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终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5.03 KB
- 文档页数:7
基于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刘艳;郭德强【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lecting method for RF chip of digital TV receivers and presents the CMMB digital TV receivers with full MRC diversity by using chip SMS118X with Siano. The receivers can support carrier am plifier (CA) and the function of pay-TV, thus realizing the scheme for the design of such receivers.%介绍了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射频芯片的选型方法,给出了采用Siano的SMS118X系列芯片并通过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来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设计方法。
该终端可同时支持CA的CMMB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并支持付费电视功能,因而是一个可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期刊名称】《物联网技术》【年(卷),期】2011(001)007【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接收【作者】刘艳;郭德强【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集团鄂尔多斯移动通信分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中国移动集团鄂尔多斯移动通信分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70 引言传统的固定视频业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网络已在建立和完善,可为手机或者其他便携式设备提供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功能,以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状态下接收电视节目的需求。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终端管理(D M)平台技术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D e v i c e M a n a g e m e n tP l a t f o r m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2.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5)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3.1术语及定义 (6)3.2缩略语 (6)4.基本描述 (7)5.系统架构 (7)5.1网络接入层 (8)5.2数据处理层 (8)5.3 数据存储层 (8)5.4 数据表现层 (9)6.功能要求 (9)6.1功能概述 (9)6.2网络接入功能 (9)6.3海量连接接入功能 (10)6.4 UE身份标识识别功能 (10)6.5 UE激活记录 (10)6.6 UE源地址识别功能 (10)6.7 UE信息采集 (10)6.8 数据解析功能 (10)6.9 海量数据存储功能 (11)6.10 数据操作功能 (11)7.业务流程 (11)7.1引导---Bootstrap (11)7.2注册---register (12)7.3更新注册---update (13)7.4注销---de_register (14)7.5设备离线---offline (14)7.6设备管理操作---read/write/exec/create/delete/discover/write attribute (15)7.7信息订阅---observe (16)7.8取消订阅---cancel observe (17)7.9订阅参数设置---write attributes (17)7.10数据上报---notify (18)8.DMP与UE接口要求 (18)8.1协议适配要求 (19)8.2Bootstrap流程及要求 (20)8.2.1 Bootstrap Request (21)8.2.2 Bootstrap Write (21)8.2.3 Bootstrap Finish (22)8.3设备注册及注销 (23)8.3.1设备注册 (23)8.3.2 设备注册更新消息 (24)8.3.3 设备注销消息 (25)8.4消息观察、取消观察、消息上报、设定Notify策略 (26)8.4.1设定Notify策略 (28)8.4.2观察消息 (28)8.4.3取消观察消息 (29)8.4.4数据上报 (30)8.5设备管理消息 (30)8.5.1读取资源 (30)8.5.2写入资源 (31)8.5.3 执行资源(可选) (32)8.5.4资源发现 (32)8.5.5资源创建(可选) (33)8.5.6资源删除(可选) (33)9.安全要求 (34)9.1数据解析层安全能力要求 (34)9.2数据存储层安全能力要求 (34)9.3设备通用安全要求 (34)10.性能要求 (35)附录 (35)附录A UE与DMP通信协议及格式 (35)附录B 终端资源模型要求 (39)前言本标准对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终端管理平台提出技术性规范,是中国移动蜂终端公司终端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遵循的技术文件。
中国移动多功能自助终端业务规范第三,中国移动要求多功能自助终端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终端设备应具备防止数据泄露和外部攻击的功能,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终端设备应有合理的登陆认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使用终端。
终端设备内部的记录和交易信息应定期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第四,中国移动要求多功能自助终端必须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终端设备应24小时正常运行,并能够进行必要的维护。
终端设备应有故障报修机制,及时处理终端设备出现的故障,保证用户能够顺利使用终端。
第五,中国移动要求多功能自助终端必须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终端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及时处理用户反馈的问题。
终端设备供应商还应与中国移动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及时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终端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中国移动多功能自助终端业务规范的制定,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同时,规范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和运营,保证了用户的权益和信息安全。
中国移动将继续改进和优化多功能自助终端的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并不断推动移动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移动不断推出新的多功能自助终端,并且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这些终端不仅仅可以用于缴费和查询,还可以办理各种业务,如手机套餐升级、宽带开通、充值卡兑换等。
为了保证这些服务的规范运行,中国移动制定了更多的业务规范和操作细则。
首先,中国移动要求终端设备必须具备多种支付方式。
用户可以选择使用现金、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进行缴费或其他业务办理。
同时,终端设备应提供明码标价,确保用户了解所需付费和实际缴费金额是否一致。
终端设备不得收取额外费用,如服务费、手续费等。
其次,中国移动要求终端设备必须能够及时更新业务信息和政策变化。
终端设备应联网并能够自动更新最新的业务规则和政策,以保证用户得到准确的信息。
终端设备应有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同步机制,以确保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中国移动要求终端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排队和等候机制。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终端AT命令规范AT命令是用于与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终端进行通信的一种指令集。
通过发送AT命令,用户可以控制终端的各种功能,包括电视信号接收、频道切换、音量调节等。
下面是一份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终端AT命令规范的简要介绍:1. 命令格式:AT+<命令>[=<参数>][,<参数>]...2. 常用命令及其功能:- AT+POWER:终端开关机控制命令,用于启动或关闭终端。
- AT+VOLUME:音量控制命令,用于调节终端的音量大小。
- AT+CHANNEL:频道切换命令,用于切换终端接收的电视广播频道。
- AT+EPG:电子节目指南命令,用于获取当前频道的电子节目指南信息。
- AT+INFO:终端信息命令,用于获取终端的硬件和软件信息。
3. 命令响应:终端在接收到AT命令后,会返回相应的命令响应。
响应格式一般为“<命令>:<响应码>”或“<命令>:<响应码>,<参数>”。
响应码常见的有:OK(命令执行成功)、ERROR(命令执行失败)、BUSY(终端忙碌)等。
4. 延时、超时:在发送AT命令后,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命令执行完成。
一般建议设置延时时间,使终端能够充分响应命令。
如果命令执行时间超过预定的超时时间,可以认为命令执行失败。
5. 附加功能:某些终端可能支持一些附加功能,如字幕显示、画面尺寸调整等。
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发送特定的AT命令来控制。
具体命令需要参考终端的规格说明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终端可能对AT命令的支持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AT命令时需要参考终端厂商提供的文档和规格说明书。
此外,为了确保命令的准确执行,建议在发送AT命令前对参数进行验证。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终端AT命令规范是为了方便用户控制终端的各种功能而设计的。
通过发送特定的AT命令,用户可以对终端进行开关机控制、音量调节、频道切换等操作,从而获得更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观看体验。
中国移动通信
CHINA MOBILE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XX - XXX - XXXX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
终端规范
Term inal Specificati on for Mobile Multimedia
Broad cast/ Mobile T V Service
版本号:1. 0. 0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1. 通信功能要求 (1)
42 机卡接口要求 (2)
4.3. 终端自注册 (2)
4.4. 广播接收要求 (2)
4.5. 解复用功能 (2)
4.6. 解扰功能 (3)
4.7. 显示功能 (3)
4.7.1. 信号强度显示 (3)
4.8. SG功能要求 (3)
4.8.1. 节目单显示功能 (3)
5. 编制历史 (3)
本标准对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实现过程中需要规范的终端提出全面要求,是终端厂商手机电视业务终端研发、生产的参照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通信功能要求、机卡接口要求、广播接收要求、解复用功能和解扰功能要求。
本标准是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
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2]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业务规范
[3]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接口规范
[4]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NAF设备规范
⑸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
备规范
/手机电视业务指南服务器设
⑹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BSF设备规范
[7]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
范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Portal设备规
[8]
[9]QB-X-XXX-2009
QB-X-XXX-2009
/手机电视业务指南技术规范
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互动应用技术规氾
[10]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客户端规范
[11]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终端规范
[12]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
范
/手机电视SIM/USIM卡技术规
本标准需与《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客户端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数据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清富、常嘉岳、张慧媛、严砥。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用于中国移动与广电合作运营、共同管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
务的终端,原则上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使用,用于在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开
展方面为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提供依据;适用于GSM/GPF网络、EDGE 3G网络以及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规范性引用文件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
/手机电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QB-X-XXX-2009移动多媒体广播视
业务客户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QB-X-XXX-2008中国移动增强售后服务(DM终
端规范
2部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3]GY/T220-2-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
复用
3. 缩略语
表3-1缩略语表
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含义
GBA Gen eric Bootstrapp ing Architecture通用引导架构
SG Service Guide业务指南
4. 终端基本功能要求
4.1. 通信功能要求
现阶段终端应具备TD-SCDMA/GSM/GPRS信功能,并符合《中国移动TD-SCDM/终端设
备总体技术要求》和《中国移动GSM/GPR移动终端规范》。
42 机卡接口要求
支持手机电视业务的终端应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对SIM卡、UICC平台的USIM ISIM和SIM应用的选择;支持两条扩展命令:
AUTHENTICAT命令GBA模式和MBM模式。
具体参见《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SIM/USIM卡技术规范》。
4.3. 终端自注册
终端应支持DM的终端自注册功能。
终端自注册是指终端第一次开机时,必须将终端的IMEI及其他DM平台需要的基础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增强售后服务(DM平台。
平台侧负责解析此短信,并在平台侧建立终端IMEI和手机号码的对应关系列表。
如果终端侧机卡对应关系发生变化,终端必须再度进行自注册操作。
具体规定参见《中国移动增强售后服务(DM终端规范》。
4.4. 广播接收要求
终端应支持一种移动广播技术,能够完成对该广播信号的接收和解调。
并且满足该技术
对于以下指标的要求:
1)终端应支持该广播技术的信道参数
频率范围
信号带宽
调制阶数
2)信号接收灵敏度
静态时的灵敏度
移动时的灵敏度
3)其他指标
码流比特率:终端应支持该制式广播技术规范中所指定的码率范围;帧率:终端可解码帧率应支
持25帧/秒。
其它帧率可选,并且不超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类与级所规定的帧率范围。
具体指标应符合该广播技术所对应的国标或行标。
4.5. 解复用功能
终端应根据广播信号中的复用/解复用控制信息完成解复用控制参数的自适应配置,正
确完成对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的解复用。
具体要求应符合GY/T220-2-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
46 解扰功能
终端应根据从SG中解析出的SDP信息对广播信号进行解扰。
具体流程参见附录A终端解扰操作流程。
4.7.显示功能
4.7.1. 信号强度显示
除全屏外,在手机电视播放器的界面中应提供手机电视广播信号和移动通信网络信号的强度显示。
4.8. SG功能要求
4.8.1. 节目单显示功能
终端节目单应支持通过节目单中的节目直接进入该节目所在频道。
包含CMMBPar参数,终端应该根据该参数中指示的频率和时隙来接收
5. 编制历史SG的ACCESS^片中CMM的节目流。
版本号更新时间主要内容或重大修改1.0.0 2009-3-14 1.0.0版本
附录A 终端解扰操作流程
对于CMM广播节目,终端解扰操作流程如下:
1. 终端从SG中读取频道所对应的Access数据单元中CMMBPar中的frequenceNo和
servicelD。
并以SGDD勺BSMSelector 作为CA_System」D。
2. 终端根据frequenceNo从广播信道中接受广播流,并根据serviceID 从复用帧0
的业务复用控制表中找到该频道对应的复用帧ID和复用子帧序号。
同时,终端从
复用帧0的加密授权描述表中根据CA_System」D找到对应的ECM_Data_Type和
ECM_Transfer_type 。
3. 终端根据复用帧ID和复用子帧序号,从广播流接受所收看频道的广播子帧,并在
本子帧的数据段中根据ECM_Data_Type数据段中找到该频道所对应的ECM消息,终
端从ECM中获取MIKEY数据包。
4. 终端将MIKEY数据发送给卡,并从卡返回的响应中获得解密后的CW(即节目流密
钥),终端应保存Key Indicator 和CW的对应关系。
5. 终端从SG中解析出SDP根据SDP中的信息从RTP包的AU头中取出key Indicator
和IV,根据key Indicator 找到对应的CV,终端利用CW IV、SDP中的Salt等信
息解扰音视频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