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量计算例题4.
- 格式:docx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
z自基底标高起算。
当z=0m,σsD=19.5×2=39(kPa)z=1m,σsz1=39+19.5×1=58.5(kPa)z=2m,σ=58.5+20×1=78.5(kPa)sz1z=3m,σ=78.5+20×1=98.5(kPa)sz1z=4m,σ=98.5+(20-10)×1=108.5(kPa)sz1z=5m,σ=108.5+(20-10)×1=118.5(kPa)sz1z=6m,σ=118.5+18.5×1=137(kPa)sz1z=7m,σ=137+18.5×1=155.5(kPa)sz1=20kN/m3。
(2)基底压力计算。
基础底面以上,基础与填土的混合容重取γ(3)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4)基础中点下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用角点法计算,L/B=1,σzi=4K si·p0,查附加应力系数表得K si。
(5)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 n考虑第③层土压缩性比第②层土大,经计算后确定z n=7m,见下表。
例题4-1计算表格1z (m)zB/2Ksσz(kPa)σsz(kPa)σz/σsz(%)zn(m)0 1 2 3 4 5 6 70.81.62.43.24.04.85.60.250 00.199 90.112 30.064 20.040 10.027 00.019 30.014 8201160.790.2951.6232.2421.7115.5211.903958.578.598.8108.5118.5137155.529.7118.3211.337.6按7m计(6)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A 独立基础沉降计算A.1 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应力0p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为: k G G Ad γ=,G γ—回填土和基础加权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 /m 3);A —基础底面积(A a l =⨯);d —基础埋深。
如地下水面超过基础底面时应扣除水浮力10k G w G Ad Ah γ=-,w h —水位距基础底面距离。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k kk F G p A+=,k F ——上部荷载准永久值组合;基础底面自重压力为:ch m d σγ=,m γ——基底以上原状土加权平均重度或浮重度;i im ihhγγ=∑∑。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0k ch p p σ=-A.2 确定分层厚度、沉降计算深度:由b 查《基规》第29页表5.3.6 得z ∆。
当①无相邻荷载影响;②1.030.0m b m ≤≤;同时满足时,按《基规》第29页式5.3.7:(2.50.4ln )n z b b =-。
基底以下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距离为i z ,最后一层i z 的取值使得in zz ≥∑。
A.3 列表计算分层沉降量:b 始终取矩形基础短边,l 1 = l /2 ,b 1 = b /2 。
i z 为层底埋深(各层土的层底至基础底面),表格最底行i n z z =,倒数第二行i n z z z =-∆。
第4列为4乘以查《基规》第113页表K.0.1-2得到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i a 。
上表中l 1 = l /2 = 2.50m ,b 1 = b /2 = 2.00m ;z n = 7.78m 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 95.74 mm, z = 7.18m 至7.78m(∆z 为0.60m ,最后一层土向上∆z 厚度)计算沉降量:∆s'n =2.39 mm ≤0.025∑∆s'i = 0.025×95.74 = 2.39 mm (《基规》第28页式5.3.6),满足要求,否则加大计算深度,直到满足为止。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假设需要计算一个桥梁的单桩基础沉降,其桥墩直径为2m,桥墩高度为20m,桩长为30m,桩径为0.5m。
已知桩侧土壤的面积重为18kN/m,桩端土壤的面积重为19kN/m,黏聚力为15kPa,内摩擦角为28°。
该桩基础的承载力为5000kN,同时考虑桩身侧阻和底部端阻的影响。
解题步骤如下:1. 计算桩顶荷载:单桩基础的承载力为5000kN,由于桥墩直径为2m,因此桩顶荷载可以通过荷载面积计算得出:A = πd/4 = 3.14 × 2/4 = 3.14mq = 5000kN / 3.14m = 1592.36kN/m2. 计算桩身侧阻力和底部端阻力:桩身侧阻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f = Ks × Ap ×σv其中,Ks为侧阻系数,Ap为桩身侧面积,σv为有效应力桩底端阻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b = Kp × Ab ×σp其中,Kp为桩底阻力系数,Ab为桩底面积,σp为桩端土壤的有效应力根据国标规定,该桥梁的侧阻系数Ks为0.6,底部阻力系数Kp 为9.5。
同时考虑到桩身直径较小,因此可以假设桩顶承受的荷载全部由桩身侧阻和底部端阻共同承担,则有:Rf + Rb = qA将Rf和Rb代入上述公式可得:Rf = (qA - KpAbσp) / (1 + KsAp/Ab)3. 计算桩身平均侧阻力:桩身平均侧阻力可通过下式计算:fa = Rf / Lp其中,Lp为桩长4. 计算桩端沉降:桩端沉降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s = Q / Es + ∑faAi / Es + qbAh / Eh其中,Q为桩顶荷载,Es为桩的弹性模量,∑faAi为桩身平均侧阻力的合力乘以桩身长度,qbAh为桩底端阻力乘以底部面积并除以底部土壤的弹性模量Eh。
将已知参数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Δs = 1592.36kN/m / 10000MPa + (0.6 ×π× 30m × 15kPa) / 10000MPa + (9.5 ×π/4 × 0.5 × 19kN/m) / 3000MPa= 0.159m5. 校核桩身侧阻和底部端阻是否满足要求:桩身侧阻力和底部端阻力应该满足以下公式:Rf <= Ksf ×σv × ApRb <= Kpb ×σp × Ab根据国标规定,侧阻安全系数Ksf取1.5,底部阻力安全系数Kpb取2。
地基沉降计算一、填空1、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自重应力的土称为土。
2、某土在压力为100kPa,200kPa时对应的孔隙比分别为0.85和0.82,则该土的压缩性。
3、饱和土体渗流固结完成的条件是土中孔隙水应力。
4、饱和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孔隙中自由水随时间缓慢,体积逐渐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5、在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理论中假定土中水和土粒。
6、饱和土的渗透固结过程中应力消散,应力增加。
7、在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理论中假定土中水的渗流服从。
8、根据OCR的大小可把粘性土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9、土的压缩试验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完成的。
压缩系数反映了________。
10、在应力历史上地基土所经受的最大有效应力称为________。
11、前期固结压力与现有的自重应力的比值称为________。
12、饱和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孔隙中的水逐渐被排出,土的体积逐渐被压缩的过程称为________。
二、单项选择1、室内压缩试验中,完全侧限意味着()A.水的体积不变B.土样的体积不变C.土颗粒不变D.土样的横载面不变2、下列土中,压缩曲线最平缓的是()A.杂质土B.淤泥C.淤泥质土D. 密实砂土3、室内压缩试验采用的仪器为()A.直剪仪B.固结仪C.液限仪D.十字板剪力仪4、基础最终沉降量包括()A.主固结沉降B.瞬时沉降C.次固结沉降D.以上三者5、其他条件相同时,单面排水所需固结时间是双面排水的()A.0.5倍B.1倍C.2倍D.4倍6、室内压缩曲线越陡土的()A.压缩模量越大B.压缩系数越小C.压缩指数越小D.压缩性越高7、关于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描述不正确的是()A.假定地基土仅有竖向变形B.按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C.考虑了地基基础的协同作用D.一般情况下取附加应力与自至应力之比为20%的点处8、土的固结程度越大,土的()A.强度越高B.强度越低C.压缩性越低D.A和C9、土的压缩性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
4-1 设土样样厚 3 cm ,在 100 ~ 200kPa 压力段内的压缩系数= 2 × 10 - 4 ,当压力为 100 kPa 时 , e = 0.7 。
求:( a )土样的无侧向膨胀变形模量;( b )土样压力由 100kPa 加到 200kPa 时,土样的压缩量S 。
4-1 解:( a )已知,所以:( b )4-2 有一饱和黏土层,厚 4m ,饱和重度= 19 kN/ m 3 ,土粒重度= 27kN/ m 3 ,其下为不透水岩层,其上覆盖 5m 的砂土,其天然重度γ = 16 kN/ m 3 ,如图 4 - 32 。
现于黏土层中部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并绘出e - lg p 曲线,由图中测得压缩指数C c 为 0.17 ,若又进行卸载和重新加载试验,测得膨胀系数C s = 0.02 ,并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 140 kPa 。
问:( a )此黏土是否为超固结土?( b )若地表施加满布荷载 80 kPa ,黏土层下沉多少?图 4 - 32 习题 4 - 2 图4-3 有一均匀土层,其泊松比= 0.25 ,在表层上作荷载试验,采用面积为1000cm 2 的刚性圆形压板,从试验绘出的曲线的起始直线段上量取p = 150 kPa ,对应的压板下沉量S = 0.5cm 。
试求:( a )该土层的压缩模量E s 。
( b )假如换另一面积为 5000cm 2 的刚性方形压板,取相同的压力p ,求对应的压板下沉量。
( c )假如在原土层 1.5m 下存在软弱土层,这对上述试验结果有何影响?4-4 在原认为厚而均匀的砂土表面用 0.5m 2 方形压板作荷载试验,得基床系数(单位面积压力 / 沉降量)为 20MPa/m ,假定砂层泊松比= 0.2 ,求该土层变形模量E 0 。
后改用2m × 2m 大压板进行荷载试验,当压力在直线断内加到 140 kPa ,沉降量达 0.05m ,试猜测土层的变化情况。
<作业3> 第四章 土压缩与地基沉降班级: 姓名: 学号:1.P334习题4-12.P334习题4-33.P335习题4-64.有一厚H 的饱和黏土层,单面排水,加荷两年后固结度达到70%;若该土层双面排水,则达到同样的固结度70%,需要时间为多少。
5.有一条形基础,埋深2m ,基底以下5m 和7m 处的附加应力分别为65kPa 和43kPa ,若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土的饱和重度sat =18 kN/m 3,应力范围内的压缩模量E s=1.8MPa ,求5~7m 厚土层的压缩量为多少?6.如图所示:饱和粘土层厚3m ,孔隙比e=0.8,土粒相对密度G S =2.7,压缩系数a=3×10-4kPa -1,渗透系数k=3×10-8cm/s 。
顶面覆盖有细砂层,地表面作用有满布荷载。
在现场取土样进行室内固结试验,两面排水,试样厚2cm ,10min 后固结度达到50%,求:(1)饱和粘土层的总沉降量;(2)固结系数;(3)饱和粘土层固结度达到90%时,所需的固结时间是多少,这时沉降量多大?参考答案1.初始状态e0 e1 e2 e3①推导公式:()1H H e 1e e 1H e 1H e 11H v e 11H v 2121221122s 11s -⋅+=⇒+=+⇒⎪⎪⎭⎪⎪⎬⎫+=+= (1) 上述公式中e 1和e 2对任一两级荷载都成立。
或者用公式()121112H S e 1e e -⋅+-= (2) ②7.2G s =,试验结束后,%8.27w =,%100S r = 由751.07.2%8.27e e G w S 33s r =⨯=⇒⋅= ③利用公式(1)求e 0,()()769.01980.12751.011H H e 1e 330=-⨯+=-⋅+= ④利用公式(2)求e 1,()()760.02990.12769.01769.0H S e 1e e 10001=-⨯+-=⋅+-=- ⑤利用公式(2)求e 2,()()742.02970.12769.01769.0H S e 1e e 20002=-⨯+-=⋅+-=- ⑥1232132MPa 18.0200300742.0760.0p p e e a --=--=--= 2.规范法公式:()1i 1i i i s0s z z E p H E S ---==αασ①MPa 54.011a e 1E 0s =+=+=②0p kPa 12526.3900A F p ==⨯== ③()()m 445.42ln 4.05.22B ln 4.05.2B z n =-⨯=-= ④m 111.0445.4105125S 3=⨯⨯= 3.(1)求?S 1t ==(2),cm 20S t =求t解:(1)由公式S U S t ⋅=计算MPa 20.725.08.01a e 1E ,kPa 240,cm 10H H ,E S 0s s =+=+====σσ其中 得:m 333.010102.7240S 3=⨯⨯= v 2T 42e 81U ⋅-⋅-=ππ,2v v H t C T ⋅=,其中y 1t =,m 10H =,()()y /m 40.14101025.08.01100.2a e 1k C 232w 0v =⨯⨯+⨯⨯=⋅+=--γ 所以144.010140.14T 2v =⨯=得%2.43e 81U 144.0422=⋅-=⨯-ππ则m 144.0333.0%2.43S t =⨯=(2)%1.60333.01020S S U 2t =⨯==- 287.0T e 81U v T 42v2=⇒⋅-=⋅-ππy 993.1t H t C T 2v v =⇒⋅=4. y5.0t 1H H t t H t C H t C T T U U ,y 2t ,H 21H ,H H 2212221222V 211V V V 2112121=⇒=⨯=⋅⋅=⇒==== 5.()m 06.02108.1436521H E S 3S =⨯⨯+⨯=⋅=σ 6.(1) ()()s /m 108.1101038.01100.3a e 1k C 27410w 0v ---⨯=⨯⨯+⨯⨯=⋅+=γ (2) cm 108.011033200H a e 1S 4=+⨯⨯⨯=⋅+=σ(3)U=90%时,由848.0T e 81U v T 42v 2=⇒⋅-=⋅-ππ 由d 741.490s 1024.4108.13848.0t H t C T 7722v v =⨯=⨯⨯=⇒⋅=- 此时,cm 9.010%90S t =⨯=。
【例题4-2】
设基础底面尺寸为4.8 m2×3.2 m2,埋深为1.5 m,传至地面的中心荷载F=1 800 kN,地基的土层分层及各层土的侧限压缩模量(相应于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应力段)如图4-10所示,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为f k=180 kPa,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
图4-10
【解】(1)基底附加压力
(2)取计算深度为8 m,计算过程见表4-7,计算沉降量为123.4 mm。
(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 n
根据b=3.2 m查表4-4 上可得∆z=0.6 m相应于往上取∆z厚度范围(即7.4~8.0 m深度范围)的土层计算沉降量为l.3 mm≤0.025×123.4 mm=3.08 mm,满足要求,故沉降计算深度可取为8 m。
(4)确定修正系数ψs
由于p0≤0.75f k=135 kPa,查表4-3得:ψs =1.04 (5)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s
表4-7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z
表4-4 ∆z的取值
表4-3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 基底附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