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句子的解题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751.50 KB
- 文档页数:18
重组句子整理语言运用2014-03-20 20:40重组句子一、解题步骤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2.分析原句,找准句子主干,揣摩句子所含事理关系。
3.确定解题方法。
4.整合答案,调整语序及用词。
1、把下面这个句子改写为以“绝句”开头的形式,不得改变原意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
(单句型)分析:单句型“母句”变换的具体方略一般为:写出要求为开头的关键词——找出和关键词相关的“特征词”——加工、整理。
(确保不漏信息、无语病)根据这条原则我们就可以熟练地做例①了。
⑴先写出“绝句”二字。
⑵找出表现“绝句”特征的关键词,即:“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
⑶加工、整理。
本句可以表述成为:1、“绝句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可是王维却能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
”单句型的句式变换有些时候必须要考虑动词、代词的变化,具体情况要结合语境。
例如: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心理启示给我们。
(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心理启示。
一、单一重组单一重组,指的是原句中句间关系比较单纯、明显,重组后的句子一般在句式方面不做要求,只要保留原句关系,不改变原意,且表达通顺,重组的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
试卷中常见的有因果重组、条件重组、递进重组和主体变化重组等类型。
1、因果重组原句中包含着某种因果关系,其形式为“由因导果”或“由果导因”重组后句子因果位置一般会发生明显变化。
如:2、用“独特的生活经历”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境况观察敏锐,批评中肯。
重组句子方法例说一、概念阐述重组句子,就是按题目提出的要求,对所给句子重新组合,即改变语言的组合形式,但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一般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
在不遗漏原句信息的情况下,由于陈述对象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原句中施动者与受动者在充当句子成分时的角色互换,或句中因果关系的倒置,所以重组句子时往往要考虑使用被动句式或者由被动句式改为主动句式,从使用词语的角度看,经常要使用被、使、叫、给、受等词语。
做题时,要注意句间连贯衔接,可适当增删关联词和一些动词,力求表达无语法错误,表意通畅。
对句子进行重组这个考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虽无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要做好此类题,考生必须重点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原语段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是弄明白要求作开头的那个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例题分析下面以具体例子来说明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用苏轼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的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对原句分析,我们可以把原句分成3个分句,分别命名为1.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2.使得他的思想比较复杂;3.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很明显,句间呈现因果关系,分句1是原因,分句2、3是结果,再看2和3,会发现其实2是因,3是果。
题目要求以苏轼作开头,看得出来,在原句当中,苏轼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为某种原因的影响,使他表现出了某种倾向或情况,所以具体思路应该是表述清楚关于苏轼的某种倾向或情况,再说清楚导致如此倾向或情况的原因即可。
答案就可以表述为:苏轼的生活与创作之所以会充满矛盾,是因为他受到了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变得比较复杂。
例2:用“音乐”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重组句子所谓“重组”是指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变陈述对象而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解答这类试题特别要注意分析原句的意义层次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
尤其要注意陈述对象(主语)一定不能变。
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变换句式的能力。
在历年的高考及模拟试卷中,大概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某些词语或短语作开头2、用某些词语或短语作主语3、用某些词语或短语作陈述对象或陈述主体。
4、强调某一内容。
我们需要注意的仍然是:1、不改变原意2、句子无语病重组句子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要求重组的句子是单句。
二、要求重组的句子是复句。
一、要求重组的句子如果是单句题型一:以某词为开头或以某词作主语变化句子。
1.用“信息革命”作开头,重组下面的语句,不得改变原意。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继蒸气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标志。
【解析】原句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开头的。
这个句子变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两点:一个是谁是谁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还是反过来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标志;第二点就是谁是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还是信息革命。
【答案】信息革命作为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
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答题步骤:• 1.分析原句,把握变句中要求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
• 2.找出要求转换句子的主干。
• 3.扩展这个主干,把原句的一些词改变为主干的附加语。
学以致用• 1.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的这句话,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
答案:希望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
综合演练:以“为善、诚实、守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他能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重新崛起,成为名冠荆楚的“快餐大王”,是凭着做人与经商的美德,如为善、诚实、守信等。
初中语文乱句重组技巧
乱句重组是指将一个句子或一段文字中的词语顺序打乱,然后重新组织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乱句重组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乱句重组的技巧:
1.确定句子的主谓宾结构:首先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并确定它们的正确顺序。
2.确定句子的修饰成分:找出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并将它们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3.利用连词和连接词:使用适当的连词和连接词来连接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使句子更加连贯。
4.注意句子的时态和语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语法规则,确定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并将其正确地表达出来。
5.注意句子的主题和逻辑关系:理解句子的主题和逻辑关系,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确定词语的顺序。
6.多练习,多积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逐渐掌握乱句重组的技巧,提高语文水平。
通过以上的乱句重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重组句子方法指导和练习方法指导:一、要求重组的句子如果是单句,则就必须找出要求转换句子的主干。
二、要求重组的句子如果是复句,则首先应明确该句的逻辑关系。
解答句子重组,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意。
即当陈述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想不改变原意,那么原句的逻辑关系要随着开头的成分的变化而相应调整,需要演变生成新的逻辑关系。
因此,成功转换句子,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寻找原句的“逻辑密码”,是因果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抑或其他?当句子的陈述对象发生变化,新句的逻辑要随之而变。
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步,在进行句子重组时,要注意文从字顺。
要想生成文从字顺的新句,必须要对原句的个别字进行留、换、补、删、调等操作。
在此过程中,尤其要转换表述清楚逻辑词和代词这两类词。
原句的逻辑词要在新的语境下作顺应调整。
指代要明确清楚,不能随意指代,尤其是人称代词不能出现在被指代词的前面。
另外,对个别词也要注意修改甚至删除。
三、如果题目要求重组为长句或短句,那么,在陈述对象发生改变的同时,还伴有长、短句的转化。
短句重组为长句常用方法为:(1)以新的陈述对象作主语,与短句群中某一句子结合在一起,做未来长句的主干;(2)把其他短句化为主干句的修饰、限制成分。
长句重组为短句方法与之相反。
句子重组练习:1、用“独特的生活经历”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境况观察敏锐,批评中肯。
2、以“欧洲的知识分子”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
(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3、如:用“我们”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语言表达之语句重组重组句子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
这是近年高考的常见题型。
我们常见的“母句”有下面几种类型,即:单句型、复句型、句群型。
重组句子通常按以下三步进行:一、分析原句层次关系分析原句层次关系是做此类试题的第一步,变换句式的原则是变换后的句子要保留原意。
因此,只有分清原句层次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变换后句间的关系不变,从而保证原意的不变。
例1:用“儒、道、佛”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1999年全国卷)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解析] 原句为两层,都是因果关系的二重复句,其中第一层因果倒装。
现要求以“儒、道、佛”开头,我们可改原句的第二分句为主动句得到答案第一句,再以因果相承的顺序排好另外两句。
[参考答案] 儒、道、佛各方面都对苏轼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例2: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2006年江西卷)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地上的狮、虎_____________.[解析] 原题所给的两句分别叙述了天鹅和空中的鹰、鹫各自的生存特点,两者呈并列关系,因此,转换后还要保证前后的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 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例①、把下面这个句子改写为以“绝句”开头的形式,不得改变原意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
(单句型)分析:根据这条原则我们就可以熟练地做例①了。
⑴先写出“绝句”二字。
⑵找出表现“绝句”特征的关键词,即:“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