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2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材料讲述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得到官方认可”。
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实质类试题,但需要用“原因类”技巧解答。
河南(中原)状元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江苏呈上升趋势。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2015·全国卷Ⅰ(历史)24.H1[2015·全国卷Ⅰ]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4.C[解析] 本题以《吕氏春秋》中描述的农耕之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是基本史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农业产量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畜力的使用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提高了生产力,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它们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进步的主要原因,反之,农业收益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它们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排除D项。
25.A2[2015·全国卷Ⅰ]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5.C[解析] 本题以两汉外戚干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背景”二字。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是目的而不是背景;“家天下”突出的是重用刘姓族人,故B项错误;D项是西汉初期的现象,与材料强调的两汉时期不符。
外戚是依靠皇后(或皇太后)的关系干政的,说明皇帝的母族亲属因裙带关系受到重视,故应选C 项。
26.H2[2015·全国卷Ⅰ]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全国文综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2016年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加入使用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影响类试题。
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由于“母族妻族受到重用”——至于“外戚受重用的原因”则各不相同(以幼主继位为多)!——题目问的不是外戚受重用的原因,而是外戚干政的背景!——思考到此为止,不要“过度引申”!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15年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个人解析刘建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463700)2015年的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继承了往年全国卷的深度与难度,体现出了新课改后的文综历史命题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出题观。
鄙人不揣寡陋,略陈管见,就鄙人做选择题的过程做一些解释,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求教于方家。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常识排除C,因为“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的增加”的原因而非结果,选C的话颠倒因果。
其次,排除B 和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的通,但是根据排除法选B也可以选D,选D也可以选B。
B、D都可以选那么B、D则都不能选。
B、D与A选项相比,明显A选项是B、D的深层原因,B、D只是A选项原因的表象。
故应选择A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可知题干给出的信息是“描述农耕之利”,而且设问是关于“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所以,答案应与农业有关。
与农业有关的选项只有A,D。
A、D比较,明显A是深层原因,而D只是表象。
结合选项可以选出A选项。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BD,因为材料中是“两汉时期”所以排除主要出现在汉初(汉武帝之前)诸侯王势力强大的D选项。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试卷类型:B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铁犁牛耕加之精耕细作使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未体现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 项错误;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再加上其土地私有,易导致土地兼并,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答案】A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解析】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解析)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D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Ⅰ卷)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3.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4.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5.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7.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答案24.【答案】B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比较能力。
【解析】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的身份统治百姓、治理国家;在获得了上苍排他性的授权之后,祭天“理所当然”地也成为皇帝的特权,其他人无此“福分”,只能祭祖,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皇帝独尊”。
材料反映出皇权统治借助于等级特权制度(即题干中的“人伦秩序”)维护统治的独特文化现象。
正确答案B。
A项的“缘于”,C项的“促成”错误。
D项的“宗法”偷换了“皇帝”二字,D项若对,应是“祭天活动强化了皇帝制度”。
【考生误区分析】学生对基本概念及相互逻辑关系的混淆。
25.【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主干知识的能力。
【解析】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说明佛教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力并不薄弱,也说明B项的“最大”表述有误,B、D排除两项。
A项表述错误,正确表述应是“皇帝的好恶影响宗教兴衰”。
该题为纯粹逻辑判断题,试题难度较大。
【考生误区分析】学生易被材料误导,忽视主干知识的把握,丢掉儒家为主流思想这一基本史实。
26.【答案】D【考点】宋明理学【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学科系统的综合及认知迁移能力。
【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朱熹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习远),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可知D项正确。
(参见历史必修三第13页)【考生误区分析】忽视对思想哲学知识的深刻内化和形象表述,还忽视教材基础的启示作用。
27.【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及政策【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运用,把握历史时代的宏观特征。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外贸易频繁,外商广泛采购中国商品,表明中国商品对世界的吸引力。
以此证明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主干知识。
B、C材料无体现,D项不符史实。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2015年试题)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主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及素养。
题型、结构和题量与前三年保持不变,难度适中,整体相对稳定。
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
就考查目标而言,2015年试题一方面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将历史学科本身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侧重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科学地认识历史学基本学科理论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对考生历史知识、方法能力、基本素养和历史思维客观有效的整体评价。
一、注重基础抓主干历史试题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
2015年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降低,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表是2015年试题中选择题的考查内容。
试卷题号考查内容全国Ⅰ卷24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25两汉时期的政治(外戚干政)26宋代东南沿海的经济与民间崇拜27唐至清的科举与经济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9近代的报刊政论与时代特征30局部抗战时期的国防建设31新中国“一五”计划与美、英的对比32正义女神与罗马法原则3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4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35世界银行与经济的全球化全国Ⅱ卷24儒家思想的政治诉求25汉代的地方吏治与中央集权26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代迁都北京与区域贸易28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29维新变法与传统观念的冲突30抗战时期日本的经济侵略31新中国教育与经济、外交的关系32茶叶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3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工业化3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35两极格局的建立与解体以上表呈现的内容为例,全国Ⅰ卷第29、33题的题干材料为原始文字材料,第32题为一尊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对考生的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余各题题干均为历史现象的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或解读,难度不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B. 60°NC. 53°ND. 40°N-------------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4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试题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卸载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中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子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A.为职务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B.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肃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