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 格式:docx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学习目的: 1、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以及作用。
2、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
3、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种法规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旅游活动作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原因一、《课前预习,纲要预览》特点: _______、 ______、综合性等旅游业作用: ________、加快货币流通、_______ 、带动相关^___________环境地区 _________水平和 _____距离旅游业旅游业旅游资源的 ____________与发展的旅游地 _____及 _____的通达性地理环境地理因素旅游地的 _____能力及环境 _________稳定的 ______ 环境合理发展:有利于促进_______保护,提高^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片面发展:对旅游区造成_______和 ______ 《联系实际,注重思考》1. 你去过那些旅游地?2.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 , 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因素有关 ?3.在旅游的时候, 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觉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4. 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 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 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 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开发?二、准备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及解决的方法问题解决方法三、课堂探究,探求规律[探究活动1]说说自己的旅游经历,尝试根据自己的经历给旅游下一个定义?“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1)旅游“游”,游览、游玩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3)判断的(2)旅行:由要此去地游到览彼、地游,玩主必要须目要的离不家是出游行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标准:旅游旅游: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高中地理《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学案1 鲁教版必修2【课后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
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
其主要目的是()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旅客数量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质量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山东省把各地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包装,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吸引游客。
同时对各景区的软件设施和环境进行治理、保护。
如指派保洁人员对旅游景观进行修缮、完善。
提高服务水平,调整各景区的餐饮、住宿接待规模等。
据此回答2——3题。
2.增加保洁人员、修缮旅游景观的原因是()A.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文物古迹产生一定破坏,旅游部门更加重视景区环境和景观保护B.旅游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文明的破坏行为C.近年来旅游者素质有所下降D.由近年来游客对环境的要求决定的3.调整旅游景区服务设施规模的原因是()A.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B.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景点的数量相适应C.规模的大小应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D.规模的大小应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旅游有人文和自然旅游形式 B.以人文生态环境作为主要旅游场所C.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D.生态旅游不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5、关于我国生态旅游的正确说法是A.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B.我国风景名胜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C.在我国,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开展了生态旅游D.扎龙、喀纳斯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蓬勃发展6、下列环境问题是由旅游开发活动造成的是A.近年来南极冰川的融化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毁掉了一些旅游景观C.修建索道,大量砍伐树木D.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7、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环境保护就是禁止开发旅游资源B.旅游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所以不必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C.旅游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红色旅游”D.建立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址公园对旅游环境保护其了积极作用8.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范畴的是A.森林旅游B.渔村旅游C.动物观赏D.参观革命纪念地9.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不相符的是A.旅游交通一步行为主B.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C.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中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物应丢入垃圾箱二、综合题10.(08广东地理)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前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的保护措施。
2.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 自然环境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生态环境大量旅游人员的到来,往往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林地被砍伐,湖泊被过度开发,造成野生动植物淘汰甚至灭绝。
此外,人类活动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如过度捕捞,破坏珊瑚礁等等。
2.1.2. 水资源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沙滩游泳、水上运动等等,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
这些活动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2.2. 人文环境旅游业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 文化遗产旅游业往往会促使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但是,如果旅游业的发展是无序的,也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如过度拥挤、垃圾等等。
2.2.2. 城市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拥挤,建筑高度变高,密集度变大,给城市的环境和人居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 保护措施为了避免旅游业对地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3.1. 立法保护政府应加强立法的力度,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使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3.2. 合理开发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实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在保证旅游质量的前提下,避免开发过度和人为造化,使其更加符合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3.3. 教育宣传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旅游者,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引导他们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也可以推广旅游业的绿色理念,鼓励游客环保出行,从而降低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总结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鲁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学习目的:1、了解旅游活动的开展特点,以及作用。
2、了解旅游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环境效果。
3、树立保护旅游资源的品德习尚,培育严厉执行维护环境各种法规的看法,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旅游活举措用;旅游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环境效果及缘由一、 «课前预习,纲要预览»«联络实践,注重思索»1.你去过那些旅游地?2.除了经济要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要素有关?3.在旅游的时分,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中央?你觉的怎样处置这些效果?4.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开发进程中要留意哪些效果,如何最大限制的去开发?三、课堂探求,探求规律 [探求活动1]说说自己的旅游阅历,尝试依据自己的阅历给旅游下一个定义?〔3〕判别的规范:旅游的实质特征旅游业与天文环境 旅游业特点:_______、______、综合性等 作用:________、加快货币流通、_______、带动相关^旅游业 开展的 天文要素 ___________环境地域_________水平和_____距离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 旅游地_____及_____的通达性旅游地的_____才干及环境_________动摇的______环境旅游业开展对天文环境的影响 合理开展:有利于促进_______维护,提高^ 片面开展:对旅游区形成_______和______〔1〕旅游 〝旅〞,游览、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游〞,旅游、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去,要去旅游、游玩必需要离家出行 迁移: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活,不再回来。
游览: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前往来。
旅游: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前往来。
〔2〕〔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度相关的规则。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
1.旅游业的特点及作用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图文资料知识,旅游业的特点及评价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79页进行主干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旅游业基本知识阅读课本66-68页
1.旅游(1)概念:(2)分类:2.旅游业的概念:
3.旅游业的特点:
4.旅游业的经济意义:
(1)(2)
(3)(4)
(5)
知识点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阅读课本76-77页1.2.3.
4.5.6.
知识点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发展:
(2)产生问题:
课堂探究:
1.评价本地某旅游景区的因素
2.讨论生态旅游的意义。
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1.了解旅游业的含义和特点,掌握旅游业的意义。
2.理解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重难点)3.理解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旅游业阅读教材P74至P7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一种具有强烈文化性质的经济行业。
它主要利用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以及各种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获得经济收益,是一个综合性产业。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
3.意义正误判断:(1)旅游就是游山玩水的游玩。
( )(2)旅游业属于第二产业活动。
( )(3)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促进文化交流。
( )【提示】(1)×旅游是人们的一种追求精神享受的活动,不只包括游玩活动。
(2)×旅游业主要是以出售劳务和提供服务取得收入的产业,应属于第三产业。
(3)√旅游业的发展可加强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教材整理2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阅读教材P76至P7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1)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景观,旅游的价值也有所区别。
(2)同一旅游区的旅游价值,也因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1)旅游者的经济收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远近影响旅游动机的产生。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资源质量:是否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2)资源的集群状况:是否与其他景点构成景观群。
(3)地域组合状况:同一区域内是否拥有特征相似且更具价值的资源。
4.旅游地交通的通达性旅游地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1)旅游地要建设与旅游活动相配套的设施,提高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2)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6.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文化及治安等。
正误判断:(1)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经济价值一定高。
第三章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要点精讲
一、旅游业
1.旅游定义:旅游业是一种具有强烈文化性质的经济行业。
它主要利用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以及各种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获得经济收益,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等内容在内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
2.特点: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出售劳务和提供服务取得收人为特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等特点
3.作用
(1)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发展匡内旅游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加快货币流通。
(3)旅游业促进和繁荣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旅游区吸引外资以及落后地区的市场开发等。
(4)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合理发展旅游业可以扩大就业机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旅游活动受自然地理环境的明显制约,具有地域差异性和季节性的变化。
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质量上,即旅游景区景点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4.旅游地位置及交通的通达性:旅游地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
6.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造成的地理环境问题
旅游业绝不是“无污染产业",它同样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对旅游地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而其解决难度并不亚于一般的环境污染问题。
2.治理旅游区环境问题的措施
(1)对于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要在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的同时,加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保护景观生态系统等工作。
(2)对于古代建筑景观,在外观上要保持原貌,修复文物古迹“修旧如旧”,并慎重处理扩建、新建建筑物与原有文物古迹的关系,其风格、规模都应与旅游区环境协调。
相关链接
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
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
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典型分析
1.贵州黄果树景区全面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了天星自然生态景区、具有浓郁布依族民族特色的石头寨景区等六大主题景区,构建起集民族特色、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黄果树旅游圈”,并与周边邻近的其他景区连成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距离黄果树景区约50千米的天龙屯堡古镇,就直接受益于这条精品线。
据此回答(1)~(3)题。
(1)石头寨等六大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中的()
A.地域组合功能的发挥
B.集群效应的显现
C.多样性特点
D.科学价值
【答案】B
【解析】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三大方面。
地域组合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同或不同类型景观的配合状况;集群状况指的是某一地域的景观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相互促进发展。
本题中黄果树瀑布是主要景观,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同时石头寨等景区也丰富了黄果树景区的内容,所以说石头寨等六大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中的集群效应的显现。
(2)天龙屯堡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朝小镇成为旅游新亮点,主要得益于()A.景观的地域组合优势的发挥
B.古镇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景观的教育性功能的存在
D.景区接待能力的提高
【答案】A
【解析】距离黄果树景区约50千米的天龙屯堡古镇,能成为新的旅游亮点,主要是从地域组合上看,黄果树为自然景观,天龙屯堡古镇有较好的人文景观,二者之间是很好的补充,即地域组合较好。
(3)天龙屯堡古镇不能单独辐射全国市场,因为该旅游资源尚缺乏全国等级的()A.长存性特点
B.多样性特点
C.可创造性特点
D.非凡性特点
【答案】D
【解析】该古镇虽然历史较长,但与全国其他古城相比,非凡性特点较差,所以仅以此镇还不足以吸引全国各地游客。
2.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影响旅游者正常旅游目的的实现。
据此回答(1)~(2)题。
(1)旅游活动中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A.游人过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C.焚烧垃圾产生的浓烟
D.野外烧烤产生的浓烟
【答案】B
【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车辆尾气排放。
(2)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答案】D
【解析】该题的知识要点是正确认识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认为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是一种认识误区,旅游业也会污染环境;只要提高认识,就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不都是由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弃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
故A、B、C三项是错误的。
高考案例
1. (2012北京卷文综)图5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读图,回答2题
(1)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答案】A
【解析】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2)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游客中心应布局在服务设施较多,人流量大的地方,③合适;加油站应布局在靠近停车场且车辆经过的区域,②合适;餐厅应靠近游人多的地方布局,④合适;巡防站应该布局在郊外游人较少的地区,①合适。
2.(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答案】(1)旅游资源价值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⑵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1)旅游资源的评价一般从其价值高低、集群性、地域组合三个方面分析。
(2)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从植被保护、游客数量控制在旅游环境承载量内、水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