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物质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8
把握构造原理书写电子排布式江苏倪洪海根据构造原理,书写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
现就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作如下介绍,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构造原理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总是尽可能排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从1s开始),当能量低的轨道占满后,电子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是:1s,2s,2p,3s,3p,4s,3d,4p,5s,4d,5p,6s……,称为构造原理。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书写用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称为电子排布式。
在电子排布式中,将K、L、M、N各能层分别用数字1、2、3、4表示;用s、p、d、f等符号表示各能层中不同的能级,并在这些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各能级上电子的数目。
书写时,用数字与符号按能层(在同一能层中,从左到右依次为s、p、d)顺序表示出每一能级的电子数,如Na:1s22s22p63s1,也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简化为:[Ne]3s1。
“[ ]”中为该元素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内的电子排布与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
根据构造原理,我们知道了原子的原子序数(或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方法如下:电子从1s能级开始排布排布,根据构造原理依次排布在轨道上,每一个能级上最多能够排布的电子数为:s能级2个,p能级6个,d能级10个(泡利原理)。
当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中同时出现成单电子时,其自旋方向应该相同(洪特规则)。
例如,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第一层1s轨道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2s、2p两个能级四个轨道上共有8个电子,余下的5个电子将填在第三层,在3s轨道排2个电子,3p 轨道填5个电子。
因此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或[Ne] 3s23p5。
人教版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一、引言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不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分子的层面出发,讨论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材中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分子和离子的结构与性质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分子和离子两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而离子则是通过电荷吸引而形成的。
2. 共价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共价键物质是指由共用电子对连接的原子所构成的物质,如水、氨等。
这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受到中心原子电子对的排列方式和配位数的影响。
3. 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如氯化钠、碳酸钙等。
它们的结构与性质主要受到离子的电荷和尺寸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4. 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金属晶体是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共同组成的晶体,如铁、铜等。
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受到金属离子的排列方式和自由电子对热导、电导等性质的贡献。
5. 分子间力的结构与性质除了共价键和离子键外,物质中还存在分子间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这些力对物质的相态、溶解性、沸点等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三、化学平衡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态。
在平衡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扮演着重要角色。
1. Le Chatelier原理的结构与性质解释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系统平衡受到扰动时,系统会通过向相反方向移动以抵消这种扰动。
这种移动涉及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变化,进而影响平衡位置的改变。
2. 平衡常数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位置的参数,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
相同的反应式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平衡常数的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观察来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1. 分子模型实验通过使用分子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各类物质中原子和键的结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与性质之间的关联。
引言概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电子式结构式是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二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旨在帮助高中化学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式结构式。
正文内容:一、羟基酸及其酐类1.羟基酸的电子式结构式:羟基酸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一般有机酸(COOH)的结构式框架,将羟基表示为OH即可。
2.酐类的电子式结构式:酐是由羧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的。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酸酐的结构式框架,将羧基表示为COO即可。
二、醛与脂肪族醇1.醛的电子式结构式:醛是由亲电性化合物与亲核性化合物反应制备而成,其中亲电性化合物通常是卤代烷,亲核性化合物通常是氢氧根离子和亚碳酰根离子。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CHO表示,其中R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2.脂肪族醇的电子式结构式:脂肪族醇是一类饱和脂肪醇,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OH表示,其中R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三、酮与脂肪酸1.酮的电子式结构式:酮是由亲电性化合物与亲核性化合物反应制备而成,其中亲电性化合物通常是醇,亲核性化合物通常是羰基根离子。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₁COR₂表示,其中R₁和R₂代表有机基团。
2.脂肪酸的电子式结构式:脂肪酸是一类由羧酸和脂肪醇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COOH表示,其中R 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四、羧酸与胺1.羧酸的电子式结构式: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COOH表示,其中R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2.胺的电子式结构式:胺是一类含有氨基(NH₂)的有机化合物。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NH₂表示,其中R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五、醚与酯1.醚的电子式结构式:醚是由两个有机基团通过氧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OR'表示,其中R和R'分别代表两个有机基团。
2.酯的电子式结构式:酯是由醇和羧酸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
其电子式结构式可用RCOOR'表示,其中R和R'分别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从结构上认识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物的结构特点及含义;2、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3、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4、通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5、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学习重点:1、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2、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学习难点:1、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由于它们的组成方式和性质与无机物相同,所以称为无机物。
2、有机物的特性:一般难溶于水;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
3、有机物的组成元素:C、H、O、N、P、S、卤素等。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
4、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知识点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1、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分类:①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②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a、脂环化合物: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环己醇b、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说明:a、链状化合物是相对于环状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环)而言的,链状化合物中可能有支链,如异丁烷。
环状化合物中可能也有支链,如甲基环己烷、硝基苯等。
b、芳香化合物也称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里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叫芳香族化合物。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物质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质的结构首先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分别带有正电荷和中性电荷;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带有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使整个原子处于电中性状态。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称为分子。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结构由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呈现出H2O的分子式。
二、物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金属性物质:金属性物质通常由金属元素组成。
金属的结构特点是以正离子组成的离子晶体结构。
金属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金属的导电、热导和延展性特征。
2. 非金属物质:非金属物质主要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氧气、氮气等。
非金属的结构通常以共价键联结原子,使得其物理性质较金属性物质为差。
非金属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因而在与金属物质反应时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
3.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酸的分子中通常含有氢离子(H+),而碱的分子中含有羟基离子(OH-)。
酸和碱的性质是由于它们的离子形成能力和反应性所决定的。
4. 次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一些物质由多个原子组成,如O2、N2等。
这些物质称为次原子分子。
与之相反,由三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多原子分子。
这些分子的结构也将直接影响它们的性质。
三、化学键和物质特性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力,用于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