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注入量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00.12 KB
- 文档页数:1
2例患者自行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教训与反思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各医院常抓不懈的工作,我科2009年7-10月共发生两起因患者自行拔除留置尿管的护理缺陷,已将事件按程序上报,按护理缺陷的评定标准[1],讨论后定为护理缺点,严重差错,现将事件在此报道,给同行借鉴,吸取教训。
1 事件回顾1.1事件1 患者,男,65岁,农民。
因左手示指不完全离断伤于2009年5月22日10pm在全麻下行断指再植术,术中留置一次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5月23日6am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患者清醒,检查尿管固定通畅,引出尿液为淡黄色,2pm护士查房发现患者已自行拔除尿管,患者拔管时遇到阻力,即用水果刀在尿管的近端将尿管割断,气囊的无菌盐水外溢,尿管滑出,患者能自解小便,无血尿,按护理缺陷的评定标准,定为护理缺点。
1.2事件2 患者,男,74岁,农民。
诊断:右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于2009年10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腓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手术室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11pm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患者神志清,BP140/85mmHg,留置尿管固定通畅,引出尿液为淡黄色,1am患者自觉留置的尿管刺激不适,呼叫当班护士,护士解释麻醉药效未完全消失,不宜拔除尿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am床边交接班时发现患者已自行拔除尿管,尿道口有新鲜滴血,患者烦躁不安,查膀胱区膨隆,BP170/90mmHg,床旁尿管沾满鲜血,尿管气囊半充盈,用注射器抽吸,吸出生理盐水3ml,追查手术室导尿时注入生理盐水8ml。
患者强行将尿管拉出致尿道损伤、尿潴留,必须重新留置尿管,考虑患者年龄大,血压高,伴有急性尿道损伤,病房导尿会有困难,即请泌尿外科会诊,予床旁导尿,失败,急送手术室行尿道扩张术,重新留置尿管,术后BP145/82mmHg,经消炎、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0天后拔除尿管,病人排尿恢复正常,按护理缺陷的评定标准,定为严重差错。
2 讨论2.1责任心的欠缺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忙于应付繁重的治疗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淡薄,未重视病人的主诉,未了解病人的需求。
置入气囊导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的分析及对策马波;郑丽敏;申杰;冯薇【摘要】@@ 气囊导尿管适用于长期卧床,危重症及外科手术后患者,它不仅减轻了长期卧床、手术后带来的排尿困难,还控制了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与感染,气囊导尿管最大特点是操作方便,固定性能好,避免因滑脱造成重复插管增加感染的机会,同时组织相容性好[1],但如置管前未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使用不当或操作时疏忽,也可能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将加重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本文总结了10例由留置导尿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原因,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并发症均获痊愈.【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5)001【总页数】2页(P41-42)【作者】马波;郑丽敏;申杰;冯薇【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护理部,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护理部,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护理部,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护理部,110016【正文语种】中文气囊导尿管适用于长期卧床,危重症及外科手术后患者,它不仅减轻了长期卧床、手术后带来的排尿困难,还控制了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与感染,气囊导尿管最大特点是操作方便,固定性能好,避免因滑脱造成重复插管增加感染的机会,同时组织相容性好[1],但如置管前未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使用不当或操作时疏忽,也可能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将加重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
本文总结了 10例由留置导尿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原因,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并发症均获痊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 4月至 2010年 5月,在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心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骨外科等病房,有 10例男性患者行留置导尿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年龄 45~75岁,其中 60~75岁 7例,45~60岁 3例。
发生并发症的心内科患者 2例,神经内科患者 2例,心外科患者 1例,泌尿外科患者 3例,普外科患者 1例,骨外科患者 1例。
探讨留置尿管操作中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武桂珍摘要由于高龄人口比例增高,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一部分尿失禁患者需要长时间留置尿管[1];危重患者因病情危重不能自行排尿的;有些外科手术,为了避免术中患者排尿而污染手术台,或者麻醉后造成尿潴留均需要常规留置尿管。
这些是临床医疗护理中的一项必要治疗方法。
留置尿管操作技术是一项比较常用的操作技术,囊性尿管已取替了过去常用的橡胶管,具有方便留置,刺激性小,易固定等优点。
但同时在置管,拔管及拔管后存在很多问题,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及痛苦。
下面和护理同仁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解决在操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留置尿管存在问题处理1.插管时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1插管困难1.1.1相关因素:⑴心理因素患者会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害怕会疼痛,担心会发生尿路感染等不良心理,此时插管,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造成插管困难。
⑵解剖因素。
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部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
⑶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致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2]。
1.1.2处理方法:(1)我们应正确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视触听,问,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采取具体的有效地心理护理方法[3]。
如: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操作时做好遮挡。
⑵加强临床护理教育,提高导尿操作技能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教会患者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4],提高插管成功率。
⑶对前列腺肥大及外伤后尿道狭窄致插管困难者采用2%利多卡因2~3ml加液体石蜡3~5ml在插尿管遇阻力时从尿管注入,暂停3~5min后,重新插管,已提高插管成功率。
其机制是在麻醉状态下插管,会阴部的神经末梢阻滞,尿道括约肌松弛,尿道阻力消失无痛觉,加上液体石蜡的充分润滑,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护理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导尿术,是通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并引流出尿液的操作过程。
目的包括: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正确记录出入量;尿失禁病人留置尿管保持会阴部干燥等。
由于不规范的导尿操作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道黏膜损伤、血尿、尿潴留等。
一、尿路感染发生原因1.导尿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呈正比。
3.留置导尿管期间未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致使细菌侵入引流装置引起逆行感染。
4.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集尿袋高于膀胱高度或其他原因导致尿液返流的情况,促进逆行感染的发生。
5.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口、会阴部清洁消毒不彻底。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患者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战、发热、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
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
预防及处理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
必须留置导尿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需留置时间较长者,每周更换(或根据不同材质,在导尿管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限内更换)。
3.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
4.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日均1500-2000ml,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6.发生尿路感染时,尽可能拔除导尿管,根据病情运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尿道黏膜损伤发生原因1.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气囊部未进入膀胱内就过早向气囊注水,膨胀的气囊压迫尿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病人耐受不了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自行牵扯导尿管造成尿道损伤。
使用气囊导尿管的病人拉扯导尿管甚至可导致尿道破裂。
3.没有合理安置导尿管,病人翻身或活动时导尿管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损伤。
1、导尿管种类:普通橡胶导尿管、气囊导尿管导尿适应症:①急性尿潴留。
②危重病人观察尿量变化情况。
③大型手术中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且利于观察尿量.④盆腔或会阴部手术。
⑤尿道或膀胱损伤.⑥测量残余尿量,无菌法取尿标本。
导尿管使用方法:普通导尿管常规用胶布固定,男性宽大部分固定于导尿管上,三条胶布狭窄部分固定于阴茎上。
女性宽大部分贴于阴阜,中间胶布条环绕粘贴在导尿管上,两边两条分别绕导尿管一周再固定于会阴部及两大腿。
气囊导尿管置入膀胱后按说明注入10ml,20ml,30ml灭菌生理盐水于气囊,使气囊鼓起,致滑出。
导尿管的管理:①导尿管尾端应接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以减少逆行感染的机会。
②更换导尿管,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插入或拨除导尿管时应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导尿管需7~10日更换一次。
③应每日清洗尿道口分泌物1~2次,常用新洁尔灭棉球清洗。
④长期留置导尿管时,需定期冲洗膀胱,冲洗液常为庆大霉素溶液或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
冲洗分开放式和密闭式,密闭冲洗时,每次滴入250ml,滴速40~60滴/分。
⑤拨气囊导尿管时必须将气囊内的液体抽尽,使气囊塌陷后再拨。
⑥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留置的导尿管一般予以夹闭,每3~4小时定时开放一次,以利膀胱排尿功能恢复·2、胃肠减压管种类:胃肠减压管可分为短管(普通胃管)和长管(米—阿氏管长 300~330cm),后者置管困难,临床少用。
一般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适应症:肠梗阻、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腹部手术后、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胃肠减压管的使用方法:①成人插入胃管的长度约50cm左右,相当于病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
②插入时要轻柔,一边插一边让病人吞咽,若出现恶心应暂停,让病人深呼吸,随后迅速插入。
③插完后应检查是否盘在口中,有无呼吸困难,若有应立即拨出。
稍后再插。
④插入后检查是否在胃内:1.用注射器抽吸 2。
将胃管末端插入有水的容器内 3.用注射器注胃肠减压管的管理:①保持胃管通畅,若有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使之通畅。
留置尿管气囊内注水量与尿液渗漏相关因素分析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气囊内注水量与尿液渗漏与尿管脱出的关系。
方法观察注入5、10、15、20 ml生理盐水后气囊形状、直径的变化,及尿液渗漏、尿管脱出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气囊内注水小于10 ml与大于15 ml气囊形状、形态有明显差异;气囊内注水量与尿液渗漏及尿管脱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留置气囊导尿时,气囊内注入15 ml液体能减少尿液渗漏、防止尿管脱出发生和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留置尿管;注水量;尿液渗漏;尿管脱出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留置尿管常与注入气囊内水量不当,导致尿液渗漏、尿管脱出、尿道黏膜损伤等,为了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避免发生湿疹、压疮及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我们对留置气囊导尿管注水量不同导致尿管渗漏、尿管脱出等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泌尿外科住院治疗需留置尿管的患者200例,女50例,年龄35~64岁;男150例,年龄55~82岁;留置尿管1~30 d,平均(13.51±10.62)d 。
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第1天为对照组,第2天为观察一组,第2天为观察二组,第3天为观察三组,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1.2.1 操作方法常规行无菌导尿术操作,全部选取F16一次性乳胶气囊导尿管,常规消毒完毕后,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短,女患者向尿道口轻轻插入4~6 cm,男患者缓缓插入20~22 cm,见尿液后再将导尿管继续插入2~4 cm,然后分别向气囊内注水5、10、15、20 ml,观察7~11 d插尿管后不同注水量患者的尿液渗漏、尿管脱出等情况。
1.2.2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①折刀形:尿管一侧有气囊,一侧无;②完全偏心形:气囊一侧大,一侧小,尿管不在气囊中心,完全偏向小一侧;③部分偏心形:尿管接近气囊中心,偏向小一侧;④中心形:尿管位于气囊中心[1]。
留置气囊尿管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乐至县人民医院杨小丽【摘要】目的总结由于插管失误或留臵过程中护理不当等均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或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对我科半年间168例留臵气囊尿管的病人导尿技术操作和留臵过程中出现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适当有效的对策。
结果有效地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留臵导尿常见问题护理对策留臵气囊尿管是临床工作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技术操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由于插管失误或留臵过程中护理不当等均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或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对我科半年间168例留臵气囊尿管的病人导尿技术操作和留臵过程中出现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及采取适当有效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方法气囊尿管在临床广泛使用,其有方便留臵、刺激性小、易固定等优点。
但在操作和留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插管困难、尿道损伤、拔管困难等。
回顾168例留臵气囊尿管中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采取的对策。
1.1插管时的护理问题及对策1.1.1插入困难1.1.1.1原因①心理因素:担心疾病的预后,可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②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导尿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增加了导尿插管的难度。
③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畸形或尿道外伤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
1.1.1.2对策①加强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做好遮挡隔离工作。
②对前列腺肥大及外伤后尿道狭窄致插管困难者采用2%的利多卡因2-3ml加液体石蜡3-5ml在尿管插至阻力部时从尿管注入,暂停3-5min后,重新插管,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气囊导尿管注水量的临床观察气囊导尿管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普通导尿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固定,不宜脱落等优点。
但对导尿气囊注水量一直未有明确的规定。
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孕产妇实施导尿680例,对气囊注水量进行了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孕产妇导尿680例,年龄20~30岁,除泌尿系疾病、妊娠并发症。
其中剖宫产556例,产后尿潴留120例,孕期保胎4例。
按常规消毒导尿注水10~20ml 100例为一组,580例孕产妇均向气囊注水量5~8ml,为另一组,观察结果。
1.2 结果100例孕产妇注水量10~20ml,其中68例有尿道口疼痛,30例急感排尿,2例有尿液引流不畅,抽回水5~10ml后疼痛缓解,尿液引流通畅。
580例孕产妇均向气囊注水5~8ml,尿管引流通畅,孕产妇无不适感,无1例脱落现象。
2 分析注水量过多,易致病人不舒适,增加病人痛苦。
孕产妇本身子宫的增大压迫膀胱尿导致尿频,如果注水量多,其囊内压力大,对膀胱颈及尿道内口压力过大,压迫尿管致引流不畅,发生尿潴留。
3 预防护理措施3.1 插管前应检查尿管质量,气囊有无回缩不良现象。
置入或拔除尿管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减少粘膜损伤。
成人一般选用14~16号导尿管适宜。
3.2 插管的长度。
正常导尿管插入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
气囊导尿管因其管头到气囊的距离为4~5cm,要把气囊部分置入膀胱三角区内,这样注水气囊才不会损伤病人尿道,刘氏[1]认为妊娠的子宫逐渐增大,使膀胱向上前方移位,尿道延长。
因此,剖宫产孕妇留置气囊导尿管长度以10~12cm较为合适。
3.3 气囊导尿管尽量不注入空气,避免尿管自行脱落,给临床造成麻烦,给病人增加痛苦。
注水量5~8ml,不能少于5ml,注水后将尿管向外轻轻牵拉,勿用力过猛过大。
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注入量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最佳注入液体量。
方法将384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8ml或12-30ml不等。
观察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结果观察组病人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和术后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在气囊内注入的最佳液体量对减少导尿管的自行脱出、尿道外口漏尿、减轻病人不适感均有明显的作用,应选择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
【关键词】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液体注入量气囊内【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292-02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刺激性小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当中,常因气囊内的液体量过多、过少导致导尿管自行脱落、尿道外口漏尿,病人明显不适感。
为减少导尿管的自行滑脱及对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刺激,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们对384例使用一次性气囊内注入液体量的多少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在我妇产科住院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84例,年龄在14-70岁,平均年龄43岁,手术病人术前导尿324例、尿潴留者36例、尿失禁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28例、对照组A128例、对照组B128例。
三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
1.2方法:1.2.1导尿方法: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1]。
导尿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导尿的目的意义,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思想放松、情绪稳定、积极配合。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适当气囊导尿管[2]。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并留置,观察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对照组A注入1-8ml、对照组B注入12-30ml。
轻拉导尿管无脱出,表示固定妥当。
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注入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10-25T09:08:38.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史无花[导读] 统计学方法:观察查获得的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描述性分析。
史无花 (江西万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335500)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最佳注入液体量。
方法将384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8ml或12-30ml不等。
观察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结果观察组病人导尿管自行脱出、漏尿和术后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在气囊内注入的最佳液体量对减少导尿管的自行脱出、尿道外口漏尿、减轻病人不适感均有明显的作用,应选择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
【关键词】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液体注入量气囊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292-02 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刺激性小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当中,常因气囊内的液体量过多、过少导致导尿管自行脱落、尿道外口漏尿,病人明显不适感。
为减少导尿管的自行滑脱及对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刺激,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们对384例使用一次性气囊内注入液体量的多少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在我妇产科住院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84例,年龄在14-70岁,平均年龄43岁,手术病人术前导尿324例、尿潴留者36例、尿失禁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28例、对照组A128例、对照组B128例。
三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
1.2方法:
1.2.1导尿方法: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1]。
导尿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导尿的目的意义,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思想放松、情绪稳定、积极配合。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适当气囊导尿管[2]。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并留置,观察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8-12ml、对照组A注入1-8ml、对照组B注入12-30ml。
轻拉导尿管无脱出,表示固定妥当。
1.2.2评价方法:①评价指标有1天内、2天内、三天及以上有无脱出者及尿道外口漏尿现象;②观察24h内病人不适感:0级:为完全无不适感、感觉自如;1级:为轻微不适,但能忍受;2级:中度不适,不能忍受,下腹憋胀,尿意感较明显;3级:为严重不适,即病人极度不能忍受,有严重下腹憋胀,尿急、尿痛、尿意感明显,不能忍受,甚至欲将尿管拔除。
1.2.3统计学方法:观察查获得的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两组自行脱出率及尿道外口漏尿比较
见表1。
表1示,两组导尿管1天内自行脱出无明显差异P﹥0.05,2天内脱出及3天脱出及尿道外口漏尿,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自行脱出率及漏尿率比较(n)
组别 n 1天内脱出 2天内脱出 3天内脱出漏尿
对照组 128 1 8 19 6
观察组A 128 1 3 3 0
注:与对照组A比较P﹤0.05。
表2 两组插管后不适感的比较
组别 n 0级 1级 2级 3级
结照组B 128 8(6.25) 6(4.69) 8(6.25) 10(7.81)
观察组 128 10(7.81) 1(0.78) 2(1.56) 0 (0.00)
从本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0级、1级共11例,占8.29%;2级、3级共2例,占1.56%;对照组B:0级、1级共14例,占10.94%;2级、3级共18例,占14.06%。
两组不适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将气囊内注入8-12 ml液体可明显减轻病人留置尿管脱落及漏尿和24h内的不适感。
可能原因:由于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2-30 ml 后,由于重力作用,气囊压迫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区,刺激膀胱三角使病人出现憋胀、尿意及膀胱刺激征,而注入8-12ml,气囊比重较轻,在膀胱内被尿液浮起,减少或完全不刺激膀胱三角区,从而减轻了不适感,而注入1-8 ml,因注入过少,在腹压增加、膀胱收缩时,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易致尿道外口溢尿或尿管脱出。
4 结论
气囊内液体注入量要适中,以8-12 ml为最佳,注入量过少(1-8 ml),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易致尿道外口溢尿或尿管脱出;注入量过多(12-30ml),使球囊失去了弹性,回缩不良,让病人感觉不适。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13、314、315.
[2]邓春燕,留置尿管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2):210、211.
[3]周秋凤,预见性护理在留置气夹尿管拨管困难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8(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