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年表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1
诗歌理论1982年,大量阅读西方古典文学作品。
结识诗人骆一禾。
接触到北岛等人所编民刊《今天》。
1984年,10月北大五四文学社为西川油印诗歌专辑《星柏之路》。
1985年,3—4月在北大创作长诗《雨季》。
1986年,2月在《诗神》发表诗歌《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6月与北大同学、诗人海子合出油印诗集《麦地之瓮》。
1987年,1月在《十月》发表长诗《雨季》。
1988年,9月在《花城》发表组诗《黄金海岸》,因《雨季》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
后与陈东东、老木等创办小诗刊《倾向》。
1990年,8月在《花城》发表《七个夜晚》(诗7首)。
9月肖开愚、孙文波编《反对》总第9期刊出西川专辑。
1991年,诗集《中国的玫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992年,12月肖开愚、孙文波编《九十年代》首刊《致敬》全文,因长诗《远游》获《上海文学》奖(1990—1991)。
1994年,10月获人民文学奖。
12月在《大家》发表长诗《芳名》。
1995年,4月在《作家》发表《时间:1990—1994》(诗9首)。
1996年,1月获《山花》理论奖。
1997年,3月诗集《隐秘的汇合》由改革出版社出版。
5月诗集《虚构的家谱》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7月诗集《西川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更名为《西川的诗》于1999年重新出版)。
8月诗集《大意如此》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此前未曾发表过的长诗《厄西川诗歌创作年表诗人研究运》)。
1999年,1月在《湖南文学》发表《必要的激进,必要的虚无》(诗7首)及简宁对西川的访谈。
2月获第三届爱文文学奖。
4月在《山花》发表长诗《鹰的话语》。
2001年,1月在《当代》发表长诗《景色》。
2003年,9月《今天》总第62期发表西川与张旭东对话录《中国当代诗歌的伦理政治》。
12月获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
2004年,1月在《山花》发表《现实感》(诗9首)。
2005年,7月湖南新创刊杂志《文学界》刊出西川专辑,内容包括作品《小老儿》《南疆笔记》《命中注定的迟到者》、三封书信、《答谭克修问》。
1985年《落日断想》发表于《安徽青年报》11月12日。
1986年《梅雨情》发表于《诗歌报》7月21日。
1987年《英雄的风采》发表=F《散文》第7期,收录于《当代大学生散文诗选》(广西民族出版社)。
《我的父母爱我胜过他们自己》获得安徽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创作一等奖,并获得合肥地区高校文学创作大奖赛一等奖,收录于《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年《老木匠》发表于《飞天》第1期。
《生日》《小饰》发表于《飞天》第3期。
《高墙·青藤》发表干《作家》第4期。
《六月发黄昏》发表于《湖南文学》第8期。
《读地图》发表于《奔流》第11期,收录于《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精选欣赏》(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作品集《在麦尖上跳舞》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作品集《细节》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2007年《先喝一杯冰水》发表于《辽宁青年》第3期,转载于《特别文摘》第6期、《花生文摘》第7期,收录于《神笔阅读与作文》(石油工业出版社)。
《婚姻这门手艺》发表于《石狮文艺》第2期,转载于《特别关注》第3期、《中年读者》第4期、《智慧》第6期、《幸福悦读》第8期。
《假领子》发表于《读者》原创版第3期。
《狮子的眼神》发表于《当代文萃》第5期,转载于《杂文选刊》第5期、《教师博览》第8期、《意林》第12期,收录于《神笔阅读与作文》(石油工业出版社)。
《玻璃心》发表于《青年博览》第6期,转载于《读者》彩版第7期、《青年文摘》(彩版)第9期。
《畏惧是一种责任》发表于《思维与智慧》第6期,转载于《晚报文萃》第7期、《应用写作》第10期。
《你的失误就是对手的成功》发表于《中国青年》第7期,转载于《名言》第10期。
《爱情像一双筷子》发表于《新一代》第1l期,转载于《青年文摘》(彩版)2008年第1期。
《联想的结局》发表于《格言》第13期,转载于《喜剧世界》第19期、《青年博览》第20期、《中外文摘》第16期。
薛涛诗歌年表创作顺序薛涛的诗歌创作年表如下:1. 大历十二年(约777年):薛涛创作《井梧吟》。
2. 贞元元年(785年):薛涛进入乐籍。
3. 贞元四年(788年):薛涛与韦晋行《千字文令》。
4. 贞元五年(789年):薛涛因韦皋的处罚被送往松州,不久被释放并退隐浣花溪。
期间创作《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十离诗》十首等作品。
5. 贞元九年(793年):元稹明经及第。
6. 贞元十六年(798年):元稹与崔莺莺恋爱,旋即弃之。
7. 贞元十八年(800年):元稹登吏部乙科,授校书郎。
8. 贞元十九年(801年):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
9. 元和元年(806年):创作《贼平后上高相公》与高崇文行《一字令》。
10. 元和二年(807年):武元衡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11. 元和三年(808年):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并创作《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等作品。
12.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三月授监罕御史,出使东川。
此时薛涛认识元稹,时稹年三十,涛年四十。
元稹七月移务洛阳,稹妻韦丛卒。
此时期还创作了《四友赞》等作品。
13. 元和五年(810年):薛涛创制薛涛笺(一种深红色小笺)。
元稹二月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并创作《赠远二首》等作品。
14. 元和六年(811年):元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
15. 元和九年(814年):元稹徙唐州从事。
16. 元和十年(815年):武元衡卒。
元稹正月自唐州还京,三月出为通州司马,五月续娶裴淑。
此时期薛涛创作了《别李郎中》等作品。
17. 元和十三年至十五年年):创作《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等作品。
18. 元和十四年(819年):元稹转虢州长史,徵还,为膳部员外郎。
19. 元和十五年(820年):元稹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旋罢授工部侍郎。
此时期还创作了《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赠段校书》、《寄旧诗与元微之》等作品。
诗歌理论81977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
1978-1979年,在《人民日报》《北方文学》《人民文学》《诗刊》《星星》《中国作家》《延河》等报刊发表组诗。
198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帆·桅杆》。
1986年,与丈夫马合省一起去西北旅行,归来后写出《死羽》初稿。
同年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创会。
1987年,与马合省合著的诗集《莫愁》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人民文学》发表的组诗《无名的河流》获黑龙江天鹅文艺大奖。
1988年,长诗《死羽》发表在1988年《东北作家》创刊号上。
从任教大学调入省作协,在《北方文学》杂志社做诗歌编辑。
1990年,参加全国第四届青创会。
诗集《天籁》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在《诗林》发表组诗《望茶》。
1992年,诗集《守在你梦的边缘》由沈阳出版社出版。
1993年,在《诗林》发表《诗九首》。
不久,《铁匠》等诗被《诗刊》等刊物选载。
1994年,《天籁》获第五届黑龙江文艺创作大奖。
在《诗刊》发表组诗《青铜的俄罗斯》《纯银手镯》等。
在《诗林》《鸭绿江》上发表的组诗被《中国文学》选刊选发,《中国文学》外文版专题译介。
1996年,写作《新年快乐》《白菊》《磁盘》《回忆祖父葬礼》等诗作。
1997年,诗集《守在你梦的边缘》获第三届东北文学奖。
1998年,诗集《最初的天空》作为“中国女性诗歌文库”丛书之一,李琦诗歌创作年表诗人研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0年,在《中国诗人》《人民文学》等杂志分别发表组诗《很远的人,很旧的事情》;在《诗刊》先后发表《器皿随想》《诗四首》;在《诗林》发表《李琦近作》。
2001年,诗集《最初的天空》获黑龙江省文艺精品工程奖。
2002年,写作《怀想山东》《野马之死》《落雪》等组诗。
《李琦短诗选》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2004年,获中国首届茶花杯艾青诗歌奖。
2007年,在《诗潮》《人民文学》《诗刊》《北方文学》《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诗歌《祖母生病的时候》等作品。
鲁迅生平创作年表注:本年表整理自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
1898年5月至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10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1902年4月抵日本东京,在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4月弘文学院毕业后,转入仙台医专学习。
1906年3月从仙台医专退学,转入文学活动。
1907年夏与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
1908年2月始《摩罗诗力说》连载于《河南》月刊第2—3号,收入《坟》。
8月《文化偏至论》发表于《河南》月刊第7号,收入《坟》。
1909年3月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1集出版。
7月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2集出版。
8月结束日本留学生活回国。
9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化学及生理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9月兼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
1912年2月离开绍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
5月北上,任北京教育部部员。
8月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1918年5月《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署名鲁迅,收入《呐喊》集。
8月《我之节烈观》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2号,收入《坟》。
9月《随感录·二十五》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3号,收入《热风》。
1919年4月《孔乙己》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4号,收入《呐喊》集。
5月《药》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5号,收入《呐喊》集。
同月,《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5号,收入《热风》。
11月《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6号,收入《坟》。
1920年9月《风波》发表于《新青年》第8卷第1号,收入《呐喊》集。
1921年5月《故乡》发表于《新青年》第9卷第1号,收入《呐喊》集。
12月《阿Q正传》连载于4日至1922年2月12日《晨报副刊》,收入《呐喊》集。
1923年8月《呐喊》集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
巴金创作年表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
1920年本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参加《半月》《平民之声》等进步刊物编辑工作,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5月离开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赴北京,准备投考北京大学,后又返回上海养病。
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
本时期发表一些新诗和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文章,翻译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
1927年1月15日离上海赴法国。
旅法一年多时间里,大量阅读有关法国大革命和俄国“民粹派”的书,接触到欧洲一些国家的革命家,并和当时受美国政府迫害的意大利工人运动活动家凡塞蒂通信。
期间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初回到上海。
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29年1月始《灭亡》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1—4号。
同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1年4月始长篇小说《家》连载于18日至1932年5月22日上海《时报》,题为《激流》。
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8月《复仇集》(短篇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夏作《雾》,连载于《东方杂志》第28卷第20—23号。
1932年5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年底作《雨》,1932年连载于南京《文艺月刊》第3卷第1—6期。
1932年5月作《春天里的秋天》,连载于23日至8月3日上海《时报》。
同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同月《光明集》(短篇集)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6月作《砂丁》,连载于《申报月刊》第1卷第1—2号。
次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7月重作《新生》,连载于《东方杂志》第4—11号。
次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2月作《电》,1934年连载于《文学季刊》第1卷第2—3期。
年底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6月《将军》(短篇集)由生活书店出版。
10月与卞之琳等编《水星》月刊。
郭沫若生平创作年表注:本年表整理自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
1914年1月到达日本东京。
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
1915年9月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学习。
1916年夏秋之交作《死的诱惑》《Venus》《别离》《新月与白云》,据作者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回忆,这是他最早的白话新诗。
1918年7月升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习。
1919年6月在福冈发起组织反日团体“夏社”。
9月《鹭鸶》发表于1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920年1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发表于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地球,我的母亲》发表于6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匪徒颂》发表于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凤凰涅槃》连载于30—3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2月《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发表于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天狗》发表于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0月《棠棣之花》(戏剧)发表于10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增刊》,收入《女神》。
1921年2月《女神之再生》(诗剧)发表于25日上海《民铎》第2卷第5号,收入《女神》。
4月《湘累》(诗剧)发表于上海《学艺》第2卷第10号,收入《女神》。
6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发起的创造社成立。
8月《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1922年5月《天上的市街》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收入《星空》。
9月《星空》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收入《星空》。
1923年4月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与妻安娜及三个孩子回到上海。
5月与郁达夫等一起创办《创造周报》。
10月《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老舍创作年表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
1913年夏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本年毕业后被派任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0年12月被任命为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会员。
1922年上半年受洗礼加入基督教。
9月在南开中学教国文。
1923年1月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于《南开季刊》第2、3期合刊,署名舍予。
1924年9月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教师。
1926年7月始《老张的哲学》(长篇)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7卷第7—12号。
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7年3月始《赵子曰》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8卷第3—8、10—11号。
1928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9年5月始《二马》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5—12号。
1931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夏离英回国,途中在新加坡滞留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春离新加坡回国。
7月任山东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教授。
主办《齐大月刊》。
1931年年初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1月始《小坡的生日》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2卷第1—4号。
1934年7月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2年8月始《猫城记》连载于《现代》第1卷第4期至第2卷第6期。
1933年8月由现代书局出版。
1933年8月《离婚》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0月短篇小说《微神》发表于《文学》第1卷第4号。
1934年9月受聘青岛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1935年转聘教授)。
同月《赶集》(短篇集)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935年春酝酿写《骆驼祥子》。
4月短篇小说《月牙儿》发表于天津《国闻周报》。
6月散文《想北平》发表于《宇宙风》第19期。
8月《樱海集》(短篇集)由人间书屋出版。
1936年7月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9月始《骆驼祥子》连载于《宇宙风》第25—48期。
1939年3月由人间书屋出版。
11月《蛤藻集》(短篇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7年8月因战事和经济困难所迫,重回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世界名创作年表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约8000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进行生产活动,展开了创作的初步尝试。
古代创作时期: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一世统治下的埃及莎草制造工序开创了古埃及文明史上的新篇章。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在雅典民主制度的影响下,希腊文学、哲学、戏剧等领域蓬勃发展,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作品成为后世经典。
公元前221年,中国秦朝:始皇帝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推动了古代文学和艺术的创作,兵马俑等文化遗产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中世纪创作时期: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西部灭亡,进入中世纪,西方文化艺术重心开始转移到欧洲各地的修道院和城市。
公元713年,日本:编纂完成的《万叶集》被认为是日本文学的开端,内容涉及神话、民歌和爱情等人类关注的主题。
公元1066年,英国:威廉征服英格兰,带来了法国风格的诗歌、音乐和文学创作,为英国文化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创新。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兴起,带动了艺术、文学、科学的繁荣,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横空出世。
公元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成为英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近代创作时期:19世纪末,法国:印象派艺术运动的兴起,勃列日涅夫、莫奈、梵高等艺术家的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艺术运动的兴起,蒙克的《呐喊》、巴尔的摩的《欢乐的城市》等作品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矛盾。
现代创作时期:20世纪中叶,美国:摇滚乐的兴起,颠覆了传统音乐的格局,如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等艺术家的作品引发了全球的音乐革命。
21世纪,全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交流的加强,创作形式日益多样化,涵盖了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众多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和表达着当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总结:世界名创作年表的编纂让我们回顾了人类创作的历史进程,不同时期的作品和艺术家们的努力,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启发。
茅盾创作年表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913年夏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1916年8月北大预科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1月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月报》。
7月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1月调离《小说月报》,至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12月被选为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1月离沪去粤,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教官。
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7月离武汉拟去南昌,阻于牯岭。
8月回上海。
脱去与党的联系。
9月始《幻灭》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8卷第9—10号,署名茅盾,收入1930年5月开明书店版《蚀》。
1928年1月始《动摇》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1—3号,收入《蚀》。
6月始《追求》连载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6—9号,收入《蚀》。
7月离沪去日本。
10月论文《从牯岭到东京》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10号。
1929年5月论文《读〈倪焕之〉》发表于《文学周报》第8卷第20号。
6月始《虹》连载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6—7号。
1930年2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4月返沪。
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10月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林家铺子》发表于《申报月刊》第1卷第1期,收入1933年5月开明书店版《春蚕》。
11月《春蚕》发表于《现代》第2卷第1期,收入《春蚕》。
1933年1月《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
4月《秋收》发表于《申报月刊》第2卷第4—5期,收入《春蚕》。
7月《残冬》发表于《文学》第1卷第1号,收入1939年8月开明书店版《茅盾短篇小说集》第2集。
1935年5月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收入良友图书公司版《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
巴金主要创作年表巴金主要创作年表1、《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2、《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3、《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4、《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5、《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6、《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7、《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8、《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9、《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10、《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11、《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12、《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13、《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14、《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15、《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16、《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17、《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18、《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19、《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20、《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21、《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22、《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23、《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24、《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25、《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26、《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27、《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28、《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29、《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30、《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31、《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32、《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33、《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34、《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35、《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36、《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37、《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38、《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39、《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40、《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41、《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42、《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43、《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44、《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45、《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46、《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47、《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48、《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49、《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50、《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52、《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曹禺生平创作年表注:年表整理自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原名万家宝。
1922年秋进南开中学读书。
在学期间,积极参加南开新剧团的演出活动。
1925年5—6月参加“南开中学五卅后援会”,演出戏剧,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1928年3月担任《南开双周》戏剧编辑。
在该刊第1期和第4期先后发表新诗《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与《南风曲》。
秋中学毕业,进南开大学读书。
开始酝酿《雷雨》。
1929年本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读书。
1933年夏秋之间作《雷雨》(四幕剧),1934年7月1日发表于《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
1936年1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5年春完成《日出》(四幕剧)初稿,1936年6月1日始连载于《文季月刊》第1卷第1—4期。
1936年11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6年秋作《原野》(三幕剧),1937年发表于《文丛》第1卷第2—5期。
1937年8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8年夏秋间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四幕剧)(原由宋之的执笔),易名《黑字二十八》,1938年10月上演。
1940年3月由重庆正中书局出版。
1940年夏秋作《蜕变》(四幕剧)。
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半年作《正在想》(独幕剧)。
同年10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秋冬作《北京人》(三幕剧)。
1941年12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2年初辞去南京剧专教职赴重庆。
夏始根据《迷人的砂子》改编《镀金》(独幕剧),1943年发表于《戏剧时代》创刊号。
夏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四幕话剧《家》。
1944年12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3年本年改译莎士比亚《柔密欧与幽丽叶》,1944年3、6月连载于重庆《文学修养》。
1944年3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6年年初作《桥》(四幕剧)。
前半部分(2—3场)1946年4—6月连载于《文艺复兴》第1卷第3—5期。
3月2日与老舍应邀去美国讲学。
世界文学作品年表古代文学时期:诗经(公元前11世纪)《论语》(公元前6世纪)《荀子》(公元前3世纪)《论演绎》(公元前2世纪)《资治通鉴》(公元648年)中世纪文学时期:《睡美人》(公元1697年)《罗伯特魔盗团》(公元1815年)《巴黎圣母院》(公元1831年)《简爱》(公元1847年)《悲惨世界》(公元1862年)《福尔摩斯探案集》(公元1887年)现代文学时期:《了不起的盖茨比》(公元1925年)《1984》(公元1949年)《傲慢与偏见》(公元1813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公元1951年)《人间失格》(公元1948年)《追风筝的人》(公元2003年)当代文学时期:《哈利·波特》系列(公元1997年-2007年)《小时代》系列(公元2008年-2011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公元2001年)《白夜行》(公元1997年)《解忧杂货店》(公元2012年)《百年孤独》(公元1967年)以上只是世界文学作品年表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作品的排列可以看出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题材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
从诗经到现代小说,文学作品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思想和情感,记录了人类的成长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文学作品年表中存在众多未被列举的优秀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名著、传世经典等。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作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代,也会影响后世。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思想和美学体验。
同时,文学作品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承载了人类的记忆和希望。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世界文学作品也将继续丰富多样。
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将引领着人们思考和感悟,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阅读世界文学作品年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发展的历程,感受到不同时期作品的魅力。
《沈从文全集》总目第1卷小说本卷收《鸭子》、《蜜柑》、《入伍后》、《公寓中》。
《鸭子》1926年11月由北新书局初版,为无须社丛书之一。
原目:戏剧,《盲人》、《野店》、《赌徒》、《卖糖复卖蔗》、《霄神》、《羊羔》、《鸭子》、《蟋蟀》、《三兽窣堵波》(附文《关于〈三兽窣堵波〉》);小说,《雨》、《往事》、《玫瑰与九妹》、《夜渔》、《代狗》、《腊八粥》、《船上》、《占领》、《槐化镇》;散文,《月下》、《小草与浮萍》、《到北海去》、《遥夜(一及二)》、《水车》、《一天》、《生之记录》;诗,《残冬》、《春月》、《薄暮》、《萤火》、《我喜欢你》。
《蜜柑》1927年9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初版。
1928年5月再版。
现采用再版本。
原目:《序》、《初八那日》、《晨》、《早餐》、《蜜柑》、《乾生的爱》、《看爱人去》、《草绳》、《猎野猪的故事》。
原书中序无标题。
《入伍后》1928年2月由北新书局初版。
原目:《入伍后》、《我的小学教育》、《岚生同岚生太太》、《松子君》、《屠桌边》、《炉边》、《记陆弢》、《传事兵》、《过年》(戏剧)、《蒙恩的孩子》(戏剧)。
《公寓中》新编集。
集名为编者所拟。
编入1925年至1926年间发表的小说9篇:《公寓中》、《绝食以后》、《莲蓬》、《第二个狒狒》、《用A字记录下来的事》、《白丁》、《棉鞋》、《重君》、《一个晚会》。
戏剧一出:《母亲》。
第2卷小说本卷收《老实人》、《好管闲事的人》、《篁君日记》、《梓里集》。
《老实人》1928年7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
1932年11月由新中国书局再次出版时,书名改为《一个妇人的日记》。
现用初版本。
原目:《自序》、《船上岸上》、《雪》、《连长》、《我的邻》、《在私塾》、《老实人》、《一件心的罪孽》、《一个妇人的日记》。
《好管闲事的人》1928年7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初版。
原目:《好管闲事的人》、《或人的太太》、《焕乎先生》、《喽啰》、《怯汉》、《卒伍》、《爹爹》。
叶圣陶创作年谱叶圣陶小说创作年谱1、《姑恶》,1913年12月21日作毕,刊《小说丛报》第三期。
2、《佛胤记》,1914年5月中旬作毕,未发表3、《玻璃窗内之画像》,1914年5月22日作毕,刊《小说丛报》第二期,1914年6月10日出版。
4、《穷愁》,刊《礼拜六》第七期,1914年7月18日出版。
5、《博徒之儿》,1914年7月25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二期,1914年8月20日出版。
6、《孤霄幻遇记》,1914年8月20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九期,1914年10月10日出版。
7、《贫女泪》,刊《小说丛报》第三期,1914年9月1日出版。
8、《黑梅夫人》,1914年9月1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七期,1914年9月26日出版。
9、《浮沉》,1914年9月7日作毕,未发表。
10、《无告孤雁》,1914年9月8日作毕,为发表。
11、《飞絮沾泥录》,1914年9月18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期,1914年10月17日出版。
12、《戕性》,1914年9月24日作毕,未发表。
13、《翁牖新梦》,1914年10月28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七期,1914年12月5日出版。
14、《淞垒记》,1914年11月9日始,至1916年4月11日完篇,未发表。
15、《终南捷径》,1914年11月10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六期,1914年11月18日出版。
16、《痴心男子》,刊《礼拜六》第四十六期,1915年4月17日出版。
17、《良心上之敌忾》,刊《礼拜六》第六十三期,1915年8月14日出版。
18、《一贫一富》,刊《礼拜六》第六十四期,1915年8月21日出版。
19、《某教师》,刊《礼拜六》第六十五期,1915年8月28日出版。
20、《灵台艳影》,刊《礼拜六》第六十六期,1915年9月4日出版。
21、《葛兰小史》,1915年9月21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七十三期,1915年10月23日出版。
22、《我心匪石》,1915年11月5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八十期,1915年12月1日出版。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关注“爱”的哲学。
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崭露头角1919~1920年,进入文坛,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陆续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最早加入该会的少数女会员之一。
1921年5月,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种种问题“爱的哲学。
”1922年发表《烦闷》1922年《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1923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1924年发表《悟》。
《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1931年,发表《分》,之后陆续发表《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
1943年发表《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时期在重庆《星期评论》上以“男士”笔名发表的重要作品。
1999年2月28日,作家冰心逝世。
创作变化: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追寻到宣扬,最后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
1931年发表的《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有爱有憎代替了“万全之爱。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开始学习写作。
1924年底,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龙朱》1933年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10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发“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原载于《国闻周报》第十一卷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八骏图》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1940年,发表短篇小说《绅士的太太》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河》1988年5月10日,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创作变化:进入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越写越少,而针对现实问题和较抽象的哲学问题的文章大量增加。
由表达对理想人性赞美的湘西主题小说转向关注现实,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慨,由返朴归真,充满温暖抒情浪漫气息的柔和之笔转向面对现实,蕴藉愤慨富于讽刺色彩的批判之笔所代替。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
他的抒情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1916年,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
1918年8月,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赴英国剑桥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选课听讲。
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
1925年,发表诗集《志摩的诗》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发表《翡冷翠的一夜》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徐志摩与闻一多负责编辑,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出版《猛虎集》,同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1932年,出版《云游集》创作变化: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
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
她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凡尘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瑛,出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
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故事以人、以人性的探索为中心,呈现出现代小说的特征,同时,小说中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描写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都市特征。
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当即引起海上文坛的关注。
1943年9月——10月,《倾城之恋》收入《传奇》11月——12月,《金锁记》收入《传奇》1944年5月——7月,《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入《传奇》1944年8月,出版小说集《传奇》同年12月,出版散文集《流言》1956年,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1968年,《半生缘》现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1975年,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79年,《色戒》收入《惘然记》1995年9月,逝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创作变化:张爱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追求中国古典小说那种“平淡而自然”的审美境界。
但后期她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白描手法的完美运用、松散的叙事结构,这些新的转变和尝试极富意义,形成了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突破,但却往往为学界所忽视。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
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
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
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
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27年2月——1932年5月,《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1930年3月——11月,《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富于社会批判的色彩,在艺术上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1939年12月——1941年4月,《八十一梦》在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上连载,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作者以梦的形式,来建构小说。
1945年,创作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
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回忆》。
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创作变化:1954年,大病初愈,重操旧业,自动选择写作的内容与方式:故事新编这种写作,简单说,就是从“祖国优秀民间传说”中撷取素材,结合时代精神,将其敷陈得较为可观,来满足初级文化程度读者的需求。
它是改编,脱离了原创性写作范畴。
还有一个变化:解放后张恨水的写作,传播范围主要被放置到中国本土以外;其中,肩负面向海外华人宣传之责的中国新闻社,似乎与张恨水形成了固定合作关系。
1957年,张恨水回到了原创性写作,写出了《记者外传》,由上海《新闻日报》连载。
20年代、30年代,他担心自己落伍于时代,不断企图超越自己。
40年代,他已不再把文学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与新文学作家一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钱钟书:(190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1935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获B.Litt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1937年,出版《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5年,出版《猫》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4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诗学著作《谈艺录》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出版学术著作《宋诗选注》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旧文四篇》;中华书局出版《管锥集》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七缀集》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槐聚诗存》创作变化: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
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
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
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
所以,现在有“钱学” 的说法。
他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惟独钱钟书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
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舒婷诗歌的核心思想即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
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1992年,出版《始祖鸟》1994年,出版《舒婷的诗》创作变化: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出版小说集《邂逅集》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80年,发表《受戒》1987年,出版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岁寒三友》、《徙》等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创作变化:汪曾棋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于宁静淡泊、雅洁闲适而又不无奇崛的艺术风格中不断地超越和创新,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而尤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见长,语言简约、生动、传神.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溢出,无法转换,难以明言.本文就其散淡典雅、含蓄蕴籍的语言加以阐释和评价.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