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城东中学学案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八年级历史学科主编杨山审编王青霞时间09.28 姓名一、情境导入二、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的内容。
2、掌握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及黄埔军校的建立、作用。
3、知道北伐的胜利进军。
(重点)4、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史实。
(难点)合作学习目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自主学习(我能行)时间:中共“三大”召开地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容:时间: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地点:民内容:革标志:命时间:运地点:动黄埔军校创办人:与人事安排:南作用:京目的:国时间:民北伐对象:政战争路线:府主战场:的结果: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立“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间: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的建立标志:四、合作探究(我最棒)1、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从国民革命的目标、任务、国民党右派的脱变等方面思考。
)五、展示反馈六、总结拓展1924年,中国共产党真诚地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革命的进程,但后来,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及合作的政治基础。
(2)、说出两件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体现国共合作的典型事例。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哪一年?(4)、简要说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5)、你赞同有的人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结果吗?为什么?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教案首页教师授课设计方案第九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20 课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导入新课: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 20 课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讲授新课:第一目:国共合作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1926 年12 月5 日,汪精卫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1927 年4 月18 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 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这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928 年,张学良通电南京政府,宣布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设问:阅读下面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完成了统一?材料 1930 年5 月至11 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根据以上形势发展,孙中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只新兴的生机勃勃的力量,于是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 1922 年 6 月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 年 8 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南京政府的建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记住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事件的重点信息(重点)2.自主学习、小组整理国共第一次合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历史信息。
(难点)3.明确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问题导学】一、第一次国共合作●请看课本56、57页内容思考找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是什么?国共合作的过程有哪些?(考虑共产党“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相关内容)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二、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请看课本57-58-59页内容思考找出:黄埔军校创办的原因有哪些(需阅读57页下方副文概括)?军校领导有哪些?作用怎样?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与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你是如何理解的?北伐对象有哪些?分属哪些省份?何时开始北伐?进军路线是怎样的?分析胜利进军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影响如何?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请看课本60-61页内容思考找出:国共合作破裂经历了哪两个政变?发起人分别是谁?结果分别怎样?“宁汉合流”指什么?标志着什么?●.国共两党合作及破裂的原因剖析●本课含“国民革命运动”字样,结合课本小标题思考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标志是什么?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巩固训练】基础自测:1、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为()A.广州军校B.军官学校C.黄埔军校D.国民军校2、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的校长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3、鲁迅先生说:“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跑了。
”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 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战场是()A.湖南和江西B.湖南和湖北C.河南和湖北D.江西和福建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
专题9: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学习目标: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习流程:自主突破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中共三大”的召开:1、召开时间:2、召开地点:3、主要内容: 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中共党员中,有一位还参加了“中共一大”,是一大代表,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中共三大”与“国民党一大”为什么都将会议的地点选在广州呢?变式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召开B 、国民党“一大”召开C 、黄埔军校建立D 、北伐战争开始 2、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务是( )A 、制定党纲B 、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C 、决定进行北伐战争D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自主突破二:黄埔军校2、列举在黄埔军校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的名字。
(三位即可)3、黄埔军校的成立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变式练习二1、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A、孙中山B、将介石C、毛泽东D、周恩来2、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体现了某学校的办学宗旨。
这一学校是()A、黄埔军校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清华大学(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自主突破三: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三个军阀?3、北伐战争于哪一年开始?主要在哪三个战场进行?其中主战场是哪一个?4、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的是哪一支部队?5、北伐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工农群众的支持;B、战略部署得当;C、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D、官兵英勇善战;E、统一战线合作的优势;变式练习三1、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把国民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B、抢夺地盘和政权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D、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2、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的主要对象是()A、清政府B、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C、日本侵略军D、冯玉祥的军队自主突破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时间)孙中山逝世。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民革命运动
1.社会背景:国民痛苦。
2.各党反应:(1)共产党: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4.目的:反帝反封建。
二、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地点:广州黄埔;时间:1924年5月;
(2)人物:孙中山是创建者和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4)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时间:1926年-1927年;主体: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2)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讨伐对象及顺序: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胜利进军的成果:①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后,又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6)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2.性质: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
3.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识记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
2、能力培养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情感价值观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布置学生阅读55——60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A.作战方针正确;
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
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1、梳理本课线索。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一课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