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第一节 透镜 复习与检测(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8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检测卷 一、选择题。(30分) 1.下面的光学设备中,利用了图中原理的是(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潜望镜 2.为了进行光学实验,物理课外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了一个可在筒内前后移动的灯泡。为使筒内射出的灯光是平行光,在纸筒的另一端需要安装的光学器件和灯泡的位置应分别是( ) A.凸透镜 焦点处 B.凸透镜 焦点以内 C.凸透镜 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凹透镜 二倍焦距之外 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4.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放映时,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画面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大约为50 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5.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对图乙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A. 2或4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 6.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7.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 cm移至120 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如图所示)。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 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像 B.等大的像 C.缩小的像 D.正立的像 9.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 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 cm B.f=5 cm C.f=8 cm D.f=12 cm 10.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所示。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28 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于( ) A.幻灯机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二、填空题(36分) 11.(9分)“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的_____范围,能形成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2.(6分)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_____(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13.(6分)明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屏之间的距离为40 cm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只能在屏上得到一次清晰的像,则该像是一个__ 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14.(9分)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有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___凸透镜。 15.(6分)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甲图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成实像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2.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
若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10cm B.一定等于10cmC.一定大于10cm D.可能小于10cm,也可能大于10cm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D.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4.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某小组提出的做法如下: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远镜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备品进入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的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B.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照相机C.第一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D.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B.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C.光屏上仍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D.光屏上将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处,如图所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能得到下列哪种实验结果()A.将蜡烛移动位置,发现蜡烛越靠近35cm处时,像就越大B.将蜡烛移到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30cm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移到4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8.下列光学元件在常规使用过程中能成等大虚像的是()A.平面镜B.近视镜C.远视镜D.放大镜9.下列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等大B.透镜成的像是实像,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C.海市蜃楼是光通过折射成的物体的虚像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虚像10.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1.如图,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甲和乙,则()A.小红和小明离小强的距离相同B.小红离小强比较近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远离小强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靠近小强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13.显微镜主要的构造是物镜和目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观察微小物体时,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放大的实像,这个像刚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的折射,可以得到一个正立、放大、____像。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填像的大小)的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②④⑤⑥2.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3.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4.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其中应选择凹透镜是()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5.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6.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OF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7.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是凸透镜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8.如图甲所示,某透镜正对太阳光,在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为了判断出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小明将透镜逐渐远离白纸,观察白纸上的现象进行判断。
对此操作以下看法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B.无法判断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二、填空题9.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___ __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图中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2、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4、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A.远视镜凸透镜B.近视镜凹透镜C.远视镜凹透镜D.近视镜凸透镜5、如图所示,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决定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眼睛看物体就越清楚。
视角大小不仅和物体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A. 站在远的高的人B. 远的一棵高的小树C. 远的高的栏杆D. 远的高的竹竿6、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7、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所成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8、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
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9、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10、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望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B.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C.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D.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11、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12、有关生活中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老花镜是凹透镜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放大镜是凹透镜D.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二、填空题。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2.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4.如图所示,手机扫描物品上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手机远离二维码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5.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某小组提出的做法如下: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6.疫情期间随着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图所示的这个小东西,迅速蹿红寻常百姓家,这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
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教师直播课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虛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D.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7.如图所示,关于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u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当5cmC .当cm 25u 时,成放大的像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9.下列所给现象,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电影放映B .凹面镜取火C .手机自拍D .天体观测10.下列光学元件在常规使用过程中能成等大虚像的是( )A .平面镜B .近视镜C .远视镜D .放大镜11.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 .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12.费县的许家崖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图。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2.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凹透镜,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D.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成在视网膜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B.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C.光屏上仍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D.光屏上将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漫反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B.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D.凸透镜能成正立的实像6.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B.用放大镜看字C.水中筷子“弯折”D.湖中倒影7.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实际上是一个可伸缩的金属杆,如图所示。
下列是小枫和小红同学关于对“自拍神器”和手机拍照的一些讨论:甲:伸长金属杆,增大了像距,拍出的像变小,减小了取景范围;乙:伸长金属杆,增大了物距,拍出的像变小,增大取景范围;丙:手机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丁:要使人像更亮,自拍者尽量面向有光的地方。
你认为讨论正确的是()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8.微信支付从密码支付到指纹支付再到刷脸支付,关于手机刷脸支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镜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B.刷脸时,人脸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人脸远离摄像头时,通过摄像头成的像变大D.手机屏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9.费县的许家崖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如图。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2.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汽化B.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风吹树叶哗哗响——振动发声C.近视镜——凹透镜照相机镜头——凸透镜D.利用海水制淡水——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汽化3.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质量时,要观看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应该使用()A.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C.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点之外D.凹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4.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中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5.如图所示,手机扫描物品上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手机远离二维码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6.如图是小明通过一块透镜观察物理课本的情况,此时他将这块透镜由图示位置慢慢远离课本,他在草稿纸上随手记录了成像情况如下:①倒立放大的像;②倒立缩小的像;③正立放大的像,那么,在这过程中像变化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7.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B.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C.光屏上仍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D.光屏上将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9.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放大的字B.水中倒影C.钢笔错位D.水面处“折断”的铅笔10.下列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等大B.透镜成的像是实像,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C.海市蜃楼是光通过折射成的物体的虚像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虚像11.如图,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甲和乙,则()A.小红和小明离小强的距离相同B.小红离小强比较近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远离小强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靠近小强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12.平行光从左侧通过透镜的情形如图甲所示,现让光从右侧沿原图中的光路入射透镜(如图乙),关于以上情形有下列说法:①该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②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③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④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不会平行射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填空题13.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厘米。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把光能量聚集的点就是焦点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不能成像C.2倍焦点处是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3.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光屏放在距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在模拟“老花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蜡烛()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5.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丙乙C.甲丁D.丙丁6.蜡烛的烛焰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B.烛焰通过透镜不能成像C.烛焰通过透镜后成的是放大的实像D.眼睛在A处还能观察到烛焰在凸透镜上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原位置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A 和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
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单元检测题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4分)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
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凸面镜2.如图1所示几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如做光学游戏时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4.下列仪器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A. 平面镜B. 照相机C. 投影仪 D. 放大镜5.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凸透镜8cm处逐渐移到离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和像距逐渐变小 B.像和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D.以上说法都不对7.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8.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①放大镜②穿衣镜③潜望镜④近视眼镜A. ①与②B. ②与③C. ①与③ D. ②与④9.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 v<fB. v<2fC. u>2fD. f<u<2f10.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 B.反光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11.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来表示,其度数D等于焦距f(以米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已知小明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m,其度数应为()A. 100 B. 200 C. 300 D. 40012.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这是______ 成因的光路图,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体A应该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_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14.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15.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是____________,普通望远镜的物镜是____________,这两种情况下,目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普通的____________.16.如下左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该模型是矫正__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复习与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复习与检测
复习知识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
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 小明将水滴滴在透明玻璃纸上,透过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发现字变大了,这个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甲所示。
通过“嫦娥一号”把它带到太空中,水滴由于不受重力,会变得如图乙所示,则在太空中,该水滴透镜( )
A. 焦距不变
B. 焦距会变长
C. 对光线偏折能力增强
D. 对光线偏折能力减弱
2. 如图所示,一束光原来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在虚线框内分别放入凹透镜凸透镜玻璃砖后,可能使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点的有( )
A. B. C. D.
3. 凸透镜的入射光线,来自发光体,对应这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
A. B. C. D.
4. 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 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 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 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5. 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
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的光学器件( )
A. 一定是凹透镜
B. 一定是凸透镜
C. 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6. 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
B. 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点
C. 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
D. 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
7. 如图所示,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椭圆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后( )
A. 仍为平行光束
B. 变为发散光束
C. 变为会聚光束
D. 无法确定
8.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去掉光学元件后会聚于点,则该光学元件一定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9. 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B. 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C.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D. 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
轴
10. 如图,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1. 张老师从实验室中拿出一个凸透镜,用它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A. 把天上的星星放大
B. 把文字放大
C. 把文字缩小
D. 让一张干纸片着火
12. 爸爸出差给小海带回一个水晶球,小海将水晶球对着太阳光,可以点燃火柴,这是因为水晶球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二、填空题
13. 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位置。
14.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于点未画出后又射向平面镜。
当用眼睛在平面镜前观察时,感觉光束恰好是从点射来的,则光束经过凸透镜的时候会聚点到点的距离是,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
两空均填编号
16. 新冠疫情防控已是常态,出入公共场所要用手机扫健康码、行程码。
如图,是小芳回家进小区时用手机扫码的情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______ 作用,图中手机的成像原理与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
三、作图题
17. 如图所示,根据已知光线画出通过透镜的入射光线和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两透镜焦距相同,已在图中标出。
四、简答题
18. 如图所示是医用笔形手电筒的小灯泡.它的玻璃泡前部上都厚,边缘薄.请你解释这样做的物理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凸透焦点
14.
15. ;
16. 会聚照相机缩小
17. 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18. 上都厚边缘薄构成了一个玻璃凸透镜,灯丝位于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能够射得远,光线集中、强度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