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雄甘地(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1课圣雄甘地教学案清单一立志维护社会公正青年甘地1.出身1869年,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于印度的一个中下阶层家庭,家人都是印度教虔诚的信奉者。
2.南非经历在英国取得律师资格后不久,甘地去了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的南非,亲身体验了印度侨民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3.发起成立印度人大会1894年,甘地发起成立印度人大会,组织领导了一些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用全部精力为印度侨民服务。
清单二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非暴力不合作1.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由独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成为国大党领袖在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中,甘地深入地了解印度的国情,同时宣传自己的思想。
甘地的巨大声望使他成为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袖,他的思想也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3.实现国家独立甘地领导的几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都遭到镇压,但仍给英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
在印度人民日益高涨的反英浪潮的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清单三甘地思想的局限圣雄的悲剧1.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甘地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反对甚至害怕群众的暴力斗争。
当群众的斗争超出了非暴力的范围时,甘地往往会宣布中止运动;进行斗争的同时,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2.为宗教和解献身甘地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主张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合作,这招致了部分印度教狂热分子的不满。
1948年1月,甘地被印度教徒开枪打死。
[深化认知]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具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高尚的品德情操与仁爱精神,晚年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及教派矛盾与纷争。
被印度人民尊为“国父”。
探究点一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史料探究]材料一我确信,不合作是正义的,是一条宗教原则,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力,它完全符合宪法。
……只要叛乱就其通常的含义是指用暴力手段压取公正,我以为无论成败都是不合法的。
第2课圣雄甘地课题解读:甘地的特点是圣雄,圣侧重于道德,雄侧重于智慧、策略、谋略。
能把道德和谋略结合起来,把道德本身看做智慧,这个道德就成了大智慧,所谓厚德载物即时如此。
本课立意:怀着仁爱,坚持真理——独特的反殖道路。
设计思路: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析人物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甘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涵和成因。
2.通过三次非不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整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作用。
3.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分析,感受宗教、道德的力量,体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独特性。
课堂流程:图片——瘦弱——素食——材料(素食,课后材料)——思想一、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含义?1. 怀着仁爱,坚持真理(2层意思)——可提供材料概括(阅读教材)解读:2.把它用到民族独立上呢?怀着仁爱之心,用不合作的方式对抗殖民统治。
3.扣题:觉醒——一种高境界的觉醒现实中你有过体验吗?二、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1.个人家庭——印度教2.大学经历——宗教3.国家文化——宗教国度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用表格整理三次不合作运动。
项目:背景、过程、结果2.突出甘地在其中的表现、行动及其变化。
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1.借助前面的表格(史实)分析得出。
2.辩证分析功绩: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印度走向独立;局限:非暴力理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运动的发展;抵制西方物质文明,违背时代潮流等。
3.特定历史环境下分析评价多样性——呈现名人对其评价。
《圣雄甘地》教案一、教学要求:㈠基本要求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1915创建“非暴力抵抗基地”、1919年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领导“食盐进军”、二战期间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㈡发展要求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三维目标设计:㈠知识与能力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㈡、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半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大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
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教学:导入: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传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
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
为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
《圣雄甘地》教案:以善待人,成就非凡圣雄甘地教案:以善待人,成就非凡圣雄甘地,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一生中,始终坚持着以善待人的信仰,坚定地追求自由、平等、非暴力,为印度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
一、圣雄甘地的背景圣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的海得拉巴。
他出生在一个家族成员多为律师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热心公益,小时候曾经跟随父亲走遍全印度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后来他考入了一所英国传教士学校,学会了英语、拉丁语等语言。
在英国读书时,他认识了一位印度律师,这位律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他从事律师这一职业,并对他的后续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圣雄甘地的人生信仰圣雄甘地的人生信仰主要体现在“非暴力、温良、善待人”的时代理念中,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
他坚持认为,人类的生命是宝贵无比的,任何一丝一毫的伤害都是不道德的,爱和和平是人类可以献给世界最高尚的品质和是唯一道德的追求。
在政治上,他追求的是印度的独立和自由,在宗教上,他则追求的是人类的团结和和谐。
三、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圣雄甘地一生坚持的是非暴力和平解决问题的思想,他倡导的是一种从心灵深处发起人性本善、弘扬人类尊严以达到和平的文化革命。
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圣雄甘地鼓励印度人民不服从英国的殖民性统治,通过非暴力抵制、群众运动、罢工、废除种姓制度等非暴力途径实现印度的自由独立。
四、圣雄甘地的成就圣雄甘地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印度独立的象征人物和世界战斗非暴力的标志。
他的理念、精神,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尊重和推崇,成为历史的传奇。
圣雄甘地的成就不仅是印度独立的胜利,更是世界和平事业的进步。
他的思想和影响已经发扬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和平运动的重要标志。
五、圣雄甘地给我们的启示圣雄甘地的一生饱含着许多启示,他的生平使我们领悟到“以善待人”这一观念在人类历史上显得尤为珍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案选修4第11课《圣雄甘地》(精选五篇)第一篇:【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案选修4 第11课《圣雄甘地》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1课圣雄甘地教案【课标要求】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
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其人。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
历史选修4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教学设计江苏省海门中学紫微妈咪【课标要求】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2.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甘地的生平、思想及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甘地的资料,讲述其故事,讨论如何评价甘地的历史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甘地追求真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的优秀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生命之上的崇高精神。
同时对“非暴力”学说及作用做出客观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难点: 评价甘地【教学准备】教师观看影片《甘地传》,选取与教材相关且能够增强感染力,呼唤人性的片段,同时收集其它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按甘地生平、甘地思想、甘地领导运动、评价甘地、甘地名言、甘地研究等专题收集资料【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方法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采用讲授法、图表法等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完成知识生成和能力成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你知道获得1982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等8项大奖的是哪部影片吗?在得到是《甘地传》的答案后,播放《甘地传》片段。
突出甘地盛大葬礼上主持人的一段话“甘地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和他活着的时候一样。
一个平民,没有任何的财富,没有任何的财产,也没有任何的官衔。
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长官,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
也不是一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界政府代表和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着缠腰步的棕肤色小个子致最后的敬意……”播放到此停止,教师提问“为什么甘地会受到如此敬爱?”引入课题:第2课《圣雄甘地》推进新课:一.梳理教材,了解甘地的生平、思想、政治活动。
第2课圣雄甘地-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圣雄甘地的生平事迹和其对印度独立运动的贡献;2.培养学生锻炼口语表达、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历史人物的态度和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圣雄甘地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贡献;2.教学难点:如何解读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
三、课前导学1.学生通过资料搜集、阅读相关文章、PPT等形式,了解圣雄甘地生平事迹;2.学生就“情商视角下的圣雄甘地”展开讨论,并自主探究圣雄甘地非暴力抵抗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15分钟)教师出示圣雄甘地的一张照片或卡通形象,并引导学生感性地观察和思考,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4.2. 团队学习(25分钟)分组进行学习,在各自的小组中掌握圣雄甘地的生平事迹,并理解他提出的非暴力抵抗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4.3. 主题探究(30分钟)1.浅层次分析:通过PPT或其他形式呈现圣雄甘地的思想和言行,以图、表格等形式展示其非暴力抵抗思想的实现步骤和方法。
2.深层次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或双人对话的方式,探究圣雄甘地的思想专栏,了解他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4.4. 共享展示(20分钟)学生将自己所学和思考成果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取得进一步探究。
4.5. 总结付出(10分钟)教师由整个课程中自己提出课程思维导图,根据课程目标,反馈各组展示的成果,并概括圣雄甘地生平事迹和他的非暴力抵抗思想的实现方式和方法。
五、课后拓展1.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与父母、家人或朋友谈谈所得到的启示,得出个人感想;2.学生集齐圣雄甘地的思想通关卡,并自行培养这种思想;3.学生撰写关于圣雄甘地的议论文。
六、反思与总结圣雄甘地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通过自己非暴力抵抗的方法获得了印度人民的尊敬和崇拜。
在本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团队学习和导师引领的讨论,深入理解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的实现方式和方法,并在完成任务后进行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学和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课圣雄甘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甘地、凤凰新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坚持真理、国大党、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运动、英国退出印度2、理解:甘地多次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又两度终止的原因,及其与甘地所代表的阶级之间的关系3、运用:甘地在南非的斗争中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并在其以后的斗争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的独立、印巴分治(二)过程与方法:分析材料、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非暴力思想指导下,甘地在争取印度侨民在南非的利益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2、甘地同其他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样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二、本节课的重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难点: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三、授课过程第一部分:导入(4分钟)导入:两则时事新闻导入第一则:2008年1月30日,是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60周年纪念日。
当天在印度孟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展示幻灯片:照片一:甘地照片二:现年75岁的、甘地重孙女尼兰•帕里克,尼兰•帕里克将甘地的部分骨灰撒入大海。
当时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致词称:“甘地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宽容和尊重人性的教科书。
他推动了整个国家,以非暴力的方式争取自由。
他是印度国父,也是全世界自由与和谐的象征。
”第二则:2011年11月29日国际在线专稿:据《印度时报》11月29日报道,在过去10年内,印度“国父”甘地的雕像悄悄在全球数十个城市竖立起来,从秘鲁的特鲁希略到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等。
┅┅休斯顿、纽约、悉尼、诺丁汉、温哥华、安特卫普以及热那亚等城市,在过去几年都建立了甘地的石头或者青铜雕像。
┅┅自从2000年以来,全世界各地已经竖起甘地雕像65座。
智利、斐济、哥伦比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摩洛哥、叙利亚、塔吉克斯坦以及埃塞俄比亚,都有一座或者多座甘地雕像。
(杨柳)展示幻灯片:甘地雕像过渡设问:那么,甘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在印度乃至世界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展示幻灯片:介绍甘地的一生他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他没有办事处,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他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他发动了三次比较大的群众运动,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
《圣雄甘地》教案:勇于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圣雄甘地教案:勇于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圣雄甘地是印度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
他是非暴力主义和民族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印度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证明了勇于实践、践行信念的重要性。
本教案将从圣雄甘地的一生中,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以期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节:圣雄甘地的成长和信仰圣雄甘地生于印度贫困的家庭,由于其父亲是一名官员,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但在他十六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轻的圣雄甘地对于人生的意义产生了质疑。
在教育的帮助下,他开始研读各种宗教和哲学书籍,逐渐形成了固有的信仰体系。
他相信的不仅仅是印度教,而是相信所有宗教存在共通之处,相信非暴力和和平的力量可以超越所有分歧,实现人们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圣雄甘地对于个人信仰的选择,体现了自我认知和掌握。
我们在人生中也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并且付诸于实践,坚守自己的信念。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所有人的信仰,了解不同信仰的背后,找到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把握和平、和谐、包容的力量。
第二节: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抗议圣雄甘地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他对于非暴力抗议的推崇和实践。
他认为,社会问题是要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的,而非暴力抗议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手段。
圣雄甘地以简约的生活方式,以抗议神权和殖民统治的旗帜,接连组织了数十次非暴力、非合作抗议活动。
他自己亲身参与这些运动,并得到了全体印度人的支持。
这些运动最终导致了印度的独立和殖民者的退出。
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抗议思想和实践,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非暴力和和平手段,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幸福的关键。
我们在实践中也要秉持着和平、和谐、包容的思想,化解争执和冲突,坚持非暴力抗争的理念。
第三节:圣雄甘地的自我实现圣雄甘地从小就立志于为人民谋福利。
他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公正社会的道路上,先后组织了很多运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圣雄甘地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基本主张,概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重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难点:评价甘地其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历史发展的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作出历史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半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大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
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课前三分钟】播放印度音乐,屏幕上滚动出现印度名胜古迹——泰姬陵的照片。
这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中国的近邻——印度。
【导入新课】投影:甘地为抵制英货,带头摇纺车纺纱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面对挑战,了解一位陌生的人。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①通过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②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③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 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2. 学会用表格法归纳、整理知识点;3. 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会甘地为了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⑵感悟甘地那颗宽广、博爱、伟大的心灵,启迪我们珍爱生命,友善地待人接物;⑶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感受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认识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亚洲觉醒中的第二课。
1 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紧了对亚洲地区的侵略。
亚洲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兴起了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亚洲觉醒”的洪流。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亚洲觉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课主要以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为依托,着重理解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甘地为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受甘地的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展示甘地的图片,请学生谈看到图片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结论:一个相貌普通,个子矮小,瘦骨嶙峋的人物。
第11课圣雄甘地-岳麓书社版选修四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圣雄甘地的生平和主要思想2.理解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及其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作用3.掌握圣雄甘地的相关名言,以及这些名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1.圣雄甘地的生平和主要思想2.非暴力抵抗思想及其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作用3.相关名言及其启示与影响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南亚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2.学生对圣雄甘地的思想和非暴力抵抗的理解能力不同三、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1. 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圣雄甘地的图片和名言,引导学生了解圣雄甘地。
2.教师与学生讨论圣雄甘地的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正文(30分钟)1.圣雄甘地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圣雄甘地的出生、成长背景–圣雄甘地的主要思想和信仰2.非暴力抵抗思想及其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作用–非暴力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圣雄甘地如何应用非暴力策略推动印度独立运动3.相关名言及其启示与影响–介绍圣雄甘地的相关名言并解释其意义–探讨这些名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3. 练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圣雄甘地的相关文献资料。
2.学生分组讨论圣雄甘地的哪些思想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应用。
3.两个小组进行对话交流,在班内互相发表意见。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掌握的知识。
2.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和总结,分享对圣雄甘地及其思想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展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资源1.PPT2.名人名言:圣雄甘地(选编)3.圣雄甘地相关资料(如图片、文献、音频等)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阐述圣雄甘地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对印度文化的了解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着重讲解圣雄甘地的文化背景和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