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之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注意:(1)知识点包含标题和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加粗线的为重点原理,重点原理容易作为材料分析题的考点。
(2)本知识点仅作为要点提示,具体内容要根据本知识点看教材。
导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意识与人工智能。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2,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7、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8、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1)量变质变规律(2)否定之否定规律9、5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第一章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7、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9、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0、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意义:在理论上,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要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在实践上,要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二章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地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真理的客观性6、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7、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①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
)9、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三章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基本矛盾的深刻分析,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它通过深入的社会历史分析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剖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
2.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无产阶级则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马克思主义关注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追求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理论扎根于实际,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理论。
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改变世界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的创造力和实践主体地位,注重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作用。
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无阶级、无国家、无剥削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5.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过渡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关键一步。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对社会问题和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关注。
它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理论指导,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具体内容。
2.唯物主义的不同形态及唯心主义的不同形式3.物质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征2.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矛盾的定义及其两种基本属性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7.辩证否定观的内容8.矛盾分析法所包含的内容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4.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第二节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定义及本性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3.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区别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6.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容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革命的实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如何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的本质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及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辩证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二重性4.货币的职能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6.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局限性。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
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
2016政治考研重点:马原第一章之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考点5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15考研新增考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考点6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考点在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第1题考过)提示:与本学科第八章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结合一起复习。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2016年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纯干货]考研政治2020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一)马原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突出特征&理论优势)②革命性③实践性(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④人民性(最鲜明的品格,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⑤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背景:①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②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③思想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3.《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4.马克思主义不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想方案。
(不是教案,而是行动指南)5.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也不是系统与要素)6.列宁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7.运动在时间和空间内运动: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性质:一维性。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时间具有一维性,运动没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8.现象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反映本质,但理性知识不可能完全正确。
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必然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偶然性可以认识,但不可选择。
11.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区别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抽象和现实的可能性,区别于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教材第18页思考题第1题)⻢克思主义是由⻢克思和恩格斯创⽴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然、社会和⼈类思维发展⼀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产阶级解放、全⼈类解放和每个⼈⾃由⽽全⾯发展的学说,是指引⼈⺠创造美好⽣活的⾏动指南。
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3-16页(教材第18页思考题第3题)(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动指南(3)引领⼈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7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38-40页(教材54页思考题第3题)(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个性;“社会主义”则是共性、普遍性。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0-41页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9页第⼀,⼈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类获取⽣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产⽅式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41页第⼀,否定是事物的⾃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盾运动的结果。
第⼆,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其消极因素⼜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
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
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
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第一章之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考点5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15考研新增考点)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考点6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考点在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第1题考过) 提示:与本学科第八章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结合一起复习。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