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的角度谈广告口号翻译的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01.76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模因理论的广告语翻译分析作者:王明伟周世界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不断发展,中国与外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增多,而广告又是产品推销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广告语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拟在借助模因理论,分析广告语的翻译。
关键词:模因理论;广告语;翻译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China has more business with the foreign countries.Advertise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sale of products.As a result,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under the theory of Meme.Keyword:Memetics theory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一、绪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与国外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增多。
而广告恰恰是推销产品的一种重要手段。
广告既是一种文化间互相交流的活动,又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并且广告语言和模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广告的目的是通过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持续不断地在传播过程中影响广告的受众。
广告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广告模因的复制与其他语言截然不同。
广告能否得到广泛的传播受模因影响。
广告语言模因成功的基础是吸引受众眼球,尽量使人们记住并且影响他们,使其最终接受该广告从而促进该产品的销售。
[1]广告语的特点要求其须能产生即时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从模因论的角度谈广告口号翻译的策略|快速换模口号摘要:模因论是一种用于解释文化发展的新理论。
模因的“传染性”与广告具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模因论为广告口号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尝试将广告口号的翻译与模因论的研究相结合,以期能对广告口号的翻译策略问题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模因论;广告口号翻译;策略一、模因论与广告口号模因模因(meme)一词源于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 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
他在最后一章中指出,进化不仅只发生在生物领域,人类文化也处于不断进化和发展之中。
基因是生物复制因子,那么类似的,模因就是文化复制因子,推动文化的发展。
“Meme”一词源于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Dawkins将其缩短为“meme”,类似于基因的原词“gene”,它的核心是模仿。
具体说来,它可以是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的模式,也可以是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决策程序、客套常规等等。
现实生活中的模因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当看到某种现象出现并得到传播时,我们能够认出那是模因作用的结果(何自然20__)。
广告口号是精炼地将产品的主题表达出来的警句,又称广告标语或广告警句,是广告文案的重要部分。
广告口号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一场广告宣传的连续性,使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形成固定的良好印象。
广告口号的用词简洁明快,便于上口,易于记忆。
某个企业或产品的广告口号一旦确定,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动,广告口号是广告正文的精华,在整个广告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不少国内企业也积极向海外发展,人们开始迫切地要求效用显著的国际广告翻译。
如何使广告口号译文达到突出自身优势特点、增加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广告语策略探析罗志丰,戈玲玲(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0)摘要:在广告语言的发展变化中,模因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影响因素。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对于广告语言的翻译可谓意义重大,它促使学者在翻译广告语言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和有效。
该文通过对模因的概念的引入,广告语言和语言模因的解析,探讨了广告语言的翻译规律,利用模因现象在广告中的体现的研究,希望笔者提出的翻译策略能促进广告语言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广告语言;翻译策略;模因论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9-0209-02模因论是一种比较新的理论,它用来指人们在文化领域内通过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主意或思想,并经过一代一代的人被传承下来。
我过学者何自然贪欲何雪林将memes 翻译成“模因”,是运用了与基因(gene)相似的发音,意味着“来源相同基因而相似”,因此模因也可以指文化基因。
模因与遗传因子的基因相似,相当于文化的遗传因子,也会经历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这三个阶段然后再演化。
模因的传播过程中也类似物竞天择的规律,往往强势的模因广为流传,存活期较长,而较弱势的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舞台。
广告语的成功也需要依赖于模仿强势模因进行传播,这是符合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笔者以模因论为视角,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章受益匪浅,在之前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广告翻译时可以遵循复现和整合策略。
1模因的概念道金斯最早提出了模因(meme)这一概念。
基因相对应的模因概念在Dawkins 该书的最后一章被提出,被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来解释文化的传播。
道金斯将文化传承的过程用生物学的演化规则进行类比。
模因包含非常的广,利用说宗教、新闻、习语甚至口号和笑话都可以算模因的一种。
模因通过利用复杂的想法或概念整合在一起,使其变得简洁有利于交流。
至今为止,在西方很多的学者专家对模因的关注越来越多。
论从模因理论角度刍议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模式论从模因理论角度刍议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模式商业广告语在传媒广告广泛应用中,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其创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告界的重视。
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语言表述、情感营销、创意策略等。
但在实际创作中,商业广告语的传播效果并不总是理想的。
于是,本文从模因理论的角度,探讨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模式,旨在提高商业广告语的传播效果。
一、模因理论的概述模因理论(meme theory)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的。
该理论将人类文化的传承方式比作生物基因的传承方式,认为人类文化的存续不仅依赖于人类基因的遗传,而且还依赖于“模因”的传承。
模因指的是一种信息包,是文化传承和繁衍的单位。
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一种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信息单位,模因可以通过人类的语言、文艺作品、习惯等方式,在人类社会内进行传承。
而在传承过程中,模因会不断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自我进化。
模因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自我消除失效的部分,重新回归到高效的部分。
因此,模因理论被视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哲学、社会学等领域。
二、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模式商业广告语是一种用于告知潜在消费者产品或服务的语言表述。
在商业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需要从词汇、语法和声音等角度进行考虑,以实现吸引注意力、引起共鸣、进而达到卖点的目的。
而从模因理论的角度来看,商业广告语中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种模因,其传递方式与生物基因类似。
商业广告语的创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客户战略:与客户合作,确定广告语的目标。
2. 创意策略:设计一个概念和广告的总体风格,以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
3. 创意生成:产生创意,创作出一个可以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广告语。
4. 制作:在广告媒介上完成广告语的媒体制作。
5. 评价效果:测试广告语的效果,发现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广告语。
三、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模式与模因理论的关系商业广告语的创作模式与模因理论紧密相关。
模因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语用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告媒介也与时俱进,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广告语。
广告语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注意,促进商品销售,而语用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目的、效果等的学科。
在模因论视角下,广告语也是一个由模因组成的文化现象,浏览广告语需要了解背景、语境、观念等方面的模因信息,才能理解广告语的传达意义。
在本文中,将从模因论视角出发,探析广告语的语用特点和其传达效果。
一、广告语的语用特点广告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具有以下几个语用特点:1. 标新立异:广告语要与众不同,吸引更多观众,因此在用语上常采取新颖而独特的表述方式。
例如:蓝月亮洗涤剂的广告口号“蓝月亮,轻松洗净重担”,巧妙地把“重担”与洗涤结合起来,并用“轻松”来强调产品的高效性和易用性。
2. 简短易记:广告语的长度通常很短,便于消费者记忆,并为品牌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语“开心每一天”,仅有5个汉字,却充分表达了品牌愉悦、快乐的形象,使消费者能够深刻记忆。
3. 具有隐喻:广告语常常采用隐喻的手法,把消费品与某种美好的象征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引发购买欲望。
例如:恒源祥的广告语“一缕阳光一缕味道,一缕味道一缕思念”,隐喻着家庭、亲情的美好,将产品与美好的情感联系起来。
二、广告语的传达效果从模因论视角看,广告语是传播模因的重要形式。
模因是指在个体心中具有繁衍能力的文化单元,可以依靠人们交流的文化传承而传递下来。
广告语作为模因的一种,在市场营销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增加品牌认知度:广告语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葡萄牙葡萄酒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它既能传递产品的特点,同时又使消费者能记起品牌,从而达到提高品牌认知度的效果。
2. 塑造品牌形象:广告语必须能够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感觉和信任,因此品牌的意义和价值不能被忽略。
例如:LV 的广告语“不能随波逐流,必须有自己的格调”,力求突出品牌所代表的高贵、优雅、时尚等形象,并培养消费者的时尚品味。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而网络流行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扮演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代名词。
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往往无法完全适应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因此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
一、模因论的概述模因论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他将模因定义为“在文化传递中能够自传播、繁衍,并具有导致真正的文化演化的性质的信息单位”。
模因可以是口头语、行为习惯、艺术作品等。
在互联网时代,模因的传播速度加快,并且经常以呈现出网络流行语的形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 短小精悍:网络流行语往往由极简的表达方式构成,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或表情符号表达丰富的情感、态度或观点。
2. 搞笑幽默:网络流行语通常包含幽默元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笑声,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 融入口语:网络流行语融入了口语的特点,以简洁、直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4. 表达社会情绪:热门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与某一社会事件或主题相关,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情绪。
三、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1. 直译:直译是最常见和直接的翻译方法,它试图保持网络流行语的原汁原味。
虽然直译可能会导致语感不当或欠缺幽默感,但它对于保持流行语的独特性很重要。
2. 意译:意译是一种更灵活的翻译方法,它试图在保留网络流行语原意的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幽默感。
3. 文化转换:针对部分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产生歧义的情况,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消除歧义。
四、案例分析1. 爱情充电中……(爱情电量百分比)直译:Love charging... (Love power percentage)意译:Love battery at 100%...2. 非常抱歉,我也是醉了(表达无语、无奈)直译:I'm so sorry, I'm also drunk.意译:I'm so sorry, I'm at a loss for words.3. 社会人士(指上班族)直译:Social persons (referring to office workers) 意译:White-collar warriors (referring to office workers)五、结论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英译研究,通过模因的本质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这些具有文化和社交背景的语言现象。
从模因的视角看翻译策略摘要:本文在模因与模因论的基础上浅析了翻译模因与翻译策略的关系。
提出辨证地看待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二者同等重要,各有所长,相互统一。
在翻译中尽量异化,不能异化则选择归化。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创造科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译文。
关键词:模因论;翻译模因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一、模因与模因论模因(meme)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richard dawkins (1976) 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
作者在描述作为复制因子的特征的基础上,大胆地构想了存在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模因是 meme的音译,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译法:“拟子”、“觅母”、“迷米”等,本文采用何自然先生的译法“模因”)。
模因(meme)是一种与基因(gene)相似的现象,是靠复制而生存、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模因论的核心术语。
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则是通过模仿而传播(blackmore,1999)。
模因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复制实现文化的传播,并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心理结构。
单个模因之间既互相竞争,有强弱之分;又互相支持,构成模因复合体(memeplexes)(dawkins,1976)。
模因能感染人类的大脑,改变其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这种模式。
模因有正和误、利和弊、强和弱、真和假之分;可以是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
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
前者是指大脑里信息内容作自我复制和传播;后者是指信息的形式被赋予不同内容加以复制和传播(何自然,2003)。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memetics)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学术界很盛行,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
模因论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开始关注此问题,并进行了各个层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