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47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和存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时间和空间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人的意识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 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10、发展的实质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9、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 “擅苗助长”的事例是(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哲学是:()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 )B.结构性()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进展规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大体原理;着重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实践的大体观点及其内涵;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大体规律和全然方式;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进展观、历史观和人一辈子价值观打下理论基础。
二、逻辑结构三、内容要点(其中带﹡的为重点问题)﹡1.哲学的大体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哲学大体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4.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托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马克思主义是完全的唯物主义,不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6.从实践动身明白得社会生活的本质:全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动身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全然要求。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联系和进展。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要求人们确立与培育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擅长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永久进展原理:事物是永久进展的,从而要求人们确立与培育永久进展的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进展的全然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进展,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及其彼此关系的原理是明白得矛盾学说的关键,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然方式。
1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规定性,度的原理与适度原那么,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表现了事物进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3.度的原理与适度原那么。
﹡14.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确信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否定是事物进展的关键环节,揭露了事物进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确信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