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藻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青岛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09 KB
- 文档页数:2
微卫星DNA标记分析野生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英文)李大宇;康大海;殷倩茜;孙效文;梁利群【期刊名称】《遗传学报:英文版》【年(卷),期】2007(34)11【摘要】利用3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海南鲤(HN)、长江鲤(CY)、月亮湖鲤(YL)、黑龙江鲤(FY)、呼伦湖鲤(ZL)、贝尔湖鲤(BR)6个野生鲤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等进行了遗传检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Nei氏标准遗传距离,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用近交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群体的遗传分化及其来源。
同时,使用PHYLIP3.63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进化树。
6个群体共检测到8,136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25bp~414bp,30个基因座扩增出等位基因数从3~13个不等,共计2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扩增得到7个等位基因。
结果显示:(1)6个野鲤群体的多态性指标均适中,多态信息含量依次0.44、0.52、0.53、0.57、0.63和0.64,有效等位基因数1.04~4.72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为2.19、2.60、2.42、2.43、2.45和2.33,无偏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50、0.59、0.56、0.56、0.57和0.54;(2)遗传相似系数BR与ZL最高(0.8511),BR与HN最低(0.6688),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呈一定相关性。
【总页数】10页(P984-993)【关键词】分子标记;微卫星;群体多样性;鲤鱼【作者】李大宇;康大海;殷倩茜;孙效文;梁利群【作者单位】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相关文献】1.斑节对虾3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J], 赵志英;梁丽运;白丽蓉2.山东省三个鲤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J], 马洪雨;岳永生;郭金峰;公维华;王慧3.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韩承慧;马海涛;姜海滨;刘阳;韩慧宗;王斐4.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湘华鲮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 [J], 刘明求;刘臻;李传武;卞伟;余长生;鲁双庆5.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我国野生鹌鹑遗传多样性 [J], 常国斌;常洪;刘向萍;王惠影;徐伟;赵文明;王庆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不同地理亚群香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的开题报告
问题背景:
香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海岸线的潮间带和浅海区域。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香螺群体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保护和维护香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
研究领域。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不同地理亚群香螺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关系以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并为香螺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研究内容:
1. 样品采集与DNA提取:在中国南部海岸地区随机采集一定数量的香螺样品,
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
2. 微卫星PCR扩增:根据已发表的香螺微卫星标记序列,选择适当的标记进行PCR扩增,得到香螺DNA微卫星遗传位点。
3. 电泳分析与数据处理:将PCR扩增得到的香螺DNA微卫星片段进行电泳分析,根据电泳图谱结果,计算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
4. 统计结果分析:将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不同地理亚群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并对结果进行具体解释。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得到不同地理亚群香螺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状况,为香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微卫星标记整合长牡蛎遗传图谱郭香;李琪;孔令锋;于红【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3(037)006【摘要】为了提高长牡蛎遗传图谱上的微卫星标记密度,实验采用6个家系图谱间的共有微卫星标记作为锚定标记,构建了长牡蛎的整合图谱.该整合图谱共有161个微卫星标记,覆盖10个连锁群,图谱长度和平均间距分别为615.4和3.8 cM.各连锁群的标记数介于10 ~ 24个之间,连锁群长度为47.3~73.3 cM,是目前密度最高的长牡蛎微卫星图谱.不同作图家系连锁群上的标记分组保持一致,但标记顺序出现差异,可能与长牡蛎自然群体中存在大量的染色体重排现象有关.结果表明,该图谱可以为今后长牡蛎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的遗传工具.%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nsity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a consensus map of C.giga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commo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mong six mapping populations.The consensus map contained 161 microsatellite markers,spanning 10 linkage groups.The map length and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is 615.4 cM and 3.8 cM 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loci on linkage group ranged from 10 to 24 and the genetic length of linkage group varied from 47.3 to 73.3 cM.At present,this consensus map is the densest SSR-based map of C.gigas.Among different mapping populations,the grouping of markers is consistent;however,the order of markers is a little different,which is likely attributed to polymorphism for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 of Pacific oysters.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consensus map will provide a new reference tool for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C.gigas in the future.【总页数】7页(P823-829)【作者】郭香;李琪;孔令锋;于红【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5;S917.4【相关文献】1.牙鲆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J], 宋文涛;梁卓;田永胜;陈松林;张潇峮;廖小林;邵长伟;王磊;庞仁谊;牛余泽;赵永伟;李文龙2.利用BAC、BIBAC文库整合构建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 1全基因组的遗传、物理图谱:BAC及BIBAC文库构建,SSR标记开发和物理/遗传图谱整合 [J], John Z. YU;Russell J. KOHEL;Hong-bin ZHANG;Jian-min DONG;Shu-kuSUN;Nicole L. STEELE3.绒山羊X染色体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J], 徐磊;王敏;呼都特;孟克格日乐;姚继广;杨子森;赖双英;张文广;李金泉;吴萍;王志新;乔峰4.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宽快速生长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J], 张荣良;王卫军;冯艳微;杨建敏;唐海田;纪仁平5.半滑舌鳎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J], 赵永伟;宋文涛;廖小林;牛余泽;庞仁谊;高峰涛;沙珍霞;陈松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王婷婷;宋学宏;许爱国;张磊磊;孟祥雨;张红英【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4【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湖州(HZ)、澄湖(CH)、太湖(TH)和四川(SC)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筛选12对引物,获得7对有效引物,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约为3.14个.统计结果显示:(1)4个黄颡鱼群体的多态性指标处于中等水平,HZ、CH、TH和SC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25、0.369、0.433、0.406.(2)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各基因座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4,基因流(Nm)的均值为7.847;(3)4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HZ和TH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985),CH和SC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930).【总页数】5页(P41-45)【作者】王婷婷;宋学宏;许爱国;张磊磊;孟祥雨;张红英【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市水产养殖场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7;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市水产养殖场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相关文献】1.应用微卫星DNA标记进行边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白文林;尹荣焕;杨桂芹;赵素君;宫艳秋;罗光彬2.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长江流域长吻能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J], 王红莹;黄文清3.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一个日本锦鲤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J], 陈万光;崔智峰;董彬;王慧4.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东平湖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 [J], 马洪雨;姜运良;郭金峰;岳永生5.三个黄颡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J], 郭金峰;王玉;马洪雨;岳永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贝类中的应用
刘瑾;舒妙安
【期刊名称】《水利渔业》
【年(卷),期】2007(27)2
【摘要】微卫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实验操作简单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微卫星标记是一种DNA分析手段,是种群遗传学
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微卫星标记技术已经应用于贝类遗传多样性评估、种质资源保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方面.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刘瑾;舒妙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
州,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33;Q75
【相关文献】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微卫星(SSR)标记的筛选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J], 陈志伟;吴为人;周元昌;景艳军
2.微卫星标记在海洋经济贝类中的应用 [J], 姚红伟;陈国栋;宋晶
3.微卫星标记及其在贝类遗传选育研究中的应用 [J], 刘芳;刘卫东;王强;刘晓慧;赫
崇波;侯林
4.海洋贝类微卫星DNA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琪
5.微卫星标记在贝类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J], 钱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孙效文;张晓锋;赵莹莹;张研;贾智英;常玉梅;鲁翠云;梁利群【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08(15)4【摘要】微卫星标记的发展和利用极大地扩展了DNA分子标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使探索生物性状遗传本质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产遗传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回顾了微卫星克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及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水产生物微卫星序列的主要来源,并对微卫星标记与其他DNA分子标记在使用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做了比较;其次探讨了微卫星标记在遗传连锁图谱的制备、性状分析及QTL定位、群体遗传学、进化遗传、种质鉴定与亲权分析、品种培育等6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还对几种DNA分子标记在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多态性程度、重复性与可比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分别阐述了微卫星和其他DNA分子标记应用于水产生物研究中的适用性,并对微卫星标记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旨在为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水产生物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15页(P689-703)【作者】孙效文;张晓锋;赵莹莹;张研;贾智英;常玉梅;鲁翠云;梁利群【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J], 肖蓉;黄生强;刘湘毅2.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科研转化为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J], 李洁;梁前进;靳溪;王红芳3.微卫星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家兔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玉峰;王元占;杨培梁4.紫花苜蓿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在草学本科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王小山; 王炳盛; 刘隆阳5.紫花苜蓿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在草学本科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王小山; 王炳盛; 刘隆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胡则辉;周志刚【期刊名称】《海洋湖沼通报》【年(卷),期】2006()1【摘要】DNA简单重复序列从1974年在海洋生物中被发现,到1989年“微卫星”术语开始使用这段时间是这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PCR技术的发明、成熟与拓展,微卫星DNA以其多态性高、随机分布、共显性遗传、重复性好等特点在生物学的个体及系统发育方面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微卫星DNA的发展简史开始,较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原理、方法及策略,然后概括了在海洋动、植物的遗传学中,微卫星DNA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鉴定和标记以及系谱认证等领域的研究,展望了其在海洋生物分子育种、基因克隆、生物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9页(P37-45)【关键词】分子标记;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系谱认证【作者】胡则辉;周志刚【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23【相关文献】1.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科研转化为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J], 李洁;梁前进;靳溪;王红芳2.微卫星标记技术在虾类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孙悦娜;冯建彬;李家乐3.DNA标记技术在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应用 [J], 刘萍4.紫花苜蓿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在草学本科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王小山; 王炳盛; 刘隆阳5.紫花苜蓿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在草学本科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王小山; 王炳盛; 刘隆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在海洋动物遗传分析中的应用*APP L ICATIO N OF THE MICR OSATE LL ITE TECHNI Q UE FO RGENETIC ANALYSIS IN MARINE ANIMALS 刘志毅相建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一直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目前,生物学中已深入开展,在海洋生物学中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
在各种分子遗传标记中,微卫星DNA标记的研究则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
微卫星DNA标记以其特异性的PCR扩增、稳定性、重复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物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变化等特点,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1微卫星DNA的概念和特征微卫星DNA是指核心序列为1~4个的寡核苷酸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如(CA)n,(TG)n等,又被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简单序列重复。
有的学者也认为核心序列核苷酸数小于10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即可认为是微卫星DNA。
微卫星DNA重复次数及重复程度的差异是造成每个基因座位的多态性的原因。
微卫星DNA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
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可变串联重复相比,微卫星DNA在基因组中的分布更为随机,所显示的多态性也更高[4]。
微卫星DNA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模式,可以区别纯合显性个体和杂合显性个体,这为遗传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供分析的信息。
一般说来,微卫星DNA 的重复序列两侧都有物种特异性的侧翼序列,根据这一特异性序列可以设计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而检测物种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2微卫星DNA标记的筛选和遗传信息的分析微卫星的筛选是微卫星标记研究中关键的一步。
通常获得微卫星DNA序列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检索DNA序列数据库获得,二是通过具体的DNA序列分析实验获得。
一般获得微卫星序列的实验方法有下述几种。
2.1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含有微卫星DNA的阳性克隆这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用的方法,如张亚平等在1995年,徐磊等[1]所报道。
基于遗传标记的鱼类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标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鉴定物种的亲缘关系以及评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在鱼类研究中,遗传标记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遗传标记的鱼类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遗传标记的选择在鱼类研究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微卫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线粒体DNA序列等。
微卫星是一种重复序列,其长度多态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适用于种群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的分析。
SNP是基因组中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具有广泛的分布,适用于大规模的遗传分析。
线粒体DNA序列多用于进行物种鉴定,因为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种间变异性。
二、鱼类品种鉴定的方法1.微卫星分析法微卫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鱼类品种鉴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区域,并利用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根据不同品种之间的微卫星位点差异来进行鉴定。
通过构建微卫星位点谱图,可以准确鉴定不同鱼类品种。
2.SNP分析法SNP分析是一种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同时分析多个SNP位点。
该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或下一代测序技术,将样品中的DNA序列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根据SNP位点的差异来进行品种鉴定。
SNP分析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鱼类品种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1.多态性指数分析法多态性指数是衡量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多态性指数包括希尔指数、皮尔逊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等。
通过对不同种群的多态性指数进行比较,可以评估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2.遗传结构分析法遗传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程度。
常用的遗传结构分析方法包括AMOVA分析和PCA分析。
AMOVA分析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来评估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
PCA分析则可以将多个遗传标记的数据转化为坐标轴上的坐标,直观地展示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利用微卫星标记探讨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的开题报告摘要:坛紫菜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海藻,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海洋中,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都有种植和野生资源。
本研究旨在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讨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
首先收集不同地理位置的坛紫菜样品并提取总DNA,利用PCR扩增筛选微卫星标记,选取具有多态性的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类。
预计本研究可以了解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坛紫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坛紫菜;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一、研究背景坛紫菜是一种被广泛栽培和利用的海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坛紫菜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坛紫菜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产量和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同时,坛紫菜也面临着种植地区的环境变化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因此,对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实验材料从中国的山东、浙江、广东等地的坛紫菜种植区收集不同地理位置的坛紫菜样品,共计收集约100份。
2. DNA提取样品经过洗涤和消毒处理后,取出适量的坛紫菜样品,使用CTAB法提取总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的质量和浓度。
3. 微卫星标记筛选根据既有文献和数据库信息,筛选坛紫菜中的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技术扩增筛选到的微卫星标记,并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进行后续分析。
4. 多态性分析利用多态性标记对坛紫菜样品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得到扩增产物的长度和带型,基于长度或带型,计算样品的遗传距离或遗传相似度,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类。
三、研究意义通过利用微卫星标记探讨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了解坛紫菜在不同分布地区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可以了解资源使用情况和预测坛紫菜在逐渐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异,为坛紫菜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卫星标记技术(Microsatellite Markers)已成为水生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种群遗传结构解析、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辅助育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还将探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未来水产生物学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
我们将对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们将重点回顾近年来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各类水产生物(如鱼类、甲壳类、贝类等)中的研究应用,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从事水产生物学研究的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水产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卫星标记技术,也称为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或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是一种基于DNA序列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微卫星DNA序列,这些序列由1-6个碱基组成的重复单元串联而成,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或品种间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多态性。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和引物设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已知的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微卫星位点,然后利用这些位点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即为包含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
电泳检测和数据分析:将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根据DNA片段的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然后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记录结果。
通过对电泳图谱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微卫星序列的重复次数,从而得到不同个体或品种间的多态性信息。
鼠尾藻营养成分分析
吴海歌;于超;姚子昂;张巍峨;史丽颖;冯宝民
【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对鼠尾藻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无机元素等进行了分析,并与马尾藻、海带、紫菜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鼠尾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灰分较少.鼠尾藻含有的氨基酸较全面,呈味氨基酸丰富,氨基酸评分高于甘紫菜,且限制性氨基酸与FAO模式相同.鼠尾藻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其中钾、钠、钙的含量均较高.
【总页数】3页(P84-85,93)
【作者】吴海歌;于超;姚子昂;张巍峨;史丽颖;冯宝民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01
【相关文献】
1.基于核糖体小亚基DNA序列的鼠尾藻系统发生分析 [J], 李先超
2.鼠尾藻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青岛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汤志宏;刘振羽;王军;张
宁;毛玉峰;郭栗;杨官品
3.荣成沿海鼠尾藻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学评价 [J], 胡斌;宋理平;许鹏;吴君
4.进口双低菜籽粕的制备及营养成分的分析(Ⅱ)——进口双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分析 [J], 邹新中;张立伟;王建军;彭小华
5.分析鼠尾藻对水体重金属铅、铜、锌、镉的生物吸附效应 [J], 张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宋广军;王丽梅;李世国;高杉;王超【期刊名称】《水产科学》【年(卷),期】2011(30)9【摘要】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气囊,6-7月出现侧枝,6-9月有生殖托生长.大长山种群依靠有性生殖和假根生殖相结合的方式来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状态,而其他3个种群的繁殖方式由假根繁殖占据主导地位.【总页数】6页(P527-532)【作者】宋广军;王丽梅;李世国;高杉;王超【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7【相关文献】1.江苏省盐城地区沿海滩涂野生枸杞资源调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J], 李柯妮;邢顺梅;邢海燕;王康才;梁永富;汤兴利;金国虔;居明乔;吴闯;朱悦;马新飞2.大连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调查 [J], 李文姬;薛真福;李华琳;张明;罗鸣;鲁学辉;臧有才;刘项峰3.大连市区南部沿海赤潮发生及其影响的调查 [J], 吕建发;孙成明4.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来自大连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 [J], 盛隆言5.大连市沿海渔民HIV感染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佟伟;刘丹;李德筠;郑丽;张颖超;赵志杰;张倩文;张健;吴忠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贝类微卫星DNA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李琪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
【年(卷),期】2006(013)003
【摘要】微卫星DNA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共显性遗传、基因组中含量丰富且随机分布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最有效的分子标记之一,并应用于种群分化研究、血缘分析、基因连锁分析、进化以及生态学研究等许多领域.近年来,海洋贝类微卫星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对海洋贝类微卫星分离方法、开发现状、遗传学特性以及在种群遗传、家系分析、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微卫星分析中无效等位基因、"结巴"带、短等位基因显性和等位基因"扩增丢失"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对微卫星基因型判读带来的影响.[中国水产科
学,2006,13(3):502-509]
【总页数】8页(P502-509)
【作者】李琪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15
【相关文献】
1.蟹类微卫星DNA标记的筛选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刘萍;宋来鹏;李健;刘振辉
2.微卫星DNA标记开发技术进展及其在经济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娟娟;赵明;韩雨威;吴蒙蒙;刘瑞振;沈超;祁哲晨
3.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Wistar和SD大鼠封闭群的遗传学研究 [J], 商海涛;魏泓;岳秉飞;徐平
4.微卫星标记在贝类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J], 钱锦
5.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J], 胡则辉;周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鼠尾藻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青岛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汤志宏;刘振羽;王军;张宁;毛玉峰;郭栗;杨官品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45)001
【摘要】分离了鼠尾藻14个微卫星标记并用这些标记分析了鼠尾藻青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开发的14个标记在青岛群体中共检测到45个等位基因,各标记位点等位基因数在2和6之间,平均3.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1个,群体香农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基因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99、0.449、
0.466和0.406.青岛鼠尾藻种群体遗传多态性中等偏高.青岛4个鼠尾藻采集点的56个鼠尾藻个体在聚类图上无明显聚群和谱系.开发的标记将促进鼠尾藻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
【总页数】6页(P35-40)
【作者】汤志宏;刘振羽;王军;张宁;毛玉峰;郭栗;杨官品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3;Q322
【相关文献】
1.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韩承慧;马海涛;姜海滨;刘阳;韩慧宗;王斐
2.蛇鳄龟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一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刘丽;刘海情;郭昱嵩;王中铎;刘楚吾
3.半滑舌鳎养殖群体和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徐营;邵长伟;邓寒;陈松林
4.海蜇微卫星标记开发及自然、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卢彦先;狄明玉;李云峰;周遵春;侯红漫;赫崇波;王绍政;高美玲
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7个番鸭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杨速;陈黎;毛长国;卢立志;操勇清;顾丽红;李丽;曾涛;沈军达;田勇;李国勤;陶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