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第6章
- 格式:pptx
- 大小:226.37 KB
- 文档页数:38
第六章宋辽金元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宋辽金元时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一、宋辽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唐代国势强盛而经济思想却比较沉寂的情况适成鲜明的对照,积贫积弱的宋王朝,经济思想却是颇为丰富多彩的。
宋初承五代分裂割据的残局,不得不首先致力于削平群雄,恢复统一的活动,接着又同契丹展开几次大战。
在这种局面下,宋王朝在经济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时尚未能充分显露,因而也引不起人们的很大注意。
宋初几十年,经济思想仍是不够活跃的。
这种局面到北宋中叶仁宗时期开始改变,首先在经济思想领域激起波澜的就是李觏。
二、李觏的经济思想李觏,字泰伯,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
南城在盯江(即抚河)边,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盯江先生”。
李觏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一生困顿不得意,常自称“贱民”。
刚14岁,父亲就去世,“是时家破贫甚”,“勤苦竭尽,以免冻馁”。
直到32岁时,仍然是“乞钱为食,来往江湖,零丁孤苦”。
29岁和34岁时,两次应试不第,只好在家乡创办盯江书院,以教授为业,从学者常达数十百人。
在讲学的同时,潜心学习,埋头著述,声名日著,并渐渐受到一些有重要地位和声望的人物的器重。
北宋名臣范仲淹,就对他深为赏识;王安石在未掌权之前,也曾与他有交。
公元1050年,由于范仲淹的大力推荐,李觏被任命为太学助教。
但这只是个虚衔,并未真正做官。
他获得这一职后,仍然居家讲学著述,不到朝廷供职。
公元1057年,又被召为太学说书。
次年,被授为“海门县主簿”,领这个职务的棒禄,但仍在太学供职,这时,他已50岁了。
公元1059年,代理主管太学工作二同年六月请假返乡迁葬祖母,旅途过于劳累,到家一病不起,八月就离开人世。
主要经济思想:李觏的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件•引言•古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现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引言01目的和背景目的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中国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古代中国经济01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近代中国经济02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转型、民国时期的经济困境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等。
当代中国经济03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等。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法、经济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资料来源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案等。
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古代中国经济0203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0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用石器、木器等简单工具,以采集、狩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0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但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