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农业与人口)
- 格式:ppt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5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给与评价概念,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
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主要观点:1、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
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3、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4.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5.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评价: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重商主义的历史作用1.重商主义处于古典经济学派和现代经济学派之间,在探索经济学本质的方面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2.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亚当斯密关于分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中国经济学名著
摘要:
中国经济学名著概述
1.《中国经济学》
2.《中国农村经济》
3.《中国城市经济》
4.《中国经济改革》
5.《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6.《中国经济思想史》
正文:
中国经济学名著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总结,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思想史等。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经济学名著:
1.《中国经济学》: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国农村经济》:本书主要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中国城市经济》: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城市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4.《中国经济改革》:本书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总结了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未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展望,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本书从战略的高度研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6.《中国经济思想史》: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价,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同的经济思想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发展脉络。
1. 农耕经济时期在农耕经济时期,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这个时期最核心的经济思想是“社稷之忧”。
人们相信,只有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农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
因此,国家领导者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商业经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商业开始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物尽其用”。
人们开始认识到,同一种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
因此,他们开始致力于发掘物品的潜在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
3. 王朝时期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和贵族的统治对经济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最关键的经济思想是“儒家经济思想”。
儒家强调道德和仁义的重要性,认为经济活动应该在道德的框架下进行。
儒家经济思想强调勤俭持家、节约无为的原则,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广泛传播。
4. 五四时期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经济思想是“学派思想”。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寻求发展中国经济的出路。
其中,梁启超提出的“大同社会”概念影响深远,主张通过财富的均等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5.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
其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志,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互促进。
总结起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经历了农耕经济、商业经济、封建社会、学派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家的贡献,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经济生活,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陈云及其经济思想概念陈云(1905.6.13-1995.4.10),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陈云同志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方针政策,阐述了许多重要的经济观点,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就是陈云的经济思想.陈云经济思想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思想方面有重大的理论贡献.二、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陈云同志充分认识到, 经济建设的一切出发点和着力点就是以人为本,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陈云同志的民本思想使他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始终坚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贯穿陈云经济思想的始终.他的先吃饭,后建设的思想,任何时候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的思想,必须平衡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发展,二者要兼顾的思想,无不体现了陈云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关怀,无不体现了他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出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民本思想.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一个显着特点[1]233.2.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旺,百业兴,农业乱,天下震等,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陈云同志早就提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永远不能动摇的思想,并要求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发展科技、兴修水利等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发展高效农业.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上,他勇于突破陈规,提出了许多关于农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他的坚持以农轻重为序,把农业摆在首位的思想,就是勇于摆脱,把农业发展放在基础地位的重要表现.3.综合平衡的思想.陈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比例发展的理论,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出了按比例、有计划的综合平衡思想.阐述了以综合平衡的含义、衡量的标准、短线平衡三部分构成的综合平衡体系,这是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理论的核心.陈云强调,国民经济必须坚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做到综合平衡,实现和谐发展.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陈云指出,在国民经济各地区和部门、再生产等之间,既要从全局出发,善于突出重点,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全面合理安排,合理地组织社会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协调平衡,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陈云同志综合平衡的经济思想与我们今天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五个统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关系一脉相承,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2]680.4.方法论思想.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陈云同志总结了一套有效而独具特色的经济研究方法论,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同志辩证法思想的充分体现.无论是大跃进还是十年,陈云总不忘尽己之力呼吁不要违背客观规律, 实际,他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事实为根据,找出并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他提出要做调查研究,就要进行三个阶段全面、比较、反复.要对客观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善于听不同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这些论证是唯物辩证真谛的充分体现,是极其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5. 现代化建设要立足我国国情.陈云指出,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我国现阶段实际.他说:困难的关键在于能摸透情况,而不在于制定政策.只有摸透情况,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他进而强调说:在我国人口众多的大国内,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很难;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少,这样就业问题就更加困难.我们目前只能在这种矛盾中建设四化.这个基本现实是无法改变的,这也是我们制定建设蓝图的基本点.我们要用90%以上的努力和时间去摸透现状,用不到10%的时间来制定政策.西方国家指出我们穷,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穷和底子薄的现实,而且要把这一现实作为我们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3].6.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956年改造基本完成,陈云立足我国新形势,又建设性地指出经济体制的设想,也就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业生产经营上,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有经济以及集体经济,个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上,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是计划生产,根据市场变化实行自由生产是生产计划的补充;整个国家市场经济为整个统一市场主体,而市场调节成为这一主体的补充.这样,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及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注重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因为左倾主义的影响,这一创造性设想未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陈云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7.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地方及企业权力.陈云指出,从事市场经济建设,要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财政、金融等项目要实行集中管理,同时集中统一也是有条件的集中,这一创造性方法的提出,指出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系列弊端,并提出进一步放宽地方以及企业的权力.比如,他曾经指出,把工厂的一部分划给地方集中管理,这样在财税、优惠上地方也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1957 年陈云主持了我国工业、商业及财政管理体制的起草工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4].8.经济领域的改革离不开本质.陈云指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就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他主张经济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只要抓住了这个方向,就等于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因为精神文明建设搞不上去,直接影响到物质文明的发展壮大,更会直接导致及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三、陈云思想对中国及经济建设的巨大影响1.关于国内外经济学者的评价.1962 年,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邓力群、徐明等曾经说过,当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因就是因为陈云同志对经济的领导权被剥夺造成的,他领导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不仅仅是几个经济学家的心声,更是全国上下所有经济工作者的心声.美国经济学家贝奇曼在评价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理论时说,他会因为这一理论的提出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借助市场补充被载入历史史册的人.陈云主要经济思想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他的观点涉及我国经济战略、决策、体系、体制的发展.2.关于党内的评价.党的第七次全国上, 主席对陈云的经济发展思想就给予了高度的称赞.建国以后,更是对陈云主持领导经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给予评价,说其领导经济战线的工作意义不亚于三大战役.陈云多次临危受命领导主持全国经济工作发展,80 年代后期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时,对陈云的经济思想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并把它作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战线工作的指导方针,继续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线上发挥作用.在陈云同志诞辰百年大会上,党和国家主要曾对陈云经济思想进行了专门的全面概括.他说,建国以后,陈云同志领导主持的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等一系列经济工作对全国财税的统一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积极推行棉花等物品的计划收购、供应,并且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取得重大成就.在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面建设时期,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主观冒进,主张经济建设的规模要与国家发展实力相一致,同时兼顾人民生活水平, 急于求成的左倾主义错误.50 年代以来,他主张大力进行外资研究,积极引进外资为我国建设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经验和教训,对过去经济建设中的错误大胆批评,指出建设过程中的缺点.种种言论和观点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影响.陈云主要经济思想中的一系列观点,比如经济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同时国家要实行必要的干预;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比例要适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等等,对我国建设起到了长期的战略指导意义[5].目前,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把研究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与总结历史经验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这座丰富的思想宝库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智慧和营养,使其在指导建设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朱佳木.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1991.[3]陈云在财政经济委员会讨论宝钢问题的会议上的讲话,1979-6-16.[4]编辑组.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M].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5]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2006-06-15.。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章晚晴至20世纪初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 4 题1、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 . 发展国家资本,限制私人资本B . 发展私人资本,限制国家资本C . 发展国家资本,鼓励私人资本D . 限制国家资本,鼓励私人资本参考答案:A2、国民统治时期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渊源为()。
A . 孙中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主张B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 . 统治经济思想D . 民族资本企业家的创业思想和经营管理思想参考答案:A3、中国古代的本末皆富论中论及的本富的主要发展要靠()。
A . 买卖B . 自给自足C . 对外贸易D . 农业参考答案:D4、穆藕初提出的“来源出路,节节灵通”战略是属于以下哪种思想()。
A . 企业管理思想B . 企业经营思想C . 创办企业思想D . 财政管理思想参考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题1、下列哪些是19世纪70到80年代改良派的经济思想()。
A . 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B . 全面自由发展资产阶级的民族工商业C . 金融思想D .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参考答案:ABC2、下列哪一项为"以银为上币"的货币金属论主张()。
A . 从货币金属的使用价值中探求货币的本质B . 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C . 反对铸币减重和不兑现纸币的流通D . 强调货币名目论思想参考答案:ABC3、下面一些历史人物及他们代表性的经济思想中正确的是()。
A . 洪亮吉绝对人口过剩理论B . 恽敬人口增长利于财富生产论C . 龚自珍安定游民D . 林则徐魏源学习外国长处的主张参考答案:ABD4、魏源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中主张()。
A . 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B . 认为货币必须是有价值的商品C . 否认货币流通可行性D . 认为货币必须用银子充当参考答案:ABC5、下列哪些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A . 领导阶级不同B . 服务对象不同C . 经济将设主体不同D . 经济性质不同参考答案:ABCD6、货币名目主义的观点大致是()。
中国经济思想史(网络资料)一、判断题1、“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深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
”是我国古代对重农思想的最早的系统论述,它后来成为春秋时代“使民以时”、“勿夺农时”等重农思想的理论先声。
()2、“工商食官”是西周时代工商业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模式。
()P93、西周的基本财政原则是量入为出原则。
()P144、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民族平等的政策 (F)P855、叶适对”圣贤不为利”持肯定态度 (F)P866、苏洵马瑞临对井田制进行了批判 (T)P997、对人本性属”私”这一理论规定中,要属李贽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T)P1238、傅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 (F)P1339、货币金属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反对不足值货币的流通 (T)P14010、洪亮吉的绝对人口过剩理论中,人口的增殖是按人口而不是按户口计算的 (F)P15411、王鎏认为纸币作为理想的货币,主要原因在于其数量上是取之不尽的 (T)P16312、魏源的”师夷”主张并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还包括各种民用动力机械 (T)P169二、单选题1.西周时期,( A )被列为五常之教的第一项。
P3A.农事 B.手工业 C.畜牧业 D.商业2.到了( B )朝代,逐渐形成了父子相承的手工业者家族,他们之间有固定的分工。
P4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唐朝3.( A )开始的籍田制度后来一直为各朝统治者所效仿,逐渐演变成象征性的“籍礼”。
P6 A.西周时期 B.夏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商朝时期4.西周时期的基本财政原则是( A )P14A.量入为出原则 B.节用原则 C.贡纳原则 D.适度的原则5、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失败在中国经济思想界中产生强烈反响,针对人口问题( C )乐观的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A龚自珍 B 洪亮吉 C包世臣 D恽敬6、中国古代的本末皆富论中论及的本富的主要发展要靠( D )A买卖 B 自给自足 C对外贸易 D 农业7、( C )在清朝提出了安定游民的明宗论?A洪仁轩 B杜佑 C谢阶树 D魏源8、与林则徐同时代的(D)在对外贸易通商的思想上提出贸易差额论A黄爵滋 B俞正燮 C包世臣 D魏源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西汉推行“无为”的经济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B)A 萧何 B桑弘羊 C曹参初 D陆贾10、桑弘羊主张经济上的干涉政策,认为国家应对重要的一些商品的经营进行直接掌控,下列哪项是其干预对象(D)A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B均输 C平准 D以上都是1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重农抑商”的拥护者有(C)A荀子 B商鞅 C司马迁 D韩非12、司马迁认为农、虞、工、商四部门都是人们所必需的,无论哪一个部门都既能富国,也能富家。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 4 题1、均田制的瓦解是在()。
A . 西汉B . 东汉C . 魏晋南北朝D . 唐代参考答案:D2、现存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最早而又极有价值的文献是()。
A . 《经学理窟》B . 《性理拾遗》C . 《通典》D . 《文献通考》参考答案:D3、推崇井田制的言论和观点尤为盛行的时期是()。
A . 西周B . 战国C . 秦朝D . 汉朝参考答案:A4、()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A . 《经济论》B . 《四民月令》C . 《齐民要术》D . 《货殖列传》参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共11 题1、均田将土地分为()A . 露田B . 桑田C . 麻田D . 宅地参考答案:ABCD2、占田制的主要内容()A . 对贵族及官僚占田的限制B . 对一般人民占田课田的规定。
C . 授田的规定D . 还田的规定参考答案:ABCD3、均田制的主要内容()A . 授田的规定B . 还田的规定C . 还田与授田的特殊规定D . 官吏的公田规定参考答案:ABCD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治生之学包括()A . 治生之道B . 治生之策C . 治生之理D . 治生之本参考答案:ABCD5、下列哪些思想家曾对井田制思想进行过批判?()A . 陆贽B . 苏洵C . 叶适D . 马端临参考答案:BCD6、刘晏的财政改革措施包括()。
A . 改革漕运B . 改革盐法C . 行均输法D . 行常平法参考答案:ABD7、下面对占田制评价正确的是()。
A . 它是对私有的一种承认和维护B . 等级差别地占有土地被正式确定下来C .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D . 占田制完全解决了土地问题参考答案:ABC8、治生之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 劳动管理要督课与抚恤相结合B . 因时因地求效益C . 多种经营,农贸结合D . 勤俭持家参考答案:ABCD9、《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主要内容是()。
中国经济思想史什么叫做思想史?人类或某一领域的智者或思想家们的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
回答者:进北人 - 举人四级 5-20 16:11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人们针对有关经济问题提出的观点、理论、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的逐步传人中国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要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建立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思想史同其它学科一样,重新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研究队伍扩大,各类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通史性著作的出版,专题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和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20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最先是从古代部分开始的。
在近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先后输入中国,中国一些学者发现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某些内容和概念,中国古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讨过。
以此为动因,许多近代有识之士在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激发下,逐渐将目光转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上。
1897年梁启超写成《<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运用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货殖列传》所载古人的经济思想逐一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之后,梁启超又在他的著作中,单列《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管子之经济政策》等,分别评析了有关人物的经济思想。
我国学者正式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最早著作之一,是1911年出版的留美博士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子及儒家的经济学说》(The Eeonomies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因以英文写成在美国出版,曾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但在国内影响很小。
因此,国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专门研究实际上始于甘乃光1926年出版的《先秦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练习题中国经济思想史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重农作为重要国策形成于(B )A.夏B.西周C.商D.春秋2、富民思想最先为哪一学派正式倡导(C)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3、西周财政支出的最高原则为(B )A.专税专用B.节用原则C.负担平均D.确定原则4、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的改革(D)A.管仲“相地而征税”B.晋国的“作州兵”C.鲁国“初税亩”D.秦国商鞅变法5、( B )在回答齐桓公关于治国的问题时,响亮地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论。
A、商鞅B、管仲C、晏婴D、李悝6、春秋时期士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管仲所谓的“士”主要指(A )A、武士B、说客C、士大夫D、手工业者7、“正德福利”的思想是(C )提出的。
A、管仲B、单旗C、晏婴D、孙书敖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 C )。
A、商业B、手工业C、农业D、官营企业9、( C )是春秋战国后期逐渐形成的一大学派。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10、( C )是孔子经济思想的灵魂。
A、财富观B、货币观C、义利观D、经管观11、孟轲的特殊经济思想是( D )。
A、财政观B、价格观C、社会分工论D、恒产论12、“兼爱、交利论”属于哪个学派的经济思想( B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3、( A )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4、( C )主张富国强兵,主张国富民贫,独重农业。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5、( B )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某A调动人的积极性B增加人口C培养税源D解决民生问题32、王安石变法的首要目标是( B )A解决财政危机B理财C整顿军队D富国强兵33、将为富人、富商辩护的思想上升到另一层面,强调“保富”的南宋思想家是(C)A刘晏B李觏C叶适D马瑞临34、刘晏重视商业的突出表现是(A )A刘晏将他的重要财政措施如漕运、常平、盐制等都表现为商业经营B重视商情动态C扩大财政来源D运用商品经济原则来处理国家财政35、均田制的瓦解是在(D )A西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代36、两税法的制定者是:(A)A、杨炎B、陆贽C、管子D、叶适37、陆贽提出了(A)的财政治税原则A、量入为出B、量出为入C、平均税收D、薄税敛38、杨炎提出了(B)的财政学理论A、量入为出B、量出为入C、均税负D、薄税敛39、称提是产生于(B)的经济术语,可以指物价管理,也可以指钱币管理。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开课学期:4年级第1学期学时/学分:40/3课程类型:选修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主要参考书:1、《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赵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叶世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执笔人:王连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既可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经济思想基础,又可为深入学习与进一步深造提供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有史以来整个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经济思想演变的轨迹,加深对中国历代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思想基础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进程,加深理解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历史继承性与实用性,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经济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基本理论,加深对我国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整体性认识。
2.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制度更替过程中所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思想,深刻理解经济思想对政府制定政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重点掌握我国特殊历史发展阶段一些代表人物提出的重要观点,合理界定这些观点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建国以来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分析,合理评价建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5.深刻把握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从经济思想的角度阐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上篇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18学时)导言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思想二、“子母相权”钱币理论三、范蠡的商业经营思想和粮食价格思想第三节儒家的经济思想一、自然财富观和生产劳动观念二、“欲利”观念和“义利观”三、富民思想和财政观念四、“均”和“明分”的分配思想五、“黜奢崇俭”和“导欲”的消费思想六、“大同”和“小康”的社会思想第四节墨家的经济思想一、交利论二、价格概念三、生产和节用观点四、人口思想第五节法家的经济思想一、反对“雕文刻镂”和“谷贱伤农”的思想二、“农战”和“抑商”的思想三、自利观念和“民弱国强”说四、“农本工商末”思想五、人口思想第六节《管子》的经济思想一、“自利”说和“义利”观二、“轻重”理论三、价格和贸易思想四、“贫富有度”的分配思想五、“侈靡”思想第七节道家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道家的“贵己”思想二、《老子》的“无为”思想了解各学派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儒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掌握《管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前期(秦汉至隋唐)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秦汉直到隋唐时期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代的经济思想一、“重农、贵粟”的思想二、“限民名田”、“王田”和“占田”的土地思想三、官营垄断思想与“法自然”经济思想四、“农、虞、工、商”并重思想与人口思想五、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一、“屯田”、“占田”和“均田”的土地思想二、各种钱币理论和钱币拜物教三、财政原则和“分民定业”思想第四节隋唐的经济思想一、财政赋税思想的变化二、土地和地租思想的变化三、商业、钱币思想的变化了解土地思想的演变过程理解各种钱币理论掌握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后期(宋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宋元及明清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元的经济思想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二、两宋的土地思想三、宋、元的商业、货币思想四、对儒家传统经济思想教条的怀疑第三节明、清的经济思想一、中国古代土地思想的终结二、中国古代财政赋税思想的近代化三、商业、货币思想的进一步演变四、人口思想的新发展五、新历史时期的“义利观”第四节中国古代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阶段:秦汉起义农民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黄天太平”思想二、中期阶段:唐宋起义农民的“均平”和“等贵贱,均贫富”思想三、成熟阶段:明末起义农民的“均田免粮”口号和清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商业货币思想理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下篇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22学时)导言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和顽固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一、社会改革论二、财富平均论三、农宗论四、“食固第一、货即第二”说第三节魏源的经济思想一、奢俭论二、“货先于食”说三、银币论四、“师夷长技以制夷”论第四节谢阶树、徐鼒的经济思想一、谢阶树的保富抑商论二、徐鼒的务本贱银论第五节王瑬、许楣的经济思想一、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论二、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了解龚自珍的经济思想理解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掌握魏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领袖的经济思想以及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一、平等论二、均贫富论第三节洪仁玕的经济思想一、“审时度势”说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论三、对外通商论第四节汪士铎经济思想一、“人多则穷”论二、“人多致乱”论三、“减民”说第五节冯桂芬的经济思想一、复宗法论二、“师夷自强”说三、裕国论第六节王茂荫的经济思想一、以实运虚论二、似实而虚论了解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理解洪仁玕的经济思想掌握汪士铎的人口论第三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前后的经济思想(8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李鸿章、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一、李鸿章的富强说二、张之洞的利权说第三节王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一、王韬的商本论二、马建忠的富民说第四节薛福成、郑观应的经济思想一、薛福成的商纲工基论二、郑观应的商战论第五节陈炽的经济思想一、生财之道说二、机器养民说三、重农说第六节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一、富国养民论二、定为工国说三、大同说四、救国论第七节梁启超的经济思想一、发展工业论二、生利分利论三、反对闭关论四、土地私有论第八节严复的经济思想一、自由经济论二、供求价值论三、奢俭论四、本末论了解康有为的经济思想理解严复的经济思想掌握郑观应的经济思想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一、三民主义二、平均地权论三、节制资本论四、钱币革命论第三节廖仲恺的经济思想一、贫穷之源说二、人口论三、平均地权论四、合作经济论五、货物本位论第四节朱执信的经济思想一、资本论二、社会革命论三、土地国有论第五节张謇的经济思想一、贫富调和论二、实业救国论了解廖仲恺的经济思想理解张謇的经济思想掌握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章西周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8 题1、西周时期,()被列为五常之教的第一项。
A . 农事B . 手工业C . 畜牧业D . 商业参考答案:A2、轮荒休耕制实行于()。
A . 夏B . 商C . 原始社会末期D . 西周参考答案:D3、西周时期的基本财政原则是()。
A . 量入为出原则B . 节用原则C . 贡纳原则D . 适度的原则参考答案:A4、重农作为重要国策形成于()。
A . 夏B . 西周C . 商D . 春秋参考答案:B5、西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反映为()。
A .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B . 有了专门放牧的农仆。
C . 专司畜牧的职官增多。
D . 饲养大量可供祭祀牲畜。
参考答案:C6、集中反映西周时的农业观念的一部著作为()。
A . 《幽风七月》B . 《诗经》C . 《逸周书大聚》D . 《逸周书文传》参考答案:B7、西周财政支出的最高原则为()。
A . 专税专用B . 节用原则C . 负担平均D . 确定原则参考答案:B8、()开始的籍田制度后来一直为各朝统治者所效仿,逐渐演变成象征性的“籍礼”。
A . 西周时期B . 夏朝时期C . 元朝时期D . 商朝时期参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1、西周时期的财政储蓄的基本目的是()A . 用于争夺或巩固王业B . 用于备荒C . 为了商业发展的需要D . 为了更好的发展手工业参考答案:AB2、西周时期,诸侯对王室的贡纳的标准取决与()A . 诸侯国人口的多少B . 诸侯国封地的多少C . 诸侯国距离王城的远近D . 诸侯国富裕程度参考答案:BC3、道路的修建与维修,对周的统治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A . 便于周王巡视各诸侯国及诸侯朝见天子B . 便于向各诸侯国征收贡赋C . 军事上利于军队调动,加强对诸侯的控制和抵抗周边各族的进扰D . 便于商品货物的运输参考答案:ABC4、西周时期的富农政策包括那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