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内容是什么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内容在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制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这次的会议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所以整个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是唯一一个比较显著的成果了。
这次的会议可以说国民党并没有多少的诚意,那么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也就是当时整个会谈的纪要,因为那天正好是十月十日所以才被称为是《双十协定》。
而重庆谈判也对《双十协定》的内容进行了充实,这个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但是重庆会谈中《双十协定》首先就是建国方针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重庆谈判中双方都认定抗日已经顺利而且胜利的结束了,在这之后先要考虑和进行的就是国家建设,所以双方必须在和平团结的前提之下,顺应蒋主席的领导然后协同合作,共同将三民主义更好的实现起来。
其次重庆会谈在《双十协定》中也概括了军事方面的,并且认为两党必须公平的将全国所有军队进行整合和改编,然后再一一作出分期实施,并且还肯定了蒋介石对于军队的治理和领导的能力,同时也愿意将所有的部队交由蒋介石一同改编。
而国民党方面也承认这种改编正在进行,其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中共提出。
重庆会谈《双十协定》是比较完善和重要的,但是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这份协定就被蒋介石毁掉了,这也间接的说明了其实国民党根本没有诚意来进行真正的会谈。
重庆谈判的趣闻轶事毛泽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睿智而且幽默的人,时常都是他都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为深深被他的幽默乐观所折服,就算是在重庆谈判期间那样紧张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幽默的气质。
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重庆谈判趣事。
重庆谈判趣事所讲述的就是这位伟人的故事。
那么这个重庆谈判趣事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在重庆谈判的时候,毛泽东的秘书将几个客人带到了他的面前,而重庆谈判趣事就这样自然的发生了。
重庆谈判旧址篇一:罕见珍贵老照片《双十协定》签订——重庆谈判罕见老照片毛泽东飞赴重庆时在延安机场1945年8月28日,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
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因此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
在此之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了团结教育全国人民,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于8月25日发表《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和六项紧急措施。
这一英明决策受到全国人民的欢呼和全世界舆论的赞赏。
8月29日,国共双方会谈正式开始。
会谈中,蒋介石发表“中国没有内战”的谬论。
毛泽东批驳了这一欺人之谈,指出抗战八年,内战是没有中断的,要说没有内战,那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
中国共产党对会谈始终抱着极大的诚意,首先提出和平建国的具体方案,并由周恩来做了详尽的阐述,要求国民党方面逐条给以答复,凡属一致同意的事项,即记录在案,未获一致的事项,继续商谈。
而蒋介石对于谈判毫无诚意,只是虚伪地周旋,对共产党提出的十一项《谈判要点》拒不接受。
他还无理拒绝中共关于解决解放区政权和军队整编的方案,致使会谈陷于僵局。
蒋介石为了达到在谈判桌上逼迫共产党交出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目的,在重庆谈判期间,采取边打边谈的反革命两手。
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的革命两手,同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结果使蒋介石施展的假和谈真备战的政治骗局破了产,军事进攻也遭到了失败。
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蒋介石被迫于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签订的第二天,毛泽东从重庆飞返延安。
由于蒋介石要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不久便撕毁了《双十协定》,于1946年6月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
时隔67年,让我们用这一组老照片再次把目光定格在国共谈判的那一个历史瞬间。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4.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6.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7.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实际政治态度是( )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9.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 A北平B延安C西柏坡D上海1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1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12.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A山东B 中原C华东D陕北E晋冀鲁豫2.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与重点进攻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A分兵作战化整为零的原则B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C 运动战的作战方法D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E游击战3.关于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B李宗仁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C蒋介石为了退居幕后指挥D中共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E国民党为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4.通过重庆谈判和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共取得的成果有(A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B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C实现了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D团结了民主力量E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5. 对1946年政协会议协议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B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愿望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双十协定》的内容有(A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B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E实施《宪法草案》三、简答题1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复习建议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查一般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二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突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将是主要形式,还会有新情境、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从内容上看,注意探索史与思想史的结合,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新的革命道路与毛泽东思想的联系。
知识清单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1937-1945)解放战争的战争进程(1946-1949)考点聚焦考点一、抗日战争(1937-1945)(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须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国际上英美等国顽固推行绥靖政策等。
(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七七事变①时间:1937年7月7日②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③影响: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个战场的形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三)正面战场的会战和国统区状况1.正面战场的会战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中国军队虽英勇作战,但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名词解释双十协定
嘿,你知道双十协定不?这可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事儿呢!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盼着和平啊!老蒋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这可是大事儿啊!毛主席还真就去了,多有胆识!这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明知道前面有危险,但为了大家的未来,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重庆谈判后,签订了双十协定。
这个协定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们带来了和平的希望。
它规定了要坚决避免内战,和平建国,多好啊!
可是呢,老蒋他可不是真心想要和平的。
他就像个狡猾的狐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这边协定签了,那边他就开始搞小动作,准备发动内战。
这不是把大家的希望都给打破了吗?
咱老百姓多希望能过上安稳日子啊!双十协定本来可以成为和平的起点,结果却被老蒋给破坏了。
这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种了一棵希望的树苗,结果有人故意来给你拔掉,你说气不气人?
双十协定虽然最终没能阻止内战的爆发,但它让全国人民看清了老蒋的真面目,也让大家更加坚定地支持共产党为和平而奋斗。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谁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
我觉得啊,双十协定是历史的见证,它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珍贵,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1.(2011年泰安模拟)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阶级矛盾及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毛泽东所说的“斗争”实质是()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答案:C2.(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定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选C。
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国共两党共同反帝反封建,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项;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此时国共双方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国内和平协定》签订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内战时期,故排除B、D两项,故选C。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中原等解放区发动进攻B.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C.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D.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战爆发的标志的识记。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同敌人争夺大中城市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D.打阵地战,大批歼灭敌人解析:选C。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正为三民主义的信徒,秉承国父的遗教,本不愿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之以剿匪的军事,来加重人民的痛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
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蒋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中共中央于8月23日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抗日战争阶段已经结束,新的阶段是和平建设,应当力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避免内战或使全面内战尽可能地推迟爆发。
于是,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8月28日,毛泽东等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
重庆谈判发生在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
经过8年浴血奋战,英勇的中国军民终于打败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接下来,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国家,是全国人民一致的愿望。
就在这时,蒋介石三电毛泽东,邀他前往重庆谈判。
然而,国民党其实并无诚意。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遭遇便是前车之鉴。
但毛泽东还是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用行动昭告世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真正代表了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当天,蒋介石给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来重庆“共商大计”:日本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一)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1)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4)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国民党发动内战(1)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57-64文化1921年7月,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的“红船”正式起航。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
作为一座拥有光荣历史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重庆从来没有缺席,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让我们顺着历史长河,回望、致敬那段历史,以及所孕育的伟大红岩精神。
从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上的周公馆往上清寺方向走,很快就能看到桂园。
这是一处由深灰色砖墙与门楼围成的小院,院内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矗立其间,与两株桂花树相映,构成一幅典雅别致的画面。
对一些人而言,桂园只是一座安静的建筑,一处不可错过的打卡点。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其重要性远超人们想象——1945年10月10日下午6时,《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仪式便是在此举行。
亲临重庆谋求和平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可是,在抗战中后期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的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内战准备上,迅速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
然而,由于受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政治力量的制约,国内外民意和舆论对中国和平民主的强烈呼声,以及中共领导的强大的解放区人民武装力量的客观因素制约,加上精锐军队远在大后方,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内战的军事准备,因此,国民党在积极调遣军队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现出了愿意与中共就解决战后中国政治前途问题进行和平谈判的姿态,借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见证谈判风云《双十协定》在此诞生■文/记者宋婷婷图/杨波桂园之寻访红色足迹,一建筑一故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游客在桂园参观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这三封电报,将中国共产党推向了风口浪尖,使其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蒋介石摆下的“鸿门宴”。
国共“双十协定”签订始末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协定中认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实施宪政”等。
协议虽透露出和平氛围,但蒋介石曾极欲借谈判之机,扣押毛泽东。
<蒋称毛应召来渝>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达重庆参加谈判。
对于毛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很是得意,他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应召”二字把蒋介石高高在上的心态表露无遗。
在他心目中,国民党与共产党更像封建时代的一种君臣关系。
在这样的心态下,谈判注定不会顺利。
双方谈判要点的实质就是解放区政权的地位和人民军队的整编问题,国共双方在这两点上未能达成一致。
<毛泽东大展风采>虽然国共双方代表的谈判举步维艰,但毛泽东在谈判桌外的社交活动却异常丰富。
在重庆的43天中,他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国记者采访,处处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光。
毛泽东还会见了老朋友柳亚子,并以其1936年2月所作的《沁园春.雪》相赠。
柳亚子展读之余,赞叹“虽苏、辛犹未能抗手”,这首词也很快在重庆传开。
据说,蒋介石读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时,大为不安,称“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
<蒋日记中露杀机>国共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毛泽东还大出风头,蒋介石杀心暗起。
9月2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罗列中共11条罪状,并有决心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的文字。
但他明白,一旦扣留毛泽东,美国必定大为光火,苏联也很可能“以此借口,强占我东北,扰乱我新疆”。
也许是感觉到重庆的火药味,10月初,在周恩来提议下,毛泽东先行返回延安,而后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达成一致的内容有:“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等等。
重庆谈判,指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
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期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
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蒋介石与毛泽东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中说:“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两天后,毛泽东回电:“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
”转天,蒋介石再去电邀毛泽东:“承派周恩来先生来谕洽商,至为欣慰。
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兹特备飞机迎近,特再电驰速驾。
”这时斯大林也来电,主张毛泽东应赴重庆谈判。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再不去重庆就十分被动,于是给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去电,要求美国在谈判期间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8月27日赫尔利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
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
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
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曾两次约见王芸生,单独交谈甚久。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章百家 2011年06月03日10:41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距今已的半个世纪。
近十年来,国共双方先后公布了一批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加上美国方面的档案以及其他文献,有关资料已比过去充实了许多。
时间的流逝、各方档案的公布,为客观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解开以往研究中的部分疑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重庆谈判的背景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向战后时期转变的关键时刻,以往对重庆谈判的论述大多以这个短时期为背景。
但是,正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样,重庆谈判的背景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仅了解短期情况很难对国共两党在这场谈判中各自的动机目的和政策策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笔者打算回溯得更远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一方面,便于说明与重庆谈判有关的各种线索;另一方面,可以以双方政策的长期发展脉胳作为分析短期情况的基础。
(一)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的联系重庆谈判涉及的重要问题大都是在抗战期间提出的或出现的。
关于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之间的联系,这里简略地指出以下三点:首先,与人们一般所知的情况不同,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的问题并不是在抗战结束时才提出来的;事实上,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和毛泽东就设想过由他们二人直接会谈,以解决国共矛盾问题。
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提出他打算在西安约毛泽东一晤。
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积极,愿出面与蒋会谈,以取得“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
不过,周恩来认为,毛与蒋会面的时机尚不成熟,安全也缺乏保障。
中共中央决定,先派林彪与蒋见面,以判明其意图。
此后,林彪赴渝达半年之久,蒋迟迟未提与毛会谈之事。
另据张治中回忆,1943年夏,在林彪即将返回延安时,蒋介石突然写了一封信托张交林转毛泽东,再次表示要邀请毛来重庆面谈一切;但此时国共关系再次恶化,中共方面未作答复。
尽管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始终未能会面,但这个问题的提出为战后重庆谈判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商学院班级:工商管理1班学号:**********重庆谈判报告分析案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蒋介石,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张群)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谈判双方国名党共产党重庆谈判的背景抗战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
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谈判的动因①国民党一、当时国际上,苏美英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国内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他不敢担当发动战争的罪名②如果毛泽东不来,那么不和平合作的就是共产党,他就有理由发动内战。
这是蒋介石想把破坏国共合作、挑起国共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一方而设的陷阱。
蒋介石认为如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肯定不敢来,而一旦毛泽东不来重庆,蒋介石就可以说是共产党没有诚意进行谈判,从而有借口发动内战,并把国共合作破裂、挑起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一方,在世界和中国国内的舆论面前,蒋介石也获得了主动。
共产党①争取两党关系持续好转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两党关系转好,政治上较为团结,军事上密切配合,一切关系较为融洽,为了进一步密切两党关系,解决某系矛盾和分歧。
②围绕建立联合政府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前,结束了国名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中国成为全国人名的迫切愿望。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解放战争重要知识点重庆谈判国民党坚持专制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去谈判的原因:为争取和平、民主。
经过了43天,签署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内容: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根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成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同意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坚决防止内战;实行政治民主化。
重庆谈判意义:1.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间:1946年6月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进军中原解放区等解放区,扬言用3到5个月时间,消灭共党领导的人民部队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从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军放弃了105座城市,歼敌71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收缩战线,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榆林市、延安市)。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
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
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
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区。
回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武汉。
其他解放区也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简表P99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意义:根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根底渡江战役4月21日,强渡长江。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蒋介石虽然打内战的决心已定,但他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为了调兵遣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
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
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着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谈判,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他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而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
另一个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8月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
8月25日,中央政治局鉴于形势的发展,紧急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立即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同日,中共中央根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26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下午3时许,到达重庆。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
到机场迎接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以及重庆各界知名人士邵力子、张澜、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黄炎培、郭沫若等。
《大公报》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者发表书面谈话:“现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
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
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亲临重庆的行动是“弥天大勇”。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
”抗战胜利后,“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新华日报》发表四位读者来信说:“毛泽东先生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
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
重庆谈判是一场复杂而异常艰苦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的会来到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
先提出意见和方案。
谈判开始后,周恩来、王若飞将中共方面拟定的两党谈判方案交给国民党代表转送蒋介石。
王若飞在向中央政治局汇报谈判情况时说:“前六天,看他们毫无准备。
左舜生刻薄他们,说只见中共意见,不见政府意见。
”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
这期间,毛泽东或者单独,或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或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参加下,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直接与蒋介石进行了多次会谈。
有关国内和平问题的具体谈判,则是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的。
在谈判中,为了迫使蒋介石兑现其民主的承诺,为了争取全国人民所需要的和平民主,为了揭穿所谓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有步骤地作出了让步,以推动谈判取得进展。
然而,在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这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共产党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让步。
但是,国民党方面按照蒋介石确定的方针,在所谓“政令军令统一”的借口下,执意要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放弃地盘”。
周恩来、王若飞根据事实给予有力驳斥,指出解放区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完全是属于人民和保护人民的。
鉴于国民党方面不作任何松动,谈判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缓慢前进,斗争十分激烈。
在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广泛地进行了争取团结各方面和平民主力量的工作,会见了大批国民党各派代表人物、民主党派负责人和社会知名人士。
毛泽东在重庆的43天中,除主持谈判外,还同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
他会见了国民党左派宋庆龄、冯玉祥、谭平山、柳亚子、张伯苓;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罗隆基、章伯钧、黄炎培;社会知名人士郭沫若、章士钊、马寅初;以及国民党军政要员孙科、于右任、陈诚、白崇禧等。
还会见了苏、美、英、法等国的驻华使节,反复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
周恩来也多次举行有各民主党派和国际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与各界代表交流对谈判的意见。
这些活动,使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普遍同情和支持。
这种同情和支持,是促进这次国共谈判取得某些积极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
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
此外,谈判还达成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合法;释放政治犯等协议。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
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图片1、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
图片2、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右三)在延安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