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4.81 KB
- 文档页数:2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的目的在于促销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翻译商业广告时,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宣传目的,把握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通过翻译手段和策略,准确、生动地展现出广告的宣传效果。
首先来看英汉商业广告翻译中的策略。
一、在商业广告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传达广告的信息。
翻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和理解源语言广告所要传达的内容和信息,确保目标语言广告能够传达相同的信息,不失原本的宣传价值和效果。
还需要注意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差异,保证翻译出的广告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下也能够产生相同的宣传效果。
二、商业广告的情感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广告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态度,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手法,将源语言广告中所包含的情感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中,使得目标语言广告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三、广告的创意和个性化也是商业广告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广告语言通常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文广告中的创意和个性,使得广告在目标语言环境下也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吸引力。
除了以上的翻译策略,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英汉商业广告翻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特点:一、简洁明了:商业广告的语言通常都是简洁明了的,翻译时需要尽量保持简练、明确的特点。
二、生动形象:广告语言通常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翻译时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吸引目标语言观众的注意力。
三、语言风格多样:商业广告的语言风格多样,有时候是幽默、夸张,有时候是动人、温馨,翻译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广告特点选择相应的语言风格进行翻译。
四、口号和口语化语言:商业广告中经常出现口号和口语化语言,翻译时需要理解口号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根据目标语言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来。
商业广告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兼顾情感、创意、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广告的魅力和效果。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一、导言广告是商业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传递信息、形象塑造等手段来推广产品或服务,达到促销的目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商业广告的翻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为基础,旨在探讨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使广告信息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得到有效传递。
目的论视角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使源语言中的信息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的受话人,因此在翻译商业广告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忠实原则:忠实原则要求翻译者要忠实于源文本的原意,保持广告的核心信息和意图。
但在实际操作中,翻译者可能会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者的认知习惯做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2.简化原则:商业广告通常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信息,因此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简练的风格。
过于复杂的译文可能会使广告信息难以理解或记忆。
3.对等原则:对等原则是指在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尽量保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一致性。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完全的对等翻译可能不现实。
因此在商业广告的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在保持意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在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中,翻译者需要既保持忠实于源文本的原意,又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和受众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
1.充分理解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宣传口号的含义,确保准确传达核心信息。
例: "Quality is our recipe." (麦当劳)将"Quality is our recipe."翻译成"品质为我们的秘诀",保持了原文的意义,并且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秘诀"这个词也很常用。
2.运用隐喻和类比等修辞手法,使翻译更生动有趣。
例: "Just do it." (耐克)将"Just do it."翻译成"只管去做",保持了原文简洁、有力的语气,同时在中国文化中使用了一种鼓励的表达方式。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在全球市场化的背景下,商品广告的翻译技巧至关重要。
商品广告的目的是将产品或服务推销给潜在消费者,因此广告翻译应紧密围绕其目的,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并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并提出一些建议。
对于商品广告的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首要原则是准确传达广告信息。
广告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信息量和意义,并尽量避免信息的缺失或歧义。
在翻译时,译者应注重对广告的核心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使目标受众能够迅速理解广告的内容。
商品广告的翻译应注重文化适应。
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和形式都会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翻译商品广告时,译者需要了解广告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以使广告能够在目标市场上产生相同的效果。
译者可以采用一些文化转换策略,如对比、个性化、本土化等,使广告内容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认知习惯和情感。
商品广告的翻译还应注重广告的文体特点。
不同类型的广告可能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如幽默、夸张、感染力等。
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广告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对于幽默的广告,译者可以尝试保持一定的幽默感;对于感染力强的广告,译者可以采用一些感情化的表达方式。
商品广告的翻译还应注重语言的魅力和影响力。
广告是一种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本,其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兴趣。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和影响力,使用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词汇、修辞手法和句型。
译者还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广告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反问等,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商品广告的翻译还应注重目标受众的心理因素。
广告的目的是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共鸣,从而提高销售量。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偏好和购买动机,以便更好地传达广告的信息并引起受众的共鸣。
译者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和营销手法,如利用社交媒体、代言人等,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是指为促销商品或服务而制作和发布的广告。
它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旨在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购买或使用所推广的产品或服务。
商业广告使用各种手段和技巧来传达信息并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讨论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
目的论的观点是将语言用作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
广告的目的是推动销售和增加利润。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翻译者必须准确传达原始广告的目的,并通过翻译来实现相同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准则和技巧。
1. 理解并传达广告的目标和目的在进行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时,翻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始广告的目标和目的。
这可以从广告中明确提到的商品或服务来推断出来。
翻译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这些目标和目的,并在目标语文化背景下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吸引潜在消费者。
2. 注意广告的语言风格和曲线感商业广告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意和吸引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来引起潜在消费者的注意。
在英汉互译中,翻译者需要注意原始广告中使用的语言风格和曲线感,并通过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效果。
如果原文中使用了幽默或俏皮的语言,翻译者可以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保持相同的效果。
3. 采用合适的语言策略和手段商业广告使用各种手段和技巧来传达信息和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和手段来传达相同的效果。
如果原始广告使用了某种类型的文字游戏或双关语,翻译者可以选择在目标语文化中相应的文字游戏或双关语。
4. 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商业广告是通常采用简洁明了、富有冲击力的语言来传达信息的。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翻译者需要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更好地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
翻译者需要注意译文中的语法和词义,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并采用方便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来保持流畅性。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的国际贸易逐渐增加,商品广告的翻译也日趋重要。
与一般的文本翻译不同,商品广告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和文化的转换来推销商品。
因此,在翻译商品广告时,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实现这个目的。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着重分析了翻译目的、翻译对象、翻译文体和文化适应的问题。
一、翻译目的商品广告的翻译目的是推销商品,因此,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传达商品的特点、优点和卖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翻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宣传重点不同的广告宣传重点不同,因此,翻译人员需要认真理解和把握广告的宣传重点。
通常,广告宣传重点与商品特点和卖点直接相关。
例如,某电器公司的广告重点可能在于强调产品的高性能和高品质,而某化妆品公司的广告可能更着重于强调产品的保湿、美白等功效。
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把握宣传重点,准确传达产品特点和卖点,以增强产品的推销力度。
2.注重感官体验广告宣传力度的成功往往在于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
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需要注重传达商品的感官体验。
例如,某食品广告可能会强调产品的味道,某服装广告可能会强调产品的质感和舒适度,翻译人员需要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这些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翻译对象在商品广告翻译中,翻译对象一般是一般消费者。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重下面几点。
1. 简洁明了一般消费者的阅读水平不高,因此,翻译人员需要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产品信息。
过于复杂或过于具体的表达方式会令消费者感到困惑,降低购买欲望。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在商品广告翻译中,情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消费者往往会通过情感产生购买欲望。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重文化因素,并深入了解消费者所在文化的特点、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恰当的情感化表达来达到情感亲和效果。
三、翻译文体商品广告的翻译文体一般以说明文体为主。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商品广告翻译技巧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商品广告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
商品广告翻译是将商品广告中的信息和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目的是为了让另一种语言、文化的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该商品。
商品广告翻译技巧能够帮助传达广告的信息,强化品牌形象,让广告更加个性化和吸引人。
本文将从目的论(目的与效果)的视角出发,分析商品广告翻译的技巧。
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的传递问题。
根据目的论,我将分析以下三个方面的技巧:信息传递、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
信息传递目的论认为信息传递是翻译的核心目的。
商品广告是一种推销信息的形式。
因此,商品广告的翻译需要注重正确传递信息。
在翻译商品广告时,需要紧紧围绕着产品本身的信息展开,不太要牵强附会,否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理解错误。
同时,还应该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以免消费者对商品的功能和效用产生困惑。
例如,某款化妆品广告的原文标语是:“只有真正的爱可以让女人变得更自信。
”在翻译时,不能够单纯的将其翻译成英文的“My love is forever”,这样就失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关于女性 need(需求)的内容,从而无法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语言习惯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时必须考虑这些语言习惯。
这将帮助消费者更好的理解广告信息,并提高广告的可读性。
例如,英语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中文通常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所以在翻译英语广告时,需要改变句子的结构和顺序,以使得翻译更具有行文流畅的感觉,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文化。
另外,还有一些广告中使用的语言习惯,例如隐喻、暗示或俚语等,这些语言习惯可能会具有文化特色,需要进行本土化翻译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差异商品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文化差异,使得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产品信息。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文化的不同是至关重要的。
广告翻译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以便能够最好的适应当地的文化的习惯。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 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从目的论视角就“译文的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标和口号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广告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一则优秀的广告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广告的翻译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探究企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目的论目的论是德国的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是在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1年,赖斯提出了理想的译文应该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的思想。
但是在她后来的翻译实践中,这种理想化的对等有时难以达到,甚至是不希望达到的。
因而,赖斯又提出了译文的功能特征应优先于对等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费米尔进一步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功能派的主导理论――目的论,并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
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原文的目的为翻译准则,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费米尔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略,“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和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
目的论视角下产品广告口号语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无疑广告是其中最有效率的方式。
一则优秀的广告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能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广告的翻译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视角,探究企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德国的汉斯·费米尔迎合消费者心理。
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任何一则产品广告语设计都是在营销策略指导下实现的,都必须考虑该产品的消费群体的认知和接受心理。
目的论指出,广告翻译应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
例:一则食品广告:藕粉,富含营养,科学精制而成。
译文:Lotusrootstarch,itisverynutritious,ascientificallyandhighlyfinishedproduct.当这种产品向国外销售时,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原因就是译文没有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在汉语中,粉指“成细小状的粉末”,而译文中的“starch”一词则表示“awhitsub-stancethatisfoundinquitelargeamountinbread,potatoes,etc.”暗示藕粉是一种含糖多的食物,吃了会使人长胖。
这样,自然就不会受到“视胖而畏”的西方人的欢迎了。
另外,“科学精制而成”可能造成“人工合成”的误解,对于早已是高科技的英美等国的消费者来说,不会有什幺吸引力,相反,他们更加渴望纯自然的食品。
所以,当把译文中的starch改为powder以后,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真正实现广告的促销功能。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文本翻译策略研究I. 前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广告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作为广告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广告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目的论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广告文本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传递不准确、文化差异未得到充分考虑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目的论在广告文本翻译策略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告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本文将对目的论的概念进行梳理和阐述,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其次本文将从广告文本的特点出发,分析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及其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运用目的论指导广告文本翻译策略,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本文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传播手段,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文本翻译作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告的有效传播效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目的论的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广告文本翻译策略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目的论在广告文本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以期为广告文本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首先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目的论在广告文本翻译中的重要性,目的论是一种关注行为目的的理论体系,它强调个体在行动过程中的目标导向作用。
在广告文本翻译中,目的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广告主的意图,从而实现广告信息的准确传达。
同时通过对目的论的研究,可以为广告文本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使其更加符合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其次本研究对于提高广告文本翻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告文本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语言差异、文化冲突、信息失真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广告传播的效果,通过运用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文本翻译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广告文本翻译的质量,从而提升广告传播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从目的论视角就“译文的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标和口号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
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从目的论视角就“译文的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标和口号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功能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
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厂商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广告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一则优秀的广告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因此,企业广告的翻译就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探究企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目的论
目的论是德国的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是在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1年,赖斯提出了理想的译文应该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的思想。
但是在她后来的翻译实践中,这种理想化的对等有时难以达到,甚至是不希望达到的。
因而,赖斯又提出了译文的功能特征应优先于对等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费米尔进一步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功能派的主导理论——目的论,并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
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原文的目的为翻译准则,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费米尔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略,“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客户和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从原文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
”
根据目的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为此,译者应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目的性为原则,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可见,目的论为广告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二、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
目的论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要做好广告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
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给广告下了这样的定义:
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劳务或观念等信息进行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
据此定义可知,广告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消费者传达商品或服务信息,以达到促销目的。
既然促销是广告行为的最终目的,那么商业广告翻译的首要目的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实现源语广告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促销功能。
分析上述定义还可看出,为了实现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广告文本具有劝诱性的本质。
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功能在于:提供信息(information)、争取顾客(persuasion)、保持需求(maintenance)、扩大市场(creating mass market)和确保质量(quality)。
因此,可以认为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劝诱功能(persuasive function)是广告最主要的功能,其中广告的劝诱功能又可细分为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和移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等,正是广告的这些语体功能决定了广告语言的特殊风格。
广告是一种不同于文学及其它类型文本的特殊文体,它具有极其明显的目的性,它受营销战略、商业规律、商业法规和文化障碍的制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简短、通俗易懂,说服力强,能激起人们的购买欲。
可见,广告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供信息,而是通过提供信息实现劝诱功能,其最终目的是诱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消费者最终购买与否是由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的,因此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是广告成败的关键。
广告的这一独特文体特征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广告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商业性行为,它与文学翻译相似,同样强调译文的艺术美感,但广告翻译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文学翻译更有“力”。
这里的“力”是指广告翻译作品具有较强的信息力、表现力和说服力,而且广告翻译的“力”与“美”都是为了实现广告的目的——促销。
广告翻译的目的在于追求市场效益和商业利润,尽最大可能争取消费者,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打动他们,促成购买行为。
这是广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广告翻译的唯一目的。
综上所述,广告翻译的本质就是要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以译文读者为目标,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取向,由译者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在译语文化环境中再现原语广告劝诱功能的前提下,再现其信息功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三、广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使广告翻译有的放矢,译者在翻译前就必须充分了解委托人的翻译目的。
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依赖翻译的目的,即一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也就是广告翻译方法的选择应由具体语篇的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由此译者在广告翻译中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译文语体、读者感受和译语文化。
鉴于广告中的商标和口号对于大众的影响颇为长久,以下主要探讨这两方面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