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

计算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

计算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
计算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

本书简介

本教材从“基础”“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计算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应用。

基础部分(包括一、二、三章)主要讲述计算语言学的数学和语言学基本概念,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关系,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流程等内容。此外,作为计算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语料库语言学得到了较大发展,有关语料库语言学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近年来的一些发展概况在第三章中加以介绍。介绍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读者在不涉及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对计算语言学有一个初步的,同时也是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算法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介绍计算语言学的常用技术和算法。从处理对象来讲,主要包括词法层面的分析技术、句法层面的分析技术和语义层面的处理技术;从处理方法来讲,既有传统的规则方法,也有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方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希望通过本章学习后,使学生能对计算语言学的领域中的一些主流技术(比如隐马尔可夫模型在词性标注中的应用,GLR算法

,部分分析技术等)有一个概要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技术进行计算语言学相关的工作实践。

应用部分(包括第六、七章)主要讲授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系统很多,本教材只是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系统,介绍这些系统的工作机理、发展、取得的成绩,也客观介绍这些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机器翻译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提取系统,文本分类系统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计算语言学

 第一节 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计算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语言知识的形式化表达

 第一节 语言与语言知识

 第二节 形式化表达手段

 第三节 语法知识的形式化表述理论体系

 第四节 语义知识的形式化表述理论体系

 第五节 语篇知识的形式化表述理论体系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语料库:语言知识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第一节 语料库研究概况

 第二节 语料的收集与加工

 第三节 语料库的应用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词法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词”的识别

 第三节 词性标注

 第四节 词义标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句法分析

 第一节 句法分析导引

 第二节 广义LR分析算法

 第三节 基于线图的分析技术

 第四节 其他句法分析技术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机器翻译

 第一节 机器翻译概述

 第二节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

 第三节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以及混合式机器翻译

 第四节 机器翻译的困难、对策和评价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面向文本的智能信息处理

 第一节 信息检索

 第二节 信息提取

 第三节 文本自动分类

 第四节 小结

术语表

后记

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内容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 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 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 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6、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7、采风 答: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8、历史追溯法 答: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9、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答: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 (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 (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英·列文森 S。C。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3 P。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 (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 “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2) 论(Kempson,1975)”; (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 (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英·利奇G。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P。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学概论》第1页 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

《电视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新闻播音》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电视新闻播音 课程代码:04035 课程属性: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 考核方式:考试,理论加实践 授课学时:64(理论16+实践48) 开课系:播音主持系 线下授课场所: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电视新闻播音》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必修课程,是播音业务的理论概述和专业指导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主要讲授电视新闻播音创作的基本技能和在新媒体平台及语体下新闻播音的发展,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新闻播音创作表达的技能,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播音的综合能力。 2、课程目标: 三、学时分配表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共8周,周课时8节(其中理论2课时,实训小课6节)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新闻播音的发展状况 【目的要求】了解视听媒体发展流程,掌握新闻播音员素质要求和现实状况。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状况 难点:新闻主持人的自我超越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视听新闻和新媒体概说 第二节新闻主持人的职业状况 第三节新闻主持人的自我超越 第四节自媒体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6学时)熟悉摄录设备和了解新闻语体运用 【作业与思考】 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新闻播音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 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播音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新闻播音导入 【目的要求】了解新闻播音声音样态,掌握电视新闻的语言状态调整。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闻播音的基本样式和典型问题 教学难点:新闻播音发声训练的探索和拓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32学时) 第一节广播新闻播音的备稿 第二节新闻播音发声训练的探索和拓展 第三节广播新闻播音的典型问题 第四节新闻播音的基本样式 第五节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评论播音 第六节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专题播音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4学时) 第一节新闻播音概说 1、新播音的定义 2、新闻播音的分类 3、新闻播音的位置 4、新闻播音员的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2)导向意识 (3)创作道路 第二节新闻播音员的特征 1、新闻播音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特点 (2)基本要求 2、新闻播音的语言样态 3、新时期新闻播音的时代特征

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年改建文学院。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分别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在国家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8个学位点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

语言学讲义

语言学讲义

1/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t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but languages in general. 2/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phonology:音韵学, 语言学一门研究各种语言内部语音模式的学科。历时音系学(历史音系学)考查和分析语音声音体系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如英语sea(海)和see(看见)这两个词中的元音曾一度发音不同,而演变至今则发同样的音。共时音系学(描写音系学)研究一种语言在其发展的某一个别阶段的语音,揭示它可能存在的语音模式(如英语里nt和rk这两组音只能出现在词的中间和词尾,而不能出现在词首)。phonetics:语音学, 发音学研究言语的声音学科。语音学研究它们的发音(发音语音学)、声学性质(声学语音学),以及如何组合起来构成音节、词语和句子(语言语音学)。最早的语音学家为印度学者(约公元前300),他们试图保存梵文

经文的发音。古代的希腊人被证明是首次以语音字母作为书写系统的人。现代语音学的创立者为A.M.贝尔(1819~1905),其《语音图解法》(1867)研发一套书写语音的精确符号体系。20世纪时,语言学家专注于开发一种分类系统,可以用来比较所有的人类语音。现代语音学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语音感知的心理过程。 morphology(形态学)是对单词的结构的分析,一般认为是syntax的最小单位。morphology is the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structure of words , and words are generally accepted as being (with clitics) the smallest units of syntax. syntax(句法学)指的是对构造句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狭义上就是语法)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for constructing sentences in natural languages。 语义学又称作词义学(Semantics,来自于希腊语 semantikos),对中文等方块文字而言,则称为字义学。研究对象是词语,是词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词义。 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语义学研究的一个主

播音学概论

播音学概论 文献题都是论述题 知识: 播音学概论的地位:是所有课的基础课。 内容: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发展论、接受论等 播音的注意点:要静观世界,有主心骨,在别人沉默是要说出自己的见解,社会已快没公理了,它很脏,所以才需要我们有一颗善心去维护公理,绽放生命的光彩。 推荐看的书:张宋《中国播音学》,刘勰(xie)《文心雕龙》 第一章本质论 本质论(论述)播音学定义播音活动中的主要矛盾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3者关系(举例)特征(举例) 一、定义:播音学是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播音:是指在文字稿件的基础之上,以广播电视为媒介,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以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次要目的为艺术审美等) 二、本质(主要矛盾、根本矛盾) 电视台节目主次:新闻立台(立台之本)、专题撑台、娱乐活台 ①艺术性语言②应用性语言 主要矛盾:播与受(基本矛盾,播音的主要矛盾和根本矛盾) 基本要素包括:创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等)、创作素材(稿件、音响、画面等)、受众(听众、观众) 七个小矛盾: 1、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矛盾 2、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矛盾 3、开放结构和封闭结构的矛盾(要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播音) 4、客观反映和主观反映的矛盾 5、新闻特性和艺术特性的矛盾(新闻:新、快、有意义)(艺术特性:传播手段) 6、单项口径(自己)和多项传输(多向己,己向多)的矛盾(广度保证深度,学者眼 光,百姓视角,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人群) 7、总体恒定和局部变化的矛盾 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新闻∕播音) 8、传播效果与伦理底线的矛盾(注意劣根性的控制) 9、优先话语权与法律法规的矛盾 播音到底是迎合受众还是引导受众?☆答:在迎合中引导 特征(播音创作中的特征): ①创作材料和创作工具和创作成果的三位一体。(爱惜嗓子、爱惜身体、爱惜本钱) ②新闻特征、文学特征、艺术特性的三足鼎立。

播音学概论复习提纲

播音学概论(10主持二班补考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播音定义:(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 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节目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点,用有声语言和 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的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节奏: 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20、思维反应律:播音创作中,播音员必须遵循的是播音的语言与思维紧密结合,并 符合“新闻性”要求的思维活动规律,是播音创作心里的重要支柱。 21、自我调检律:播音员字话筒前的实际创作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调节,以使播 音创作达到完美的规律。 22、副语言:在播音创作中,副语言主要是由体态系统和静态系统组成的表情达意、

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3、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播音员的思想感情沿着创作依据的序列,循着创作思路的 轨迹,随着播送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状态。 24、喉部控制:喉部控制最根本一点,就是喉部放松。 25、评论:评论的核心问题是理论,根本目的是接受客观事物的本质,指导人们的行 动。 1981年元旦第一位“节目主持人”徐曼 24.1981—1990广播事业的崛起; 25.1990—今播音事业大发展。 26.体育解说是对体育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 27.体育解说员应具有一定的采访写作能力、仔细观察能力、迅速记忆能力、现场应 变能力。 28.电视专题片解说要有画面感、音乐感、形象感、结构感、主次感、整体感。

三、简答: 1.如何播好新闻:①在备稿和播音中,应注意寻找和把握新闻的新鲜点。 ②新闻播音还要注意把握好分寸感。即不能不够,也不能过火。 ③新闻播音还具有表态性。 2.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 创作素材的二度性; 创作手段的声像性; 利用模糊性,加强引导性; 利用可塑性,增强创造性; 利用伴随性,加强协调性; 利用集成性,把握整体性; 运用形象性,增强句感性; 把握交流时空,提高传播效率。

参考书丨名校文学类考研经验之最全参考用书

参考书丨名校文学类考研经验之最全参考用书 很多人都问我有关文学考研的参考书问题。大多数中文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现在都已经没有指定参考书了。不指定参考书可以让学校显得很霸气,你爱考不考,但这不是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不想因为参考书而限定考生的视野和思维。文学专业不同于其他报考专业,其书目繁杂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真正想要考上的同学,是不能受制于几本参考书目的,而需要结合其他更有学术分量的书籍,通过教材、作品、专著和论文各方面的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才有可能最终拔得头筹,金榜题名。虽然不指定参考书,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以前的参考书以及最近年考题的变化,来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书目,不然复习就太盲目摸不着方向了。一般而言,在学术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目,都可以成为考研的参考书。针对武大而言,根据专业分类,介绍推荐基本书目。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一般名解(时有时无)、简答和论述各一题,分值在40分左右;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

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在80年代首版,当时作为“重写文学史”的代表作,是几个年轻人写成的,但在当时费尽周折才在上某出版社出版,其影响越来越大,后来经修订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著作。2、《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三版),於可训著,武

艺考播音主持需要了解的50个常识

艺考播音主持需要了解的50个常识 1、中国播音学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1)系统的方法(2)全息的方法(3)比较的方法(4)借鉴的方法(5)实验的方法 2、中国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哪个?1940年12月30日,中国**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早的名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4、什么时间北京广播事业局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952年12月2日 5、播音创作的特征是什么? (1)创作和再创作的双重性(2)创作素材的二度性(3)创作手段的声像性(4)交流对象的虚拟性(5)吐字发音的规范性(6)感情表达的真实性(7)创作时间的紧张性(8)创作范围的社会性(9)创作活动的日常性 6、播音分类的原则是什么?(1)多视角、多分法原则(2)多层次、细分法原则(3)边划分、边综合原则 7、播音创作是如何分类的? (1)从传播媒介和创作文体上划分(2)从创作过程和创作要素上划分(3)从传播方式和语言样式上划分 8、播音创作从传播媒介上分几类? 两类:(1)广播播音(2)电视播音。 9、播音创作从创作文体上分几类? (1)新闻播音(2)通讯播音(3)评论播音(4)对话播音(5)文艺播音(6)知识性、服务性稿件的播音 (7)主持类节目的播音等 10、电视播音分几类? (1)口播(2)配音(3)主持(4)采访 11、播音创作从创作要素上分几类? (1)创作主体(2)创作素材(3)受众 12、播音创作从传播方式上分几类? (1)录播(2)直播 13、播音创作从语言表达样式上分几类? (1)有声语言表达(2)副语言的体现 14、主要的播音文体有哪些? (1)新闻播音(2)通讯播音(3)评论播音(4)对话播音(5)文艺播音(6)知识性、服务性稿件的播音(7)广告播音(8)体育解说(9)主持人节目播音(10)电视口播新闻(11)电视新闻片解说(12)电视记录片解说 15、主要语言表达样式有哪些? (1)宣读式(2)播报式(3)讲述式(4)谈话式 16、播音创作有哪些方法?(1)还原(2)转化(3)表达 17、播音创作有什么原则?(1)坚持创造性原则(2)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18、怎样提高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 (1)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治水平(2)扩大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3)加强专业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19、从播音创作的规律和特点看,播音员的专业修养有哪几方面? (1)理解感受能力的培养(2)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3)生活实践的积累(4)娣妹艺术的借鉴 20、播音风格体现的核心和焦点是什么? 播音员的风格。 21、播音风格的特征有哪些? (1)附着性(2)可感性(3)独特性(4)一贯性(5)多样性(6)可变性 22、播音风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独特的感受(2)独特的表达(3)整体美 23、播音风格中独特的表达包括什么? (1)有声语言的表达(2)副语言的表现 24、播音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时代(2)民族(3)阶级(4)地域和电台(5)节目与稿件 25、播音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是什么?(1)性格特征(2)生活实践(3)审美追求(4)业务条件 26、人体的哪个器官是发声器官?喉 27、播音的声音有哪些特点?(1)准确清晰(2)圆润动听(3)朴实大方(4)富于变化 28、播音员发音训练的方法是什么?(1)听音练习(2)自我判断(3)感觉记忆(4)重复练习 29、播音语言的特点有哪些?(1)规范性(2)庄重性(3)鼓动性(4)时代感(5)分寸感(6)亲切感 30、备稿有什么样的要求?(1)准确、迅速、深刻、精细(2)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 31、说话和语言有什么区别? (1)语言不等于说话,说话是对语言的运用。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语言和说话不是一回事。语言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出来的话。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2)语言是看不见的,它存在于所说的话语中。 32、简要论述通讯播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准确——包括清楚,准确,两层要求。 鲜明——指感情饱满,态度鲜明。 生动——指表达方法形象,生动。 感人——是指通讯播音要力求取得感动人心的效果。 33、论述播音员分期理解稿件必须经过哪几个步骤? (1)划分层次:划分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结构,这是使播音内容清楚的重要因素。划分层次包括归并和划分两

计算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

本书简介 本教材从“基础”“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计算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应用。 基础部分(包括一、二、三章)主要讲述计算语言学的数学和语言学基本概念,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关系,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流程等内容。此外,作为计算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语料库语言学得到了较大发展,有关语料库语言学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近年来的一些发展概况在第三章中加以介绍。介绍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读者在不涉及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对计算语言学有一个初步的,同时也是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算法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介绍计算语言学的常用技术和算法。从处理对象来讲,主要包括词法层面的分析技术、句法层面的分析技术和语义层面的处理技术;从处理方法来讲,既有传统的规则方法,也有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方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希望通过本章学习后,使学生能对计算语言学的领域中的一些主流技术(比如隐马尔可夫模型在词性标注中的应用,GLR算法 ,部分分析技术等)有一个概要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技术进行计算语言学相关的工作实践。

应用部分(包括第六、七章)主要讲授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系统很多,本教材只是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系统,介绍这些系统的工作机理、发展、取得的成绩,也客观介绍这些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机器翻译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提取系统,文本分类系统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计算语言学  第一节 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计算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语言知识的形式化表达  第一节 语言与语言知识  第二节 形式化表达手段  第三节 语法知识的形式化表述理论体系  第四节 语义知识的形式化表述理论体系  第五节 语篇知识的形式化表述理论体系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语料库:语言知识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第一节 语料库研究概况  第二节 语料的收集与加工  第三节 语料库的应用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词法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词”的识别  第三节 词性标注  第四节 词义标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句法分析  第一节 句法分析导引  第二节 广义LR分析算法  第三节 基于线图的分析技术  第四节 其他句法分析技术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机器翻译  第一节 机器翻译概述  第二节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  第三节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以及混合式机器翻译  第四节 机器翻译的困难、对策和评价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面向文本的智能信息处理  第一节 信息检索  第二节 信息提取  第三节 文本自动分类  第四节 小结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05823]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学用书:《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儿童文学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科)的必考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科)的选修课程。它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多维的理论性、鲜明的师范性和较强的应用实践性,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史构成两大基本板块。以文体考察和创作、鉴赏及阅读指导等作为基本理论的延伸和补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充实历史内容;最后选择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配以点评文章帮助理解和应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增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佳作;基础理论学习与作品应用实践相结合,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初步学会儿童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共分四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明确古典意义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了解儿童文学读者的主要特点及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原因和意义。把握儿童文学基本的美学特质。 二、考核知识点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儿童文学的读者。 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2)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3)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的特点。 2、领会:(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 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3) 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4)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3、应用:(1)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朴素美(任选其中一点)。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语言学概论 第四章 语法 提纲

第四章 语法 【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包括:语法的结构单位——句子、词组、词、语素;语素和词组合成更大的语法单位的类型;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特点;语法的聚合规则;句子的变换、语言结构的类型和普遍特征。难点是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法理论分析和阐释常见的语法现象。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 1.1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 1.1.1 语言语法规则的存在客观性 用什么样的形式体现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有规则的。 1.1.2 从母语者和二语习得者的材料看 1.2 语法和语法研究 1.2.1 语法 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词法)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句法)的总和。 The rules of syntax combine words into phrases and phrases into sentences. (1)语言中现成的词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构成成分,同时也不能任意挪动它们的位置。 (2)一句话可以只有一个词,也可以有几个词。 (3)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1.2.2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语法研究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客观的归纳、总结和描写。语法研究不能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 1.2.3 几个概念 (1)语法中的任何成分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语法成分的内容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者是语法形式。 (2)在词的范围内的语法形式称为形态,如英语表示“复数”的“-s”就是一种形态。词序表示词与词的关系,超出了词的范围,因此词序不是形态。 (3)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就成为一种语法手段。如附加语素和词序就是两种语法手段。 (4)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2.1 语法的两个基本规则 2.1.1 组合规则 语法单位互相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2.1.2 聚合规则

播音学概论重点1

1、播音定义: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 2、播音特点: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弹性系统,是一个全息系统 3、播音属性:自然属性(声音传播、形象建立的物理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波音创作中的党性原则),新闻属性,有艺术特征,既有再造性又有创造性。 4、播音属性(性质):播音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具有言语传播的性质;播音是一项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新闻性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具有某些艺术属性; 5、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6、新闻性是播音性质的主调。播音创作的核心是要以情感人。 7、播音创作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创作素材的二度性,创作手段的声像性,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时间的紧张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收方式的个体性,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8、播音地位:地位,是广播电视传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关键一环。我过的广播电视传媒,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9、播音环节作用:构建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传递信息,体现态度,解释语义思想内涵,具有了解认识社会作用;传达感情,形象生动,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作用;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10、播音创作要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受众。 11、节目主持人定义: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12、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必须运用有声语言,必须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对节目、稿件的把握最终必须通过语言表现。都是党的宣传员和新闻工作者。异,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驾驭节目进程;节目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头露面'驾驭节目进程。 13、备稿六部: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基调是稿件和创作者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图像语言具有表义性。 14、节目音乐结构特征:目的性,服从节目要求,体现节目意图;融合性,与其它创作要素融为一体。音乐使有声语言富有感染力,语言又使音乐具有明确性,帮助其体现目的性;变态性,有序音乐植入节目结构是,常产干鱿鱼节目主题以及内容和形式的制约而发生变化。 15、音乐与画面结合的方式:音画同构式,音画平行式,音画反构式 16、创作依据的特征:可感性,可变性,二度性,局限性。 17、广播电视受众特点: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直观性、通俗性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其受众较其他传媒队伍庞大;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大多直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参与程度高;由于传播电视节目可以伴随其他行为收听、收看,受众的接受行为具有伴随性,多数处于半接受状态。 18、受众心理:受众心理“影响、制约听众、观众接受行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受众心里是社会生活和广播电视传播作用受众大脑产生的主观映象,并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9、吐字器官包括唇齿舌软腭,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要求是深匀通活。 20、声音弹性:是与声音“僵持”相对立的概念,指声音对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产生的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 21、感受分为形象感受(指语言表达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对所表达内容中描述的事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和逻辑感受。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考研真题(1-9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

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一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 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 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主要是对宗教经典的解读 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西欧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 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 (1)语文学时期的语文学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等。 (2)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言自身的规律。因此,语文学

播音学概论重点

1.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2.播音性质的主调是新闻性 3.构成播音创作活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受众 4.从事播音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受众 5.副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服饰,时空感觉显示等。 6.播音创作从媒介上分: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 7.播音创作依据的基本元素是稿件 8.1949年12月1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9.播音中的三性: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三感: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 10.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 11.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出现 12.受众从收视态度上分:积极受众,固定受众和随意收听(收视)的受众 13.有声语言的动力器官:肺,横膈,胸廓,气管有声语言的发声器官:喉 14.播音创作从传播方式上分:录播和直播 15.节奏分为6种类型: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 16.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深,匀,通,活 17.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音画同构式,音画平行式和音画反构式 18.播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 名词解释: 声音共鸣:话筒前要求发音者采用以口腔为主、辅以胸腔和头腔在内的上下贯通的声道共鸣方式。声道共鸣的状态感觉是:一根弹性声音柱,由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腔流动向前, “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 对象感:对象感就是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节目主持人: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 节奏: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节奏的变化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的对比组合显现。节奏是交替出现的有一定规律的有序运动。 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胸腹联合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肌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一、明代文学 (一)总论 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 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 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 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 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 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二)明代诗文 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 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 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 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