,有无血管病变及血管变异。
备皮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能损伤皮肤的完整性,不可划破,以免术后引起感染。
术前练习在床上排尿。
术前晚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以保证充分的睡眠。
2.3病房病床的准备:病房要求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在50%~60%。
病床要柔软舒适,并准备一软枕和垫患肢的枕头,冬天备一烤灯。
因尼古丁可引起微血管痉挛,因此要求家属以及同病房的患者不要在病房里吸烟。
术晨用84消毒液擦拭地面及桌面并用紫外线消毒30min[4-7]。
3术后护理
3.1全身情况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次/30min至平稳为止,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5~7天,翻身1次/4h,以预防压疮的形成。
注意协助患者大小便。
由于患者手术中失血及麻醉作用,可使血容量不足,应准确判断及时处理。
如果轻度血容量不足,会影响移植体的血液供应,引起组织缺血性改变。
如严重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休克。
对移植的皮瓣及其不利。
3.2患肢抬高制动对于肢体手术的患者,要求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防止皮瓣受压,以避免血管痉挛导致皮瓣缺血性坏死。
告知患者体位放置的重要性以保证移植物的成活。
并注意观察末梢血运的情况。
3.3皮瓣的观察与处理
3.3.1动脉的观察:在术后24~72h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因此术后第一个24h应每30min严密观察皮瓣一次,主要观察颜色、温度、毛细血管的充盈反应以及肿胀情况,多普勒监测动脉搏动情况。
术后移植物的颜色较正常颜色红润,如颜色苍白、肿胀不明显,皮温低于健侧,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慢,表明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栓塞。
应局部保暖,使用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物解痉抗凝。
本组一例患者,女18岁,左胫骨皮肤缺损,背阔肌皮瓣术后6h,皮瓣出现颜色稍白,温度较低,多普勒无法测到动脉搏动。
立即给予活动体位,局部保暖,输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后2h,颜色逐渐好转,持续灯烤3h后,皮瓣颜色逐渐恢复正常。
3.3.2静脉的观察:颜色暗红变紫或紫灰色,皮温变低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快,触压质硬,表明有静脉瘀血,或皮瓣下有出血、渗血;肿胀明显并有水泡形成,均表明静脉回流障碍。
应保暖,抬高患肢并在皮瓣上划一小切口或用4号针头局部穿刺,并用肝素钠盐水(100ml盐水+12 500U肝素钠)局部湿敷,用消毒棉签吸附渗血,15~20min一次,本组4例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患者,用此方法分别在2~4h后相继好转,效果满意。
如仍未好转,应立即报告医生,行血管探察手术。
3.3.3 重视皮瓣的夜间护理:夜间和凌晨是血管危象的高发阶段。
本组中5例在凌晨2:00~4:00因夜间血流缓慢,基础代谢率低,室温下将,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夜间应加强病房巡视。
检查体位保暖措施落实情况[8-11]。
3.4疼痛的观察:疼痛时血管会收缩,导致血管危象或危象加重,建议使用止痛泵,或随时应用止痛药物。
并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3.5药物的应用:本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行抗凝、抗血管痙挛及抗炎治疗。
每一组药物的用法都有其特殊性,必须严格定时、定量、准确执行医嘱,才能起到防治并发症的作用。
应用全身扩血管药物如妥拉苏林、婴粟碱可引起恶心、呕吐
等症状;抗凝药如低分子右旋糖苷,有可能发生过敏现象,应用时速度要慢,输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有不适时应及时处理;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要在饭后30min后口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6饮食护理:因患者术前各种刺激使其进食较少,创面较大,加上手术失血较多,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应多食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刺激性小,清淡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的发生。
4康复期功能锻炼
出院后因手术成功患者心情愉快,但仍需嘱多休息。
术后功能锻炼应在创面愈合后开始,向患者讲清楚并循序渐进,防止烫伤、冻伤,不吸烟熬夜,注意饮食。
定时门诊复诊,有异常如移植区有红、肿、痛异样感觉应及时来就诊。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病情千变万化,血管危象60%发生在术后24~48h,是早期血管危象。
而绝大多数血管危象是可以纠正的,对皮瓣进行细致地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避免寒冷刺激,减轻疼痛。
正确的体位,可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对保证游离皮瓣移植成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炜.整形外科学(上册)[M].杭州:杭州科技出版社,1999:263-291.
[2]王彩菊,童丽娟.游离背阔肌肌瓣加皮片移植术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10(3):78-79.
[3]温桂芬,谢瑞英,麦培凤,等. 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10(8):22-23
[4]郭梅菊.游离皮瓣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10(1):27-28.
[5]林文霞,姬亚君.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2).74-75
[6]曾江兰.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护理与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0(S1):64-65.
[7]王晓凤,刘利华,孜拉. 游离皮瓣移植的护理体会[J]. 中国美容医学,2000,9(1):48-49.
[8]余贵菊.血管吻合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10(2):192.
[9]蒋红霞.四肢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4,3(4):237-238.
[10]朱希山,唐胜建,王少华,等.游离皮瓣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778-780.
[11]邝勇,王标,李江.游离皮瓣缺血耐受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6):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