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 格式:pptx
- 大小:156.33 KB
- 文档页数:25
(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或者“工作时数与工资率的变化”)下面考察工资率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下图a、b中描述了两个不同劳动者的情况。
假定工资率为每小时W1,预算线为AB,两图中均衡的工作时数为每周H1小时(点V)。
如果工资率每小时由W1上升到W2,工作时数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劳动者1和2而言,预算线将围绕A点向上旋转至新的位置,即AC。
新的均衡点位于新的预算线AC与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
在图a中,新的均衡点为无差异曲线I2的X点。
在图b中,新的均衡点为无差异曲线I’2的X’点。
在图a中,新的均衡点X表示工作时数从H1上升到H2,而图b中正好相反,新的均衡点X’表示工作时数从H1下降到H’2,图示表明,工资率的上升可能会使工作时数上升或下降。
我们考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是工资率的变化对闲暇的需求形成两个相互冲突和对立的影响。
图a 图b1、工资率的上升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工作与以前同样的工作时数,每天的收入会更高一些。
收入的上升又会增加对闲暇的需求,并降低工作时数,体现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
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2、工资率的上升不仅导致收入效应,而且也会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或者闲暇的价格上升。
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体现为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效用不变或收入不变)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H/△W > 0总之,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注明:(1) 图a 中,H 1至H 3,收入效应(-);H 3至H 2,替代效应(+),H 1至H 2,总效应。
为什么当工资率下降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供给时间增加?
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的收入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选择闲暇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收入效应------与劳动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替代效应-----与闲暇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存在
工资上升时,收入效应反映的是-------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人们付出较少的劳动就能换取同样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会减少劳动时间。
替代效应反映的是-------闲暇1所承受的损失增大,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升高,因而人们会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
工资下降时,收入效应--------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减少,人们要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获得同样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会增加劳动时间。
替代效应-------闲暇所承受的损失减小,即闲暇的机会成本降低,因而人们会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
当工资率下降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供给时间增加。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说明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这时,需要分析的是收入效应产生的影响。
即当工资率下降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减少,人们要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获得所需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会增加劳动时间。
1闲暇:自由支配的时间。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案例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经济学家应用来了解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的两个重要的经济概念。
收入效应是指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或服务,因为他们收入的增加,而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以减少收入而换取替代品,从而节省费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解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收入效应是描述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收入变化来调整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量的经济学概念。
收入效应概念的基本原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会增加,并且他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因此,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也将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收入效应为正的。
然而,替代效应则反映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收入的减少,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愿意购买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
替代效应表示消费者会购买便宜的替代品以节省费用。
换句话说,替代效应是负的,表明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的增加,而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的减少。
为了更好地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让我们来看一个个案例。
假设一个家庭每月有2000美元的收入,他们可以以这笔收入购买200磅牛肉,而每磅牛肉的价格是10美元。
如果这个家庭的收入增加至2500美元,那么他们将购买250磅牛肉,收入效应是正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如果家庭的收入降低至1500美元,他们可能会以减少收入而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比如牛肋骨,牛肋骨的价格是8美元每磅,这样他们可以以1500美元购买188磅牛肋骨,替代效应是负的,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者购买便宜的替代品而节省费用。
因此,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有着不同的特征,即收入效应是正向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而替代效应是负向的,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者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以节省费用。
总之,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重要的经济概念,它们是经济学家用来了解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的重要概念。
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替代效应表明,收入的减少会导致消费者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以节省费用。
斯勒茨基方程是一种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化影响的经济学模型,它可以用来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物品的价格上升时,用户倾向于购物替代品的现象;而收入效应则是指当用户购物力增加时,会购物更多数量的物品。
1. 理论基础在斯勒茨基方程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通过对需求函数进行求导来计算的。
需求函数表示了用户对某一商品的需求与其价格和用户收入的关系。
斯勒茨基方程可以分解总效应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模型,需要对需求函数的微分求解进行推导。
2. 计算过程在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时,首先需要确定需求函数的形式。
然后通过对需求函数对价格和收入的偏导数进行求解,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具体数值。
替代效应的计算是在价格变动过程中,将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考虑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而收入效应的计算则是在收入变动过程中,将价格和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考虑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3. 应用范围斯勒茨基方程的计算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需求分析中,例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领域。
通过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反应,从而为企业制定定价策略、市场推广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实际案例以汽车市场为例,当汽车价格上涨时,用户可能会考虑购物价格较低的替代品,如公共交通工具或二手车,这种现象即为替代效应;而当用户的收入增加时,可能会考虑购物更多数量的汽车,这种现象即为收入效应。
通过斯勒茨基方程的计算,可以量化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具体影响程度,从而帮助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5. 总结斯勒茨基方程的计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分析需求变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价格和收入变化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计算,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斯勒茨基方程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的研究与实践。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中用于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的重要概念。
它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1.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替代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通过改变购买不同商品的数量来维持其总效用不变的现象。
替代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替代效应 = 新价格下购买数量 - 原价格下购买数量
对于单一商品来说,替代效应的计算公式为:
替代效应 = 新价格下的数量 - 原价格下的数量
2.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收入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实际购买力或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商品的购买行为。
收入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收入效应 = (新价格下购买数量 - 原价格下购买数量) ×新价格
对于单一商品来说,收入效应的计算公式为:
收入效应 = (新价格下的数量 - 原价格下的数量) ×新价格
其中,收入效应乘以新价格,是为了将数量变化转化为货币值,从而得到实际的收入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效应等于价格效应(Price Effect),它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和:
价格效应 = 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
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量化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用于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第3章第6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分析方法)价格变化有二种影响,收入增加与相对价格变化1.商品价格变动的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用不变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总效用发生变动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X1商品降价,使a点到b 点,U1到U2。
对总效用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分别分析。
为此,引入补偿预算线概念.补偿预算线: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取走部分货币收入(减少货币收入,预算线向下移动),向下移动到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在原有的(消费商品效用)水平(是人为地减少到这一水平),那么,这条向下移动的预算线,就叫做补偿预算线。
反之,如果价格上涨,则相反。
分析替代效应X′X〞;价格下降时,预算线从AB移动到AB’,将均衡点由a推到b,此时,做平行与AB′的补偿预算线FG,相切与原来效用水平曲线U1于c,则需求增加量X′X〞就是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把补偿预算线FG再平移到原来的位置AB′,最大化均衡点回到U2的b点,则需求增加量就是收入效应。
结论,替代效应和价格呈反向变化,收入效应与价格也呈反向变化;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3.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收入效应不同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如上图)对于低档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下图)4.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商品价格的变化时,我们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背后的原因,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替代效应。
简单来说,替代效应就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倾向于用其他相对便宜的商品来替代它,从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
举个例子,假设苹果和香蕉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水果。
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而香蕉的价格不变,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选择多买香蕉,少买苹果。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香蕉相对苹果来说更“划算”。
这就是替代效应在起作用,它使得消费者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商品的组合来保持总效用不变。
而收入效应则有所不同。
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实际上会改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比如说,商品价格下降,相当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商品价格上升,则相当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
这种实际收入的变化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改变。
还是以水果为例,如果水果的价格普遍下降,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好像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一样,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水果。
反之,如果水果价格普遍上涨,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减少水果的购买量。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假设小明每个月的收入是 1000 元,他平时喜欢喝牛奶和豆浆。
牛奶每瓶 5 元,豆浆每杯 2 元。
在这种价格下,小明每个月会买 100 瓶牛奶和 250 杯豆浆。
现在,假设牛奶的价格上涨到每瓶 8 元,而豆浆的价格不变。
由于牛奶变得更贵了,小明为了保持同样的满足程度(总效用不变),可能会减少牛奶的购买量,比如只买50 瓶牛奶,同时增加豆浆的购买量,比如买 350 杯豆浆。
这里,小明因为牛奶价格上涨而减少对牛奶的购买,增加对豆浆的购买,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
同时,由于牛奶价格上涨,小明原本 1000 元的收入能够购买到的商品数量减少了,这就相当于他的实际收入降低了。
知识点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1、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价格相对上升的商品,而效用水平并未发生变化的现象。
2、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指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商品购买量变化的现象。
3、总效应(Total Effect):总效应是指当收入水平和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变化而导致的该商品购买量变化的现象。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督代波应
A
二、正常商品、劣等商品与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总效应
1.正常商品价格下跌,替代效应是正效应,收入效应也为正数,总效应为正。
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劣等商品价格下跌,收入效应为负,替代效应仍然为正数,而且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总效应为正。
劣等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吉芬商品价格上升,收入效应为正,替代效应为负,但收入效应的力度大于替代效应,总的结果仍然是需求量的增加。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体现阶级差别的效应替代效应是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最显而易见的因素。
当咖啡变成更加昂贵的饮料时,咖啡的购买量就会减少,而茶叶或可可的购买量就可能会增加。
替代效应可以表述为: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用其他物品来替代变得较为昂贵的该种物品,从而最便宜地获得满足。
这种推论的前提是收入不变,而且比较微薄。
对于富豪来讲,如果他是一直喝咖啡的,那么,他不会因为咖啡的价格上涨而改为喝茶。
曾经有一个广东的朋友,从喝乌龙茶改为喝普洱茶。
是因为乌龙茶的价格上涨了才拿普洱茶做替代品吗?不是的。
只不过是价格上涨了的普洱茶比较时兴而已。
除非收入有限,人们很少会用最便宜的方法使自己满足。
否则,奢侈品将不会存在。
人们也将会守在电视机前而不会去现场看演出和球赛了。
只是对于收入微薄的工人来说,“小麦昂贵时,面包也吃得很少”才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能够替代的必须是同一类具体效用,而不能只是抽象的效用。
比如,可以用白水替代清淡饮料,但不能用服装替代食品。
所以,前面将服装与食品作为坐标轴来画无差异曲线是不合适的。
当价格上升且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便下降,因为他们的钱不再足以购买以前的数量。
实际收入的减少通常会导致消费的减少,这就导致一种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常常会强化替代效应,使得需求曲线更向下倾斜。
存在着被称为“劣品”的少量特殊物品,这些物品的购买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因为,人们有足够的收入购买更好的物品来替代它们。
对当今许多美国人来说,烧汤的骨头、城市的公共汽车和二手电视都是“劣品”的例子。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样,在不同的阶级那里有不同的表现。
一个阶级的劣品对另一个阶级来说往往是正常品。
所以“劣品”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
例如,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纯银的首饰是比较高档的商品了。
但纯银的首饰相对于纯金的首饰就是一种劣品,而纯金的首饰相对于数克拉重的钻石首饰也是一种劣品。
同时,劣品的存在也意味着存在另一种收入效应。
收入和替代效应(pp.102)一、价格消费曲线P rice-C onsumption C urve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因某种商品价格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选择点(均衡点)的变化,可以推导出价格提供曲线。
正常品与低档品(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根据商品的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商品可以分为低档品与正常品⏹正常品两者同向变动⏹低档品反向变动二、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
相当于收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两种商品的消费。
注意:当收入增加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即使是在劣等商品的情况下,收入效应也很少能大到超过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得更昂贵了,会减少对它的消费。
⏹补偿预算线⏹由于价格的降低,在新的选择点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提高了,为了分析替代效应,我们必须剔除实际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
引入补偿预算线⏹定义⏹指的是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在商品价格下降时,假设可以从消费者取走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升高的实际收入回到原来的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个特例:吉芬商品☐在理论上,收入效应可以大到使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这很少发生也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实际关注希克斯替代效应和斯拉茨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后,令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商品需求变化。
⏹希克斯前后保持在消费过程中实现的效用水平一样,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斯拉茨基实际收入不变是最后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仍然买得起原来的商品组合斯拉茨基替代效应代数表达⏹令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为M ,降价前后X 商品的价格分别为和⏹降价前需求量为⏹降价后的需求量为X P 1X P ()M ,X X P X =()M ,X11X P X =⏹X 商品价格下降导致的总效应为⏹总效应有两部分组成,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用代数式表达为⏹其中替代效应可以表示为⏹收入效应可以表示为()()M P X M P X X X X ,,1-=∆X ∆SX ∆MX ∆MXX X ∆+∆=∆S ()()M P X M P X X X X S,1,1-=∆()()1,,11M P X M P X XX X M-=∆因此()()[]M P X M P X X X X X X MS,1,1-=∆+∆=∆()()[]1,,11M P X M P X X X -+对普通的低档商品,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为负,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反之则反;对吉芬商品,收入效应压过替代效应,总效应为正,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反。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
•当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
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
这里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
变化。
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两种
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
化,其变化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
应。
1.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
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
用水平发生变化。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
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
的效用水平。
2.
•为了从总效应中剔除收入效应,得到替代效应,必须剔除实际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需要利用
补偿预算线这一分析工具。
•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
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
析工具。
2.
2.
•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在它
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
•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 谢谢。
第四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
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
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
例如,在消费者购买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商品X 的价格下降时,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名义货币收入不变,但是现有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加增强了,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
实际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另一方面,商品X 价格的下降,使得商品X 相对于价格不变的商品Y 来说,较以前便宜了。
商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增加对商品X 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Y 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
显然,替代效应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所以,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总之,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替代效应上图中,由于商品X 的价格下降,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了,消费者新的均衡点b 不是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 而是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2 上。
为了得到替代效应,必须剔除实际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使消费者回到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 上去。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补偿预算线这一分析工具。
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