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
- 格式:doc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18
高二历史选修(4)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二历史选修(4)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二. 重点、难点重点:孙某某及其三某某义难点:甘地评价【课堂教学】中国某某革命的先行者孙某某孙某某(1866—1925)名文,字逸仙。
早年学习于某某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
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某某某某而奔走呼号。
是中国近代某某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一. 弃医从政,图谋救国(救国道路的探索)(一)求学时期的孙某某1. 童年入本村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2. 海外求学经历:(1)1879年:檀香山一基督教学校学习:开始接触西方政治学说(2)1883年,先后就读于某某中央书院、南华医学堂和某某西医学院。
(3)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医学院——开始在澳门、某某行医(二)救国思想的转变1894年上书李鸿章:(1)主X:革新政治+发展经济(2)结果:遭到冷遇认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方式改革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 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 成立兴中会(1)时间、地点:1894年11月,檀香山。
(2)宗旨:“振兴中华”。
(3)誓词:“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4)性质: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5)意义:标志着孙某某开始走上了某某革命的道路,成为某某革命的先行者。
2. 开展反清斗争,筹划某某起义:①时间:1895年②结果:失败,陆皓东死难“中国有史以来为某某革命而牺牲者第一人”③意义:资产阶级革命者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某某革命的第一步。
3. 组建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①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②机关报:《民报》③领导人:孙某某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⑤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 创建革命的理论——三某某义提出:在《民报》中,解释为三某某义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2)主义——政治革命:核心(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发展评价:(1)进步性:①是孙某某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②是资产阶级的某某革命纲领,集中反映资产阶级对某某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③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推动了革命的发展(2)局限性: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革命缺乏群众基础三.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1. 背景:(1)武昌起义后,成立了某某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2)孙某某力图从外交上争取各国对反清势力的支持失败后,回国,受到欢迎(3)对时局提出三点意见:(4)由于崇高的威望,孙某某当选为临时大总统2.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1)发表《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2)成立临时参政院3. 政策:(1)颁布一系列法令:有利于促进某某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
高二历史选修4 亚洲觉醒的先驱史论共享1.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2.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甘地是20世纪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历史潮流中涌现出来的印度民族英雄,他持之以恒地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
3.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对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激励着许多亚非国家的志士仁人,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
他使土耳其在20世纪30年代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走上了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今天土耳其社会各个领域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都是凯末尔时代所确立的。
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知识梳理孙中山在组织上先后成立、、改组,1894后,提出,1905年,提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形成。
他还领导武装斗争,1895年策划起义,1911年,在他的影响下爆发起义。
建立民国于年。
为了捍卫共和,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国共两党于年合作。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C、与保皇派展开了积极的论战D、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2、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政党C、无产阶级政党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3、有人说:"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其中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取名日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课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他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一、再造共和1.袁世凯夺取革命的果实(1)背景①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
②西方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支持袁世凯。
③南方革命阵营中一些人也力主让位给袁世凯。
④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②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转而致力于民生主义。
2.二次革命(1)背景:袁世凯加紧建立专制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
(2)经过:仓促发动“二次革命”,开始了挽救民国的艰苦斗争。
(3)影响:“二次革命”被镇压,孙中山流亡日本,并于1914年6月组建中华革命党。
3.护国运动(1)背景:袁世凯1916年元旦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经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孙中山再次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关键点拨]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从本质上讲均是孙中山领导下进行的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争。
二、领导护法运动1.第一次护法运动(1)背景:段祺瑞继袁世凯之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废除《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破坏共和制度。
(2)经过: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于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3)结果:由于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勾结,护法运动无果而终。
2.第二次护法运动(1)经过: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确定了“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的宗旨;派廖仲恺南下策划粤军将领讨伐桂系。
(2)结果: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
[名师点拨]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原因是他认为革命失败是因为国民党组织涣散,纪律松散,行动不一致。
人教版选修四知识整理(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单元主题】亚洲觉醒指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地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们的共性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一是反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
它们的个性是各国受本国文化传统影响,所选择的革命方式、革命道路和革命思想都体现着一些不同。
特别中国和印度,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这种影响更为强烈。
本单元两个人物,孙中山是中国中华民国国父,建国建制,并为国为制的维护斗争;甘地是印度国父,为印度独立建国做出贡献。
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时代背景1.中国:①社会性质: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统治,两股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②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
③思想基础之一:孙中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如儒家思想、农民思想特别太平天国运动思想影响。
2.世界: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传播,启蒙思想等不断东传。
②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加紧对世界的瓜分,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③孙中山一方面受西方资本主义学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深恶痛绝。
二、孙中山的经历(一)早期改良1.1866年出生在广东农民家庭:广东受资本主义影响早,使其更早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出生于农民家庭,使其对农民阶级等民生问题更有感触。
2.曾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3.在檀香山、香港等地求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眼界大开。
4.行医期间,认识到医国比医人重要,开始寻找救国道路,从事政治活动。
5.甲午战争前夕,上述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
表明此时他的政治思想属于改良,且以经济为主。
(二)领导辛亥革命1.创立政党: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①背景:A、孙中山1894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制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这标志他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考点阐讲】1.孙某某的主要活动(1)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后弃医从政o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X改革,遭到拒绝,思想主X由“改良”转向“革命”。
(2)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1894年,孙某某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走上武装反清的道路。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提出三某某义,三某某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某某革命纲领。
同盟会成立推动了中国的某某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3)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
同盟会成立以后,在思想上与保皇派进行论战,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土崩瓦解。
孙某某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傅仪退位,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因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某某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4)捍卫某某某某进行的斗争。
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维护某某某某政体。
(5)促成国共合作。
由于一系列斗争的失败,同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某某思想发生伟大转变。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X,把旧三某某义发展为新三某某义。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兴起。
2.评价孙某某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孙某某是中国民族某某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某某革命事业。
他高举三某某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某某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某某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况(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考点2“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一、“亚洲觉醒”的先驱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主要活动①辛亥革命前: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中: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辛亥革命后: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2)评价①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②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③孙中山是领导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2.圣雄甘地(1)主要活动:早期政治斗争;宣传甘地主义思想;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和教派纷争。
(2)评价①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者,被尊为“圣雄”。
②进步性: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局限性: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3.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1)主要功绩①领导独立运动:召开国民议会,当选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领导人民击败希腊的武装入侵;签订《洛桑和约》,使土耳其的独立和基本主权得到承认。
②领导现代化改革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2.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指对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内容标准: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一、从“医人”到“医国”原因:1.民族危机的刺激 2.受西式教育的影响 3.爱国心的驱使——此时的孙中山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
二、从“改良”到“革命”(19世纪末):原因:1.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事迹:1.建立兴中会,发动武装起义 2.创立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4.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5.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原因:1)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旧三民主主义为指导)寻求新道路2)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意义: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2)标志三大政策正式确立四.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早年: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如旧三民主义中就没有提出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告各友邦书》中承认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转变: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
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如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反帝的要求)*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2、推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1)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4“亚洲觉醒”的先驱二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4“亚洲觉醒”的先驱二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4我夯基我达标1.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A.梁启超B.黄兴C.孙中山D.蔡锷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能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各阶层的反对,该材料出自孙中山的《讨袁宣言》。
答案:C2.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案”。
他主要是为了()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C.维护其专制统治D.讨好西方列强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迷惑性最强的选项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3.辛亥革命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的“国内秩序”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这一统治工具已不能满足英美列强维护其在华利益的需要,他们需要寻找新的代理人,袁世凯正有能力充当这一角色。
D项“维持的‘国内秩序’”实际上是维持帝国主义在的统治秩序。
答案:D4.1915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
这些情况表明()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军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解析:作为近代的军阀,其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封建的自然经济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其采取一切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的利益。
答案:D5.1917年,孙中山发表了《讨逆宣言》,他所说的“逆”是指()A.袁世凯B.黎元洪C.张勋D.段祺瑞答案:C6.观察下列三幅孙中山在不同时期的图片,下列认识正确的是()学生时代的孙中山断发易服的孙中山着中山装的孙中山A.西方的生活方式难以冲击的传统B.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服饰的变化C.近代传统生活方式在逐渐改变D.孙中山始终坚持民主与平等的立场解析:A项错在“难以”上;B项错在“决定”上;D项错在“始终”上。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新课导入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东郊朱木拿河畔。
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
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
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毗湿奴的化身。
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
然而,每逢节假日,便吸引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
甘地为印度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印度国父。
●教法案例本节课教材分三个框目讲述了圣雄甘地为印度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的一生。
关于“倡导‘坚持真理’学说”一目的讲授,建议教师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甘地简介。
这个问题把握五个关键点:①出生:甘地出生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
②求学:在英国留学,学习法律。
③从业:学成回国后,成为了一名专业律师。
④斗争:在南非处理案件中,对于种族歧视有了切肤的体会,转而走上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之路。
⑤结果:迫使南非当局通过了《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的文件。
(2)甘地的学说。
①消极抵抗:此处要重点讲清楚此口号被更换的原因——容易发展成暴力,从而突破“非暴力”的限制,表面上看是口号的失当,深层次上体现出“非暴力不合作”的一定的局限性,反映出甘地作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阶级局限性。
②“坚持真理”。
此处要讲清楚这一口号的原因和内涵。
当时印度主要有两种宗教,一种是印度教,一种伊斯兰教,无论信奉哪种宗教,都信奉的是一种神灵。
甘地宣扬真理就是神。
因此,只要信教就需要信奉真理。
甘地进而阐释了真理的内涵——“五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爱敌人,特别是“爱敌人”的内涵体现了显著的“博爱”思想。
在这种解释之下,殖民者应该爱印度人民,因此印度的自治和独立是合理的;印度人民也应该爱殖民者,因此,通过暴力反抗的手段达到自治的做法,也违背了博爱的内涵。
由此,既给印度人民制定了目标,也规定了手段,其实也是规划了一种束缚,体现了理智性和局限性。
关于第二目“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讲授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资料(主要是甘地的两幅图片和《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本目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1)背景:一战期间,通过同英国合作争取印度独立的尝试失败。
(2)概况:三次大的运动。
建议教师制作表格,让学生自主填写相关历史要素。
甘地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救星。
关于第三目“为和平、独立、团结而献身”的讲授,把握住三个关键点:(1)为和平:甘地两次推出国大党,都是为了印度的和平。
(2)求独立:国大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并得到了英国的积极回应和答复。
(3)促团结: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进行谈判;走村串户地安抚穆斯林,力促团结;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刺杀,为了和平而献身。
(1)出生:1869年,甘地出生于印度的官宦之家。
(2)经历①中学毕业后,甘地考入伦敦大学学习法律,最终考取律师资格。
②回国后做了职业律师,并赴南非协助处理一宗债务纠纷案。
③在南非,甘地领导了“非暴力抵抗”运动,以反对种族歧视,南非当局被迫通过《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
2.内容(1)用“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表示“非暴力抵抗”。
(2)“真理是神”,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
(3)以“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用“神”的“博爱”规定斗争方式的“非暴力”性。
(4)认为人的本质是善,并可以感化敌人。
3.评价(1)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2)把各阶层、各教派和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1.(1)1915年,甘地与国大党幻想以和英国的合作换取印度的自治遭到失败。
(2)1919年春,甘地发动全国性群众罢市,对英国进行“非暴力抵抗”,但因遭镇压运动被迫停止。
(3)1920年3月,甘地提出“非暴力抵抗”计划,运动在全国展开,土布运动也迅速兴起。
(4)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但因群众斗争突破非暴力界限,1922年,甘地停止运动。
(5)1930年,甘地发起新一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影响(1)唤起了印度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印度的民族运动出现新面貌。
(2)甘地赢得了印度人民的普遍尊敬。
在国大党和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地位无法改变。
2.二战爆发后,甘地坚持“非暴力不合作”斗争,再掀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
3.1942年8月,国大党通过了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1945年6月,印度总督表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4.1947年6月,印度各派领袖接受英国的“印巴分治方案”。
8月,巴基斯坦、印度分别独立。
甘地此前为印度统一所做的努力最终失败。
5.1948年1月,甘地被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
1.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2.甘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民族独立运动,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甘地具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局限性,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一个人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是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
”爱因斯坦所评价的这位人物是( )A.孔子B.华盛顿C.拿破仑D.甘地【解析】由“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排除A、B、C三项。
轻视使用武力而胜利的应该是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
【答案】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2.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解析】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因此可排除A项。
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
单纯依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
【答案】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
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2)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说一说你的理解。
对于甘地一生的评价,说法不一,评价他的关键何在?【思路分析】(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原因: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2)理解: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
一、选择题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非暴力思想的宣传B.为谴责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C.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
【答案】C2.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
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
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解析】为了民族的独立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是非常正常的,但当农民与警察发生冲突时,甘地却宣布停止运动,这足以说明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答案】C3.对1920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下列最确切的理解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解析】本题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念的准确理解。
“非暴力”的含义是指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想争取印度自治,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4.印度人尊称甘地为“圣雄”“国父”,主要是因为他( )A.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D.把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解析】印度人尊重甘地,主要是因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