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若干问题浅析和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水库建筑在除险加固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水库的工程建设对居民的正常用水,对农业上的防洪和灌溉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政府也不断加强了对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对相关的加固和除险技术进行了高度的重视。
早年就已经投入使用并遗留下来的大量危险水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问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水利事业的经济效益。
为更好地保障民生,只有采取一些先进的对水库除险加固的技术措施,才能更好加强水库建设工作。
只有多从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水利施工的有序进展。
一、水库建筑除险加固工作常见的问题尽管水库的建筑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常见一些存在的问题。
1、工程的基础资料收集有待完善目前水库加固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工程的原料资料搜集,很多水庫防洪堤坝的原始资料,如水文地理资料、水工建筑物资料、运行使用过程中的检测与维护记录资料等的的数量非常少,而且很多资料即便保留了但实际的记载情况也不是很详细,实际的参考价值也不是很高。
因此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水库建筑的原始资料数据,在不明确水下建筑物具体位置和之前相关建设的情况的前提下,就会给实际的定位的判断带来影响,导致实际的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量大大增加。
2、施工现场的地质深度勘探不足在水库的加固除险施工过程中,只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度的勘探,才能够增加施工的安全系数,保障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但是目前的除险加固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乏实地考察的深度勘探的情况,导致施工现场的实际数据资料与之前所保有的原始数据之间具有很大的分别,造成实际的施工现实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从而导致加固措施的不合理。
例如,由于受到时间、地理环境、资金、技术等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对地质深度勘探测量而得到的实际具体数值参数的不准确,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出水库所受的建筑力学以及的具体的建筑结构的数据,导致工程的设计方案存在很多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致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设计变更的问题,由于处理不慎就会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影响实际的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安全。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摘要:水库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许多水库因长期运行,出现了坝体侵蚀严重、坝体开裂等问题,导致了病险水库“遍地开花”的现象。
而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加固,就等于是在其周围投下了一枚定时炸弹,对其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并产生了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
所以,为了确保该水库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和除险。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水库除险加固前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问题措施前言:在水工建筑物中,水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包括防洪、灌溉以及供水发电等。
从整体上看,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从目前国内已有的水库来看,有许多水库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建成的,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长期的运营中,水库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周围居民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一)除险加固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需要多数病险水库因溢洪道底坎较低,且存在多处隐患,蓄水量小,导致有限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在地势陡峭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果没有雨水,就会形成干旱,十年九旱,农业生产要靠天吃饭。
解决单位面积产量偏低、总产量偏低的问题,建立可靠的水源工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结果表明,该水库除险加固后,农田灌溉用水量每年均有较大增加。
(二)水库除险加固为水利多种经营开辟新路我国大部分的病险水库都在村镇周边,通过对其进行改造,可以为其提供上千公顷的养殖水域,提高其年可养殖鱼类的数量,同时也可以改善其饮食结构。
这一广阔的水域,不仅为地方乡镇开发新的观光景点创造了条件,也为都市人的假期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二、水库险加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水库的不合理设计因素在进行除险加固前,在防洪标准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水库更易受到洪水的破坏。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 水库设计结构不合理:一些小型病险水库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地质灾害风险,导致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水库结构易受损,增加了水库的病险程度。
2. 施工质量不达标: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隐患,比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钢筋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造成水库加固效果不佳。
3. 防渗效果不佳:水库防渗效果不佳是造成水库病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问题包括渗水孔隙率大、渗透性低、绝缘材料选用不当等。
4. 老化和损坏: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库结构可能会出现老化和损坏的情况,导致水库病险加固难度增加。
二、建议
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水库设计初期应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针对可能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地质灾害对水库结构的影响。
2. 施工质量管控: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浇筑、钢筋焊接等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强防渗措施:在水库加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防渗效果,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水库的防渗效果达到要求。
4. 定期维护和检测:针对老化和损坏的水库结构,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障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结语
小型病险水库在除险加固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施工质量、防渗效果和结构的老化损坏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保障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能够重视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提高水库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风险。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工业和人口的发展,病险水库成为安全隐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确保这些水库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除险加固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
1. 水库设计不合理:许多小型病险水库缺乏充分的测试和评估,因此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如抗震设计不合理,坝体坚固程度不够等,应该在设计中加以纠正。
2. 识别风险不足:有时候,病险水库的风险被低估,或者设计者没有认真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在加固设计时,应该进行更加全面的风险评估,以充分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3. 整体性考虑不足:在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时,要考虑到水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对周围区域成员的影响。
如果缺乏整体性考虑,可能会产生对环境和居民的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在设计中加入以下内容:
1. 加强安全监测:对于病险水库,必须进行充分的检测和监测,以确保其长期安全和稳定。
这包括多种监测方法,如水库表面变形、水面高度、土体稳定性等。
2. 改善设计质量: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必须基于充分的测试和评估。
应该加强抗震设计,并遵循相关标准和法规。
3. 全面考虑周围环境:在除险加固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考虑对附近建筑物、香山、河流和土地使用的影响等。
总之,对于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来说,应该进行充分的监测和评估,并加强设计质量。
此外,设计应该全面考虑周围环境,以确保其对周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浅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常见问题及对策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1、安全监测不到位安全监测工作的落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然而各级地方水利部门在管理中长期忽视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单从坝体来看,坝顶有无裂缝、异常变形、积水或植物滋生现象;防浪墙有无开裂、挤碎、架空、错断、倾斜等情况;迎水面护面或护坡是否损坏、有无裂缝、剥落、冲刷或植物滋生等现象;背水面有无裂缝、剥落、滑动、有无蚁穴、兽洞等隐患都是小型水库安全监测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检测不到位的问题。
此外,对小型水库周边环境安全监测工作也尚未有效的开展。
2、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变动较多在建设小型水库时,如果工程建设中一个项目出现了问题,就会牵扯出整个工程的问题,设计组要求对方案重新设定,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制定的方案与设备配置发生变化,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水库工程建设时,不要过多的变更设计方案,尤其是小型水库凭借着自身的特点,而随意改变设计方案,有些方案达到了预期优化的目的,而有的则恰恰相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水库防洪设备性能不达标溢洪道作为水库主要的防洪、泄洪设备,其防洪以及泄洪能力必须要通过精确计算,并確定满足工程需求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这样除险加固设计的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水库加固质量才能有保障。
如果溢洪道的防洪以及泄洪数据不精准,会导致后期施工变更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增,所以保障溢洪道的防洪以及泄洪数据的正确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在仍旧有一些计算人员不能准确计算防洪以及泄洪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得过且过、马马虎虎,甚至部分计算人员在没有调查、确定水库的真正防洪以及泄洪情况时,就确定防洪以及泄洪数据,从而直接的影响到水库的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年限。
4、管理资金不足小型水库中管理资金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国的小型水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水费水价低、收费难,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水库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常见的问题与建议小型病险水库是指受到病险因素影响的水库,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设计来保障其安全。
加固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水库一旦发生险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灾害。
在进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问题一: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设计方案可能过于简单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到水库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导致加固效果不佳,甚至加剧了安全隐患。
建议: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水库的地质情况、水位变化、险情程度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的水利工程设计师和地质专家进行评估和指导,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问题二:施工材料和工艺选择不当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工艺对加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施工单位可能由于技术和设备限制,选择了不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导致加固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质量问题。
建议:在选择施工材料和工艺时,应该充分考虑水库的具体情况和问题,选择具有抗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的材料,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
施工单位应该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技术实力,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问题三:监测与维护工作不到位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后,监测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些水库在加固后缺乏有效的监测与维护措施,导致加固效果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出现了新的安全隐患。
建议:加固后的水库应该建立健全的监测与维护体系,实施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水库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对水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加固效果的持久稳定。
问题四: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
一些地区的水库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导致加固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资金,引导和支持技术力量向水库除险加固设计领域倾斜。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与思考摘要:水库的供水安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与农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保证水库的质量安全。
就目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合理解决,才能保证水库的供水安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引言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同时在防洪方面也发挥了调洪削峰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险问题,水库除险加固成为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目前对水库进行的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除险加固的目的1、加固具有迫切性水库的河道工程既是防洪工作的重要安全盾牌,也是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程,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道重要屏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由于很多水库位于交通沿线或城镇村庄的上游,而且险情决堤也是频繁发生,这样水库的防洪蓄水作用与效益不仅得不到正常发挥,而且水库下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止步不前,所以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步伐实在是不能松懈。
只有进行除险加固后,才能确保汛期时期的安全,保护处于防洪区内的居民财产以及人身安全,减少因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降低损失比例,达到防洪目的;才能加倍蓄水,不浪费水资源,满足生活、养殖、灌溉以及生态用水,进而实现兴利的目的。
2、除险加固意义重大小型水库是应当地农田灌溉以及水利发电等的需要修建的,对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水库大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由于当时技术落后、物质缺乏,兴建时大搞群众运动等客观原因,造成工程质量差,建设资料不全,经过运行多年后发现,在主坝坝肩、坝后坡出现渗漏严重,主坝后坡未设置反滤体,工程运行设施不完善,坝前坡未设置防冲防浪结构,冲刷坝体前坡塌落严重,危及大坝的安全;溢洪道大多是土质结构,断面小,不能达到泄流标准,常有塌方的发生,稍遇洪水溢洪道就会有漫顶运行的危险,使大坝长期都有险情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能得到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因此对水库的综合利用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仅确保了社会效益,同时对水库本身产生了经济效益。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做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是提高水库工程质量和延长水库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以下内容将结合小型水库工程设计实践,简要分析水库除险加固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大家参考阅览。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问题;措施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经济条件差,国内现有的很多小型水库都是人民群众依靠双手建设,受到当时科技发展因素限制,很多水库都是土坝工程,使用质量较差,病险问题频发,有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对存在病险隐患的小型水库做出合理的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1.小型水库特点分析小型水库自然条件比较差,道路不通或者不通畅,导致管理难度大,除险加固费用高,责任人无法明确,缺乏管理或者管理混乱。
设计不科学,建设时没有进行科学勘测,质量一般也不达标,导致后期小型水库带病运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1自然条件差小型水库一般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理位置偏辟,分布较为分散,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对小型水库的日常维护管理有较大的难度。
大中型水库一般都有防汛道路,但小型水库有的没有防汛道路,有的有防汛道路,但道路崎岖不平,这也导致小型水库的维修除险加固不方便,费用高;二次开发进行防汛道路建设难度大,费用高。
1.2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小型水库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多是人民群众自发建设,没有经过仔细的勘察,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简陋的施工条件,导致水库建设速度快、质量差,水库常年一直带病运行,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还增加了后期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难度。
1.3缺乏管理小型水库多是人民群众一起进行动手建造,所有权归属集体,而集体产权又很模糊,从而导致小型水库所有权混乱,长年无人管理,无人维修,水库病险加大,病险频发,又不能及时得以处理。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设计措施为:首先,要强化水库坝面工程的处理措施,渗漏是坝面工程措施的主要问题,解决好坝面渗漏问题才能使坝面满足使用要求;其次,要提高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针对性,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对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然后,对于工程的质量控制格外重要,只有控制好工程质量,进行责任划分、细分,才能更好的控制施工中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最后,对于大坝工程我们要有合理的完善的评估系统,一个完善的评估系统可以对以后水库的除险加固提供良好的设计方案。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库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成为重要的工作环节。
然而,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常常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水库加固方案选取、施工工艺选择、监测手段等方面存在困扰。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加固方案选取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加固方案选取是一个关键问题。
常见问题包括:1.1 加固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设计人员往往会选取一些通用的加固方案,而忽视对具体工程的研究分析。
这样会导致加固方案的实施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造成投资浪费。
1.2 加固方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时设计人员会主观设定加固项目的设计要求,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导致选取的加固方案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这样加固后的水库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案如下:1.1 针对具体工程选择加固方案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水库的地质条件、工程类型、标准要求等因素,选取适合的加固方案。
可以进行现场勘察和实地测试,借鉴成功的加固案例,结合专家意见,确保加固方案符合工程需求。
1.2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方案选取设计人员在选择加固方案时应确保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全面,并与监理工程师充分沟通,确保选取的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和工程验收,确保实施效果符合预期。
二、施工工艺选择除险加固设计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施工工艺选择。
常见问题包括:2.1 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技术不过关由于中小型水库加固相对较复杂,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但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人员的技术不过关。
2.2 施工工艺不合理导致加固效果不佳有时施工单位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导致加固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如下:2.1 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平,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要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避免不合格人员从事加固工程。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对水库加固中易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以保障水库的安全性,减少渗透现象的出现。
由于水库的建设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
防渗工程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才能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
本文通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现象、坝坡厚度不够的现象、施工材料不合格等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障除险加固施工质量。
标签:除险加固;施工问题;对策;分析胡家冲水库属典型的山区水库,在进行除险加固施工中,需要进一步对大坝防渗工程进行设计,选用合适的防渗方案,确保施工质量,才能减少、避免渗漏现象的出现。
同时也为施工的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快施工的速度,提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效率。
一、水库基本情况胡家冲水库位于永顺县境内,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小(II)型水库。
大坝为心墙坝,水库库容13.26万m3。
该工程始建于1975年至今已运行40年,由于大坝修建时没有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为群众性施工,局部强风化层清理不彻底,大坝基础开挖不符合现行设计、施工规程规范要求,大坝下游坝脚出现散浸。
目前水库一直带病控制运行,使之不能发挥工程效益。
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中存在问题(一)水库大坝施工中的渗漏现象胡家冲水库坝体填筑土质量达不到要求,坝基、坝肩清基不彻底,坝体、坝肩与基岩结合部位未采取任何防渗处理措施,存在渗漏。
库水升到正常蓄水位时,坝外坡出现3个集中渗漏点及坝脚出现150m2散浸区,渗漏量不断增加,由此造成大坝的渗透现象不断增强,渗透破坏加剧,而坝基、坝肩及坝体的防渗设计施工,才能进一步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性,才能防止出现水涝灾害,进一步保证地区安全。
(二)小型水库坝坡培厚不够水库大坝在建设的过程中,大坝并未按照相关的标准堆砌坝体的厚度,坝的坡度过陡,导致坝体稳定性差,坝体培厚未符合标准,会影响大坝的安全及防水效果。
(三)大坝填筑土不合格加固施工中选择的土料不合格,坝体填筑土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较大,为含碎石粉质粘土与粉土,一般具中压缩性,个别部位结构松散,为高压缩性,湿,可塑状。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若干问题浅析和体会
【摘要】: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的一项有效的措施,为水库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以下内容结合某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简要分析了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使用寿命;设计
Abstract: Reinforcement design of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xtend the life of the reservoir, it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ocation of the reservoir, following in this article and to reinforce the design of a reservoi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servoir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in a number of issue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for your reference learning purposes.Key words: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life; design
1、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特别是解放初期,由于经济条件和机械设备方面的限制,很多水库都是靠着人民肩扛手推将大坝建立起来,而且很多都是土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大坝的质量,也为水库埋下了安全的隐患。
为了使水库继续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推手,维护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对一些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处理。
本文以下内容结合某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简要分析了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2、某水库的概况
本水库位于南方某省,控制着130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水库的正常蓄水位80m,相应库容 1.3x110m³,复核后校核洪水位85m,总库容1.6x110m³,大坝原设计为心墙土坝,经过现场取样试验表明为类似匀质坝,坝顶高程90m,最大坝高40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发电和航运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工程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历史资料,此水库属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且工程施工是依靠人民群众的肩扛手推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质量很难保证,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对坝身进行了加固处理,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在21世纪初期,对大坝进行了鉴定,其安全类别为三类,按照规范规定应进行除险加固。
3、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若干问题浅析
3.1、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此水库的大坝属于2级建筑物,在建设初期采用的校核洪水标准为1千年一遇,水位为82m,在七十年代后期,我国采用最大洪水标准,水位达到86m,两者水位相差4m,这里很显然,一千年一遇不能满足最大洪水标准的要求,而若采用最大洪水标准进行设计的话,又高于规范标准的要求,大坝不但要加高甚至还要扩大溢洪道泄洪断面,这种情况下,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但是有效库容却没有增加,不是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应选用的防洪标准。
本工程结合水库的级别,根据水库几十年来的运行情况,并参考类似水库工程的防洪标准的取值,最后确定应按照校核洪水标准为两千年一遇。
3.2、大坝观测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此水库的渗流观测设施不是很完善,仅有渗流压力观测,没有渗流量观测。
而且由于在七十年代大坝建成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埋设的测压管均被堵塞,目前的测压管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埋设的,从90年代末期开始观测,共40根,其中坝身测压管25根,坝基测压管15根,测压管采用人工进行观测,精度比较低,随意性大,观测资料也没有经过分析和整理,所以,大坝除险加固前的防渗体系的工作效果及大坝的渗流形态不明确。
要对此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设计,首先应该根据测压管水位观测资料,并结合每一根测压管绘制水位过程线和位势变化过程线,并进行分析整理,以得到设计需要的数据。
在进行水位过程线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坝身测压管中,有三个测压管的水位与库水位没有相关性,有两个测压管的水位变化很小,与库水位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其灵敏度差,资料不可靠,应排除,其余测压管与水库水位的相关性比较明显,数据可以被采用。
第二,对于此坝坝基的15个测压管中,有三个测压管水位与下游水位相近且相关性比较明显,与水库水位基本不相关,反映了该断面附近上游的粘土截水墙截渗效果比较好;有五个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不相关,有一个测压管水位甚至超过了上游的测压管水位,估计是在施工的时候堵塞了该管,其观测资料应剔除。
其余管的灵敏度均较好,与库水位的相关性比较明显,管水位明显要高于其它坝基的测压管水位。
在进行位势变化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坝身的测压管进行分析,在1995年以前,位势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坝体渗流形态正常,在1995年~1998年之间,位势有所下降,靠近上游侧降幅比较大,越往下游逐渐递减,初步估计是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加固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到1998年以后各管位势回升接近到原来的水平,这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90年代中期的加固措施逐渐失效,也表明了原来的施工质量不高。
第二,对于坝基的15个测压管,有三个测压管的位势比较低,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说明粘土截水槽截渗效果比较好,坝基产生渗流破坏和变形的可能性比较小,有五个测压管的位势,经过分析已经失效。
3.3、地勘资料分析
本水库先后进行了三次在大坝钻孔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通过分析,坝肩相对不透水层属中等透水—严重透水层,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问题。
坝基相对不透水层顶属较严重—严重透水层,坝基存在渗漏问题。
坝体高程70m以上土层密实度差,右坝段在高程75m附近自上而下均为风化料填筑,填筑土的干密度比左坝段的小,各断面的土质属中等压缩性,随时间增长密实性渐趋均匀。
为更直观的了解大坝的情况,对坝体进行了原始的地勘方法,发现坝体土料有架空现象,地勘工作成果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吻合。
3.4、除险加固方案的选择
此水库大坝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是坝基、坝体和绕坝渗漏问题及因渗漏使坝体浸润线抬高造成坝坡不稳的问题。
对大坝渗漏处理应采用下排上堵的原则,下排的措施有:在背水坡脚设导渗沟、坝后压盖、减压井和修复排水棱体等。
此水库结合工程存在的问题,考虑了复合土工膜面板防渗、上游粘土斜墙防渗、冲抓套井回填粘土心墙防渗、坝中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等方案,坝基均采用帷幕灌浆防渗。
上堵的措施有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随着技术的发展,垂直防渗除原有的粘土铺盖、冲抓套井粘土心墙、坝体灌浆、混凝土防渗墙和帷幕灌浆方法外,还有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混凝土墙、射水造孔混凝土墙和土工膜防渗等方法;水平防渗有粘土铺盖和水下抛土等。
4、一些体会
经过这次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并根据以前的一些实践,得到了如下几种体会:第一,我国的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艰巨,这主要是在建国初期修建了大批的土石坝工程,施工质量比较差,隐患多。
最重要的就是的做好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并统筹兼顾,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防洪设计标准,过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过低又起不到防洪的效果。
第三,在加大对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也应积极的运用先进的技术重新对大坝的一些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为设计提供必需的资料。
第四,在水库除险加固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要多个方案同时进行,并进行比较,根据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除险加固方案。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很多大坝不仅仅质量差,隐患多,而且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应建立健全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时有效的对大坝进行全方面的安全监测。
5、结尾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类似工程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水库除险加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佛子岭水库除险加固》石庆尧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傅忠友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控制爆破技术》刘治峰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