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格式:ppt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12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增生性滑膜病变,常表现为局限性结节。
肿块可能起源于关节滑膜、腱鞘、筋膜层或韧带组织。
病变表现为无痛软组织肿块,通常位于手指和脚趾。
也可见于其他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和腱鞘。
单关节发病是本病的规律,但也有罕见的多关节病变。
病变表现为无痛软组织肿块,通常位于手指和脚趾,也可见于其他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和腱鞘。
单关节发病是本病的规律,但也有罕见的多关节病变。
临床表现为关节无痛肿胀或轻度疼痛伴肿胀。
偶尔会出现急性关节疼痛和肿胀。
患者也可能出现关节绞锁等症状。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反应性病变。
对于年轻患者难以解释的髋关节疼痛,应考虑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的可能性。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有两种表现形式:弥漫型和结节型。
结节型最常见于手部,弥漫型最常见于膝关节。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也可见于髋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
过去,它被列为恶性病变,但现在它被证实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被认为是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
因此,手术治疗不容易完全切除,而且经常复发。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的病因尚不清楚。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疾病是一种炎症反应,而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肿瘤。
这种疾病可能是一种介于炎症和良性肿瘤之间的滑膜疾病。
绒毛类型更类似于炎症。
动物实验证明。
血液反复注入关节腔。
它可以产生与绒毛类型相同的病理变化。
运动员因多次膝关节出血。
类似的变化也可能发生。
结节型是由大量滑膜细胞组成的。
如果切除不彻底,很容易复发。
因此,类似于良性肿瘤。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无明显全身症状,患者体温低,血沉不快,血象无变化,早期局部症状较轻,患者治疗晚,病期长,一般病期为1~5年,超过一半的创伤史,其主要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轻微,局部皮肤温度有时略高,关节功能有限不明显,弥漫性肿胀关节,触摸增厚滑膜海绵感觉,更多的液体可以触摸波动,有时可以触摸不同大小和稍微移动的结节。
膝关节受累时髌上囊和髌骨肿胀明显,积液较多的髌骨试验呈阳性。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锁定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滑膜的一种增生性病变,经常表现为局限的结节。
肿块可能起源于关节滑膜、腱鞘、筋膜层或韧带组织。
病变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通常位于手指和足趾处。
也可见于其他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及腱鞘。
单关节发病是本病的一个规律,但也有罕见的多关节病变。
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1病因病因不明,说法不一。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①脂质代谢紊乱;②创伤及出血;③炎症;④肿瘤。
2临床表现临床常表现为关节的无痛肿胀或轻度疼痛伴肿胀。
偶尔可以出现急性的关节疼痛和肿胀。
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绞锁等症状。
对于年轻患者出现的难以解释的髋部疼痛应考虑有PVNS的可能。
PVNS有两种表现形式:弥漫型和结节型。
结节型最常见于手部,弥漫型最常见于膝关节。
PVNS也可见于髋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部位。
1.弥漫型(1)病变可以表现为活跃或不活跃。
(2)在X线上可以见到关节周围骨侵袭。
(3)体检可以发现弥漫性肿块。
2.结节型(1)比弥漫型少见。
(2)无弥漫型中出现的骨破坏。
(3)可以引起反复的关节出血,但关节抽吸液可以呈正常颜色(即不呈典型的棕褐色)。
局限的结节性滑膜炎可能应该与弥漫的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区别开来。
后者通常累及较大的关节,尤其好发于膝关节。
3检查1.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检查,无明显改变。
2.关节穿刺抽取检查关节液大多呈血性,也可呈橘黄色。
3.PVNS的X线片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手部的结节型PVNS可以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和骨侵袭。
骨破坏区有边界清楚的硬化缘,这种骨破坏是病变直接蔓延压迫邻近骨造成的结果,而并不提示恶性。
4.CT扫描可以显示含铁血黄素、滑膜病变的范围以及骨的囊变和被侵袭的情况。
如果有广泛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则在CT上显示为密度升高。
5.MRI检查在T1和T2加权像上,含铁血黄素都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图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以下简称PVS)是一种增殖性疾病,常发于滑膜关节、腱鞘和滑囊,病因不明。
其病变部位往往呈现绒毛或结节样纤维结缔组织突起,也有二者并发的情况。
基本概述另外,还伴有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样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多核巨细胞与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增生,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组织学特征。
因此,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慢性滑膜炎和反复出血的最终结果的宏观描述。
1852年,Chassaignac第一次描述了手指屈肌腱的结节性病变。
随后,1865年,Simon报道一例关节PVS局限性病变。
1909年,Moser则描绘了弥漫性病变。
这一期间,作者们认为病变是肿瘤性疾病,且病变的名称也较为混乱,曾用过滑膜黄色瘤、黄色瘤样巨细胞瘤、腱鞘巨细包瘤、慢性出血性绒毛性滑膜炎、良性滑膜多形性瘤等名称。
直到1941年,Jaffe et.al将以前几种分离描述的病变统一起来,定名为PVS。
这一名称强调了绒毛和结节的增生,含铁血黄素的沉着,偏重于炎症性病因。
Granowitz et al则进一步将病变分成两种类型:①弥漫型;②局限型。
流行病学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病变多累及下肢大关节的滑膜下组织,上肢罕见。
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部位,接下来依次为髋、踝和足。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组织病理类似于发生在手足的腱鞘巨细胞瘤。
常见情况是滑膜肥厚而膝关节肿胀,肿胀逐渐加重与间歇性关节积血有关。
炎性滑膜可导致关节囊附着点的近关节的骨侵蚀,这也见于其他慢性增生性滑膜炎,如血友病。
不到10%的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比较局限,表现为髌上囊或腘窝的局部软组织包块,无膝关节弥漫性肿胀。
此时,包块可能类似软组织肉瘤如滑膜肉瘤,见于50岁左右的老年人,MRI可确诊。
发病机理关于PVS的病因,各家说法不一。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①脂质代谢紊乱;②创伤及出血;③炎症;④肿瘤。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后辅助中药治疗与放疗效比较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后辅助中药治疗与放疗效比较引言: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辅助中药治疗。
本篇文章旨在比较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与放疗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了100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根据他们接受的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接受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另一组接受放疗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在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组中,90%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70%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关节功能。
而放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差,只有6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症状缓解。
此外,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也明显低于放疗组。
讨论: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对于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放疗。
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关节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相较之下,放疗可能会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并且放疗的长期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应作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论: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我们建议在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时,应优先考虑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
注意:本篇文章仅为虚构,仅供参考。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综上所述,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和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比之下,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差且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
因此,在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时,应优先考虑手术后辅助中药治疗。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发生于关节、滑膜、腱鞘的高度增生性疾病。
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80%)的青壮年,病变多累及下肢大关节的滑膜组织。
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次为髋、踝和足。
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呈进行性发展。
1.色结炎分类:按病变的分布范围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
弥漫性多见,少数为局限性,在局限性病例中,一般为结节型。
局限型病变以单纯病灶切除术治疗即可获满意结果,经关节镜完成这一手术应成为治疗局限型的首先方法。
弥漫性又分为绒毛型和绒毛结节型。
弥漫型治疗的方法多,争议大,均不能完全治愈,复发率平均31.3%。
较为推广的是全滑膜切除术。
2.色结炎表现那些临床症状:①.患者可伴或不伴有创伤史。
②.最常见的膝关节症状是肿胀和进行性加重的疼痛不适、僵硬。
关节的肿胀以髌上囊为著。
③.局部压痛,有时可摸到滑膜团块或结节,可有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小。
④.当病变累及到软骨和骨时,会发生上下楼疼痛、半蹲疼、伸屈时关节响音、交锁等症状。
关节穿刺液呈暗红色或棕红色。
3.色结炎首选检查方法:磁共振(MRI)对膝关节色节炎具有定性诊断意义,它可以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的程度,同时,术后MRI检查也是检查病变复发与否的最敏感手段。
故MRI已成为X线片检查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色结炎有那些治疗方法及各自特点:⑴.开放手术:早期采用开放手术切除病变滑膜,是在直视下操作,但切除范围仍有局限性,半月板附着部、交叉韧带间及后侧间室病变均无法切除,切除滑膜的厚度深浅不一,手术创伤大,关节内组织损伤重,术后病人无法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差,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而对于滑膜重度增生肥厚的患者、多次复发者,应即时切开关节行病灶清除术。
⑵.关节镜微创手术:对于滑膜增生不严重者、首次手术者,关节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关节镜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镜下观察滑膜形态清晰,易辨认,可准确观察病变范围并取活检,彻底切除病变组织。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临床诊断体会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诊断体会。
方法:将近几年来的确诊的PVNS患者的MRI和手术病理结果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两组在滑膜增厚、结节样变、关节积液、软骨破坏和关节退行性变等指标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结论:MRI检查诊断膝关节PVNS,能特征性显示其骨及软组织的病变范围和性质,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高度价值,是目前诊断PVNS的首选方法。
标签:膝关节PVNS;MRI;影像诊断;体会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发生于关节和周围组织滑膜的增生性疾病,病理为绒毛和/或结节样纤维结缔组织突起,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好发于膝、髋、踝、腕、肩等关节处,多见于青壮年,常出现患部难以解释的疼痛,影响关节功能,手术难以根治。
近年来我们使用MRI诊断PVNS,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行MRI检查,经关节镜手术病理确诊的膝关节PVNS患者14例。
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7~58y,平均36.4y;病程3.5m~6y。
患病部位左膝8例,右膝6例;弥漫型11例,局限型3例;9例有明显外伤史。
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疼痛14例,肿胀12例,结节样肿块11例;局部压痛13例,膝关节功能受限12例。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 Avanto 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取平卧位,膝外旋10~15°,使用膝关节专用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H),作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TR450/TE11ms)、T2WI FS(TR4000/TE7ms)扫描。
参数为SE序列矢状位、PDWI FS(TR3010/TE32ms),冠状位T2WITirmFS(3200/TE40ms),横断T2WFS(TR3330/TE56ms);矩阵288×244,层厚3.0mm,层间距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