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475.92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 km = 1000 m ;1 m = 10 d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 h = 60 min ;1 min = 60 s4.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停表5. 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v = \frac{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1 m/s = 3.6 km/h2.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3. 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2.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 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 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7.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 );1min=60s;1h=60min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及常考热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2)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长度估测:黑板长2.5 m、课桌高0.7 m、篮球直径24 cm、指甲宽度1 cm、铅笔芯直径1 mm、新铅笔长1.75 dm、手掌宽1 dm、墨水瓶高6 cm3.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放后的总长度L,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n,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l=L/n。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小球、硬币、圆柱形物体的直径,测量人的身高等。
(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
如测量图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在细线上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4)化直为曲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路程(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得出路程的长度。
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参考答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0.1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班级姓名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3.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最佳的测量方法是()
5.小阳不慎将钢尺掉入沸水中煮了一段时间,从水中取出后垫上纱布立即测量小课桌的长度。
他测得的长度比桌子的真实长度()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6.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A.量程3 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7.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他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8.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
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
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9.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
10.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
的环境监测。
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
小于或等于2.5(填长度单位)的细颗粒物。
探究创新
★11.用刻度尺测量右图所示中三个人的高度,
你会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12.北京到重庆的交通简图如图所示。
小明认真阅读和思考后认为,从北京到重庆并非只有一条路和一种交通方式,为此,他提出A、B、C三种方案。
A.可以乘飞机直达
B.可以乘火车到达
C.可以先乘飞机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而上至重庆
(1)根据生活经验,请你再为他补充一条,并表述在下面横线上。
(2)综合小明的三种方案和你的一条补充,你认为从这四种方案里能否得出以下结论:
①从北京到重庆所通过的路程是(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②从北京到重庆两地间的位置的变化是(选填“一样”或“不一样”)的。
③从北京到重庆两地间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能否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参考答案:
1.A在长度测量中,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也可使被测长度的起始端与某一整数刻度线对齐,在读数后减去起始端的读数即可。
2.A
3.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m。
4.B选项D看似与选项B一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在于选项B中圆柱体的起始刻度线与4.00cm刻度线对齐,选项D中圆柱体的起始刻度线与4.48cm或4.49cm对齐,故选项B 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
5.B本题考查测量的同时还考查了热胀冷缩的知识。
钢尺在沸水中受热膨胀,则分度值比实际偏大,故测量数值比实际长度偏小。
6.A刻度尺的选择是由测量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
由于人的身体长度一般不超过3m,而且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差异很小,不可能超过
1dm,所以选择量程3m,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最合适,故选项A正确。
7.解析:此题是估算题,人平时走路的步幅为0.4~0.8m,即40~80cm,跑百米所需时间为10~20s。
答案:cm s
8.解析: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题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其读数为4.8cm(4.6cm或4.7cm);题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4.70cm(4.71cm)。
答案:4.8(4.6或4.7也对)4.70(4.71也对)
9.答案:337.5
10.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
答案:微米(或μm)
11.解析:单凭感觉来判断,常常是不准确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利用测量仪器进行科学的测量,不管是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对于日常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量出三人的高度相同。
说明感觉有时是靠不住的。
12.答案:(1)先乘飞机到西安,再乘火车到重庆(2)①不相等②一样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