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脑病p..
- 格式:ppt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36
丁苯酞对放射性脑病治疗作用的观察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Necrosis of Brain,RNB)的报道逐渐增多。
放射性脑病是头颈部、胸部、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探讨放射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关注到了一种名为丁苯酞的药物,它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药理作用。
动物实验和临床前期研究显示,丁苯酞对放射性脑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丁苯酞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
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放射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性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观察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临床症状方面,观察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治疗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
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脑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1. 抗血小板聚集:丁苯酞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放射性脑病的症状。
2. 改善微循环:丁苯酞能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有助于减轻放射性脑病的神经功能障碍。
3. 保护神经细胞:丁苯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等作用,能有效保护放射性治疗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
4. 促进神经再生:丁苯酞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有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一)放射性肺炎1.定义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2.放射性肺炎的诱因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往往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肺是一个放射敏感的器官,因而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
肺组织受照射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肺纤维化多数在放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发生。
其发生原因与肺受照射体积、放射的总剂量、每次照射的分割剂量和总照射时间有关。
照射面积小于100cm2,剂量达60~70Gy时,不一定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照射野面积大于100cm2,剂量30—40Gy时就易出现。
尽管面积较小,只要剂量到70Gy 则可发生慢性肺纤维化。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其诱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也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放疗中合并用ADM、PYM、VCR 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由于肺泡、间质水肿和渗出液明显,临床症状较严重,常表现为低热、干咳、胸闷,较严重者有高热、气急、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常伴肺部感染,体检在受照肺可闻及罗音,有肺实变的表现,部分病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有胸水的临床表现,较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死亡。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数不高,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4.慢性肺纤维化慢性肺纤维化进展较缓慢,呈隐匿发展,在1-2年后趋于稳定。
临床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受照肺的容积和剂量有关,也与放疗前肺功能的状态有关。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胸闷,少数病人有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发热。
miRNA与电离辐射的关系及其在放射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余杨生;廖浩杰;区铭乾;揭婉辛;林玫君【摘要】放射性脑病(REP)是头颈部肿瘤、鼻咽癌、脑转移瘤等放射治疗后的后遗症之一.随治疗进程的延长其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早期可出现短暂的可逆的神经损伤,而到晚期其所造成的神经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目前REP已受普遍重视,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早期诊断困难,导致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研究表明,脑组织受到电离辐射后miRNA的表达可发生变化,这将为早期诊断和预防REP及探索其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概述miRNA与电离辐射的关系及其在放射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24【总页数】5页(P3509-3513)【关键词】微小RNA;放射性脑病;电离辐射【作者】余杨生;廖浩杰;区铭乾;揭婉辛;林玫君【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放射性脑病(Radioactive encephalopathy,REP)又称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依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REP有以下3种分型:急性损伤型、早期迟发型损伤和晚期迟发型损伤。
REP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发现时其所造成损伤已比较明显,常常预示着治疗效果不好,是放射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早期诊断放射性脑损伤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RNA,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普遍存在于细胞内,在生命的一系列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治疗放射性脑病:丁苯酞的疗效解析近年来,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病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疾病。
放射性脑病是由放射性物质对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引起的,其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而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放射性药物,在治疗放射性脑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丁苯酞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放射性脑病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对脑部组织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而丁苯酞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脑细胞。
实验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脑病小鼠脑组织中的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减少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丁苯酞能够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放射性脑病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损伤。
而丁苯酞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显著增加放射性脑病小鼠的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丁苯酞还具有抗炎作用。
放射性脑病会导致脑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丁苯酞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脑病小鼠脑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丁苯酞还能够保护神经细胞。
放射性脑病会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而丁苯酞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保护神经细胞。
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脑病小鼠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凋亡率。
丁苯酞在治疗放射性脑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但其疗效是否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剂量、暴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其具体的机制如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放射性脑病是一种由于放射性物质对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而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放射性药物,已经在治疗放射性脑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我要详细阐述丁苯酞的抗氧化作用。
放射性脑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脑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由于放射性物质的暴露而引起。
这种疾病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种疾病。
首先,放射性脑病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暴露史。
患者是否曾经接触过放射性物质,比如核辐射或放射性医疗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暴露史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可能患上放射性脑病。
其次,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并结合患者的暴露史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脑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通常包括脑部白质损伤、脑萎缩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对放射性脑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最后,放射性脑病的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可以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有放射性物质的暴露。
此外,脑脊液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部炎症情况,从而帮助诊断放射性脑病。
综上所述,放射性脑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暴露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放射性脑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诊断检查,以便早日确定诊断并接受治疗。
ceptor .Diabetes ,2003,52:1655-1663.5 B ruun JM ,L ihn AS ,Verdich C ,et al .Regulation of adiponectin byadipose tis2s ue2derived cytokines :In vivo and in vitro investigations in h umans .Am JPhysiol EndocrinolM etab ,2003,285:527-533.6 M ats ubaraM ,Namioka K ,Katayos e S ,et al .Decreased p lasma ad -iponectin con2centration s in w om en with low 2grade C2reactive p rotein elevation .Eur J En2docrin ol ,2003,148:657-662.7 Ou chiN ,Kh ara S ,Funahashi T ,et al .Recip rocal association ofC2reactive p ro2tein with adiponectin in blood stream and adipose tis sue .Circulation ,2003,107(5):671-674.8 M athias Fas shauer ,Joh annes Klein ,S usanne Neumann et al .H or -m on al regulation of adiponectin gene expression in 3T3-Li adipo -cy tes .Bioch emical and Biophysical C om munication ,2002,290:1084-1089.9 Fass hau er M ,Kralisch S ,Klier M et al .Adiponectin gene ex pres -sion and secretion is inhibited by interleukin -6in 3T3-L1adipo -cy tes .200321;1045-1050.10 Hotta K ,Funahashi T ,Arita Y ,et al .Plasma concentra -tions ofa novel ,adipose -specific protein ,adiponeetin ,in ty pe 2diabetic patients .Arterios 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0,20:1595-159911 M aeda N ,Takahashi M ,Fu nah as hi T ,et al .PPAR -Y Li -gands increase espression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s of adi -pones -tin ,an adipose -derived protein .Diab etes ,2001,50:2094-209912 Zoccali C ,M allamaci F ,T ripepi G ,et al .adiponectin ,metabolicrisk factor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ls am ong pa -tients with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J Am Soc Nephrol ,2002,13:134-14113 Ku bota N ,T erauchi Y ,Y amauchi T ,et al .Disruption of adio -nestin causes in sulin resistance and neointimal forma -tion .J BiotC hem ,2002,277:25863-25866.14 Yamuchi T ,Kamon J ,W aki H ,et al ,Globu lar adiponectin protec -ted ob /ob mice from diabetes and apo E -dificient mice from athero -s clerosis .J Biol Chem ,2003,278:2461-2468.15 Okamoto Y ,Kih ara S ,Ouchi N ,et al .adiponectin reduces athero -s clerosis in apolipop rotein E -deticient mice .Circu -lation ,2002,106:2767-277016 Takanas hi M ,Arita Y ,Yamagata K et al .Genomic struc -tureand m ntations in adipose specific gene ,adiponectin .Int J Obes Relat M etab Disord ,2000,24:861-868.17 M enzaghi C ,E rcolino T ,Di Paola R et al .A haplotype at the adi -ponectin locu s is as sociated w ith obesity and other featu res of the in -s ulin res istance synd rom e .Diabetes ,2002,51:2306-2312.18 Ouchi N ,Kihara S ,Arita Y ,et al .Adipeyte -derived plas -maprotein ,adiponectin ,suppresses lipid accum ulation and clas s A scavenger receptor expression in h uman monoey te -derived m acro -ph ages .Circulation ,2001,103:1057-1063.19 Golds tein BJ ,Scalia R .adiponectin :A novel adipokine linking adi -po2cy tes and vascular fu nction .C lin Endocrin ol M etab ,2004,89:2563-2568.20 唐金凤,杨颖,汪启迪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度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3):166-16821 Kum ada M ,Kihara S ,Ouchi N ,et al .adiponectin specifically in -creased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1th rou gh interleu -kin210expressionin hu man macroph ages .Circu lation ,2004,109:2046-2049.(2007-08-10 收稿)放射性脑病研究进展郭韬 刘斌 郑鑫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08)05-0648-04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 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郭韬),放疗科(刘斌,郑鑫) 放射性脑病(r adia tion encephalo pathy REP )是指脑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并在多种因素联合作用下导致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而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放射治疗是头颈部原发及转移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偶发于电离辐射事故中。
近年来。
放射性脑损伤的确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肿瘤发病率、确诊率增加,综合治疗率也较前提高;(2)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推广、各种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应用,使肿瘤患者在生存率得到提高、生存期延长的同时,其生活质量也受到重视;(3)先进的影像诊断、检查手段的使用,使得脑部病灶的发现率升高、发现时间提早。
据相关报道总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膜瘤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8%-50%;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4年累计发生率为1.9%-5%;低分化胶质瘤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4年累计发生率为1%-24%;脑转移瘤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1年累计发生率为8%-20%。
在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仅次于生存率评价放射治疗疗效的今天,该类放射性损伤愈来愈受到关注。
为促进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放射治疗学、神经病学等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关注和认识,针对诊断与治疗做出正确决策,中国放射性脑损伤多学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联合相关的肿瘤放疗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现有研究和临床证据,就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诊疗相关原则达成共识。
一、放射性脑损伤分型分级和临床表现(一)放射性脑损伤的定义放射性脑损伤是指电离辐射后出现的脑部损伤,可以发生在电离辐射后的任何时间,以照射结束后6-47个月最为常见。
从广义上来说,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后神经细胞和颅内血管受损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可有影像学可见的脑部病灶。
(二)放射性脑损伤的分型根据出现时间分为急性型、早迟发反应型、晚迟发反应型。
1. 急性型:急性型放射性脑损伤常为急性放射综合征(acute radiation syndrome,ARS)中多器官损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