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圣雄甘地(教案)

圣雄甘地(教案)

圣雄甘地(教案)
圣雄甘地(教案)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 ●新课导入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东郊 朱木拿河畔。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 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 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 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毗湿奴的化身。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然而,每逢节假日,便吸引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甘地为印度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印度国父。 ●教法案例 本节课教材分三个框目讲述了圣雄甘地为印度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的一生。 关于“倡导‘坚持真理’学说”一目的讲授,建议教师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甘地简介。这个问题把握五个关键点:①出生:甘

地出生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②求学:在英国留学,学习法律。③从业:学成回国后,成为了一名专业律师。④斗争:在南非处理案件中,对于种族歧视有了切肤的体会,转而走上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之路。⑤结果:迫使南非当局通过了《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的文件。 (2)甘地的学说。①消极抵抗:此处要重点讲清楚此口号被更换的原因——容易发展成暴力,从而突破“非暴力”的限制,表面上看是口号的失当,深层次上体现出“非暴力不合作”的一定的局限性,反映出甘地作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阶级局限性。②“坚持真理”。此处要讲清楚这一口号的原因和内涵。当时印度主要有两种宗教,一种是印度教,一种伊斯兰教,无论信奉哪种宗教,都信奉的是一种神灵。甘地宣扬真理就是神。 因此,只要信教就需要信奉真理。甘地进而阐释了真理的内涵——“五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爱敌人,特别是“爱敌人”的内涵体现了显著的“博爱”思想。在这种解释之下,殖民者应该爱印度人民,因此印度的自治和独立是合理的;印度人民也应该爱殖民者,因此,通过暴力反抗的手段达到自治的做法,也违背了博爱的内涵。由此,既给印度人民制定了目标,也规定了手段,其实也是规划了一种束缚,体现了理智性和局限性。 关于第二目“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讲授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资料(主要是甘地的两幅图片和《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本目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1)背景:一战期间,通过同英国合作争取印度独立的尝试失败。(2)概况:三次大

《寂寞》教案

《寂寞》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展现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背景,提供阅读情景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

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184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n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在不同时期,梭罗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他家办的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梭罗是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响,梭罗也是一位先验主义者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阿基奥科楚科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其中的缅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车桑库克和培诺伯斯科特河的东支。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 二、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以“寂寞”为题,那么“寂寞”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 2.作者真的寂寞吗?为什么?(从文中找出) 3.对于这种“独处”的生活,作者是怎样认为的,情感有变化吗? 4.过独处的生活而不觉寂寞,是因为大自然的缘故,

三圣雄甘地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二课圣雄甘地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2.感悟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课前任务: 请自主预习《圣雄甘地》一课,提出有关理解该历史人物2-3个困惑。 (一)独特的甘地——甘地“非暴力思想” 材料一:“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 “只要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既感化的方式,人们所希望得到的新时代就必定会到来。”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甘地 设问1.阅读上述材料,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涵有哪些? 材料二:我的全部生活导源于宗教精神,我的政治行动及所有其他行动都来自我的宗教。 ——甘地 设问2.从中找出影响甘地思想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二)独特的斗争——非暴力思想的实践 甘地部分生平简表 设问3.通观甘地的一生,可以将其分为哪几个阶段? 材料三:1948年1也30日是星期五,这是耶稣受难日,也是甘地人生的最后一天。5点10分,甘地在众人的扶持下走向通往祷会场的草坪,就在甘地即将走向平台的一刹那,早已潜伏在此的一个印度教极端分子跑到甘地面前,他向甘地鞠躬行礼,口中低声说:“圣父,您好!”然后猛然推开摩奴,从口袋里

掏出手枪,顶在甘地赤裸的胸口连开3枪。 设问4:你知道甘地在最后中弹倒地的那瞬间,做了什么动作吗? 设问5.甘地留下来了哪些精神遗产?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现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补充资料: 故事一:1947年8月31日早晨(印度刚独立不久),宗教仇恨之火点燃了加尔各答。甘地对外发表声明,决定从9月1日起开始绝食,一直到动乱结束,不成功便成仁。此时的甘地已是78岁高龄,长时间的焦虑与奔波又使他精疲力竭,绝食开始后他的体力很快衰竭,几个小时后便出现心律不齐,时至午夜,他说话的声音就含糊不清了。甘地绝食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加尔各答城。每当甘地受到死亡威胁时,人们都本能地为他担忧。从第二天早晨起,前来询问甘地健康状况的人越来越多,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知名人士纷纷来到甘地卧榻前,请求甘地停止绝食。第三天凌晨,甘地健康恶化的消息传出,整个加尔各答沉浸在焦虑与悔恨之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一起在暴行肆虐的贫民区游行,呼吁恢复秩序与平静。中午时分,27名市区的极端分子来到海达利寓所门前,承认了自己的罪恶活动,当晚,全城恢复平静。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穆斯林显要人物起草了一项共同声明,庄严保证阻止宗教仇恨再起。甘地终于停止绝食。 ——摘编自徐友珍《甘地传》 设问:甘地为什么要绝食?你从中感受他怎样的精神? 故事二:1948年1也30日是星期五,这是耶稣受难日,也是甘地人生的最后一天。5点10分,甘地在众人的扶持下走向通往祷会场的草坪,就在甘地即将走向平台的一刹那,早已潜伏在此的一个印度教极端分子跑到甘地面前,他向甘地鞠躬行礼,口中低声说:“圣父,您好!”然后猛然推开摩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顶在甘地赤裸的胸口连开3枪。 设问:你知道甘地在最后中弹倒地的那瞬间,做了什么动作吗?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6课娜塔莎学案含解析 新人教版 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6课 娜塔莎 作品导读 课文《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第二卷。《战争与和平》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法战争为主线,揭露了俄国首都彼得堡以伐西里为代表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的贪婪与卑劣。作品描写的年代跨度长达十多年,人物500多个,歌颂了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级的生活面貌。 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兴奋、激动与焦急,舞会上与安德来公爵相遇,并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被所谓的爱情燃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娜塔莎,根本听不进朋友的劝告,甚至不惜和朋友翻脸。节选内容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他人、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性形象。 课前自主学习 1.记字音 (1)官邸.(dǐ) (2)花翎.(líng ) (3)勋绶.(shòu ) (4)砰.然(pēng ) (5)迸.流(bèng ) (6)皱襞.(bì) (7)怯.场(qiè) (8)憎. 恶(zēng ) 2.识字形 (1)? ???? dān 耽搁虎视dān dān 眈眈 (2)????? jiàng 绛红xiáng 降服 (3)????? huàn 涣散huàn 焕然一新 (4)????? 蔷wēi 薇安huī徽 (5)????? 茶liáo 寮liáo 燎原liáo 潦草liào 镣铐 (6)????? 惊huáng 惶彷huáng 徨辉huáng 煌huáng 蝗虫 (7)????? 功xūn 勋yǔn 殒身不恤yǔn 陨落 (8)????? bǔ哺育胸pú脯 3.辨词语 (1)掩盖 掩饰 ①四行树枝叶相连,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 的巷子。 ②用他那老一套的傲慢的神情 他的窘态。 (2)耽误 耽搁 ①早告诉我一声儿,多大点子事,还值得 到这会子。 ②我在花园里头 久了,太太晓得会骂我的。 辨析:(1)掩盖:强调把物体盖在下面。掩饰:多数是用在人思想、情感上较多,具有伪装的意思。掩饰除了不让人发现事实的意思之外,还多了迷惑他人视野的意思。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时圣雄甘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时圣雄甘地 【学考报告】 考点一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b) 【自主学习】 1.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年) (1) 原因 ①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个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甘地发动了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②英国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2) 内容: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⑶结果 ①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②暴力事件不断发生,1922年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年) (1) 原因 ①主观方面: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客观方面:英国当局制定颁布了食盐专营法。 (2) 内容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②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③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④有的地方或者举行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⑶结果:殖民当局被迫释放了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亦停止不合作运动。 3.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⑴原因: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_ (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合作探究】 要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典型事迹 史料1930年,甘地带领群众步行至海边,亲自煮海水取盐,运动举行整整24天,步行 约390千米,甘地亦趁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自己一贯“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张。该和平抗议活动,获得印度不少民众支持。 思考 史料反映了印度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食盐进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了高潮。 【活学活用】 1. (2017 ?浙江杭州七校联考)一战期间,甘地给英国的印度总督写信说,“在帝国的紧要关 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1919年11月,甘地提出了对 英国的“不合作”主张。促使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上述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 国大党被取缔 B.家庭纺织运动的开展 C.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 D.食盐专营法的颁布 解析1919年11月,甘地提出了对英国的“不合作”主张。促使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转变 的直接原因是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进一步激怒了印度人民,甘地领导的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 答案C 2. (2017 ?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 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 A. 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 B?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 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

甘地生平简介

甘地生平简介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古吉拉特语;MahatmaGandhi,印地语;MohandasKaramchandGandhi,1869年10月02日-1948年0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MahatmaGandhi),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ahimsa)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虽受当时革新之风的感染,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以强身健体、振兴民族国家,终因摆脱不了从小所受的教育,半途而废。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短时的迷惘与摸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伦敦大学的律师资格。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在家乡拉奇科特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师业务,律师业务的毫无起色及令人窒息的环境,使他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他处理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历程。 反抗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无所不及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视歧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培养和锻炼了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一个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观、社会政治观。他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不过,在这种反歧视过程中,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想。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国初年,他坐三等车游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国。一年以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试验并发展了非暴力学说。他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予以支持,希望以此换取英国的开恩,给予印度自治。“一战”后殖民当局的种种作为使甘地由一个英帝国的忠实追随者变成了不合作者。1919年3~4月间,为抗议反动的“罗拉特法”,他发起全国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由于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和群众的暴力反抗,甘地一度宣布暂缓非暴力抵抗运动,试图与政府合作,但英国政府继续在哈里发与旁遮普问题上倒行逆施,打破了甘地的幻想。在印度全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势下,甘地的不合作思想趋于成熟,并率先在哈里发运动中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机构、法院、学校、封号与洋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而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12月的那普尔年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国大党也因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帝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也

(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圣雄甘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圣雄甘地 [目标导航]1. 了解甘地早期的生活经历,分析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产生的原因。 2.掌握非 暴力不合作的具体措施,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征和作用。 3.通过甘地一生的主要事 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 .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 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印度教家庭。 (2) 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 青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 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 (2) 运用“坚持真理”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 在韭暴力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⑷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以“坚持真理”为核心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派、各种 有利于把印度各阶层、各教 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史论要旨]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2) 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 ②直接原因: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 (2) 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 制英货。 (3) 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3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原因 ①主观原因: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客观原因: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⑵概况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②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有的地方或者发生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⑶结果 ①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②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4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1)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2) 内容:甘地明确提岀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岀不合作的号召。 (3) 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5 ?甘地的其他活动 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直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 [思维点拨]

圣雄甘地教案

《圣雄甘地》教案 一、教学要求: ㈠基本要求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1915创建“非暴力抵抗基地”、 1919年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 1930年领导“食盐进军”、 二战期间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㈡发展要求 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三维目标设计: ㈠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㈡、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半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大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教学: 导入: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传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时年79岁。 具体而言,甘地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简略处理) 1、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亚洲觉醒的先驱课时2圣雄甘地学案

学案2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印度教家庭。 (2)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青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 (2)运用“坚持真理”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在非暴力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4)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教材互补] 甘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南非的22年中,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即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甘地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民版) 深化探究 材料甘地认为,“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们不能砍掉别人的脑袋强迫他改变信仰,不能用枪弹穿透别人的心脏来强行灌输仁爱之心。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 思考(1)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核心。 (2)结合甘地的人生经历,说明甘地非暴力思想有哪些理论来源。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甘地认为暴力斗争的缺陷是什么,非暴力斗争有何优势? (4)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圣雄甘地教案岳麓版版选修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1课圣雄甘地 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

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其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 (二)讲授新课 一、青年甘地 1、生平简介: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提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甘地家族在印度处于种姓制度的第三等吠舍,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和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得甘地家族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甘地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高中历史 4.2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 (2)

学案2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倡导“坚持真理”学说 1.“坚持真理”学说的形成 (1)甘地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1891年,考取律师资格后,做起了职业律师,曾前往南非协助处理一宗债务纠纷案。在南非屡遭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职业责任感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印侨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的道路。“非暴力抵抗”运动迫使南非当局于1914年1月通过《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斗争过程中,甘地形成了他的宗教观和社会政治观,并在实践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斗争学说。 (2)甘地从印度的古遮拉特文中找到了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准确表达——“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 2.内涵:“真理是神”,“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以“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用“神”的“博爱”规定了斗争方式的“非暴力”性。 3.评价 (1)甘地的学说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2)用“真理”这个“神”,在印度便于把各阶层、各教派和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教材互补] 甘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南非的22年中,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即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甘地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民版) [归纳总结] 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1)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2)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教训的影响。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一)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一) 教学目标知 识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 3、积累一些词语。 能 力 目 标 1、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朗读能力。 3、培养演讲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 情 感 目 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 斗。 教学重点1、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体悟马丁路德金博士崇高的献 身精神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1、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的背景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或课 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一堂课。希望在这节课里,能让我领略到大家的风采。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出我们的高素质。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首先,我要给同学们出一道问题,请你根据我说的前三个词语,说出一个国家的名称。“乔丹、华盛顿、好莱坞、911”--- 看来同学们对美国非常熟悉。(展示美国的地图),美国被很多人描绘成自由的天堂,纽约曼哈顿岛上矗立的自由女神像也成了美国响应老师的号召 同学回答出美国 同学们可能有各种答 案 同学们看图片 为拉近和学生 的距离,和学 生进行交流 激 起 学 生 的 热 情

的像征(出示自由女神像)。但真正的情形如何,美国真的是所有人的天堂吗? 我们用一组图片来说话。出示图片:平均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黑人,那么黑人是从哪里来的。 图片1说明: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 图片2说明:黑人作为商品 来买卖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图片3说明: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个年轻的美国黑人小伙子。 图片4说明:这是一个饭馆,白人请进,黑人请出。(shou out !滚!)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了解 黑人 的历 史和 现在 ,熟悉 马丁 路德 金的

毛里求斯介绍

毛里求斯介绍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岛上亦有不少华人。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鸟的地方,但该鸟已于17世纪末绝种。截至2013年,毛里求斯是非洲三个人类发展指数被评为"高"级别的国家之一。 毛里求斯简介 历史 在1505年以前,岛上还是荒无人烟。当葡萄牙人马斯克林登上该岛的时候,只见一群蝙蝠扑扑棱棱地飞起来,于是他干脆把小岛叫做“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给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台湾现译成模里西斯。荷兰人统治了100多年。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岛,改称它为“法兰西岛”。100多年以后,英国打败法国,将岛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并于1814年正式将岛划归为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人通过各种方式求得自治,终于在1961年7月,英国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独立。1992年3月12日改行共和制。实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系礼仪性职务,总理掌握行政实权。 首都 路易港(Port Louis),全国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约12.88万。夏季平均气温27℃,1月气温最高,达23~30℃。冬季平均气温18℃,6至8月气温最低,为17~24℃。路易港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是一个天然良港,地处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要冲。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前,这里是环绕好望角航行的必经之地。 位置境域 印度洋西南部岛国。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斯岛、圣布兰群岛、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的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离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面积2040平方公里(包括属岛面积175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毛里求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淡水资源。毛里求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为夏季,此时,海水的温度较高,约为27℃,沿海的气温27℃,中部高原稍低,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为冬季,沿海的平均气温要高一些,为24℃,中部高原稍低,为19℃,此时海水温度约22℃。全年气候温热。相对而言,这里每年的6至11月份气候较为凉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时间,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时候还会有龙卷风,气候炎热潮湿。

蒙台梭利生平介绍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代表作品《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教育人类学》 个人生平玛利娅·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蒙特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蒙特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1886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芬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他(Jean itard)和塞贡(Edward Seguln)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1898年在社林举行的教育会议上演说,并于罗马出版此演讲文《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儿子马里欧·蒙特梭利诞生。 1899年在意大利开始为期二星期的演讲旅行,演说《新女性》与《现代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获杰出医疗服务奖。 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1年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学。

高二历史下册: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学案(旧人教版)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学案 【本章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使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近代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代替。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的英、法、德、意等都受到严重的削弱,而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漫延”为由,到处插手,扶植反共势力,干预他国内政,以称霸世界。美国与苏联之间展开激烈地争斗,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西欧和日本经过改革,发展科技和经济,迅速重新崛起。到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上,西欧、日本已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和东欧造成巨大损失。二战后,苏联东欧在短期恢复了国民经济,东欧8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当时的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当权时,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加重了世界不安定因素。 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成为新的国际力量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晚期,亚洲的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促使世界经济的增长。 【学习建议】 1.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形成: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成立对德日法西斯处理 美国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 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取得及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0 世纪末美国经济的增长西欧经济恢复发展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及概况社会矛盾与问题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设成就及问题东欧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和解体苏联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美苏争霸:美苏争霸格局形成苏联的攻势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

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教案:4.

第二节xx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㈡、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大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重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难点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关于xx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分析: 一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整体力量(美国除外),例如一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四个帝国,削弱了英、法、意等强国。于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 一、一战前的甘地:

1、出生及早年的求学生涯: (1)出生:1869年信奉印度教的土邦高级官吏家庭 (2)教育:①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熟读印度教经典。 ②留学xx,学习法律,后xx担任律师 2、南非生活时期:(1893——1915) (1)逐渐形成非暴力的思想: ①思想来源:宗教:印度教:仁爱、素食、不杀生+《古兰经》《圣经》:仁爱思想外加受到索罗、托尔斯坦、鲁斯金等人思想的影响 ②主张:反对暴力斗争,以仁慈改造社会,采取非暴力斗争的形式 (2)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3)1909年,出版《印度自治》,阐述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甘地主义”的精粹书中主要讨论自治、文明、律师、医生机器、教育、非暴力抵抗等。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3、xx后,“苦行僧”生活: (1)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历史选修4《圣雄甘地》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4《圣雄甘地》word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评: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 【学习目标】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要紧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甘地的要紧事迹。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奉献一生的坚决信念和斗争精神。 【自主学习】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 (2)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青年:在英国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非暴力训练基地。(消极抗击)(2)运用“”概念进行非暴力抗击运动。 (3)在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4)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领导。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印度沦为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2)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缘故:英国的高压政策(全然缘故);1919年惨案的发生(直截了当缘故)。(2)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3)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临时走向低潮。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缘故: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主观缘故)。 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法(客观缘故)。 (2)概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中达到高潮。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有的地点或者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3)结果:殖民当局开释甘地,撤销取缔的禁令,承诺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进展(二战期间) (1)缘故: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统甘地商谈战后问题。(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3)评判: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的要求,第一次没有声讨人民使用暴力。 5、甘地的其他活动:为排除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甚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 【合作探究】甘地主义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