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课件经济思想史第3章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三章中国古代微观经济管理思想(治生之学)“治生”即“治家人产业”也称为“计生”,治生不仅是中国经济思想的独有范畴,治生之学也是中国先人们对市场、产业活动认识的基本概括。
中国古代治生之学经历了商人治生、地主治生和明清商帮文化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节早期商人治生(范蠡(陶朱公)、计然、白圭)一、范蠡 (公元前536-448) ,字少伯,春秋时,楚国宛人(河南安阳)。
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
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chi)夷子皮。
至陶(山东定陶县),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所以有人把商人的活动叫做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有对联称“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
”)(史记、国语、越绝书)。
计然,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越国经济学家。
然又作倪,或作研。
春秋战国之际葵丘濮上兰人(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一说姓卒,字文子。
在《吴越春秋》作计倪,《越绝书》亦作计倪。
他曾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
计然曾辅佐越王勾践争霸图强。
无论范蠡是否是计然,无论计然是否是人还是书,不妨碍我们依照“计然之策”来总结古人经商所依据的思想内容。
范蠡的计然之策,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主要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中有:“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于家。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
”所谓“计然之策”,其内容包括:要知道军事就得从事战备,要知道货物的生产季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才算得上知道货物。
季节与需求的关系能够明确了,那么,所在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够看清楚了。
史记把计然之策分为治国之道和积著之理。
后者是私家经商致富的学问。
(一)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著者固也,积著就是屯积、接鬻贸易。
所谓务完物,就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要严格注意货物的质量,务必使所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以物相贸易。
第五章三国至五代时期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第一节魏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傅玄的经济思想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
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1.分民定业论。
傅玄的分民定业论特点:他主张按社会需要安排各行业的从业人数,这是在他之前的思想家从未提到过的新思想。
从他的“通计天下”中还表明他是从全国的角度来思考从业问题的,这有点像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就业计划或安排。
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就出现这种从业安排的思想,却是一个伟大而天才的认识。
2.财政思想傅玄的财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在他提出了三条租税原则:第一,至平第二,积俭而趣公第三,有常二、鲁褒的钱神论鲁褒,西晋文学家。
生卒年不详。
字元道。
南阳(今属河南省)人。
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
隐居不仕,人莫知所终。
《晋书·隐逸传》谓:“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
”今所见《钱神论》、系严可均《全晋文》据《晋书·鲁褒传》、《艺文类聚》、《初学记》合抄而拼成的。
此文虽名曰“论”,其实仍然沿袭辞赋问难之体。
文中虚拟司空公子与綦毋先生的问答,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而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
文中精彩之处颇多,如司空公子讪笑綦毋先生不知权变一段,其语本出自典籍;以世俗口吻而唐突圣典,实寓讽世之深意。
又如“公子拊髀大笑”,论述钱的价值及功用一段,尤为生动辛辣:“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显然都是愤世疾俗之语。
据本传称,此文一出,即为当时痛疾时世者所传诵。
鲁褒是东晋王朝的一位隐。
他撰写的《钱神论》是当时出现的一篇具有典型货币拜物主义的论文,文章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其中体现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课件——马涛老师本资料源自公开出版物或相关院校内部 由复清发展金融考研咨询社编辑整理导言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经济学是认识或解释经济现象与活动的理论方法•萨缪尔森经济学定义: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经济学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机会成本与边际(增量)分析•理性经济人假定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经济学历史属性:经济学历史属性的含义;经济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经济学范式与功能:提供某种共同理论信念;蕴含独特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共有的概念和文字表述系统;组织功能;•范式转换与经济学革命:旧范式预测能力日渐衰退;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原有分析范式的逻辑空间之外不断发生和积累;新范式蕴含的逻辑空间比原来旧范式宽阔;新范式同思想或知识形态的主流相吻合;新范式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经济学范式发展阶段•前经济学范式时期•古典经济学范式时期•现代经济学范式时期•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在价值理论方面差异:价值由生产过程单独地产生并由劳动或生产过程决定与价值由经济体系诸多过程系统地形成,有物质属性也有精神属性;证伪主义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证伪主义的论题:理论先于观察,理论是大胆猜测;证伪原则即科学理论和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证伪性是划分科学和非科学分界的标准;•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四段图式:P1-TT-EE-P2……(P1:问题;TT:试探性解决;EE:清除错误;P2:新问题)•证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驳、批判和革命的过程•萨谬尔森提出一个可操作的经济学理论就是一个可证伪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经济科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决定于其预言能力,决定于其是否能接受事实证据的检验和证伪;•马克·布劳格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都打上了证伪主义的印记;证伪主义把经济学带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时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强调科学的发展就是一部新谬论代替旧谬论的历史,但新谬论更接近于真理”。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开课学期:4年级第1学期学时/学分:40/3课程类型:选修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主要参考书:1、《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赵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叶世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执笔人:王连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既可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经济思想基础,又可为深入学习与进一步深造提供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有史以来整个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经济思想演变的轨迹,加深对中国历代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思想基础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进程,加深理解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历史继承性与实用性,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经济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基本理论,加深对我国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整体性认识。
2.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制度更替过程中所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思想,深刻理解经济思想对政府制定政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重点掌握我国特殊历史发展阶段一些代表人物提出的重要观点,合理界定这些观点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建国以来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分析,合理评价建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5.深刻把握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从经济思想的角度阐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上篇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18学时)导言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思想二、“子母相权”钱币理论三、范蠡的商业经营思想和粮食价格思想第三节儒家的经济思想一、自然财富观和生产劳动观念二、“欲利”观念和“义利观”三、富民思想和财政观念四、“均”和“明分”的分配思想五、“黜奢崇俭”和“导欲”的消费思想六、“大同”和“小康”的社会思想第四节墨家的经济思想一、交利论二、价格概念三、生产和节用观点四、人口思想第五节法家的经济思想一、反对“雕文刻镂”和“谷贱伤农”的思想二、“农战”和“抑商”的思想三、自利观念和“民弱国强”说四、“农本工商末”思想五、人口思想第六节《管子》的经济思想一、“自利”说和“义利”观二、“轻重”理论三、价格和贸易思想四、“贫富有度”的分配思想五、“侈靡”思想第七节道家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道家的“贵己”思想二、《老子》的“无为”思想了解各学派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儒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掌握《管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前期(秦汉至隋唐)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秦汉直到隋唐时期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代的经济思想一、“重农、贵粟”的思想二、“限民名田”、“王田”和“占田”的土地思想三、官营垄断思想与“法自然”经济思想四、“农、虞、工、商”并重思想与人口思想五、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一、“屯田”、“占田”和“均田”的土地思想二、各种钱币理论和钱币拜物教三、财政原则和“分民定业”思想第四节隋唐的经济思想一、财政赋税思想的变化二、土地和地租思想的变化三、商业、钱币思想的变化了解土地思想的演变过程理解各种钱币理论掌握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后期(宋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宋元及明清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元的经济思想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二、两宋的土地思想三、宋、元的商业、货币思想四、对儒家传统经济思想教条的怀疑第三节明、清的经济思想一、中国古代土地思想的终结二、中国古代财政赋税思想的近代化三、商业、货币思想的进一步演变四、人口思想的新发展五、新历史时期的“义利观”第四节中国古代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阶段:秦汉起义农民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黄天太平”思想二、中期阶段:唐宋起义农民的“均平”和“等贵贱,均贫富”思想三、成熟阶段:明末起义农民的“均田免粮”口号和清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商业货币思想理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下篇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22学时)导言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和顽固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一、社会改革论二、财富平均论三、农宗论四、“食固第一、货即第二”说第三节魏源的经济思想一、奢俭论二、“货先于食”说三、银币论四、“师夷长技以制夷”论第四节谢阶树、徐鼒的经济思想一、谢阶树的保富抑商论二、徐鼒的务本贱银论第五节王瑬、许楣的经济思想一、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论二、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了解龚自珍的经济思想理解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掌握魏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领袖的经济思想以及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一、平等论二、均贫富论第三节洪仁玕的经济思想一、“审时度势”说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论三、对外通商论第四节汪士铎经济思想一、“人多则穷”论二、“人多致乱”论三、“减民”说第五节冯桂芬的经济思想一、复宗法论二、“师夷自强”说三、裕国论第六节王茂荫的经济思想一、以实运虚论二、似实而虚论了解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理解洪仁玕的经济思想掌握汪士铎的人口论第三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前后的经济思想(8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李鸿章、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一、李鸿章的富强说二、张之洞的利权说第三节王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一、王韬的商本论二、马建忠的富民说第四节薛福成、郑观应的经济思想一、薛福成的商纲工基论二、郑观应的商战论第五节陈炽的经济思想一、生财之道说二、机器养民说三、重农说第六节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一、富国养民论二、定为工国说三、大同说四、救国论第七节梁启超的经济思想一、发展工业论二、生利分利论三、反对闭关论四、土地私有论第八节严复的经济思想一、自由经济论二、供求价值论三、奢俭论四、本末论了解康有为的经济思想理解严复的经济思想掌握郑观应的经济思想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一、三民主义二、平均地权论三、节制资本论四、钱币革命论第三节廖仲恺的经济思想一、贫穷之源说二、人口论三、平均地权论四、合作经济论五、货物本位论第四节朱执信的经济思想一、资本论二、社会革命论三、土地国有论第五节张謇的经济思想一、贫富调和论二、实业救国论了解廖仲恺的经济思想理解张謇的经济思想掌握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3 题1、()最早将中国社会的庶民阶层划分为四个职业等级,即士农工商。
A . 鲍叔牙B . 管仲C . 屈原D . 姜子牙参考答案:B2、()是春秋战国后期逐渐形成的一大学派。
A . 儒家学派B . 道家学派C . 法家学派D . 墨家学派参考答案:C3、()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参考答案:A4、孔子认为()是引起社会动乱的根源。
A . 不遵循礼法B . 无限度地追求财富C . 社会分工的错乱D . 统治者的暴政参考答案:B5、()在回答齐桓公关于治国的问题时,响亮地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论。
A . 商鞅B . 管仲C . 晏婴D . 李悝参考答案:B6、“正德福利”的思想是()提出的。
A . 管仲B . 单旗C . 晏婴D . 孙书敖参考答案:C7、春秋时期士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管仲所谓的“士”主要指()。
A . 武士B . 说客C . 士大夫D . 手工业者参考答案:A8、()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某种融合。
A . 《老子》B . 《管子》C . 《庄子》D . 《孟子》参考答案:B9、富民思想最先为哪一学派正式倡导()A . 法家B . 道家C . 儒家D . 墨家参考答案:C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
A . 商业B . 手工业C . 农业D . 官营企业参考答案:C11、下列哪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商家商业经营思想()。
A . 注重预测市场行情B . 待乏原则C . 注重商业经营者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