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空气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2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
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发展史(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2氧气的测定实验: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 O 2−−→−点燃P 2O 5 —实验原理,现象,误差分析(水面上升小于或大于1/5体积的原因)3.空气的组成:氮气(N 2)78% (约4/5) 氧气(O 2)21% (约1/5)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0.94%(按体积计算) (氦、氖、氩、氙、氪等)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4.纯净物与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各成份相对固定,且不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空气 河水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例如:氧气 O 2第二课时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供给呼吸:航天航空医疗急救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2.氮气的性质及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化肥 (2)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3)提供低温环境:低温麻醉3.稀有气体 (氦、氖、氩、氙、氪等)(1) 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保护气 (2)能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重要思想: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的原因: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②可吸入颗粒物(PM10)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①损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作物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暧;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空气污染的防治:①加强大气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植树、造林。
★附学案练习1、分一分它们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空气, 氧气, 水蒸气,水泥,二氧化碳,自来水, 铁粉,氮气,海水。
纯净物分类混合物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掌握“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装置、步骤、现象、结论。
2、记住空气的主要成分。
【学习重难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教学重难点突破】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氧气2课堂练习: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 、4:1B 、1:4C 、1:5D 、4:52、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
与空气 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星大气中N 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 2的体积分数B 、火星大气中CO 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 2的体积分数C 、火星大气中O 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D 、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3、有关实验室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红磷作为反应物是因为它是固体状态B、该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后装置内外的压力差造成水位上升,并以此确定氧气的含量C、红磷必须过量D、该实验还可说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红磷反应4、小浩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试猜想一下:(1)他将观察到哪些现象?(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到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的结论外。
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3)如他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1)原理: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2)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水进入集气瓶约1/5体积。
(3)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5)剩余气体的性质: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