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目的:掌握在各种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并观察生长现象。

实验材料:菌种、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实验内容: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用途:分离出纯种细菌,以利作纯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操作方法(三区划线法):1、右手拿接种环,烧灼冷却后,取菌液一环。

2、左手抓握琼脂平板(让皿盖留于桌上),在酒精灯火焰左前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以免空中杂菌落入,右手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5-1/6,此为第一区。

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呈30-40度角轻轻接触,利用腕力滑动,切忌划破琼脂。

3、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可烧灼(每划完一个区域是否需要烧灼灭菌视标本中含菌量多少而定),待冷后,在划线末端重复2-3根线后,再划下一区域(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4、第二区划完后可不烧灼接种环,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5、划线完毕,将平板扣入皿盖并作好标记,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观察琼脂表面菌落分布情况,注意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

二、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途:凡肉汤、蛋白胨水,各种单糖发酵均用此法接种。

可以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性状、生化特性以供鉴别之用。

操作方法:右手执笔式握住接种环,灭菌冷却后取单个菌落。

1、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托住液体培养基之下端,右手小指和无名指(或手掌)拔取试管塞,将管口移至火焰上旋转烧灼。

2、将沾菌的接种环移入培养基管中,在液体偏少侧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许液体与之调和,使菌液混合于培养基中(图5)。

3、管口通过火焰,塞好试管塞,将接种环灭菌后放下,经37℃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生长情况。

三、半固体穿刺接种法用途:观察细菌动力,保存菌种。

方法:1、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立即垂直插入培养基中心至接近管底处循原路退回。

2、管口通过火焰,塞上棉塞,接种针灭菌后放下。

试管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后对光观察穿刺线上细菌

生长情况:细菌有无向周围扩散生长,穿刺线是否清晰等。

图5 液体(左)及半固体(右)培养基接种法四、斜面培养基接种法用途:常用于扩大纯种细菌及实验室保存菌种。

操作方法:1、以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自斜面底向上划一直线,然后再从底向上轻轻来回作蜿蜒划线。

2、管口通过火焰,塞上棉塞,接种环烧灼后方可放下。

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斜面上菌苔生长情况。

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在细菌学诊断中,分离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离培养的目的主要是在含多种细菌的病料或培养物中挑选出某种细菌。

在分离培养时应注意:选择适合于所分离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气体条件等。

同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标记。

常用细菌培养基配方

常用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溶解1g氨苄青霉素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甲氧西林(methicillin)(100mg/ml) 溶解1g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37.5ug/ml终浓度与100ug/ml氨苄青霉素一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ml) 溶解100mg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mg/ml) 溶解250mg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2.5ug/ml~2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链霉素(streptomycin)(50mg/ml) 溶解0.5g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5mg/ml) 溶解50mg萘啶酮酸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四环素(tetracyyline)(10mg/ml) 溶解100mg四环素盐酸盐于足量的水中,或者将无碱的四环素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用铝箔包裹装液管以免溶液见光,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 LB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1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10g 如果需要用1N NaOH(~1ml)调整pH至7.0,再补足水至1L。注:琼脂平板需添加琼脂粉12g/L,上层琼脂平板添加琼脂粉7g/L。(实验室一般都不调PH) SOB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2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0.5g 1 mol/L 氯化钾2.5ml

真菌培养常用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沙堡弱培养基,SDA] (一)组成 葡萄糖40.0g 蛋白胨1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三)目的 是常用的分离或保存菌种的培养基。 [沙氏液基,SDB] (一)组成 葡萄糖40.0g 蛋白胨10.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加抗生素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SDA with antibiotic] (一)组成 葡萄糖40.0g 蛋白胨1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250mg放线菌酮,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modified SDA] (一)组成 葡萄糖20.0g 蛋白胨1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目的 保存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一)组成 马铃薯200.0g 葡萄糖2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片,加水180ml,煮沸30分钟后过滤,再加葡萄糖、琼脂,将过滤

液补足到1000ml,121摄氏度灭菌后备用。 (三)用途 此培养基是培养真菌较好的培养基,同时也是鉴定真菌较好的培养基之一。鉴定皮肤癣菌一般不用此培养基。 [玉米吐温80琼脂,CMA with T w80] (一)组成 玉米粉40.0g 琼脂15.0g 蒸馏水1000ml 吐温80 10ml (二)制法 先将玉米粉混于水中,65摄氏度水浴一小时,过滤,再补足水量,然后加入琼脂和吐温80,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用途 用于观察白念珠菌厚壁孢子及假菌丝;红色毛癣菌在此培养基产色素较好。 [米饭培养基rice grain medium] (一)组成 大米300.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将3g大米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高压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大全

表皮葡萄球菌 产气肠杆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doczj.com/doc/5016378826.ht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酿酒酵母菌 脑心浸出液肉汤(BHI) 品红亚硫酸钠液体培养基 MFC肉汤 CFU培养基基础 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培养基蛋白胨 胰蛋白胨 胰酪蛋白胨 酵母浸粉 大豆蛋白胨 酸水解酪蛋白 明胶蛋白胨 马铃薯浸粉 琼脂粉 琼脂粉 动物组织胃蛋白酶消化物 肉胃酶消化物 牛肉浸粉 牛肝浸粉 牛肝浸粉 牛心浸粉 多价蛋白胨(多聚蛋白胨) 月示蛋白胨 玉米浸出粉 一次性培养皿 表面接触碟 一次性培养皿(密理博浮游菌采样)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doczj.com/doc/5016378826.html, 金属玻璃培养皿(可重复使用) 金属玻璃表面接触碟

嗜热脂肪肝菌芽孢菌片(ATCC7953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ATCC9372)121度高压灭菌化学指示卡 132℃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 葡萄糖 氯化钠 L-半胱氨酸盐酸盐 氧化酶试剂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TP) 费尔休林(无吡啶) SDS-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 SDS-PAGE电泳液 SDS-PAGE上样缓冲液5倍 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套装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产气肠杆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doczj.com/doc/5016378826.html, 黑曲霉 生孢梭菌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无菌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大豆酪蛋白消化液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无菌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基础 胰化大豆坚固绿琼脂(TSFA) 营养肉汤(NB) 营养琼脂(NA) 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R2A琼脂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一)营养琼脂培养基 【用途】供细菌总数测定、保存菌种、细菌纯化、一般细菌培养、血琼脂培养基基础之用。 【成分】牛肉膏 3g NaCl 5g 蛋白胨 10g 琼脂 20g 【pH值】7.2±0.2 【制法】上述成分称取38g加蒸馏水1000ml,经121.3℃ 30min高压灭菌备用。 (二)蛋白胨水培养基 【用途】供细菌培养、吲哚试验之用。 【成分】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pH值】7.6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过滤,分装于试管,每管2~3ml,经121.3℃20min高压灭菌备用。 (三)半固体培养基 【用途】供观察细菌动力、菌种保存、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等。 【成分】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琼脂 2.5~3g 【pH值】7.6 【制法】上述成分加入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分装于试管,每管3~4ml,经121.3℃ 20min高压灭菌备用。 (四)营养肉汤培养基 【用途】供一般细菌培养、转种、复苏、增菌等,也可用于消毒效果的测定。 【成分】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牛肉粉(牛肉浸汁) 3g 【pH值】7.2±0.2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分装小试管,每管2~3ml,经121.3℃ 20min 高压灭菌备用。 (五)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用途】供甲基红试验及V-P试验之用。 【成分】蛋白胨5g 葡萄糖5g K2HPO4 (K2HPO4·3H2O) 5g (0.65g) 【pH值】7.0~7.2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过滤,分装试管,每管2~3ml,经112.6 ℃ 20min高压灭菌备用。 (六)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培养基)

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

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 (按理说,该实验的所有培养基都在这了,后红字更为清楚些。。。摘自百度) 一、肉汤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g ,牛肉膏15g ,NACL15g , 蒸馏水1000ml ,琼脂18g 。调节, 灭菌。如果用液体做培养基,则去掉琼脂即可。100 mL/组,其中20 mL液体培养基/250 mL △中(内装玻璃珠10颗);50 mL固体斜面培养基分装在试管中:5mL/支,10支。 2、或是(J-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5g,酵母膏15g, 磷酸氢 二钾3g,葡萄糖2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调节— 30min灭菌。) 二、过氧化氢酶测定 1、试剂:3-10%过氧化氢 2、接种与培养:一般将测试菌种接种于肉汤琼脂斜面上,30度下 培养1-2天。 3、试验方法: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上面加一滴3-10%的双氧水, 挑取1环1-2天的的菌苔,在双氧水溶液中涂抹,如有气泡出 现(O2),作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无泡为阴性。也可以将过氧 化氢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三、需氧性测定 1、培养基:酪素水解物20g,葡萄糖 10g, ,NACL5g,HOCH2SO3Na1g,HSCH2COONa2g,琼脂15g,蒸馏水1L。调节,分装试管,,30min灭菌,培养基不摆斜面。 2、接种与观察:用一小环的肉汤菌液,穿刺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 (穿刺管底),一般与30 度培养3-7天观察结果。若芽孢杆菌在琼脂柱表面生长为好氧菌,沿穿刺线生长则为厌氧菌。 四、酪素水解(用于检测不同种类的芽孢杆菌是否具有分解酪素的 特点) 1、培养基 (1)脱脂牛奶制备取新鲜牛奶,煮沸后去掉上层油脂,再经离心脱脂(3000r/min,10min),除去上层油脂,即为脱脂牛奶。(2)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0ml的脱脂牛奶放入一只三角瓶中,另外称1.5g琼脂置于含有50ml蒸馏水的另外3只三角瓶中,然后将两液分开灭菌,,带冷至45-50摄氏度时,速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为牛奶平板。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 2、接种与观察 将测试菌种以三点法点接在牛奶平板上,一般于30度培养1,3,5,7和14天,如菌落周围和下面呈透明,表明酪素已被分解。

枯草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

枯草芽孢杆菌常用培养基配方: 1L蒸馏水+20g葡萄糖+15g蛋白胨+5g氯化钠+0.5g牛肉膏+20g琼脂 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1 培养枯草芽孢杆菌 取亲本菌株T4412、TT2 新鲜斜面分别接一环到装有液体完全培养基(CM)的试管中,36℃振荡培养14 h,各取1 mL 菌液转接入装有20 mL 液体完全培养基的250 mL 锥形瓶中,36℃振荡培养 3 h,使细胞生长进入对数前期,各加入25 u/mL 青霉素,使其终浓度为0.3 u/mL,继续振荡培养2 h。 2. 收集细胞 各取菌液10 mL,4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将菌体悬浮于磷酸缓冲液中,离心。如此洗涤两次,将菌体悬浮10 mL SMM 中,每mL 约含108~109 活菌为宜。 3. 总菌数测定 各取菌液0.5 mL,用生理盐水稀释,取10-5、10-6、10-7 各1mL(每稀释度作两个平板)、倾注完全培养基,36℃培养24 h 后计数。此为未经酶处理的总菌数。 4. 脱壁 二株亲本菌株各取5 mL 菌悬液,加入5 mL 溶菌酶溶液,溶菌酶浓度为100 ug/mL,混匀后于36℃水浴保温处理30 min,定时取样,镜检观察原生质体形成情况,当95%以上细胞变成球状原生质体时,用4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液,用高渗缓冲液洗涤除酶,然后将原生质体悬浮于5 mL 高渗缓冲液中。立即进行剩余菌数的测定。 5. 剩余菌数测定 取0.5 mL 上述原生质体悬液,用无菌水稀释,使原生质体裂解死亡,取10-2、10-3、10-4 稀释液各0.1 mL,涂布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36℃培养24~48 h,生长出的菌落应是未被酶裂解的剩余细胞。 计算酶处理后剩余细胞数,并分别计算二亲株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原生质体形成率=未经酶处理的总菌数一酶处理后剩余细胞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报告Array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三、操作方法 1.细菌接种法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纯种培养法 ①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生长情况。 ③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目的:掌握在各种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并观察生长现象。 实验材料:菌种、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实验内容: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用途:分离出纯种细菌,以利作纯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操作方法(三区划线法):1、右手拿接种环,烧灼冷却后,取菌液一环。 2、左手抓握琼脂平板(让皿盖留于桌上),在酒精灯火焰左前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以免空中杂菌落入,右手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5-1/6,此为第一区。 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呈30-40度角轻轻接触,利用腕力滑动,切忌划破琼脂。 3、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可烧灼(每划完一个区域是否需要烧灼灭菌视标本中含菌量多少而定),待冷后,在划线末端重复2-3根线后,再划下一区域(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4、第二区划完后可不烧灼接种环,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5、划线完毕,将平板扣入皿盖并作好标记,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观察琼脂表面菌落分布情况,注意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 二、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途:凡肉汤、蛋白胨水,各种单糖发酵均用此法接种。 可以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性状、生化特性以供鉴别之用。 操作方法:右手执笔式握住接种环,灭菌冷却后取单个菌落。 1、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托住液体培养基之下端,右手小指和无名指(或手掌)拔取试管塞,将管口移至火焰上旋转烧灼。 2、将沾菌的接种环移入培养基管中,在液体偏少侧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许液体与之调和,使菌液混合于培养基中(图5)。 3、管口通过火焰,塞好试管塞,将接种环灭菌后放下,经37℃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生长情况。 三、半固体穿刺接种法用途:观察细菌动力,保存菌种。 方法:1、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立即垂直插入培养基中心至接近管底处循原路退回。 2、管口通过火焰,塞上棉塞,接种针灭菌后放下。 试管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后对光观察穿刺线上细菌

常用10种培养基的配置和质控标准

小结:常用10种培养基的配置和质控标准 (1)基础肉汤 成分和配制方法: 蛋白胨10g NaCl5g 牛肉膏5g 酵母膏3g DW1L pH~ 15磅30min高压灭菌,倾注无菌试管备用。 每次新配制时做质控 阳性质控: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基础肉汤中,35℃温箱24h肉汤混浊。 无菌试验:<100管抽检5%,>100管随机抽取10管未接种的基础肉汤35℃温箱24h培养,无细菌生长。 平行试验:质控时,要求新旧批号的培养基同时做 用途:供培养对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增菌用;作其他选择培养基的基础液。 储存 干粉:室温保存,由于容易受潮,所以开瓶后务必将盖拧紧。 培养基:2-8℃保存一个月 (2)普通营养琼脂 成分和配制方法: 基础肉汤100ml 琼脂2g 15磅30min高压灭菌,倾注平板备用。 注:可购买国内生产的瓶装营养琼脂粉,按上面的说明配制。 质量控制: 质控频度每次新配制时做质控 质控方法 阳性质控: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TCC25922大肠埃希菌接种营养琼脂上,35℃温箱24h细菌生长良好。 无菌试验:<100块抽检5%,>100块随机抽取10管未接种的营养琼脂35℃温箱24h培养,无细菌生长。 平行试验:质控时,要求新旧批号的培养基同时做 用途: 供培养对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 作无糖基础培养基。 加血成血平板。

加血加热75℃以上,再加上生长添加剂就成巧克力平板。 储存 干粉:室温保存,由于容易受潮,所以开瓶后务必将盖拧紧。 培养基:2-8℃保存半个月 (3)葡萄糖肉汤 成分和配制方法: 蛋白胨10g 朊胨10g NaCl5g 牛肉膏5g 酵母粉3g 葡萄糖4g 枸橼酸钠3g 硫酸镁3g DW1L pH~ %酚红5ml 15磅30min高压灭菌,备用 质量控制: 质控频度每次新配制时做质控 质控方法 阳性质控: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葡萄糖肉汤中,35℃温箱24h肉汤混浊。 无菌试验:<100管抽检5%,>100管随机抽取10管未接种的葡萄糖肉汤35℃温箱24h培养,无细菌生长。 平行试验:质控时,要求新旧批号的培养基同时做 用途:供培养对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增菌用。 6 储存 干粉:室温保存,由于容易受潮,所以开瓶后务必将盖拧紧。 培养基:2-8℃保存一个月 (4)血液琼脂平板 成分和配制方法:(法国生物梅里埃成品培养基) 4g琼脂基础+100mL蒸馏水 高压灭菌(15磅、121℃)20min 冷却至50℃加入5%-10%无菌羊(兔)血 倾注于无菌平皿内(φ9mm)每一个平皿分装13~15ml。 质量控制: 质控频度每次新配制时做质控 质控方法 阳性质控:ATCC 6303肺炎链球菌(或质控菌株)和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血液琼脂,35℃温箱24h细菌生长良好。ATCC 6303肺炎链球菌为α溶血。ATCC 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β溶血。

细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和抗生素的配制方法

细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和抗生素的配制方法 、常用培养基 1、LB 培养基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 水中:蛋白胨1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10g 如果需要用INNaOH (?1ml)调整pH至7.0,再补足水至1L。注:琼脂平板需添加琼脂粉12g/L,上层琼脂平板添加琼脂粉7g/L。 2 、SOB 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20g 酵母提取物5g 氯化钠0.5g 1mol/L 氯化钾2.5ml 用水补足体积到1L。分成100ml的小份,高压灭菌。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后,再在每100ml 的小份中加1ml 灭过菌的1mol/L 氯化镁。 3、SOC培养基 成分、方法同SOB培养基的配制,只是在培养基冷却到室温后,除了在每100ml的小份中 加1ml 灭过菌的1mol/L 氯化镁外,再加2ml 灭菌的1mol/L 葡萄糖(18g 葡萄糖溶于足够水中,再用水补足到100ml,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4 、TB 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12g 酵母提取物24g 甘油4ml 各组分溶解后高压灭菌。冷却到60 C , 再加100ml灭菌的 170mmol/LKH2PO4/0.72mol/LK2HPO4 的溶液(2.31g 的KH2PO4和12.54gK2HPO4溶在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0ml。高压灭菌或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5、2X Y培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0.9L水中: 蛋白胨16g 酵母提取物10g 氯化钠4ml

如果需要用INNaOH (?1ml )调整pH 至7.0,再补足水至1L 。注:琼脂平板需添加琼脂粉 12g/L,上层琼脂平板添加琼脂粉 7g/L 。 6、YPD 培 养基 将下列组分溶解在 0.9L 水中: 蛋白胨 20g 酵母提取物 10g 葡萄糖 20g 用水补足体积为 1L 后,高压灭菌。建议在高压灭菌之前,对色氨酸营养缺陷型每升培养基 添加1.6g 色氨酸,因为 YPD 培养基是色氨酸限制型培养基。为了配制平板,需要在高压灭 菌前加入 20g 琼脂粉。 二、常用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 ampicillin )( 100mg/ml ) 溶解 1g 氨苄青霉素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 25ug/ml ?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羧苄青霉素( carbenicillin )( 50mg/ml ) 溶解0.5g 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 以 25ug/ml ?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甲氧西林( methicillin )( 100mg/ml ) 溶解1g 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 最后定容至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37.5ug/ml 终浓度与 100ug/ml 氨苄 青霉素一 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卡那霉素( kanamycin )( 10mg/ml ) 溶解0.1g 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 最后定容至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10ug/ml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 25mg/ml ) 溶解 0.25g 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 12.5ug/ml ?25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链霉素( streptomycin )( 50mg/ml ) 溶解 0.5g 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 常以 10ug/ml ? 50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萘啶酮酸( nalidixicacid )( 5mg/ml ) 溶解0.05g 萘啶酮酸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 15ug/ml 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四环素(tetracyyline ) ( 10mg/ml ) 溶解0.1g 四环素盐酸盐于足量的水中,或者将无碱的四环素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 10ml 。 分装成小份用铝箔包裹装液管以免溶液见光,于 -20 C 贮存。常以10ug/ml ?50ug/ml 的终浓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以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C 贮存。常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 C 贮存。常以 10ml 。分装成小份于-20 C 贮存。

常用培养基概念及配方

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宜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 改良MC培养基:用于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菌落计数;原理:大豆蛋白胨、牛肉膏粉和酵母膏粉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可发酵糖类提供碳源;乳酸菌发酵糖产酸使菌落周围碳酸钙溶解,以辨别乳酸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中性红为pH指示剂。 MRS培养基:乳酸菌培养基,由多种成分组成,适用于乳酸菌的生长,用来分离培养乳酸菌的一类培养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宜培养分离乳酸菌。由于该培养基十分适于乳酸菌的生长,而且抑制其他菌的生长,因此具有分离乳酸菌的功能。当乳酸菌长成后在培养基上显黄色,之后会变淡黑色。以此分离乳酸菌。 乳酸菌: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常见菌种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等 自配高浓度污水:葡萄糖5550 mg/L+(NH4)2SO4,1170 mg/L+KH2PO4,170 mg/L+COD为5000 mg/L。 自配污水:葡萄糖555 mg/L+(NH4)2SO4,117mg/L+KH2PO417 mg/L+CaC12 0,08 mg/L+MgSO4,1,534 mg/L+NaHCO3 550.8 mg/L+FeC13·6H2O

36种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汇总

36种微生物常用培养基配制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 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水1000mL,pH7.4~7.6。 2.高氏1号培养基(用于放线菌培养) 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NaCl 0.5g,K2HPO4?3H2O 0.5g,MgSO4?7H2O0.5g,FeSO4?7H2O0.01g,水1000mL,pH7.4~7.6。配制时注意:可溶性淀粉要先用冷水调匀后再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 3.马丁氏(Martin)培养基(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K2HPO41g,MgSO4?7H2O0.5g,蛋白胨5g,葡萄糖10g,1/3000孟加拉红水溶液100mL,水900mL,自然pH,121℃湿热灭菌30min。待培养基融化后冷却55~60℃时加入链霉素(链霉素含量为30μg/mL)。 4.马铃薯培养基(PDA)(用于霉菌或酵母菌培养) 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或葡萄糖)20g,水1000mL,配制方法如下: 将马铃署去皮,切成约2cm2的小块,放入1500mL的烧杯中煮沸30min,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糖,再补足至1000mL,自然pH,霉菌用蔗糖,酵母菌用葡萄糖。 5.察氏培养基(蔗糖硝酸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培养) 蔗糖30g,NaNO3 2g,K2HPO4 1g,MgSO4?7H2O0.5g,KCl 0.5g,FeSO4?7H2O0.1g,水1000mL,pH7.0~7.2。 6.Hayflik培养基(用于支原体培养) 牛心消化液(或浸出液)1000mL,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5g,pH7.8~8.0,分装每瓶70mL,121℃湿热灭菌15min,待冷却至80℃左右,每70mL中加入马血清20mL,25%鲜酵母浸出液10mL,15醋酸铊水溶液2.5mL,青霉素G钾盐水溶液(20万单位以上)0.5mL,以上混合后倾注平板。 *注意:醋酸铊是极毒的药品,需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7.麦氏(McCLary)培养基(醋酸钠培养基) 葡萄糖0.1g, KCl 0.18g,酵母膏0.25g,醋酸钠0.82g,琼脂l.5g,蒸馏水l00mL。溶解后分装试管,1l5℃湿热灭菌15min。 8.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用于V.P.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蛋白胨0.5g,葡萄糖0.5g,K2HPO4 0.2g,水100mL,pH7.2,1l5℃湿热灭菌20min。 9.蛋白胨水培养基(用于吲哚试验) 蛋白胨10g,NaCl 5g,水1000mL,pH7.2~7.4,121℃湿热灭菌20min。 10.糖发酵培养基(用于细菌糖发酵试验) 蛋白胨0.2g,NaCl 0.5g,K2HPO4 0.02g,水100mL,溴麝香草酚蓝(1%水溶液)0.3mL,糖类lg。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溶于热水中,调pH至7.4,再加入溴麝香草酚蓝(先用少量95%乙醇

真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沙堡弱培养基,SDA] (一)组成 葡萄糖40.0g 蛋白胨1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三)目的 是常用的分离或保存菌种的培养基。 [沙氏液基,SDB] (一)组成 葡萄糖40.0g 蛋白胨10.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加抗生素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SDA with antibiotic] (一)组成 葡萄糖40.0g 蛋白胨1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加入200mg氯霉素。250mg放线菌酮,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基,modified SDA]

(一)组成 葡萄糖20.0g 蛋白胨1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上述混合后121摄氏度10分钟灭菌后备用。 (三)目的 保存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一)组成 马铃薯200.0g 葡萄糖20.0g 琼脂12.0~15.0g 蒸馏水1000ml (二)制法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片,加水180ml,煮沸30分钟后过滤,再加葡萄糖、琼脂,将过滤液补足到1000ml,121摄氏度灭菌后备用。 (三)用途 此培养基是培养真菌较好的培养基,同时也是鉴定真菌较好的培养基之一。鉴定皮肤癣菌一般不用此培养基。 ] [玉米吐温80琼脂,CMA with T w80 (一)组成 玉米粉40.0g 琼脂15.0g 蒸馏水1000ml 吐温80 10ml (二)制法

常用培养基概念及配方

LB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用于一般细菌培养,特别用于分子生物学试验中大肠杆菌的保存和培养。用于培养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细菌,分为液态培养基和加入琼脂制成的固态培养基。加入抗生素的 LB 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克隆。 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宜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 改良MC培养基:用于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菌落计数;原理:大豆蛋白胨、牛肉膏粉和酵母膏粉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可发酵糖类提供碳源;乳酸菌发酵糖产酸使菌落周围碳酸钙溶解,以辨别乳酸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中性红为pH指示剂。 MRS培养基:乳酸菌培养基,由多种成分组成,适用于乳酸菌的生长,用来分离培养乳酸菌的一类培养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宜培养分离乳酸菌。由于该培养基十分适于乳酸菌的生长,而且抑制其他菌的生长,因此具有分离乳酸菌的功能。当乳酸菌长成后在培养基上显黄色,之后会变淡黑色。以此分离乳酸菌。 乳酸菌: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常见菌种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等

自配高浓度污水:葡萄糖5550 mg/L+(NH4)2SO4,1170 mg/L+KH2PO4,170 mg/L+COD为5000 mg/L。 自配污水:葡萄糖555 mg/L+(NH4)2SO4,117mg/L+KH2PO417 mg/L+CaC12 0,08 mg/L+MgSO4,1,534 mg/L+NaHCO3 550.8 mg/L+FeC13·6H2O 0.25 mg/L+C0D 500 mg/L+氨氮为30 mg/L. 一、LB培养基配制 1升LB培养培养基需:蛋白胨10g/L;酵母粉5 g/L、Nacl10 g/L、单/双去离子水、琼脂15~20g/L(配制液体培养基不需要加,配制固体培养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MRS培养基的组织成分(百度知道): 组成成重量(g) 牛肉蛋白粉10 鱼肉汁10 酵母浸出汁粉 5 葡萄糖20 醋酸钠 5 柠檬酸二铵 2 吐温80 0.1 硫酸镁0.58 硫酸锰0.28 蒸溜水1000ml 备注:用高压锅在121℃灭菌15min,调节pH6.2~6.4 1.改良的MRS培养基(用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繁殖): 胰陈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ml、K2HPO4 2g、乙酸钠5g、柠檬酸胺2g、MgSO4·7H2O 0.02g、MgSO4·4H2O 0.05g、蒸馏水1000ml、pH(5.6~5.8)。 3. 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生长繁殖): 酵母膏 2.5g, 蛋白胨5g, 葡萄糖1g, 蒸馏水1000ml ,pH7.0。 4. 改良M17基础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平板计数): 胰陈10g、牛肉膏5g、酵母膏2.5g、磷酸甘油二钠10g、MgSO4·7H2O 0. 25g、异维C0.5g、琼脂15g、蒸馏水950ml、pH(7.1~7.2)。 2. M17培养基(2号):大豆胨5g;蛋白胨2.5g;酪蛋白胨2.5g;酵母浸粉2.5g;牛肉粉5g;乳糖5g;抗坏血酸钠0.5g;β-甘油磷酸钠19g;MgSO 4 0.25g;琼脂12.75g;蒸馏水1000ml,pH7.0~7.4;121℃,15min灭菌。 LBS培养基(5号):酵母浸粉5g;胰酪蛋白胨10g;葡萄糖20g;柠檬酸铵2g;KH2 PO4 6g;FeSO4 0.034g;MgSO4 0.575g;CH3COONa 25g;MnSO4 0.12g;Tween80 1ml;冰乙酸1.3ml;蒸馏水1000ml,pH5.5±0.2;118℃,15min灭菌。 改良MC琼脂(g/l):用于乳酸菌的培养和计数。大豆蛋白胨5.0,牛肉膏粉 5.0,酵母粉5.0,葡萄糖20.0,乳糖20.0,碳酸钙10.0,琼脂粉14.0,中 性红0.05,pH6.0±0.1,121℃、15分钟灭菌 SL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粉5g;葡萄糖20g;柠檬酸二铵2g;醋酸钠25g;硫酸镁0.58g;硫酸锰0.15g;吐温-80 ml;磷酸二氢钾6g;硫酸亚铁0.03;琼脂15——20g Elliker琼脂培养基(用于乳球菌的分离):胰蛋白胨20g;蔗糖5.0g;酵母粉5g;氯化钠 4.0g;明胶 2.5g;乙酸钠 1.5g;葡萄糖5g;抗坏血酸0.5g;乳糖 5.0g;

常用选择培养基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 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琼脂 15—20g;水 1000ml;pH 7.0—7.2;1.05kg/cm2 ,121.3℃灭菌20分钟。 二、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淀粉 20g;KNO3 1g;NaCl 0.5g;K2HPO4 0.5g;MgSO4 0.5g;FeSO4 0.01g 琼脂 20g;水 1000ml;pH 7.2—7.4 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水及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1.05kg/cm2 ,121.3℃灭菌20分钟。 三、查氏培养基(培养霉菌用) NaNO3 2g;K2 HPO4 1g;KCl 0.5g;MgSO4 0.5g;FeSO4 0.01g;蔗糖 30g 琼脂 15—20g;水 1000ml;pH 自然;1.05kg/cm2 ,121.3℃灭菌20分钟。 四、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用) 葡萄糖 10g;蛋白胨 5g;KH2PO4 1g;MgSO4·7H2O 0.5g;1/3000孟加拉红溶液100ml;琼脂 15—20g;pH 自然;蒸馏水 800ml;0.56kg/cm2 (8磅/英寸2 ),112.6℃灭菌30分钟。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五、马铃薯培养基 (实验16) 马铃薯 200g;蔗糖(或葡萄糖) 20g;琼脂 15—20g;水 1000ml;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ml。1.05kg/cm2 ,121.3℃灭菌20分钟。 六、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实验15) 1.取大麦或小麦若干,用水洗净,浸水6—12小时,置15℃阴暗处发芽,上盖纱布一块,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麦根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即停止发芽,摊开晒干或烘干,贮存备用。 2.将干麦芽磨碎,一份麦芽加四份水,在65℃水浴锅中糖化3—4小时,糖化程度可用碘滴定之。 3.将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混浊不清,可用鸡蛋白澄清,方法是将一个鸡蛋白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4.将滤液稀释到5—6波美度,pH约6.4,加入2%琼脂即成。

常见培养基

常见培养基有: 1、细菌培养基 配方一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1.0克,蛋白胨1.0克,磷酸氢二钾0.2克,琼脂1.5克, 水100毫升 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7.2~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马铃薯培养基 取新鲜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在烧杯上做好记号,煮沸,转用文火炖2小时。过滤,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滤液pH值调到7.5左右。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灭菌,备用。 配方三根瘤菌培养基 葡萄糖10克磷酸氢二钾0.5克 碳酸钙3克硫酸镁0.2克 酵母粉0.4克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1%结晶紫溶液1毫升 先把琼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后分别加入其他组分,搅拌使溶解后,分装,灭菌,备用。 2、放线菌培养基 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克硝酸钾0.1克 磷酸氢二钾0.05克氯化钠0.05克 硫酸镁0.05克硫酸亚铁0.001克 琼脂2克水100毫升 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60克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

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方

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学习和掌握麦芽汁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二、基本原理 麦芽汁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被广泛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可用于培养放线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也是培养酵母菌及霉菌的一种优良培养基。察氏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麦芽汁培养基为天然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二者均为半合成培养基,而察氏培养基则为合成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中出现的自然pH系指培养基不经酸、碱调节而自然呈现的pH。 三、实验材料 (一)药品 葡萄搪、蔗糖、NaN03、K2HP04、KCl、MgSO4·7H2O,FeS04、琼脂。 (二)仪器 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 (三)玻璃器皿 移液管、试管、锥形瓶、烧杯、量筒、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四)其他物品 药匙、pH试纸、称量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盖、牛皮纸、报纸、新鲜麦芽汁、黄豆芽、马铃薯等。 四、实验内容 (一)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新鲜麦芽汁一般为10-15波林。 2.配制方法

(1)用水将大麦或小麦洗净,用水浸泡6-12h,置于15℃阴凉处发芽,上盖纱布,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待麦芽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让其停止发芽,晒干或烘干,研磨成麦芽粉,贮存备用。 (2)取一份麦芽粉加四份水,在65℃水浴锅中保温3-4h,使其自行糖化,直至糖化完全(检查方法是取0.5ml的糖化液,加2滴碘液,如无蓝色出现,即表示糖化完全)。 (3) 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仍混浊,可用鸡蛋清澄清(用一个鸡蛋清,加水20 m1,调匀至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再过滤)。 (4)用波美比重计检测糖化液中糖浓度,将滤液用水稀释到10-15波林,调pH 至6.4。如当地有啤酒厂,可用未经发酵,未加酒花的新鲜麦芽汁,加水稀释到10-15波林后使用。 (5)如配固体麦芽汁培养基时,加入2%琼脂,加热融化,补充失水。 (6)分装、加塞、包扎。 (7)高压蒸汽灭菌100 Pa灭菌20 min。 (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马铃薯20g 葡萄糖 2 g 琼脂 1.5-2g 水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配制20%马铃薯浸汁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1。80℃浸泡lh,用纱布过滤,然后补足失水至所需体积。100 Pa灭菌20 min。即成20%马铃薯浸汁,贮存备用。 (2)配制时,按每100 m1马铃薯浸汁加入2g葡萄糖,加热煮沸后加入2g琼脂,继续加热融化并补足失水。

种常用培养基配方

146种常用培养基配方 THE COMPOSITION OF MEDIA 培养基及成分 1. Acetobacter Medium (醋酸菌培养基) Glucose (葡萄糖) 100g Yeasst extract (酵母膏) 10g CaCO3 20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djust (调) pH to 适用范围: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 2. Nutrient Agar (营养肉汁琼脂) Pepton (蛋白胨) 5g Beef extract (牛肉膏) 30g NaCl 5g Agar (琼脂) 15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Adjust (调) pH to [Note]:When cultivation of Bacillus,5mg of to may be added . It is favorable to promote spore formation . 适用范围: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蕈状变种、地衣形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尘埃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黑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戈尔斯德变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猝倒亚种、产氨短杆菌、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凸形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弯曲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假单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亚黄八叠球菌、尿素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运动发酵单孢菌 3. Azotobacter Medium (固氮菌培养基) KH2PO4 K2HPO4 Trace(微量) Yeast axtract(酵母膏) Mannitol(甘露醇) 20g FeCl3 Tract(微量)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000ml Agar (琼脂) 15g Adjust (调) pH to 适用范围: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 4. Corn Meal Medium (玉米粉培养基) Maize flour (玉米粉) 5g Peptone (蛋白胨) Glucose (葡萄糖) 1g Tap water (自来水) 1000ml [Note]:Boil the mixture in autoclave at 121℃for 1 hr. distribute the medium into 18ⅹ18 mm tubes , each contains 10 ml of the liquid , then autoclave at 121℃for 1 hr . again (15磅蒸煮1小时,分装入18ⅹ18毫米试管,每管深度达6厘米。15磅再次灭菌15小时。) 5. Lactic-bacteria Medium I (乳酸菌培养基I ) Yeast extract (酵母膏) Peptone (蛋白胨) Glucose (葡萄糖) 10g KH2PO4 2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