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原因
- 格式:pdf
- 大小:111.75 KB
- 文档页数:1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地位及影响。
3.从中外关联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差异。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要波澜。
2.思想(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认为人皆有私,要顺“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倡导“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第31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纲清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2.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民主思想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易错辨析黄宗羲思想的实质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三、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三位进步思想家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知识拓展明末清初思想的“变"与“不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经世致用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响有限。
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
1.明清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明清进步思想家虽然反传统,反教条,批判理学中的不合理成分,但这并不是对儒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他们的思想仍属于儒学范畴,使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济南期末)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度日趋僵化B.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解析:选D。
明清时期,除了在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如废丞相、设军机处)之外,还在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程朱理学控制士人的思想,故选D项。
2.(2020·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
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其主张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
3.(2020·宁波十校联考)“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句名言出自()A.《明夷待访录》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D.《船山遗书》解析:选A。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治理天下好比两个拉木头的人,要喊着调子相互配合,强调的是君臣关系,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项正确。
4.(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
第31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名师导语』本考点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命题较少,但是地方卷则考查较多,如江苏卷对李贽思想的考查,海南卷对清代女性地位变化的考查,都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特点。
这种考查主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知识点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____________”。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________”,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李贽思想的特点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知识点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1)思想⎩⎨⎧①批判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2)著作:《明夷待访录》。
(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1)思想⎩⎨⎧①提倡 。
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2)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1)思想⎩⎨⎧①政治观:主张“ ”,抨击“孤秦”“陋宋”。
②哲学观: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尊重 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2)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4.唐甄(1)思想: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是“盗贼”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____________身上。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消灭的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夫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共性进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波澜。
2.李贽的思想(1)政治思想: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确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提倡共性的自由进展;提出男女公平的观点。
(2)哲学思想: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实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生疏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生疏。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确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公平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提倡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提倡“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召唤。
②主见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3)影响:①其重视调查争辩、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供应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1)其思想植根于商品经济的进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进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 宋明理学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背景(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 1.形成背景(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1)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3)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法1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典例』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 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 项和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 项错误。
第35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生活背景:出生于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泉州地区。
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2.思想主张(1)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2)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主张“真心”。
[历史评价]评价李贽的思想(1)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2)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政治思想(1)“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君臣平等(3)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4)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2)提出“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1)“循天下之公”(2)抨击“孤秦”“陋宋”(3)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历史运动“势之必然”生活背景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学说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济思想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评价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归纳总结]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上批判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三、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1.批判、继承: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2.发展(1)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有民主色彩。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原因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尽管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本质上依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学说,这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最终也没有成为中国当时时代的主流思想,其影响也远远不如西欧启蒙运动。
具体原因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封建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垄断,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所以,明清进步思想尽管影响很大却依然没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原因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尽管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本质上依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学说,这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最终也没有成为中国当时时代的主流思想,其影响也远远不如西欧启蒙运动。
具体原因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封建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垄断,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所以,明清进步思想尽管影响很大却依然没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