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1.48 KB
- 文档页数:2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领域,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静脉留置针的安置与护理也成为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安置与护理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静脉留置针作为治疗静脉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其适用范围如下: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用于输注药物、营养液、生理盐水、化疗药物等等,同时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针头注射的时间。
2. 静脉营养支持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作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
通过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液,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身体所需,并减少消瘦的发生。
3. 输血和血液透析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于输注輸血和进行血液透析。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输液或者长时间输液的病人来说,可以减少反复针扎的痛苦。
二、静脉留置针的安置与护理方法1. 静脉留置针的安置(1)准备工作在安置静脉留置针前,需要先确认是否有适当的器具和材料,如手套、无菌巾、麻醉药、置针针头、针身等。
同时,进行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对病人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术前准备。
(2)安置针头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静脉留置针。
麻醉药可以用来减轻针扎时的疼痛感。
在安置针头时,需要先选择好合适的位置和方向,然后用手进行牵拉以固定位置,最后缓慢插入针头。
(3)固定针头安置完毕针头后,需要进行固定,防止针头移位。
常用的方法包括贴上敷料、用贴膜将敷料固定、利用固定带和保险带固定等。
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1)药物的注射害怕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失效,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注射药物时,要确保针头的位置和质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配制和稀释,防止不必要的并发症。
(2)留置针的更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
同时还需要注意留置针的保存和维护,防止留置针变质和失效。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一、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于医疗领域的器械,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静脉留置针主要用于静脉输液、采血、输注药物等多种临床需要,尤其对于长期需要静脉治疗的儿科患者来说,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医疗工具。
静脉留置针的类型多样,根据其大小、长度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型号。
通常,儿科使用的静脉留置针相比成人使用的型号要小,这是因为儿童的血管较细小,且皮肤更为敏感脆弱。
在结构上,静脉留置针通常由外套管、针芯和连接管组成。
外套管材质柔软,可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而不引起显著的不适或损伤。
针芯用于刺入血管,一旦正确置入后,将被抽出,只留下外套管在血管内。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功能是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持续且稳定的静脉通道。
在儿科护理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儿童患者无法耐受频繁的针刺,且频繁的静脉穿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儿童脆弱的血管造成损伤。
通过静脉留置针,医护人员可以轻松地进行药物注射、输液或采血,减少对儿童患者的痛苦、不适。
此外,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还减少医护操作的复杂性,提高治疗的效率。
在紧急情况下,静脉留置针可以迅速用于输注急救药物或补充体液。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1.前期准备在开始操作前,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有必需的器械和物资,如无菌手套、消毒液、棉球、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等。
同时,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集中注意力,准确无误地完成操作。
挑选合适的静脉是留置针操作的关键步骤。
通常应选择血管充盈、无明显硬结或炎症的静脉,避免选择关节附近或已有瘢痕的部位。
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血管较细,选择合适的血管尤为重要。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选择最适合的静脉。
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如2%碘伏或75%酒精,对预定穿刺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范围应覆盖穿刺点周围至少5-10cm的范围。
如果是在头部进行静脉留置,则需剃除相关区域的毛发以减少感染风险。
护理学重点难点解析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静脉留置针技术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技术,它用于在患者体内插入静脉留置针,以便进行输液、输血、给药等治疗操作。
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下面将重点难点进行解析。
一、操作要点:1.前期准备:必须做好手卫生,戴好无菌手套,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静脉留置针、注射器、洁净无菌纱布、无菌盒等。
2.选取插针位置:常用的插针部位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手臂静脉。
在选择插针部位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年龄、臂围、静脉情况等。
3.插入针头:插入针头时应保持手稳,夹角适中,遵循进针角度为15-30度。
将针头和皮肤形成一定的夹角后,用一定的力度插入。
同时,注意触及血管后,需轻柔地推进针头,感觉到阻力减小时,注射器就可以顺利推出。
4.固定留置针:成功插入静脉后,需将留置针稳固固定。
一般可采用透明敷料、纱布带以及透明胶带等方式对留置针进行固定,避免其移动或掉落。
5.处理留置针:留置针使用完毕后,需及时拔除,并按要求处理好留置针。
同时还需观察针孔的出血情况,如有不适、红肿、出血增多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二、注意事项:1.注重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要注意在操作前洗手,戴上无菌手套,同时确保所用的材料和设备都是无菌的。
2.观察患者病情: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注射药物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
3.疼痛控制:在插入针头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护士需要灵活运用护理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可以采用应用冰袋麻醉、按摩局麻、提前用药等方式减轻疼痛。
4.遵循先进后出原则: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时,需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
即先进入小口径的静脉,再进入大口径的静脉。
这样可以减少针头对血管的伤害,提高留置针的成功率。
5.维持血管安全:为了维护血管的安全,插入针头时需要注意减少插针次数,一针插入成功,避免频繁插针。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
静脉留置针能高效率地保持静脉通畅,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液体外渗,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不易穿破血管,且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将一次性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5月我院就诊的300例患儿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最小1天,最大6岁。
病因有早产儿、腹泻、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小儿肺炎、过敏性紫癜等。
穿刺部位为手背、足背静脉以及前额、耳后静脉等处。
留置时间为3-7天。
1.2 方法1.2.1 材料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24g(25ml/min)直型静脉留置针、3m透明贴、一次性注射器等。
1.2.2 穿刺前准备常规备药,检查材料包装,检查材料规格及有效期。
1.2.3 静脉血管选择选择较粗、直、清晰且富有弹性、易于固定的头皮或手足静脉。
可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上肢前臂桡静脉、上肢前臂尺静脉、下肢内踝静脉、足背静脉等。
避开静脉瓣及关节、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
选择头皮静脉需剃发。
1.2.4 穿刺方法 0.5%碘伏消毒,消毒范围8cm×8cm,待干,取出留置针,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正上方调整针头斜面,使斜面向上,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缓慢直刺血管,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见回血,压低角度,再进针3-5mm。
左手持外套管向血管内推进,右手缓慢退出针芯,从肝素帽推少量生理盐水确定穿刺成功,贴上敷贴固定留置针,敷帖尽量平整无漏气。
敷帖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以便观察使用日期。
其他固定胶布不要粘贴在透明敷贴上,以免影响更换和透气。
敷贴每周更换3次,如有污染、出汗等随时更换。
1.2.5 封管输液完毕,确定套管在血管内,无异常情况后封管。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摘要】小儿静脉留置针在治疗小儿患者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讨论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选择标准、使用方法、护理要点,以及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同时也强调了及时更换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护理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保障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正确使用和护理静脉留置针对小儿患者的重要性,提醒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全面介绍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选择,使用方法,护理要点,常见问题,更换时机,重要性,正确使用,小儿患者1. 引言1.1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或需要频繁采血的小儿患者来说,静脉留置针是必不可少的。
它可以减轻小儿接受治疗时的疼痛和不适,减少频繁穿刺给予治疗的次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保护小儿的血管和皮肤,减少损伤和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
正确选择、使用和护理小儿静脉留置针对于小儿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护理要求,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保障小儿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在日常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儿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为小儿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1.2 静脉留置针的定义和作用静脉留置针是一种通过穿刺皮肤和血管腔将导管插入静脉内,用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治疗目的的医疗器械。
在小儿患者中,静脉留置针的作用尤为重要。
由于小儿的血管较细,需要精准的插管技术和细致的护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90例患儿在使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措施。
结果90例患儿中2例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发生穿刺点周围小面积皮肤感染,2例出现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存在外导管压伤局部皮肤,静脉炎以及全身感染为0例。
留置时间1~7d,平均3~5d。
结论护士应规范化实施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及留置针护理。
标签: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护理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儿,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出生后31d~3岁。
生后31d~3个月患儿20例,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6d,其中出现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外导管压伤局部皮肤1例;3个月~1岁患儿23例,留置时间1~6d,其中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1岁以上~3岁患儿47例,其中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穿刺点周围小面积皮肤感染1例,留置时间1~5d,平均4d。
1.2留置针材料静脉留置针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4G,敷贴使用3M公司生产的1624W型医用透明敷料,规格为:6cm×7cm。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与恐惧,保护了患儿血管,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且便于危重患儿的抢救与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儿科护士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及留置针护理已成为儿科护理的重要操作技术,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恰当及留置后护理不规范,都会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引发护理不良事件。
现特将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2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患儿自身血管情况尽量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
要点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儿童疾病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减少了孩子反复针刺的痛苦和病情的恶化,而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和护理则非常重要,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
一、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检查护壳是否完整,看是否干净卫生,检查婴儿的脉搏、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
2.消毒操作:取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棉球在静脉留置针插入部位上进行消毒准备。
3.静脉穿刺:将静脉留置针拆离,拧紧栓塞器将针头插入静脉,慢慢推进射入。
4.静脉插管: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针拿出,立即插入注射器,轻轻注射药物,沿着静脉留置针的通道缓慢推进;一旦出现阻力或滴血,应当及时停止推进。
注药时一定不能沿留置针的外侧推动或者顺着静脉留置针向援引端注射,以免损伤静脉或误插血管。
5.时时检测:每隔30分钟至1小时到病房观察一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浮肿、红肿、膨胀、局部渗血、疼痛等情况。
6.清理维护:当不再使用时拔出穿刺针,将栓塞器扣回留置针上保护尖端,收好拆卸的部件,最后用高锰酸钾或乙醇棉球进行消毒。
二、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1.保持穿刺部位的干净,每日至少检查一次穿刺部位,确认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
2.注意小儿活动幅度,避免哭闹、猛动或刚走动等剧烈运动。
3.严格掌握输液速度,输液时应每小时记录输液量和小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观察输液速度和病情变化。
4.定期更换外固定贴,每天检查外固定贴的粘性,如发现拉拔松动,应及时进行更换。
5.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根据需要和局部情况,在需要更换时更换,切勿罗里吧嗦。
6.忌用大力拉扯、剧烈移动,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处理:污染、松脱、局部感染、脱管、漏液、疼痛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对于护士来说更是应该严格遵守,确保病人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在日常使用中,应该严格遵守规范、科学使用和护理,保障儿童的安全,给孩子带去温馨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