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 格式:ppt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2.第二语言3.双语/多语现象4.母语5.外语6.本族语7.非本族语8.目的语9.应用语言学10.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11.学科体系12.语言学13.语言学的教学14.语言学的课程15.社会学16.社会语言学17.学科定位二、填空1.按()可将语言分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3.按()划分,可将语言分为母语和外语。
母语指()、()的语言;外语指()的语言4.按()(通常是按()的界限划分)可将语言分为本族语和非本族语5.目的语指人们()并()的语言6.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来看,()、()、()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7.广义地说,第二语言和外语是()关系8.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而不再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被称为()9.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10.对外汉语教育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和(),并用来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1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和()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部分是()1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分三个部分:()()()1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基础理论包括四个方面:()()()()14.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也是一种()三、简答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分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别是4.请简介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5.区分“对外汉语语言学”和“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汉语作为母语研究的对比)6.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7.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8.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9.为什么把对外汉语教学直接称为应用语言学是不恰当地?10.如何正确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和现状一、填空1.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从1950年7月在清华大学成立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算起,至今已近50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语法翻译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1.又称“法”或“法”,是以系统的知识为纲,依靠,通过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2.强调对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能力和能力,体现了性派的教学特点。
3.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语言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知识词汇的和形式。
因此,通过两种语言的和关系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4.语法翻译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心理学(德。
沃尔夫)5.20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发展为“近代语法翻译法”加强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的综合教学。
主要特点是:A.以理解目的语的语言、培养能力和能力以及发展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和教学。
B.以系统的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练习,加以。
C.词汇的选择完全由决定,用的生词表进行教学,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D.用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手段、手段、手段。
E.强调学习规范,注重,阅读文学。
不足:A.忽视教学和教学,缺乏能力的训练。
B.过分依赖和手段。
C.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不注重。
D.教学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E.最根本的是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1.直接法又称“法”或“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国和国。
这是与语法翻译法对立的教学法。
2.主张以教学为基础,按习得的过程,用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语,不用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语言的运用是靠和而不是。
3.产生背景: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和,不同语言的和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学的发展,的制定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4.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一样,是与的直接联系,否认在期间的作用。
第7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一、填空题1.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______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为“句型法”或“结构法”。
【答案】句型结构【解析】听说法,又称“军队法”“句型法”“结构法”,是指注重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代表人物有布龙菲尔德、弗里斯和拉多等。
2.第二语言教学法有很多种,大致有______、______、认知派和人本派。
【答案】经验派;功能派【解析】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派: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
四大派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认知派和经验派重语言结构规则,强调课堂中的自觉学习;功能派和人本派重语言的功能意义,强调在课堂内外交际中自然习得。
两类划分存在交叉现象。
3.______首次提出了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方法。
【答案】阅读法【解析】阅读法,又称韦斯特“新法”,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它首次提出了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所提出的主张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4.______是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的本源。
【答案】直接法【解析】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属于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一类,直接法的许多主张,如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句本位、以模仿为主、用归纳法教语法、以口语为基础、教授活的语言等原则,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二、判断题1.通过教师的动作指令来理解是默教法最大的特点。
【答案】×【解析】全身反应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
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2.任务型教学法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答案】√【解析】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第7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一、填空题1.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是________。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情景法【解析】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
情景法早期称为口语法(Oral Approach),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H.E.Palmer)和霍恩比(A.S.Homby)。
2.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对习得过程、习得规律和________的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学习者【解析】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对习得过程、习得规律和学习者的研究。
这一转变是受了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和心理学、教育学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这一转变的结果是第二语言教学终于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特殊发展道路。
不再仅仅依附于语言学这一门支撑学科,而是建立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3.现代第二语言教学法注重学习主体的作用,________是辅助者和促进者。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教师【解析】20世纪60年代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学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听任教师摆布的传统格局已从认识上为人们所否定。
4.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语言学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
【答案】功能法;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解析】功能法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为威尔金斯、亚历山大、威多森和范埃克,它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功能为纲,有助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进而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第二语教学法流派⏹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1、语法翻译法⑴产生背景⑵基本特点⑶分析评价⑷应用提示⑴产生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⑵基本特点⏹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2、直接法(自然法)⏹⑴产生背景⏹⑵相关理论⏹⑶基本原则⏹⑷训练方法⏹⑸分析评价⏹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