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第Ⅰ卷(必做,共140分)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
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
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
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
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3-4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A、8:00B、12:00C、14:00D、18:00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D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3、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区,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
2015·全国卷Ⅱ(历史)24.O1、O2[2015·全国卷Ⅱ]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4.C[解析] 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
故答案为C项。
25.A2[2015·全国卷Ⅱ]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申明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5.A[解析] 本题以汉宣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这体现的是帝王与地方的优秀官员共同管理国家,故答案为A项。
材料无法体现分权问题,故B项错误;C、D两项本身不符合史实。
26.H1[2015·全国卷Ⅱ]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6.C[解析] 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古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是农业,海外贸易只不过是封建经济的补充,与农业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主要侧重于商业方面;B项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必然联系。
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3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3分)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3.(3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4.(3分)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5.(3分)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6.(3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7.(3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8.(3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答案1、45.某初一历史社团要举办一期以“秦皇汉武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主题的小报,可选用的经济方面资料有()[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最深刻的教训是()?[单选题] *A. 要和农民保持巩固的革命联盟B.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正确答案)C. 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革命纲领D. 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3、B.北方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C.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D.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单选题]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单选题]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正确答案)C. ④②③①D. ③①②④5、85.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为两者成功航行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单选题] *A.造纸术(正确答案)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6、以悲壮豪迈的边塞诗著称的诗人是()[单选题] *A.王维B岑参(正确答案)C白居易D杜甫7、文成公主与松臧干布的和亲,是谁在位时期的事情。
()[单选题] *A.唐太宗时期(正确答案)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肃宗时期8、“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单选题] *A.基督教产生B.文艺复兴发生(正确答案)C.新航路开辟D.启蒙运动兴起9、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
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历史、政治试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3-4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5-6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7-8题。
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图4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9-10题。
9、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图6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38.(16分)(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9.(14分)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C】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3.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C】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B】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5.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2015年高考文综(山东)答案
13\C 14\B 15\B 16\A 17\D 18\C 19\C 20\D 21\A 22\B 23\C
38(1)(地图图例不清哎)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商品经济无孔不入,急需建立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进行适应和引导;人们生活奢糜,世风日下,急需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匡正。
理学正是儒学应时而调整创新的结果。
(2)佛教和道教的兴盛,这对儒学构成的挑战,理学就是儒学应战的结果。
39历史信息:1980年代,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人民政府新体制已成趋势。
背景(1)文革结束,百废待兴(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已启动(3)基层特别是农村经济困难农民不满,急需体制的改变以激发农业的活力。
40(1)英国民主制度、宪政体制的确立对世界起了示范和榜样作用;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工业化浪潮。
(2)前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后者:英国是世界大变局中的一个典型。
(3)西方凭借三个优势取得了世界中的“优势地位”,如科学优势:17、18世纪实验科学已在西欧形成并获得长足发展。
工业优势:18世纪起的工业革命成为西欧战胜其它地区的强力武器。
政治优势:在西欧首先确立的民主制度是一种比封建专制先进的制度。
47变化:世侯世卿制度向布衣将相的局面转变
关系:商鞅变法顺应了这种变化。
军功授爵,推行县制,是对世侯世卿制度的打破和对阶层流动的承认。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历史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1.0分) 1. (1).《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2. (1).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 (1).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 ,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 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4. (1).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 是(A. “B. “C. “D. 5. (1).图5是英、德、俄、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 )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 ,有何影响?式举例明之。
” 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图5 C 俄国 A.英国 6.(1).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 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 ,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 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7. (1).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 2所列为1949 —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B.德国 D.日本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政:24-35,41,42,43,史,13-23,38,39,40,47,48地:1-12,36,37,44,46,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A B C D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测试试题第1卷(必做,共I00分)图I是世界基目皿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I农业地带沿。
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 B热悬C地形 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叵,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 B热量C 水源 D土壤图2为某气爨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厦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囤。
读图回菩3-4题.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4预计飕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A 8日13时II8 H 23时C 9日13时D 9日23时史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盘地菲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圈3是l万岁譬童史丁湖变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干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雕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 围湖造田B 绿洲萎缩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 气候变干图4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 -2015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7. 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而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9. 在《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0.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州当时藏地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11. 图5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 A. 重义轻利思想 B. 维新图强思想 C. 实业救国思想 D. 中庸自保思想12.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A .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 .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 .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 .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www .zxls .com/)表2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96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图10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6分)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4分)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
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图11“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
”“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
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4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6分)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48.(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
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10分)49.(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
图15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16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图15 图16 据图15和图16,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10分)www.zxls.com/)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38.(16分)(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9.(14分)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40.(16分)(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
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47.(10分)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48.(10分)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49.(10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