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备考地理“好题速递”系列(34)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 地势平坦B: 气候适宜C: 临近市场D: 资金雄厚(2)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 夏季降水增多B: 夏季气温降低C: 冬季降水增多D: 冬季气温升高(3)④区域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 温室气体减少B: 森林覆盖率减小C: 入湖泥沙量降低D: 草原生产量降低【答案】CAB【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树、蔬菜布局在城市附近,该处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区位优势是临近市场。
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A正确;因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故冬季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对农作物生长没有影响,C、D错误;夏季气温降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B错误。
故选A。
(3)④区域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地区,该地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破坏植被,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小,B正确;吸收温室气体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増加,A错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量增加,C错误;由图可知,该地草场面积扩大,草原生产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第2题.桂林冠岩全长12千米,岩洞规模宏大,气势恢弘,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琳琅满目,色彩斑斓,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小火车、在地下河浮桥中漫步等5种游览方式。
洞分四门,第一层洞门高约10米,为外洞,洞顶有钟乳石悬挂。
从第一洞转入第二洞时,洞门低矮。
转入第三洞时,洞门更矮。
第四洞较为容易进入,进到洞中,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有浅滩。
下图是冠岩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溶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溶蚀B: 风化作用C: 流水沉积D: 流水搬运(2)每一层石灰岩洞穴形成时()A: 地壳持续上升B: 地壳间歇性上升C: 地壳持续下降D: 地壳稳定(3)冠岩的四层洞穴形成,经历了几次地壳运动()A: 三次上升运动B: 四次上升运动C: 三次下降运动D: 四次下降运动【答案】CDA【解答】(1)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的,而溶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南大洋贯通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部,具有独特的海洋动力环境。
下图为南大洋水文环境及动力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2.西风带对南大洋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加东澳暖流的强度B.加剧南极冰盖融化C.减缓表层海水的流速D.加速海水物质交换3.南大洋上升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渔场渔获量减少B.平衡大洋热量收支C.使海水的水质下降D.导致海水交换减弱答案:1.D;2.D;3.B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纬度最低,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大于丙地,D正确。
故选D。
2.受西风带的影响,南大洋表层海水大量流出,可加快表层海水的流速,促进底层海水上泛补充表层海水,加速海水物质交换,D正确,C错误;底层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降温,会减缓南极大陆冰盖的融化速度,减弱东澳暖流的强度,AB错误。
故选D。
3.南大洋上升流扰动底层海水,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增多,渔场渔获量增加,A错误;上升流将底层海水带至表层会加剧海水交换,对海水水质影响不大,CD错误;上升流使底层海水上泛,底层海水温度较表层海水温度低,使得表层海水温度下降,有助于平衡大洋热量收支,B正确。
故选B。
推荐: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极海,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
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间的太平洋的海域。
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
高三地理专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C.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答案:C2.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 洞庭湖B. 鄱阳湖C. 太湖D. 青海湖答案:B3.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
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B4. 下列关于季风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B.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C.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湿润,冬季干燥D. 季风气候的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答案:C5.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库木库里沙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
答案:台湾岛2. 我国最大的半岛是______。
答案:山东半岛3.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______。
答案:青海湖4.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
答案:塔里木盆地5. 我国最大的高原是______。
答案:青藏高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答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行政区划则依据国家行政区划进行划分。
2. 请简述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答案: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2024年高考押题密卷(新七省通用卷)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部分老旧社区内部长期存在自发的农业种植现象。
与对老旧社区进行传统改造相比,对老旧社区进行“有农化”改造会在社区改造中保留并优化农业种植空间,有序引导居民从事辅助性农业种植。
图示意济南某老旧社区“有农化”改造规划。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开展“有农化”改造的社区大多()①中老年住户比重大②配套设施齐全先进③空间开放度较高④楼栋平均高度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有农化”改造需要在小区内增设()A.雨水收集装置B.有机肥生产厂C.农机具停放场D.分散堆肥站点3.与进行传统改造相比,对老旧社区进行“有农化”改造更加关注()A.环境质量B.经济价值C.民生需求D.粮食安全【答案】1.B 2.A 3.C【解析】1.老旧社区中的中老年人比重大,保留种菜的习惯,①正确;“有农化”改造一般会在空间相对封闭、受外来人员干扰较小的社区开展,有利于保障种植作物的安全,③错误;老旧社区一般住宅高度较低,配套设施落后且不完备,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B。
2.雨水收集装置便于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并减轻市政用水压力,A项正确。
社区农业种植规模有限,无需专门在社区布置肥料生产厂,B项错误。
社区内的农业生产一般为人工劳作,无需专门增设农机具停放场,C项错误。
分散堆肥不利于改善环境,D项错误。
故选A。
3.进行“有农化”改造主要是满足老旧小区原住户种蔬菜的习惯,考虑民生需求,C项正确。
高三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12=72分)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下图中,左图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右图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鱼类绝迹B.可能会增强河流下游泥沙沉积,利于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C.左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1D.左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22.读右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P地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4.P地可能位于A.亚洲东部沿海B.北美西部沿海C.地中海沿岸D.南美西南沿海5.若此时处在右上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A.受副高带控制,炎热干旱B.受信风影响,高温少雨C.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D.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6~7题。
6.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7.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8~10题。
8.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9.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综合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
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
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2)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2)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常见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力、流水作用。
(1)该地湖泊形成高大的沙山可从风力大小、沙源、地形等因素分析。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强盛;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2)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该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
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综合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漠玫魂石又称“戈壁石”“风砺石”,由多片板状结晶交叉形成的一种燕尾双晶复方晶体构,是方解石(石灰岩类矿物)和沙粒的共生体,外形似玫瑰。
沙漠玫瑰多产生在沙漠与盐潮的交界地带,由于不断经历着有水和无水环境的交替,有水时富含碳酸钙的溶液在岩体表面结晶,形成方解石,无水时沙粒沉积在岩石表面,包在方解石中,两个过程交替进行,经历万年凝结形成通体呈层状交替构造的沙漠玫瑰。
8— 10 题。
高三世界地理总复习试题汇编及答案、单项选择题读日本、阿根廷,马来西亚、加拿大四个国家农业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1 •四个国家中属于世界重要粮食出口国的是A .①国农业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商品粮产区在南部平原B .②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产值比重小C .③国的橡胶、油棕和椰子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D .潘帕斯草原是④国重要的畜牧业区下图为世界地图中陆地上的一段纬线,据图判断A .该地区中甲、乙、丙三地地势逐渐降低B ..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 ..该地区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动D .该地区石油资源特别丰富读甲、乙、丙三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5〜7题。
5. 关于甲、乙、丙三国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④ 2 •对有关各国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③④D .①③3. 下列符合甲地区特点的叙述是A .该地区为温带草原景观 C .该地区日照强烈,气温较低 4. 下列说法符合该图所示地区的是B .该地区山咼谷深,地形崎岖 D .该地区有狮子、斑马等野生动物A .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C .人口密集区都位于国土的东南部 6. 关于三国进出口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出口铀矿 B .都出口小麦 7. 关于三国概况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C .丙国是世界著名的黄金生产国 B .都分布有热带沙漠景观D .都是所在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C .都进口石油D .都进口热带经济作物B .己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D .丙国是世界著名的石油生产国 粧牲卄产值占 I _】義亜产伯比輪3--4 题:2005年入秋以来,禽流感在垒球呈现蔓延之势,从亚洲腹地的内蒙古地区到欧洲巴尔干的克罗地亚, 从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到南美的安第斯山区,都发现了这种恐怖疾病的踪迹。
据此回答8—10 题。
&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禽流感的蔓延之势,直接参与了①生物循环;②水循环;③大气环 流;③地壳物质循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③D .①③④ 9•禽流感疫情出现,鸡、鸭等家禽几乎惨遭灭顶之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违反了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综合性原则10•为防止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 .进一步加大对家禽的屠宰力度,将禽流感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B •扩大药材的种植面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 •对疫区及其周边地区实行长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D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运用国际力量,有效抑制禽流感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选择题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正确答案)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下列关于经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B.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 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正确答案)D. 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下列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壳物质循环是单向进行的B. 地壳物质循环只发生在地表C. 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D. 地壳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无关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B. 水循环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作用C.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正确答案)D. 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产生影响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所有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相同的B. 人口增长模式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C. 人口增长模式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正确答案)D. 人口增长模式只受自然因素影响下列关于城市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 城市化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C. 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等方面(正确答案)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影响下列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农业区位选择只受自然条件影响B. 农业区位选择不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正确答案)C. 技术条件的发展可以改变某些农业区位因素的不利影响D. 所有农业区域的区位因素都是相同的下列关于工业集聚的描述,错误的是:A. 工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B. 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C. 工业集聚只适合大规模企业(正确答案)D. 工业集聚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下列关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公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B. 铁路运输灵活性强,适合门到门服务C. 水路运输运价低廉,适合长途运输大宗货物(正确答案)D. 航空运输运量大,适合急需货物的长途运输。
2023-2024学年广东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
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采用阴阳棚的种植模式,积极发展戈壁衣业,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
阴阳棚是在传统大棚北侧增加一座阴棚,两者共用一堵主墙。
左图为酒泉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阴阳棚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戈壁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荒地,生产成本低B: 光热资源利用效率高C: 投资小、收益高D: 吸纳带动能力弱(2)与传统大棚相比,阴阳棚种植模式的优点是()①土地利用效率高②棚内的昼夜温差大③提高阳棚的温度④降低阳棚的建造成本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C【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故戈壁农业投入较大,成本较高,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
故选B。
(2)建立阴阳棚后,阳棚种植蔬菜类,阴棚种植食用菌类,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①正确。
阴阳棚加强了保温作用,减小了棚内的昼夜温差,故②错误。
阴棚的存在为阳棚阻挡风雪,减小热量散失,增强保温,提高阳棚的温度,故③正确。
阳棚和阴棚共用一堵主墙,因为阴棚有保温作用,所以可以减少墙体厚度,从而降低阳棚的建造成本,故④正确。
故选C。
第2题.下图为某岛屿地形剖面及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自然带),该岛岭为欧洲第二大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岛屿甲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及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A: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B: 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 温带草原—温带海洋性气候D: 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2)导致该岛屿甲、乙两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热量C: 水分D: 土壤(3)近年来该岛屿冰川面积不断萎缩,推测其主要原因是()A: 太阳辐射增强B: 暖流影响深刻C: 地热资源丰富D: 全球气候变暖【答案】CBD【解答】(1)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岛屿为北大西洋海域的冰岛,冰岛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纬度相对较低,且常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暧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潮湿,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故甲为温带草原,对应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棉花生产和原棉消费大国,目前棉花产量占世界的1/4,消费量占世界的1/3,商品率高达95%。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棉花生产重心不断发生移动,且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面积缩减严重。
下图为2015年我国棉花种植区区划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西北内陆棉区、无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及长江流域棉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西北内陆棉区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有()①灌溉水源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复种指数高④土地面积广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土地退化严重B: 棉纺替代品增加,消费市场严重萎缩C: 劳动力严重短缺,棉区土地大量撂荒D: 种植棉花效益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3)为保障用棉安全,我国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开发无棉区耕地,扩大棉花种植规模B: 稳定长江流域棉区重心,减轻西北内陆棉区压力C: 改良棉花品种,提高产棉区棉花单产D: 寻求棉花的替代品,减少棉花的使用量【答案】BDC【解答】(1)西北内陆棉区降水稀少,多晴天,且地广人稀,在发展棉花种植方面具有光照充足和土地面积大的优势。
故选B。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用地大面积减少,且受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棉花种植规模缩减。
故选D。
(3)无棉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适宜种植棉花;长江流域产棉区耕地有限,受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难以稳定原来的棉区重心;减少棉花使用量不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通过改良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的单产,是保障我国用棉安全的合理措施。
故选C。
第2题.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沿海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港口区)及交通线路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四个城市功能区中表示工业区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该城市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条件是()A: 商品生产厂多B: 土地租金低C: 交通通达度较高D: 环境优美(3)该城市港口区突出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是()A: 地形平坦B: 淡水资源丰富C: 水位较深D: 结冰期短【答案】DCC【解答】(1)工业区多位于城市的外围郊区,靠近铁路公路等重要交通线。
201X年高三备考地理“好题速递”系列(34)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回答1-2题。
1.甲地的气候成因是()
A.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受信风带的影响
D.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
2.甲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A.水稻、油菜、茶、柑桔
B.冬小麦、棉花、花生、梨
C.春小麦、甜菜、亚麻、苹果
D.油橄榄、椰枣、柑橘、葡萄
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季风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4.图中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西欧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
C.非洲D.亚马孙平原地区
右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
据图判断5—6题。
5.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A.盐碱地的治理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酸雨的防治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6.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A.河流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º º26′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7-8小题:
7.图中a 地区气候特征是
(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有明显的旱季 C .四季分明 D .全年炎热干燥
8.从图中可以判断
( ) A .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 .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 .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 .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下面左图中MC 、MD 分别为某棵树一年中正午时刻最长和最短的影长,它们与河流AB 段正好垂直,左图中C 所在河岸比BE 岸冲刷严重。
右图中两曲线A 、B 分别代表左图中A 、B 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
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上图中河流的正确判断是
( )
A .该河流位于南半球
B .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
C .该河流AB 段自北向南流
D .该河流AB 段自东向西流
10.该河的流量大小与树影长短呈负相关,则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二、综合题(20分)
11.阅读A 、B 两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地的主要降水类型: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的气候类型: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经济作物和水果:
A___________ _____,B________ ___________。
(4)两地降水形成的原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5)在A地气候所处的纬度位置,有两处不属于此种气候类型,试指出两个地区,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A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最大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0BDBAB ADADA
11.(1)对流雨锋面雨(2)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咖啡、可可、香蕉、甘蔗茶叶、柑橘、棉花、油菜
(4)A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B地受夏季风影响时,由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多锋面雨
(5)非洲赤道两侧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改变了那里的水热状况,形成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南美洲西部赤道两侧地区,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气候、植被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高山气候。
(6)亚马孙平原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