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读|骨软骨瘤影像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44.36 KB
- 文档页数:4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⒈引言●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通常表现为骨性硬块的形成。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检查:X线检查是滑膜骨软骨瘤病最常用的初筛方法。
典型的表现为骨性硬块,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边界清晰。
●CT扫描: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对于观察骨肿瘤的内部特征和骨皮质受累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软组织详情,并能区分滑膜骨软骨瘤病与其他肿瘤之间的差异。
T2WI序列对于显示病灶的水肿和软组织变化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⒊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典型的X线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骨块,嵌入在关节周围软组织中。
骨块边缘光滑,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边界清晰。
骨块内部可见斑点状钙化。
●CT表现:CT能够显示骨块的更精细结构,包括分叶状和分叶状骨块。
同时可以观察到增强扫描后的骨块内部的血供情况。
●MRI表现:T2WI序列能够显示骨块内的软组织变化,如滑膜增厚和水肿。
增强扫描后,骨块周围的滑膜和软组织可呈现强化。
⒋鉴别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滑膜肉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内瘤和滑膜骨软骨瘤样骨肉瘤等。
通过综合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边界清晰度、内部钙化程度和周围软组织的受累情况等方面进行鉴别。
⒌附件●本文档未附带附件内容,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士获取。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暂无法律名词及注释相关内容。
简述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胫骨和尺骨等。
它的影像学表现有一些特征,可以通过X线、CT和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观察和诊断。
在X线影像上,骨软骨瘤呈现为一个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肿块。
它的内部通常有一定的矿化程度,呈现为骨膜下的片状或点状钙化,这些钙化区域对比度较高,容易被观察到。
在肿瘤周围,常可见到一层骨质增生的硬化带,这是由于肿瘤的生长刺激了新骨的形成。
而在CT影像上,骨软骨瘤的特征更加明显。
CT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骨质结构图像,使肿瘤的形态和内部钙化更加清晰可见。
骨软骨瘤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肿瘤内部可见到不同程度的骨质钙化,有时呈现为斑点状或片状,也可呈现为多个小团块。
肿瘤周围的硬化带在CT上也十分明显,显示为高密度的骨质增生带。
MRI影像对于骨软骨瘤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MRI上,骨软骨瘤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块,与周围正常骨质的信号相比较低。
肿瘤的内部一般不显示明显的信号变化,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区,这可能与肿瘤内的水分或纤维组织有关。
总体来说,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X线、CT
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准确诊断。
这些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医生确定骨软骨瘤的性质和范围,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骨肌影像]“骨软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骨软骨瘤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
右股骨远端触及无痛性肿物,质硬。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影像学报告描述右股骨远端正、侧位(图1A、图1B),右股骨远侧干骺端内侧宽基底骨性突起,其皮质及髓腔与母骨相延续。
CT平扫(图1C)清晰显示骨性突起的范围,突起的边缘呈略低密度影。
横轴位T2WI(图1D)清晰显示骨性基底及软骨帽。
矢状位T1WI(图1E),骨性突起中心部位与母骨相比呈等信号,周围呈低信号。
冠状位梯度回波序列(图1F),骨性突起中心部分与母骨相比呈等信号,周围可见弧线状高信号的软骨帽。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右股骨远端骨软骨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以长管状骨干骺端邻近骨骺部位最为好发。
患者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等。
病理上骨软骨瘤由骨性基底的瘤体、透明软骨构成的帽盖和纤维组织构成的包膜三部分组成。
X线表现:肿瘤多起始于干骺端,随骨的生长而向骨干移行。
①骨性基底:为突出于母骨骨皮质的骨性赘生物,发生于长管状骨者多背离关节面或垂直于骨干生长,可为宽基底或蒂状,与母骨相延续,外为骨皮质,内为骨松质;②软骨帽:未发生钙化时在X线片上不显影,钙化时可呈点状、环状、半环状、弧形。
CT表现:大多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中心密度较低,与母骨骨质相连续,软骨帽呈软骨样低密度,边缘多光整,其内可见点状和环形钙化。
MRI表现:可以清楚显示软骨帽的形态、厚度及其信号特征。
软骨帽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软骨帽周围可见T1WI、T2WI均呈低信号的包膜包绕;不同成熟度的骨组织和钙化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骨松质部分与正常骨松质信号相同。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多发性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与单发者相似,但骨骼畸形明显,尤其是长管状骨的塑形障碍,可造成干骺端增粗、骨干变短和关节畸形等。
【影像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也称之为滑膜软骨瘤病或滑膜软骨化生)为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特征性的表现为关节、黏液囊或腱鞘滑膜多发性软骨结节化生性增生。
绝大多数为单关节发生,多关节受累相对较少,膝关节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依次为髋、肩与肘关节。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表现1、 X线表现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受累关节遍布多个大小不一的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呈环形或点彩状,界限清楚,中心部密度较淡,而中间部围绕着致密环,前者代表着中心的松骨质,后者则系软骨基质钙化层的投影,关节腔变窄、骨质侵蚀和骨质疏松很少见。
表现不典型者可出现骨质侵蚀、软骨下囊肿、偶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位等。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2、CT表现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无重叠,可以弥补传统X线的不足,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位于关节腔内,也可呈线状聚集于滑膜上。
另外,CT 对于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积液及微小的骨破坏均较X线敏感,可显示对邻近骨造成的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对关节积液的显示也较X线平片清晰。
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3、MRI表现MRI具有高度的组织分辨率,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和多层面、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可提供非常清晰的关节内解剖细节,对血管、脂肪、液体、出血等有较高敏感性,可清楚显示病变的大小和范围及其向临近骨质和软组织侵犯的情况。
关节囊内可见多个小结节影,T1WI呈低信号强度,T2WI可见其信号不均,钙化部分呈低信号,而未钙化部分呈中等或高信号强度改变。
术前检查MRI均为手术提供了详细的解剖信息,特别是关节积液和关节软骨的侵蚀。
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4、小结X线平片检查方便、快捷、经济,可对本病得出较为明确的诊断,但具有密度分辨率不高和组织相互重叠的缺陷。
CT检查可清晰地发现病变,同时还可发现未钙化的骨软骨体、轻微的骨质破坏及积液。
MRI可清楚显示关节囊的肿胀及关节软骨,对少量的积液显示更为清晰,并且是无损伤的检查手段。
骨软骨瘤的诊断依靠影像学和临床表现
一、概述
骨软骨瘤是生长方面的异常,也有人叫错构瘤,瘤体由软骨帽和一个从骨侧面突出的组织组成,是儿童阶段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所有由软骨化骨的骨骼都可能生长骨软骨瘤,其中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最常见。
一般无压痛,较大的骨软骨瘤可压迫神经,恶变率极低,患儿成年后软骨帽如未消失可继发软骨肉瘤。
二、步骤/方法:
1、骨软骨瘤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图像即可诊断,肿瘤局部无压痛,直接冲击肿物或肿物蒂部发生骨折后才有痛感,有些压迫血管神经及内脏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用影像学图像来鉴别良性骨软骨瘤和继发肉瘤变的骨软骨瘤。
2、其x线表现为骨性病损自干骺端突出,其生长方向与肌肉的牵引方向一致,瘤体与受累骨皮质和松骨质相连,X线片上的肿瘤可见到骨性基底和软骨帽两部分,肿瘤外形不一。
因为肿瘤的骨质影像与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质结构完全相同,所以不易区分。
3、CT检查:可以明确软骨帽的厚度,有助于明确瘤体与母体间皮髓质的连续性。
MRI检查:可显示瘤体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可对瘤体进行定性分析,软骨帽的T1加权图像中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中呈高信号,>25mm的有恶变可能。
三、注意事项:
应多吃含钙、蛋白质多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维护骨骼的正常功能,清淡饮食,忌烟酒,忌辛辣食物,不吃含致癌物质的食物,注重饮食卫生。
成软骨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文:1.引言成软骨性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骨肿瘤,其影像学诊断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成软骨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介绍。
2.临床症状成软骨性骨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块、活动受限等。
详细描述患者的主诉和体征。
3.影像学表现3.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成软骨性骨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可显示肿瘤在骨骼中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X线影像的所见,包括肿瘤的形态、边缘、钙化等。
3.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和骨质破坏情况。
详细描述CT影像的所见,包括骨质破坏的程度、肿瘤的密度等。
3.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软组织分辨率,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软组织侵犯情况。
详细描述MRI影像的所见,包括肿瘤的信号强度、软组织浸润情况等。
3.4 骨显像骨显像检查可以全身范围内观察骨骼病变的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转移情况。
详细描述骨显像的所见,包括肿瘤的转移灶、骨质改变等。
4.鉴别诊断根据影像学特征,成软骨性骨肿瘤需要与其他骨肿瘤进行鉴别。
详细描述可能的鉴别诊断,并说明其影像学特征的差异。
5.治疗策略根据成软骨性骨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详细描述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优劣势。
6.结论成软骨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是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全面了解成软骨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X线影像、CT影像、MRI影像和骨显像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犯:指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或器官的过程。
2.转移: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转移到其他部位。
3.适应症:指治疗方法适用的疾病或病情范围。
4.优劣势:指治疗方法在效果、风险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优缺点。
常见骨肿瘤影像诊断分析概述及骨软骨瘤引言骨肿瘤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其中骨软骨瘤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骨软骨瘤通常生长在长骨表面,患者常常会因为疼痛、肿胀等症状而就诊。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肿瘤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对常见骨肿瘤的诊断分析进行探讨,重点关注骨软骨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好发于10-25岁的青少年。
其影像学特点包括:1.骨肉瘤常常位于长骨干骺端或近干骺端部位,例如股骨、胫骨等;2.影像学上呈现局部溶骨性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3.骨肉瘤还常常伴有软组织肿块,部分患者可有骨折等表现。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好发于20-40岁的成年人。
其影像学特点包括: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常位于长骨干骺端或近干骺端部位;2.影像学上呈现弥漫性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3.患者常常有明显的局部疼痛和肿胀,甚至可有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骨软骨瘤骨软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人。
其影像学特点包括:1.骨软骨瘤通常生长在长骨表面,好发于股骨、膝骨等部位;2.影像学上呈现成熟骨质、疏松骨质和纤维性骨质,通常是一枚边缘清晰、水平生长的良性肿块;3.骨软骨瘤通常没有严重的症状,但会因为肿块的存在而引起患者的关注。
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骨软骨瘤是一种典型的良性骨肿瘤,其特点如上所述。
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线检查: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表现是一枚边缘清晰、水平生长的良性肿块;2.CT检查:CT检查有助于了解骨软骨瘤的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状态,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3.MRI检查: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肿块内部信息,可以帮助鉴别骨软骨瘤与其他骨肿瘤之间的区别;4.骨扫描:骨扫描可以明确肿块的活动性和代谢情况,进一步了解其良恶性。
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CT、MRI和骨扫描等手段,综合分析各方面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滑膜骨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是一种罕见的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中发生软骨样转化的滑膜细胞形成滑膜下的软骨结节。
影像学诊断在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表现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MRI检查。
X线检查在X线检查中,滑膜骨软骨瘤病可表现为关节腔内的钙化影像。
这些钙化影像通常呈散在分布,大小不等。
在早期病变中,这些钙化影像可能较小、不规则,并且难以辨认。
随着病变的进展,钙化影像可能变得更大、更规则。
CT扫描CT扫描对于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CT图像中,滑膜骨软骨瘤病可呈现为关节腔内的软骨样结节。
这些结节可能与关节滑膜分离,但通常与关节囊连续,并且可见钙化。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评估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囊破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在MRI图像中,滑膜骨软骨瘤病可显示为关节腔内的良性软骨肿块。
这些软骨肿块可具有不均匀的T1和T2信号强度,并在造影剂增强后呈现显著的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但临床与其他关节疾病仍然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骨关节炎、滑膜肉瘤和滑膜骨软骨肉瘤等。
对于疑似滑膜骨软骨瘤病的患者,综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确定疾病的范围、指导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有着重要作用。
综合运用X线检查、CT扫描和MRI检查等影像学技术,对滑膜骨软骨瘤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概述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长骨的关节滑膜处。
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通过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管理。
影像学表现滑膜骨软骨瘤病在X线检查中常常呈现为半透明、囊状或结节状的病灶,具有以下特点:1. 形态:病变通常呈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骨质增生,边界清晰。
病灶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通常不超过3-4厘米。
2. 密度:病变密度相对较低,其内可见散在的斑点状和团块状钙化,呈混合密度。
这些钙化物往往是影响骨质的主要原因。
3. 骨皮质破坏:病灶常导致邻近骨皮质的受压或局部侵蚀,但一般不伴有软组织浸润。
4. 关节积液:在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检查中,常可观察到关节积液,多数病例为轻度至中度积液。
影像学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
X线检查X线检查是滑膜骨软骨瘤病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X 线片可以初步判断骨质增生的范围、形态和密度。
特征性的表现是病变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斑点状和团块状钙化。
在X线检查中,还可以观察到骨皮质的破坏迹象,但一般不伴有软组织浸润。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MRI图像能够显示病变的局部范围、关节积液情况、软骨和骨质病变程度。
在MRI图像中,滑膜骨软骨瘤病常呈现为低信号的子实质,周围常有高信号的滑膜增厚带。
在T2加权图像中,病灶内周围可见明显的高信号。
另外,MRI对于病变的分期和分级也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分期系统有Campanacci分期和Enneking分期。
通过MRI可以评估病变的分期和分级,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临床意义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影像学还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对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操作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帮助。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引言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疾病,其特征在于关节滑膜和骨组织的局部呈现软骨样增生。
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特征。
影像学诊断方法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X线摄影、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影像学技术在滑膜骨软骨瘤病诊断中的应用。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X线片可以显示软骨瘤病的骨组织增生情况,并能够预估软骨瘤的大小和位置。
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圆形或类圆形的透亮区域,边缘清晰,周围有一定的硬化带。
此外,软骨瘤病还可能出现钙化和骨皮质增厚等X线征象。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软骨瘤病的更详细的信息。
CT扫描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典型的CT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清晰,内部密度均匀。
在骨窗设置下,可以清楚地显示骨皮质增生、骨膜反应等特征。
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提供软骨瘤病更详细的组织学信息。
MRI能够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水肿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在T1加权图像上,软骨瘤病呈现为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
MRI还可以提供关于软骨瘤病的血供情况和组织特性的信息。
影像学诊断特征滑膜骨软骨瘤病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中具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1. 形态特征:软骨瘤病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清晰,大小通常在几毫米到数厘米之间。
2. 位置特征:软骨瘤病好发于关节滑膜附近的骨组织,如髌骨、髋臼、肩胛骨等。
少数可出现在软组织中。
3. 增强特征:软骨瘤病在造影剂增强的影像中常呈轻度强化,而邻近的软组织多无明显强化。
4. 骨皮质反应:软骨瘤病周围的骨皮质通常呈不规则的硬化带或骨膜反应,反映了肿瘤的侵袭性程度。
每日必读|骨软骨瘤影像诊断
【编者按】手部原发骨肿瘤较为罕见。
据报道,发病率占骨肿瘤的2%-5%。
指骨和掌骨处大部分骨肿瘤为良性,常常是因为意外损伤或出现病理性骨折进行X线检查时发现。
对病灶特征的描述可以有多种影像方法,其中X线、CT、MRI有助于对病灶进行评估和分类,而超声在诊断手部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专题中,我们将讨论手部常见良性骨肿瘤的影像特征,包括内生软骨瘤、骨样骨瘤、骨巨细胞瘤和囊性病变,以及表型相似的类似疾病;同时讨论手部可能出现的恶性病灶(如软骨肉瘤)及其影像特征,讨论各种成像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上的优缺点。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此类肿瘤的35%,占所有骨肿瘤的10%。
据报道,约1/10的骨软骨瘤发生于手足管状骨上。
骨软骨瘤包括骨皮质、骨髓质和一个软骨帽,X线上皮质和骨髓腔与母体骨相连是该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可能引起多种症状,最常见的是关节周围渐进性无痛性畸形。
骨软骨瘤的其他潜在并发症还包括骨折、血管损伤、肿块影响神经血管束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囊变和恶变。
骨软骨瘤有两个明显的X线表现:无柄(宽基底)和带蒂(图5)。
骨性部分与母体骨相连,外生骨疣在X线上也容易见到,尤其是带蒂病灶,呈背离关节面生长。
X线上诊断宽基底病灶有一定难度。
CT特别利于描述和诊断骨软骨瘤,薄层扫描有助于明确病灶与母体间皮髓质的连续性,对软骨帽上软骨成分的显示优于X线,且能测
量出软骨帽的厚度。
如前文所述,MRI也可以显示骨质与母体骨的连续性,尤其是骨髓的显示。
MRI在识别少见的或者复杂解剖区域(如手短状骨)的骨软骨瘤时优于其他成像方法。
另外,MRI可以显示病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
肌腱或神经血管束可能因病灶影响在T2WI上呈高信号。
最后MRI还能很好的显示软骨帽,软骨帽中的矿化部分在所有序列中呈低信号,非矿化部分在T2WI上呈高信号,T1WI上呈等信号。
骨骼成熟后骨软骨瘤会停止生长。
若成年后这些病变继续生长可能预示着向低级别外生软骨肉瘤恶变,即使据报道发生率小于1%。
图像上,若软骨帽超过1.5-2cm,会增加恶变的可能性。
骨软骨瘤恶变的表现有病灶间隔增宽、病灶和邻近母体骨骨皮质边缘模糊或侵蚀,以及巨大软组织肿块。
当孤立性骨软骨瘤出现症状时可以进行治疗,首选手术彻底切除病灶。
据报道,术后复发率约2%,但若切除不彻底,复发率会更高(图6)。
图5. 骨软骨瘤(外生骨疣)。
a图为37岁男性手部X线正位片,食指近节指骨远端尺侧见一宽基底外生骨疣(箭头)。
b,c图分别为另一患者的X线片和临床照片,远节指骨粗隆可见一外生骨疣(b图箭头)伴手指畸形。
d图为术中图片,可见一软骨帽呈典型的“珍珠样”外观。
图6. 15岁患者出现手指骨软骨瘤(外生骨疣)伴畸形。
a图X线片上,食指(箭头)和中指(三角箭头)近节指骨基底部见突向内侧的外生骨疣。
b图为手术切除1年后的X线片,食指未见复发,但中指见复发间隔和增长的外生骨疣。
版权申明
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