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与依据,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它综合了信息的搜集处理、材料的分析综合、思维的联想想象、语言的整合表达等多种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一、在写作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是谈“写”色变,没什么兴趣可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平等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学生在“心理兴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写出最真实、最优美的文章。
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每次写作时,多提供题目,稍加限定或不限定范围,或者只提要求,由学生自己命题,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作者有真情实感时,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还可多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郊游野炊,歌咏晚会,运动会等活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各学科竞赛等赛事;大小字、书画、作业等展览。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注意观察活动中的人物及情节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兴趣与情感。
让学生思有源,写有材,说有话,从而体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学生写作也就水到渠成,柳暗花明了。
二、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深入生活,阅览神奇美丽的大千世界,领略人类历史和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纵观国际风云的变幻,感悟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及酸甜苦辣的五味人生。
如何让小学二年级学生在自习中快乐写作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们走进教室,带着对写作的新鲜期待。
课堂上,老师们总是希望这些小小作家能在自习中快乐地写作,但这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如何才能使他们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呢?让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来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写作的乐趣往往来源于创造力的激发。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提供各种有趣的图片、故事片段或者玩具,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灵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他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故事世界。
把写作当作一种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品是提升写作兴趣的有效方式。
通过定期的分享会,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听到同伴的反馈,这种互动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老师可以设立一个“故事角”,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贴上去,或者组织“小作家日”,让学生们轮流上台分享。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
在培养写作兴趣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也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不应被看作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
比如,允许他们写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假期的经历,甚至是他们的梦想等。
这种自由的选择能够让学生们更投入地进行创作,并从中获得乐趣。
另外,创造一个积极的写作环境也是必要的。
班级中的书架、舒适的座椅以及各种写作工具,都可以使学生们在写作时感到愉悦。
老师可以布置一个温馨的写作角落,让学生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轻松与快乐。
在写作的过程中,及时的反馈也很重要。
老师应当注意给予学生们正面的评价,尤其是当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色时。
即使他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老师也应当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这样,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进步和成长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投入到写作中。
最后,让写作变得有趣的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合作学习。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地写作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
而事实却相反,很多学生的作文依然是胡编乱造,假大空盛行。
面对这一情况,我觉得习作指导要还给学生一片芳草地,让学生在这片芳草地上快乐、自由地描绘多彩的童心世界。
据此,我在习作指导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榜样激励,树立写作的信心根据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一样可以写出成功的文章。
每接一个班,我总是先朗读优秀作文,然后对学生讲叶圣陶曾说过:“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字,只要是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呢?”只要你们有信心,你们也行的!学生们一听情绪激昂,都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写作,一部分学生写出了优秀作文。
我就拿出来读,并尽力向全班推荐他们的好文章。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张贴到后黑板时,他们是多么高兴,多么自信,多么激动!这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星星闪烁,激发写作热情在作文指导中,我针对学生怕说、畏写的心理,努力营造一种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主动、自发型与多样化的课堂气氛,在课上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
当学生说得立意新颖、内容具体时,我给他挂一颗智慧星;学生的想法,乐意地表达,只要有一点是可取的,我就给予及时的鼓励,不轻易否定,给他挂一颗优星,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过后就能乐此不疲地写。
三、积累语言,让学生有话写我们知道,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即使最有信心最有激情,也只能拿着笔在那里发呆、发愁。
在这种缺乏语言积累的情况下,无论老师怎样改进指导方法,无论学生一天练多少遍,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指导学生积累言语是不容忽视的,是写好作文的有力保证。
1.背诵积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
因此,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
老师在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中大量佳词妙句时,还应引导学生背诵课外古诗及一些课外的精彩片段,这样对写作是大有好处的。
让学生快乐写作
摘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并能享受写作的快乐,就应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走进生活,同时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对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写作思维;写作热情;写作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44-01
一提到写作文,大多学生用“愁”和“怕”两个字来概括。
然而写作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学生不能逃避只能面对,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写作难的困境呢?我认为首先让学生喜欢写,激发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最终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积累素材,拓宽写作思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
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本上摘录所阅读
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动人的事例、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
如读到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写严监生,只挑选他临死时看油灯里有两茎灯心不闭眼一事来写他悭吝。
还有《红楼梦》对妙玉的笔墨虽少,而她那一幅既冷僻而又不忘情的心理刻画令人一见不忘,刘姥姥吃过的茶杯她叫人掷去,却将自己用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
通过这些精典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的同时也学会从平凡的生
活中选择不平常的素材积累。
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
当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后,作文时就能随心所欲的表达,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所以只有做到读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正如古语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走进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所以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做生活中有心人。
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不过我会放宽时间,周一早上交,周一下午下发,在这七天里学生哪天写都行,至少一篇,多写者给予奖励。
这样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但这样也许还会有些学生认为没内容可写,因为他认为身边每天发生的都是鸡毛蒜皮、琐碎小事,没必要写,也没法写,写出来也不感人,没有意义。
那么这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人、事。
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对每天的事情睡前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那些事
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把有意义的事挑出来。
注意让学生明白:有意义的事理解不能狭隘的只限好人好事才算有意。
凡对自己或他人起教育作用的事都是有意义的。
如“xx同学”今天课节抄作业被老师批评,这是坏事,但这事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还如在课堂上为某一个问题“xx同学”与老师争论的情景,此时你的观点,你对这同学的评价等;再如在家里学做家务的感受,接待客人的经历;节日里班级活动感受,一次班会中的启示等。
把这些生活中的点滴记叙下来,即可写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头。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在生活中学写作。
所以引导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来激发他们写作热情。
三、赏识成功,激发写作兴趣
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
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
尤其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同学,我们更是应该努力找出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
对那些写作能力稍强的同学应该尽可能提出稍高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外,又要用委婉的话指出她的不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存在的问题。
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的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他们以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从而丧失了写作的兴趣与信心,俗话说:“乐此不疲”。
要学好一种东西,
兴趣是最重要的。
以后这些丧失了写作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就会“望作文而止步”了。
另外对那些抄袭来的文章我们要忍住性子,如果给批上“抄袭可耻”的批评,这恐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抄袭作文很大程度上因为存在写不好作文的心理,因此,我们要顺势引导学生,如这样写评语“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个好办法,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更好,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去做的”。
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评语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行为。
另外,我们为鼓励学生写作,我们应把学生的好的文章在班上宣读或在版报上登出来,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能给自己满足感,成就感。
还有指导学生积极向校报投稿,或参加征文大赛。
一旦学生的作文变成了“铅字”被登出来,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对其他同学其激励效应是无可言状的。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中学生的情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宣泄情感的情境,学生就容易用语言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
记得,我在讲《背景》一课时,对精典段“车站买桔送别”一段,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引导分析,最后找一位朗读最好的学生动情地读了一遍,这时学生已被感染,我适时引导: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辛劳,这样爱我们呢?他们为我们做的也许就是这样简单、平凡的小事,上学前的叮嘱、睡觉前的一杯牛奶、下雨天送了雨伞等。
但就这些小事渗透着多少爱,我们体会到过
吗?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些点滴之中把最动你心的那一刻写出来。
这时学生们已沉浸在爱的回忆中,不到十五分钟就有几位同学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片断。
另外,创设想象情境也可激发写作兴趣。
中学生最爱写想象作文,因此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给他们创造想象空间,提高写作兴趣。
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分析完课文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菲利普一家离开哲尔赛岛的那一幕,让学生进入情境。
想想之后事情会如何发展,于勒今后的境况会变化吗?菲利普一家呢?一连串的问,一个个假设,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
还有《皇帝的新装》一文学完后让学生重新给课文结尾,想象如果骗子阴谋被发现了,那故事会怎样发展;如果孩子没说真话故事又会怎样发展?让学生大胆想象完成练笔。
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下来。
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认为长期持之以恒积累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思多练,一定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一定会喜欢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