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2019
- 格式:pptx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74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试题1.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C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叫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3.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群,某病患病率的增加下列正确的是 CA.该病的病程缩短B.该病的死亡率增加C. 以该病的发病率与病程的乘积增加D.该病的病程肯定增加E.该病的发病率肯定增加4.在一次某病的现况研究中,发现男性符合该病症状标准的为80/105而同年龄女性为90/105,该年龄组女性发生该病危险性大的推论是BA.正确的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C.不正确,因为未在性别之间作率的比较D.不正确,因为未设立对照E.不正确,因为未随机分组5.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C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B.发病率、出生率、病死率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D.死亡率、缓解率、流行率E.患病率、生存率、感染率6.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AA.散发、爆发、流行B.散发、流行、大流行C.流行、续发、爆发D.爆发、继发、流行E.续发、继发、散发7.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DA.患病率的增加不一定表示发病率的增加B.患病率的调查对于病程短的疾病没有多大用途C.患病率的用途没有发病翠大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发病密度才是人年)E.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得出的频率8.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A.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的总死亡水平B.病死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C.发病率是队列研究的常用指标D.患病率等于罹患率E.患病率又称流行率9.某县卫生局对本年度疾病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希望提出各种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排列顺位,需要计算下列哪个指标最为恰当 CA.死亡人数B.发病人数C.死亡构成比D.病死人数E.病死率10.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B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物理阻岽D. 精神因素E.化学因素11.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困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E.联系的合理性好,表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12.在病因模式中,流行病学轮状模型的图形含义是 C A.“轮子”表示机体;“轮轴”表示环境B.“轮子”表示遗传因子;“轮轴”表示病原物C.“轮子”表示环境;“轮轴”表示机体D.“轮子”表示传染源;“轮轴”表示传播途径E.“轮子”表示易感者;“轮轴”表示传染源13.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D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14.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属于理论性研究 DA.观察法B.临床试验法C. 病例询问法。
2019—2022年广西鸭圆环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熊陈勇;曾素先;刘惠心;赵康;施开创;施喻文;谢守玉;韦显凯;龙凤;冯淑萍;屈素洁;王露霞;林昌华;尹彦文【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24(51)1【摘要】【目的】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遗传进化特征。
【方法】试验于2019—2022年从广西地区采集761份病死鸭临床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uCV感染情况。
通过PCR扩增Du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其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使用RDP4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DuCV重组事件,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应用BioEdit 软件分析DuCV Cap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
【结果】DuCV阳性率为22.5%,基因组大小为1988~1996 bp。
广西DuCV毒株全基因组、Rep和Cap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1.9%~99.6%、83.1%~99.9%和52.8%~99.9%。
基因重组分析显示,DuCV-GX13-2019和DuCV-GX14-2020存在重组事件。
Cap 蛋白共有7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与DuCV-1相比,DuCV-2在第3、12、15、23、31、42、56和64位氨基酸处完全变异。
广西毒株为DuCV-1和DuCV-2基因型,DuCV-1为主要优势毒株,且DuCV-1b亚型流行最为广泛。
【结论】广西地区DuCV发病较严重,部分毒株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突变率高,DuCV多种亚型均有流行。
研究结果为广西地区DuC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本数据。
【总页数】9页(P373-381)【作者】熊陈勇;曾素先;刘惠心;赵康;施开创;施喻文;谢守玉;韦显凯;龙凤;冯淑萍;屈素洁;王露霞;林昌华;尹彦文【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市江南区沙井街道办事处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有限公司;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2【相关文献】1.鸭圆环病毒病原学特性及分子r生物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2.2019年我国部分地区鸭圆环病毒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研究3.2016—2019年广西玉林市送检病死鸭的鸭圆环病毒检测4.2017年-2019年郑州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Cap基因序列分析5.2019年-2020年北京市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流行病学第四章临床研究的常用设计方案1.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单选题] *A.现况调查B.抽样调查C.筛检试验D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E.病例对照研究2.在流行病学研定方法中,可以人为控制研究因素的方法是() [单选题] *A.普查B.个案调查C.现况调查D.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E.病例对照研究3.实验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除了() [单选题] *A.可以证实病因假设B.可以在临床和社区进行C.先选择病例,再比较暴露因素(正确答案)D.可以在人群中观察某预防措施的效果E.可以在临床观察某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4.实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单选题] *A.尽可能减少失访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C.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D.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正确答案)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5.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是() [单选题] *A.需要计算样本量B.需要以盲法观察C.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正确答案)D.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E.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6.在实验性研究中,研究对象是() [单选题] *A.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确诊患某病的人B.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未确诊患某病的人C.实验组是确诊患某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某病的人D.实验组是未患某病的人,对照组是确诊患某病的人E.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符合纳入标准又不具排除标准的人(正确答案) 7.临床试验中,某一药物的双盲试验是指() [单选题] *A.实验组服药,对照组服安慰剂B.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如何分组C.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是观察者D.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服药物或安慰剂E.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如何分组和谁服药物或安慰剂(正确答案) 8.在实验性研究中,目标人群是() [单选题] *A.有工作目标的人群B.实际人群中的一个样本C.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人群D.研究结果所能推论到的总体人群(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9.以下是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 [单选题] *A.有效率B.患病率(正确答案)C.治愈率D.生存率E.保护率10.临床试验中用随机分组法,其目的是() [单选题] *A.使试验更有代表性B.使实险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C.使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的作用均衡D.使非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正确答案)E.增加研究对象的代表性11.由于实验性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慎重考虑() [单选题] *A.医德问题(正确答案)B.调查员的培训C.研究的持续时间D.开展研究的医院E.调查对象的样本量12.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 [单选题] *A.非随机对照B.历史对照C.随机同期对照(正确答案)D.不同医院的对照E.不同病种的对照13.以下是实验性研究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除了() [单选题] *A.采用掷硬币法分配研究对象B.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研究对象C.将研究对象按某种非研究因素分成不同区组,再将各区组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D.根据研究者的研究需要随意分配研究对象(正确答案)E.根据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分成不同层次后再采用随机数字分配14.临床试验的三项原则是() [单选题] *A.单盲、双盲、三盲B.随机、对照、盲法(正确答案)C.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D.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E.以上都不是15.临床试验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单选题] *A.问卷、药物、记录B.单盲、双盲、三盲C.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D.研究因素、研究对象、效应指标(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是16.在临床试验中以下人群可以作为研究对象,除了() [单选题] *A.轻症患者B.能够从实验中获益的人C.自愿合作服从实验安排的人D.具备某病基本特征的老人、儿童和孕妇(正确答案)E.具备某病基本特征和个体差异较小的人17.以下是临床试验中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原则,除了() [单选题] *A.治疗措施必须安全有效B.疾病的诊断必须完全正确C.要求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参加试验D.对研究对象隐瞒试验结果(正确答案)E.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要及时终止,并采取应急措施[A2型题]18.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预防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为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为57/10万,该疫苗的保护率是() [单选题] *A.28%B.45%C.72%(正确答案)D.87%E.无法计算19.100名失眠者采用气功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80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气功治疗失眠有效B.气功治疗失眠无效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正确答案)20.初步研究已经证实探讨叶酸有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研究者选择了10万名妇,随机分为服用叶酸的实验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追踪全部孕妇的胎儿出生结局,观察有无神经管畸形发生,这种研究方法是() [单选题] *A.现况调查B.队列研究C.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D.病例对照研究E以上都不是2l.为探讨A、B两种药物对某病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A药组和服用B药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以确定A、B两种药物哪一种疗效更好。
基于大数据的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摘要:本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收集大规模的临床和人口健康数据,我们分析了这两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年龄分布、性别差异以及地理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流行病学差异,年龄和性别对患病率也有影响。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揭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项研究为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两种疾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风险因素引言: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是两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深入了解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精神分裂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模式、地理分布和潜在影响因素。
这些发现将不仅为科学界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宝贵的参考。
在这个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中,我们期待着揭示这两种疾病的谜团,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大数据驱动的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研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精神疾病,常常伴随着幻觉、妄想和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利用大规模的临床和人口健康数据来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了更全面的疾病认识,还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1、大数据的应用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估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
通过分析来自各个地区和人口群体的大量数据,研究者可以识别出患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传播模式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患病差异。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城市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社交因素有关。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题(附答案)1.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2.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EA.人群特征B.概率论与统计学观点C.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D.对比的观点E.以诊断疾病为主的观点3.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人们可能得出结论DA.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不准确C.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准确D.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E.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老年人4.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B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B.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E.病程=发病率÷患病率5.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AA.散发、流行和暴发B.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变异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E.爆发、传染性、致病力6.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 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男性死亡专率为 EA.50/10万B.100/600C.100/120D.25%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7.一种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发生下列情况 C A.该病患病率将减少B.该病发病率将增加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发病率将降低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8.在判断因果联系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DA.联系的合理性B.联系的强度巳联系的一致性D.时间/顷序,先“因”后“果”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9.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C A.生物因素B.物理因素C.环境因素D.化学因素E.精神因素10.在导致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某因素可引发该病,即当该病存在时该因素必需存在,但该因素也并非总是单独引发该病,另需其他因素参与才能致病,这种因素称为 AA.必要病因B.充分病因C.完全病因D.非完全病因E.局部病因11.下列哪项不是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 DA.求同法D.排除法C.求异法D.讨论法E.共变法12.连续传播造成的流行或爆发的特点是 AA.病例分批出现,可以划分成代B.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很快下降C.有一个流行高峰D.全部病例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E.流行曲线一般不留拖尾现象13.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C.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D.现患研究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14.有关调查表设计的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BA.措词要准确;通俗易懂B.措词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
西藏医药2020年第41卷第6期(总153期)•调查研究•拉萨市2019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梁素芳蒋晓宏彭阳阳拉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拉萨850000摘要目的分析拉萨市2019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9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梅毒疫情数据,对梅毒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拉萨市2019年共报告梅毒699例,发病率101.55/10万,潜伏期梅毒占77.25%;患者主要集中在21~50岁性活跃阶段;男女性别比1: 1.26;患者藏族占64.09%;已婚有配偶者占55.94%;职业分布中农牧民占34.19%;样本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无关联就诊,占54.79%。
结论2019年拉萨市梅毒发病率101.55/10万,远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成为目前拉萨市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性病经费投入,扩大农牧民性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孕产妇监测,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实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拉萨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
梅毒病程长,临床症状多样,对人体危害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梅毒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病种。
梅毒在我国发病率为30~40/10万,拉萨市梅毒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201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拉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
本文通过对拉萨市2019年梅毒疫情现线上教学和自主学习将会引来新的发展机遇,教师不断地拓宽知识和突破专业边界,提升使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提高讲课技巧[7]。
在疫情影响下,教师需要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衔接,这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变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也需要完成自身能力体系的重构,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的学习数据对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积极构建适应于混合式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线上+线下”等多种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形式,以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此外,可以通过创建教师教学团队,探索基于教学内容的多种分工教学模式,通过团队建设来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试题附答案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2.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C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E.以上都不是3.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4.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D 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5.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C A.期初的人口数B.期末的人口数C.期初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被2除D.健康人口数E.患病人口数6.流行指的是DA.发病率低但持续时间长B.发病率高达1%C.季节性出现的传染病D.性质相似的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一般发病水平E.每10万人发生的病例数7.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BA.时点患病率B.发病率C.带入率D.流行率E.续发率8.关于率的表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B.发病率增高,则患病率一定会增加C.罹患率和患病率的分子都是新旧病例数D.病死率为100%,则死亡率也为100%E.罹患率与发病率是完全不一样的9.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B 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降低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10.下列哪项表达是不恰当的EA.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实验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B.流行病学主要从群体水平探讨病因C.临床医学主要从个体水平探讨病因D.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E.临床医学验证病因最可靠11.关于因果联系的推断原则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时间顺序是一个必要条件B.若不存在特异性,则肯定无因果联系C. 相对危险度越大,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D.重复出现类似结果的次数越多,越有意义E. 具有剂量反应关系时,可加强病因推断的说服力12.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CA.个案调查B.前瞻性调查C.抽样调查D.爆发调查E.回顾性调查13.真正的普查是指CA.对某个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C. 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E.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14.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含义,除外C A.从群体的角度研究该病和健康状况B.研究各种疾病,不限于传染病C.主要研究临床个体的诊断与治疗D.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E.研究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对策与策略。
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深入了解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截至 2019 年,全球约有 463 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 2045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 7 亿。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 112%,其中 2 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
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的精神压力等都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年龄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升高。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数倍。
二、肥胖症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BMI(体重指数)大于等于 30kg/m²即为肥胖。
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在我国,肥胖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增加了成年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X u m u s h o u y i 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白斌羊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繁殖障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布鲁氏杆菌主要寄生在细胞当中,自身繁殖过程中能够释放大量的制毒因子,并且在细胞当中能够很好的躲避机体的免疫清除,造成病情加重,防控效果低下。
羊布鲁氏杆菌病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染率高,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发病初期由于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经常会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造成疫情快速传播蔓延。
民和县是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养殖的主产区,由于当地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养殖模式,羊群与人接触较为频繁,使得人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所以掌握本地区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能够为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究共选择了民和县总堡乡7个散养养殖户开展布鲁氏杆菌病血清调。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厂都存在羊布鲁氏杆菌病感染,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继续加强防范。
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2019年8月份到10月份,依托总堡乡兽医站选择7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开展布鲁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7个养殖场共养殖杜泊羊和小尾寒羊2323头,按照随机原则采集养殖场羊群的血液常规方法,分离得到血清,然后将其编号之后放置在-20℃的冰箱当中保存等待使用。
本次共采集血清593份,7个养殖场分别采集血清91份、96份、83份、76份、90份、92份、65份。
羊布鲁氏杆菌病检测选择使用羊用布鲁氏杆菌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是由奇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为20191118。
试验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恒温培养箱、离心机、自动酶标仪、纯水和震荡机等。
2、实验方法按照检测试剂盒的要求进行科学操作。
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的准确性进行判定。
有效性判定方法是阳性对照孔平均值不小于1.00,阴性对照组平均值不大于0.10。
临界值=阴性对照孔平均值+0.15。
在结果判定过程中,如果待检血清小于临界值,表示布鲁氏杆菌阴性。
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4T06:33:10.6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李欣锦[导读] 研究和分析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50003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
方法:收集 2019年1月—2021年9月年我市的流感病例的监测数据、辖区内流感暴发疫情数据,根据病原学检测的结果,对流感疫情的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年龄段与0-5岁之间的儿童及年龄≥61岁的老人发生流感的概率最高,年龄段在16-25岁的青年发生流感的概率最低;其次,甲型H1N1病毒多引发的病毒性感冒的概率最高;B 型 Yamagata 系引发的病毒性感冒的概率最低,我们可从数据差异中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流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应当重视起流感疫苗的接种、勤洗手、加强锻炼,远离流感病毒的骚扰,为自己的生命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流感疫情;流性特征;研究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简称ILI,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休息或者治疗实现痊愈,但是对于基础病较多、免疫力较差的易感人群,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例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9-65万人因流感而死亡,在我国,年龄超过65 岁的老年人和小于 5 岁的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的长发人群[2]。
本次研究主要是以2019年1月—2021年9月年我市流感病理的监测数据和辖区内流感暴发疫情数据为参考,对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所示:1.材料与研究方法1.1研究材料ILI 定义为腋下体温≥38℃,并伴有咳嗽和咽喉痛等症状,且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的病例。
在7天至内于同一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5 例或5例以上流感病理则视为流感暴发。
【思考题】现需了解甲地乙区Ⅱ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若上级要求你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请简述你所了解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流行病学的基本调查步骤?
【知识点复习】
流行病学基本调查步骤: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方法为现况研究,通过调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说。
(2)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对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进行分析检验。
它又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实验法:流行病学实验是在人群现场中进行的,将观察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试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通过随访观察,判定干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假说。
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1.制定调查设计方案,它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计划。
搜集资料的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占主要地位,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2)确定研究对象和观察单位。
(3)选择调查方法。
(4)决定采取的调查方式。
(5)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6)估计样本含量。
2.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包括人、财、物的准备,调查人员的培训,统一调查方法。
最好开展预调查,获得经验,完善调查方案。
3.正式调查,调查时把好质量关,保证收集的资料完整、准确、及时。
4.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2019年流行病学考试题及答案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C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2.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B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A.它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现象B.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C.它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D.它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病因E.它被某些学者看作是一门方法学4.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是CA.正确的B.不正确,因为没有采取对照组C.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D.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E.不正确,因为用流行率而未用发病率5. 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E.以上都不是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A.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状况B.疾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E.疾病在国际、国家和城乡的分布7.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粗死亡率为 CA.300/10万B.60/1000C.10/1000D.100/1000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8.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死亡专率为 BA.300/10万B.60/10万C.10/1000D.100/1000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9.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EA.病原微生物B.物理因子C.化学因子D.心理因素E. 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10.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EA. 机体抵抗力下降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C. 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E.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11.从所研究疾病的所有患者中均能发现该致病的生物;该生物能从这些患者分离出来,并能培养纯种;用此纯种接种至易感动物或人时,必能使该病重复出现,这段表述称为AA.Koch条件B.流行病学三角C. 病因的轮状模型D.疾病的多因性E.病因网12.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群的状态不完全相同,但有3个条件是必需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发病,这3个条件的正确组合是 B A.传染源、传染过程、病原物B. 病原物、宿主、环境C.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化学因素D.家族史、生活史、接触史E.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13.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一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一户,抽到的户,对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B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
COVID-19的病毒学、流行病学以及发病机制的认识2019年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群原因不明确的肺炎患者,随后,由于春节将近,人口流动大,疾病在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传染,截止到2020年6月2日24时,我国已有例确诊病例。
通过序列分析,人们认为这种肺炎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后来WHO在2020年2月11日又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在同一天,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将这种命名为SARS-CoV-2.至今,SARS-CoV-2感染仍在蔓延,涉及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这种病毒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省份都确认颁布了联合的预防和检疫机制,及时控制住了疫情。
但由于缺乏特定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全世界每天有数千例严重病例死亡。
一、病毒学1.起源2.分类及其亚型分离出的SARS-CoV-2,经过序列和退化树分析,被以为是β-CoV的成员。
1975年,国际病毒定名委员会正式定名了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又分为两个亚科:Letovirinae亚科和正冠状病毒亚科,而正冠状病毒亚科又下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
CoVs家族是一类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遗传物资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
这种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疾病。
个中,α和β属涉及人类、家畜和宠物等,病毒种类较多,γ和δ属多是禽类冠状病毒,种类较少。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2018年已鉴定的人和动物冠状病毒共有23个亚属38个种。
虽然有多达38种,但是个中现在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仅6种—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和MERS-CoV。
到现在,加上现在的2019-nCoV,一共是7种。
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MERS冠状病毒(MERS-CoV)是β-CoV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