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创作年表
- 格式:docx
- 大小:19.66 KB
- 文档页数:3
雨果奖历届作品1. 1903年,尤金·罗斯特,《卡尔·塔梦》。
2. 1907年,费尔南多·塞拉莫,《葡萄园》。
3. 1923年,马塞尔·巴赫,《死亡之舞》。
4. 1925年,彼得·勒·凡尔纳,《罗曼史》。
5. 1965年,《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6. 1972年,Ursula K. Le Guin,《地海传奇》7. 1973年,雅克·阿达利,《船长与国王》8. 1974年,拉尔夫·艾英格,《沙之书》9. 1975年,哈利·科恩,《流浪者》10. 1976年,亚瑟·克拉克,《天堂的喷泉》11. 1977年,撒缪尔·R·狄兰,《时间足够》12. 1978年,罗伯特·A·海因莱因,《时间足够》13. 1979年,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度》14. 1980年,阿瑟·C·克拉克,《天堂的喷泉》15. 1981年,布赖恩·爱迪生,《在时间之后》16. 1982年,阿瑟·克拉克,《拉扎勒斯》17. 1983年,罗伯特·西尔弗伯格,《超弦的季节》18. 1984年,迈克尔·斯旺,《超新星纪元》19. 1985年,Ursula K. Le Guin,《变化的海洋》20. 1986年,詹姆斯·帕特森,《失落的秘符》21. 1987年,弗雷德里克·波尔和卡尔·库珀,《龙种子》22. 1988年,西奥多·斯特金,《超新星纪元》23. 1989年,乔治·R·R·马丁,《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24. 1990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25. 1991年,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26. 1992年,约翰·斯卡尔齐的《五号屠宰场》27. 1993年,哈伦·埃利森的《朱尔兹的呼唤》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并列获奖。
第二节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杰出的领袖、最伟大的诗人、作家、人道主义战士、民主主义者。
一、生平与创作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
父亲:共和主义者母亲:拥护波旁王朝,天主教徒。
少年雨果是保王党人的同情者。
“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什么也不做。
”(一)早期创作阶段:政治思想、文学观念都比较保守。
1819,《文学保守者》,拥护伪古典主义1822,《颂歌与杂诗》,歌颂君主政体和天主教,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与阿黛尔·傅先结婚1822,中学同学窦窿被捕。
1823,第一文社,《法兰西诗神》1826,第二文社,反对伪古典主义《短曲与民谣集》,标志他从保守走向共和。
(二)中期创作阶段(1827-1848)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丰收期。
1827 《克伦威尔》和《序言》意味着他走上了与保王主义彻底决裂的道路。
《克伦威尔·序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
反对摹仿古代,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1830《欧那尼》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总决战。
《欧那尼·序言》“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强调“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儿女”,把文学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
1830,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
★1831《巴黎圣母院》1、内容:1482年的愚人节,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炼金术士克洛德·弗罗洛敲钟人加西莫多侍卫队长法比乞丐王克劳班穷诗人干果瓦★2、人物塑造爱斯梅拉达:美与善的象征克洛德·弗罗洛:双重人格的人物,应予以否定。
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仇视一切美好事物。
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的相遇:神性与人性的相遇。
加西莫多:单纯,心地善良。
克收养了他又从精神上奴役他。
★3、主题:反对封建专制,反对邪恶的宗教势力。
副主教克洛德是天主教会恶势力的代表,封建专制政权与天主教反动势力相勾结。
对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赞美“低贱者”的美好心灵。
雨果的主要诗集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政治著作等多个领域,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巨匠之一。
以下是雨果的主要诗集:1. 《年轻的诗人》(Les Châtiments):这是雨果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他1816年至1817年创作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代表作《年轻的诗人》。
2. 《颂歌集》(Les Châtiments):这是雨果的第二本诗集,收录了他从1817年至1830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自由颂》。
3. 《巴黎的墓地》(Les Châtiments):这是雨果的第三本诗集,收录了他从1820年至1825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巴黎的墓地》。
4. 《欢乐颂》(Les Châtiments):这是雨果的第四本诗集,收录了他1827年至1830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欢乐颂》。
5. 《诗歌与真理》(Poésie et Vérité):这是雨果的第五本诗集,收录了他从1830年至1835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诗歌与真理》。
6. 《自由颂》(L'Immortalité):这是雨果的第六本诗集,收录了他从1835年至1842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自由颂》。
7. 《诗集》(Les Châtiments):这是雨果的第七本诗集,收录了他从1842年至1855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流亡者之歌》。
8. 《诗集续集》(Les Châtiments):这是雨果的第八本诗集,收录了他1855年至1870年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诗篇《自由颂》的续篇。
历史上的今天1845年11月17日法国文学史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悲惨世界开始创作维克多·马里·雨果(法语: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
从七月君主制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治家。
他以《悲惨世界》的作者而闻名。
他出生在法国东部的贝桑松,他的父亲驻扎在那里,是约瑟夫·利奥波德·西吉斯伯特·雨果和拿破仑军队中的共和军士兵索菲·弗朗索瓦·特雷布谢的第三个儿子。
雨果一家来自洛林农民,但他的父亲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就是一名军人。
他的母亲是一个富有的南特人家的女儿,也是一位天主教保皇主义者。
他有两个哥哥,亚伯·约瑟夫·雨果,和尤金·雨果。
维克多·马里·雨果出生时个子矮小,据说是个瘦弱的孩子。
在他六周大时,全家搬到了马赛。
从那以后,她主要和母亲一起周游欧洲,去了科西嘉岛的巴斯蒂亚、厄尔巴岛的费拉约港、巴黎、那不勒斯和马德里。
这是因为他的父亲约瑟夫利奥波德是一个真正的波拿巴主义者,而他的母亲索菲是一个真正的保皇主义者,在政治思想上存在差异。
这场世仇后来成为《悲惨世界》中马吕斯的父亲庞美西上校与马吕斯的祖父吉诺曼德之间世仇的原型。
不管怎么说,由于先天条件和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我的母亲情结非常强烈。
《钟楼怪人》插图1812年,他随母亲和二弟尤金回到巴黎。
1814年,他与尤金一起进入圣日耳曼德佩教堂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
与此同时,拿破仑的帝国彻底覆灭,他的父亲约瑟夫·利奥波德被剥夺了西班牙贵族的身份,在法国军队中降为营长。
他在寄宿学校呆了四年,但在过去的两年里也参加了Lycée Louis-le-Grand。
他的父亲打算让他成为一名军人,但他却全神贯注于写诗。
在结婚1年后,雨果出版了第1部小说《冰岛凶汉》,3年后出了第2部小说《布格·雅加尔》。
外国文学史之雨果一、主要小说和诗歌作品:㈠早期创作阶段:青年时期的雨果受母亲的影响,无论政治思想、文学观念都比较保守。
政治上倾向于保皇主义立场,文学上受夏多布里昂影响。
㈡中期创作阶段:1、1827年雨果发表了浪漫主义剧本《克伦威尔》,该剧本的序言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轰动文坛,《<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奠定了雨果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旗手和领袖地位。
此后,他又连续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和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⑴丑美对照原则:是指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他的《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作者指出现实社会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的实际。
提出艺术上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原则。
⑵《欧那尼》决战:雨果的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完全打破了三一律的限制,地点随意变换,大量采用奇情剧的手法,充满浪漫主义的奇异构想。
围绕它的上演引起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决战。
它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
2、雨果创作了大量的浪漫主义作品。
主要代表作品有《逍遥王》、《吕依·布拉斯》、中篇小说《克洛德·格》,诗集《秋叶集》、《微明之歌》、《心声集》、《光与影》。
其中《克洛德·格》主人公克洛德·格与《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经历相似,可以说是《悲惨世界》的前奏。
㈢后期创作阶段:1、1862年,雨果完成出版了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随后又写成《海上劳工》,以及揭露18世纪初英国贵族残暴荒淫的小说《笑面人》。
1874年雨果出版了集中体现他晚年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长篇历史小说《九三年》。
晚年还发表了抒情叙事诗集《历代传说》。
贯穿雨果一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⑴《悲惨世界》:是雨果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创作历时十几年,共分为五部分,贯穿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
⾬果简介(l802~1885)作者简介:⾬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法国⽂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道主义、反对暴⼒、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学和⼈类⽂化宝库增添了⼀份⼗分辉煌的⽂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说。
⾬果⼏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切重⼤事变。
他从⼩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昂。
1827年发表韵⽂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1827),“序⾔”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是⾬果极为重要的⽂艺论著。
1830年他据序⾔中的理论写成第⼀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果第⼀部⼤型浪漫主义⼩说。
它以离奇和对⽐⼿法写了⼀个发⽣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肠,先爱后恨,迫害吉⼘赛⼥郎爱斯梅拉尔达。
⾯⽬丑陋、⼼地善良的敲钟⼈卡西莫多为救⼥郎舍⾝。
⼩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民的善良、友爱、舍⼰为⼈,反映了⾬果的⼈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展⽰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
⼩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法的运⽤等⽅⾯⽽⾔,仍然是⼀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果简介]。
Published during Hugo's lifetime[edit]
∙Cromwell preface only (1819)
∙Odes et poésies diverses (1822)
∙Odes (1823)
∙Han d'Islande (1823), (Hans of Iceland)
∙Nouvelles Odes (1824)
∙Bug-Jargal (1826)
∙Odes et Ballades (1826), (Odes and Ballads)
∙Cromwell (1827)
∙Les Orientales (1829), (Orientalia)
∙Le Dernier jour d'un condamné (1829), (The Last Day of a Condemned Man) ∙Hernani (1830)
∙Notre-Dame de Paris (1831), (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Marion Delorme (1831)
∙Les Feuilles d'automne (1831), (Autumn Leaves)
∙Le roi s'amuse (1832)
∙Lucrezia Borgia (1833)
∙Marie Tudor (1833)
∙Littérature et philosophie mêlées (1834), (A Blend of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Claude Gueux (1834)
∙Angelo, Tyrant of Padua (1835)
∙Les Chants du crépuscule (1835), (Songs of the Half Light)
∙La Esmeralda (only libretto of an opera written by Victor Hugo himself) (1836) ∙Les Voix intérieures (1837)
∙Ruy Blas (1838)
∙Les Rayons et les Ombres (1840)
∙Le Rhin (1842)
∙Les Burgraves (1843)
∙Napoléon le Petit (1852), (Napoleon the Little)
∙Les Châtiments (1853)
∙Les Contemplations (1856), (The Contemplations)
∙Les TRYNE (1856)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1859), (The Legend of the Ages)
∙Les Misérables (1862)
∙William Shakespeare (1864)
∙Les Chansons des rues et des bois (1865), (Songs of Street and Wood)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1866), (Toilers of the Sea)
∙La voix de Guernsey (1867)
∙L'Homme qui rit (1869), (The Man Who Laughs)
∙L'Année terrible (1872)
∙Quatrevingt-treize (Ninety-Three) (1874)
∙Mes Fils (1874)
∙Actes et paroles–Avant l'exil (1875)
∙Actes et paroles –Pendant l'exil (1875), (Deeds and Words)
∙Actes et paroles –Depuis l'exil (1876)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2e série (1877)
∙L'Art d'être grand-père (1877), (The Art of Being a Grandfather)
∙Histoire d'un crime 1re partie (1877), (History of a Crime)
∙Histoire d'un crime 2e partie (1878)
∙Le Pape (1878)
∙La Pitié suprême (1879)
∙Religions et religion (1880), (Religions and Religion)
∙L'Âne (1880)
∙Les Quatres vents de l'esprit (1881), (The Four Winds of the Spirit) ∙Torquemada (1882)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I (1883)
∙L'Archipel de la Manche (1883)
Poems of Victor Hugo
Published posthumously[edit]
∙Théâtre en liberté (1886)
∙La Fin de Satan (1886)
∙Choses vues (1887)
∙Toute la lyre (1888), (The Whole Lyre)
∙Amy Robsart (1889)
∙Les Jumeaux (1889)
∙Actes et Paroles – Depuis l'exil, 1876–1885 (1889)
∙Alpes et Pyrénées (1890), (Alps and Pyrenees)
∙Dieu (1891)
∙France et Belgique (1892)
∙Toute la lyre – dernière série (1893)
∙Les fromages (1895)
∙Correspondences – Tome I (1896)
∙Correspondences – Tome II (1898)
∙Les années funestes (1898)
∙Choses vues – nouvelle série (1900)
∙Post-scriptum de ma vie (1901)
∙Dernière Gerbe (1902)
∙Mille francs de récompense (1934)
∙Océan. Tas de pierres (1942)
∙L'Intervention (1951)
∙Conversations with Eternity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