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驾驶员职业心理学教案-感觉与知觉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心理学感知觉教案心理学感知觉教案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
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
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2)感觉对比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觉引起温度觉(5)感觉的相互补充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盲人(6)敏感化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家、画家5、感觉种类① 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②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 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课时计划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自我介绍,检查出勤状况。
复习旧知识:一、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新旧规定对照1.规范客货运驾驶人职业准入2.严格客货运驾驶人聘用3.实现营运驾驶人信息共享4.建立客货运驾驶人退出机制5.强化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6.严格落实强制休息制度7.加强客货运驾驶人权益保障8.加强社会监督9. 严格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责任追究10. 严格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新授部分一、客人乘坐大客车的的一般心理(一)安全、舒适的要求安全是乘客的第一要求,其次是舒适。
乘客在用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首先要求行车安全。
不允许因车辆故障、服务过失、驾驶不当、外界因素等造成人和财产的危害与损失;其次要求舒适。
坐进车厢内乘客要求的是一个仪表整洁、业务熟悉的驾驶员、整洁的车容车貌、贴切的语言表达以及平稳快捷的驾驶技能。
(二)迅速、准时的要求乘客都希望缩短出行时间,尽快到达目的地。
其心理需求表现为驾驶员能选择最佳路线或者能按照乘客指定的路线行驶。
行驶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三)方便、经济的要求乘车为了方便,乘客都希望乘车能充分发挥“门对门”服务的优势,特别是老、弱、病、残、携带行李的乘客更希望驾驶员能提供方便服务,上下车扶一把,行李提一下。
当然乘客在乘车时还希望能节省车费,担心驾驶员会宰客、绕道等。
二、驾驶员的服务技巧与艺术一视同仁与个性化服务1、在服务中处处体现对乘客的尊重大客车服务的主体是乘客,乘客永远是最重要的。
乘客希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所以对每一位乘客都要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做好服务。
2、“以客为本”,“个性化”的服务(1)个性化服务必须做到“三特”“一特”是指乘客提出特殊要求时,尽可能满足乘客的特殊要求。
只要乘客提出的要求是合法的,即使可能不在驾驶员工作范围内的要求,也应尽量想办法满足。
“二特”是指乘客遇到特殊情况时,主动提供特殊服务。
比如车内要常备一些急救药品、塑料袋和雨伞等,当乘客有需要时提供给他们使用。
驾驶员职业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培训课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培训目的 (3)1.2 培训对象 (3)二、驾驶员职业心理概述 (4)2.1 驾驶员职业心理特点 (5)2.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6)2.3 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 (8)三、驾驶员职业生理健康知识 (8)3.1 驾驶员生理负荷分析 (8)3.2 常见生理疾病及其预防 (9)3.3 生理健康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0)四、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12)4.1 心理调适方法 (13)4.2 压力识别与评估 (14)4.3 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 (15)五、生理健康维护 (16)5.1 合理膳食与营养 (16)5.2 运动与健康 (18)5.3 睡眠与健康 (19)5.4 生理健康检查与自我保健 (19)六、安全驾驶心理素质培养 (20)6.1 安全意识与责任感 (22)6.2 应急反应能力 (23)6.3 团队合作与沟通 (25)6.4 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 (26)七、案例分析 (27)7.1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28)7.2 生理健康案例分析 (29)7.3 安全驾驶案例分析 (30)八、培训总结 (31)8.1 培训内容回顾 (32)8.2 培训效果评估 (33)8.3 下一步行动计划 (33)一、内容综述驾驶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介绍驾驶员所需的职业心理素质,如责任心、耐心、应变能力等,并指导驾驶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这些素质。
驾驶疲劳与应对策略:分析驾驶疲劳的原因、表现和危害,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帮助驾驶员降低疲劳风险。
驾驶员心理健康维护:探讨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介绍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驾驶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驾驶生理健康知识:讲解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生理健康问题,如视力、听力、体力等,并提供相应的保健措施。
驾驶安全法规与道德规范:强调遵守驾驶安全法规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提高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