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农药悬浮剂
- 格式:pdf
- 大小:183.50 KB
- 文档页数:3
微胶囊技术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微胶囊剂可谓是当前农药新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
虽然,它在农药制剂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还很小,远排不上农药主要剂型的地位,但鉴于它拥有诸多极具魅力的优点和功能,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3]。
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人们对于安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微胶囊剂的许多优点势必将成为农药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1 微胶囊剂的特点和功能[4~6]微胶囊剂(microcapsules,MC),严格说应是微胶囊悬浮剂(capsulesuspensions,CS)。
它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作为囊心的农药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将它们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
微胶囊剂从外观看,很像水乳剂(EW),也是以水作为基质的非均相体系,活性成分包含在分散的油相之中,所不同的是在分散的油相粒子外层,包以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极薄的囊膜。
正是此囊膜,赋予该剂型许多重要的功能:①它将油相和水相隔开,因此有些对水不稳定的农药活性成分如有机磷等,难以制成水乳剂和微乳剂(ME),却可制成微胶囊剂。
②抑制了因许多环境因素(如光、热、空气、雨水、土壤、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造成的分解和流失,提高了药剂本身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和环境。
③囊膜可抑制农药的挥发性、掩蔽其原有的异味,降低它的接触毒性、吸入毒性和药害,减轻它对人畜的刺激性和对鱼类的毒性等。
④引入控制释放的功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延长其持效期,从而可减少施药的数量和频率,改善农药对环境的压力。
⑤为多种不同性能的农药活性物质的有效复配提供极大的方便。
⑥囊膜的存在也改善了制剂的胶体和物理稳定性。
不难看出,微胶囊的上述功能,无论对于现有农药品种的改进和完善,或是促成新农药品种的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都将是极其重要的。
2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5~10]2.1 物理法、相分离法和界面聚合法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可分为三类,即物理法、相分离法和界面聚合法。
农药新剂型之微胶囊悬浮剂CS农药登记-中国农资人论坛-农资第一互动媒体1、农药微胶囊剂的特点和功能农药微胶囊剂(Microcapsules, MC),分为微胶囊悬浮剂(Ca psule Suspensi*****, CS)与微胶囊粒剂(Encapsulated Granule, C G)、微胶囊干悬浮剂(Capsulated Dry Flowable, CDF)等。
不过目前商品化的产品绝大部份为微胶囊悬浮剂,它的国际剂型代号CS,它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作为囊心的农药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将它们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
根据不同用途和制备方法,它的平均粒径一般在1-20μ,或20-5 0μ,更有大者达到100μ(0.5-2μ)和囊壁空隙度。
所包的农药活性物质称为芯料,构成囊壁的材料称为囊材。
芯料在囊壁的控制下可调节农药的逸出速度,缓慢释放,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微胶囊剂可谓是当前农药新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
虽然,它在农药制剂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还很小,远排不上农药主要剂型的地位,但鉴于它拥有诸多极具魅力的优点和功能,已日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当前,人们对于安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微胶囊剂的许多优点势必将成为农药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微胶囊剂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主要是:(1)生产工艺要求严格,限制了制剂生产的普及面(2)根据成套工艺不同,有时相对成本较高(3)开发周期较长等。
2. 微胶囊的结构及农药的释放释放速率囊芯物质的释放是通过囊壁的破坏或扩散作用。
物理破坏如囊壁收缩或害虫钻锥,化学破坏如水解、热作用、光或PH改变等。
释放速率由以下因素决定:(1)囊壁表面积;(2)囊壁厚度;(3)扩散系数;(4)分配系数;(5)渗透性;(6)活性成份在囊壁内外的浓度梯度差。
囊芯物质通过囊壁的释放速率还与囊壁结构(交联度),囊壁材料的类型和物理性质以及活性物质的浓度有关。
农药剂型及特点介绍
农药剂型是指农药制剂的一种表述形式,包括溶液、悬浮剂、粉剂、乳剂、微胶囊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等。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农药应用方式和作物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溶液剂型:农药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剂型。
其特点包括易于使用、混合均匀、喷洒均匀,但容易挥发、流失、降解和污染环境。
2.悬浮剂型:农药悬浮于溶液中,并通过搅拌或摇动保持悬浮状态的剂型。
其特点包括分散性好、吸附性佳、较稳定,适用于喷洒和喷雾。
3.粉剂型:农药以固体粉末形式出现的剂型。
其特点包括易于制备、储存和运输,适用于土壤施药、种子处理和直接撒布。
4.乳剂型:农药悬浮于水中形成乳状液体的剂型。
其特点包括稳定性好、着附性强、使用方便,适用于喷洒、涂抹、沾膜和浸种等作业方式。
5.微胶囊剂型:农药包裹于胶囊中,通过喷雾或摇晃破裂胶囊释放的剂型。
其特点包括保护农药、减少挥发和降解,适用于植物表面处理和害虫控制。
6.颗粒剂型:农药颗粒化成颗粒状的剂型,可溶于水或附着于植物表面。
其特点包括储存方便、施药方便、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土壤处理、种子保健和植物体内吸收。
7.水分散粒剂型:农药以颗粒状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浮液的剂型。
其特点包括悬浮性好、使用方便、作用快速,适用于喷雾、洗蘸和涂抹等应用方式。
不同的农药剂型适用于不同作物类型和作业方式,可以提高农药的有效性和使用效果。
同时,农药剂型的选择也涉及到环境、经济和安全等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使用农药剂型应按照使用说明,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措施。
专利名称:一种无残留乳化剂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南连城,张阳洋,石伟山,周桂东,张龙
申请号:CN202010966262.9
申请日:20200915
公开号:CN112075419A
公开日:
202012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残留乳化剂农药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甲基嘧啶磷与引发剂及囊壁反应单体相混合,搅拌得到分散相;将可聚合型乳化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并得到连续相;将分散相和连续相混合,按照预设转速进行高速剪切乳化,得到稳定的水包油体系的混合液;将混合液升温,搅拌并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再升温以进行固化;将固化后的甲基嘧啶磷微胶囊乳液降至室温,向乳液中加入助剂,即得到微胶囊悬浮剂,还公开了一种无残留乳化剂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包括所述的一种无残留乳化剂农药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囊芯和囊壳,利用甲基嘧啶磷为主要芯材,壁材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控制。
申请人: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211599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双巷路6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伍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标准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生产标准和相关要求一、引言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是一种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的农药制剂。
本文将介绍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的生产标准和相关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原料要求1. 二甲戊灵活性成分:纯度不低于90%。
2. 悬浮剂助剂:应选用符合卫生要求且纯度高的原辅材料,并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三、质量控制1. 外观要求:悬浮剂应呈乳白色混浊液体,无明显沉淀和分层现象。
2. 固体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声明的含量。
3. 粒径分布:主要粒径应在1~5微米之间。
4. 乳液稳定性:制剂在室温下储存一个月后,不应出现明显的沉淀和分层现象。
四、生产工艺1. 二甲戊灵活性成分的微囊化:应采用合适的封闭剂和包埋剂,确保微囊的稳定性和可控释放性。
2. 制备悬浮剂:将微囊活性成分与悬浮剂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搅拌、研磨等工艺方式,制备成悬浮液。
3. 灌装包装:生产出的悬浮剂应符合国家包装规定,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避免污染和泄漏。
五、贮存和运输要求1. 贮存温度:悬浮剂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温度不超过35℃。
2. 防潮防晒:悬浮剂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变质和降解。
3. 避免剧烈震动:悬浮剂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微囊破裂导致质量损失。
六、质量控制体系1. 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应设立完善的监控措施,及时记录和报告生产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纠正。
2. 质量检验:对每批悬浮剂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固体含量、粒径分布等指标。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符合规定的悬浮剂,应及时进行处置,防止流入市场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风险控制和安全要求1. 严格遵守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法规,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法,并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
2. 员工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农药使用的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废弃物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残留物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微囊剂原理
农药微囊剂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制剂,通过包覆技术将活性成分封装在微小的囊
体中,形成固体颗粒或液态悬浮剂。
农药微囊剂的原理是在农药颗粒的外层形成一个微小的囊,内部包含活性成分。
这种微囊剂可以通过气相、液相或其他方式释放活性成分,从而实现农药的控制释放和持续效果。
农药微囊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通常
是一种聚合物,如聚合物微球或聚乙烯醇。
然后,在溶剂中加入活性成分和聚合物,形成一个乳液体系。
接下来,通过加热、搅拌或其他人工手段,实现大颗粒的细化和均匀分散。
最后,采用干燥、喷雾等方法,将乳液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态悬浮剂转化为微囊剂。
农药微囊剂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微囊剂可以延长农药的释放时间,提高农药
的持效性。
其次,微囊剂可以提高农药在外界环境中的稳定性,减少活性成分的挥发和分解。
此外,微囊剂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毒性,提高农药的安全性。
最后,微囊剂还可以改善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药微囊剂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它可以通过喷洒、灌溉、种植等方式使用,并可以根据具体的作物和病虫害类型进行调整。
农药微囊剂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药微囊剂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制剂,通过封装活性成分在微囊中,实现
农药的控制释放和持续效果。
它具有许多优点,可以提高农药的持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利用率。
农药微囊剂的应用有望促进农作物的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容易出现的⼏个物理性能问题
⼀、粘结团聚问题:虽然微胶囊悬浮剂可以成囊,但是成囊后储存⼀段时间容易造成团聚、粘结、分散性差等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使⽤和倾倒余量这个质量指标。
⼆、分层析⽔问题:按照质量指标要求悬浮剂可以出现析⽔现象的,只要能够摇匀,其他指标合格,就应该算是合格的,但是由于农民认识和商家竞争问题,分层析⽔也算作质量问题。
三、悬浮问题:悬浮率指标是微囊悬浮剂质量指标之⼀,在加⼯过程中掌握不好会出现悬浮率低的问题。
四、释放问题:微胶囊悬浮剂属于缓释农药剂型,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不同的使⽤场所,对速效和持效要求是有差别的。
因此能否根据不同应⽤场所,做出合理释放速度的制剂也是⼀个技术上的关键问题。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一、微胶囊悬浮剂农药的概念和外观特征:微胶囊悬浮剂农药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
它包括囊壁和囊芯两部份,囊芯是农药有效成份及溶剂,囊壁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
这个剂型分为持续相和非持续相,持续相为水和助剂,非持续相是被包覆的农药微小胶囊。
微胶囊悬浮剂外观是一个粘稠状流动液体,跟水乳剂及水悬浮剂相似。
微胶囊其外形呈球形、橄榄球形、谷粒或其他形状的悬浮液体。
微胶囊直径一般在3-30微米。
用400倍显微镜观察大约相当于小米粒和绿豆粒大小。
(附显微镜照片)二、微胶囊悬浮剂农药发展状况:微胶囊农药剂型于上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发展,最初目的是将高毒农药低毒化,如甲基对硫磷微胶囊悬浮剂。
我国80年代后期也开始有所发展,甲基对硫磷微胶囊悬浮剂、倍硫磷微胶囊悬浮剂也开始生产、销售。
最近几年由于环境保护、溶剂欠缺等因素,国内外对这个剂型普遍开始重视,而且陆续有这个剂型产品记录和销售。
目前在国内记录的主要品种有:30%、35%辛硫磷(山东胜邦鲁南、南通宝灵、新沂科大)20%、25%、30%毒死蜱(山东胜邦鲁南、南通宝灵、东营洁保)1.2%、2%阿维菌素(黑龙江平山林药厂、河北威远)20%三唑磷(山东胜邦鲁南)48%甲草胺(兴农药业)43%二甲戊灵(德国巴斯夫)36%广灭灵(美国富美实)1%甲氨基阿维菌素(广东瑞德丰)5%、10%高效氯氰菊酯(黑龙江平山林药厂)2.5%、10%高效氯氟氰菊酯(先正达、陶氏益农等)。
三、微胶囊悬浮剂农药制造方式:微胶囊悬浮剂制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是囊壁成膜反映发生在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界面上,反映在常温下即可进行。
该方式的大体进程是,先将成膜反映所用的油溶性高分子单体,溶解在农药原油中组成所谓的有机相(若是农药不是油状液体而是固体,则应先将它溶解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中)。
然后,将此有机相加入乳化剂、水在高速剪切条件下,形成水包油乳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