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89 KB
- 文档页数:4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西航二中孙凤媛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认识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标等历史资料,结合现实生活,阐述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2、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成果,制作表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想和大家分享,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一组神州六号发射图片。
◆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图片看到了什么?◇教师:大家说的很对,神州六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领域的卓越成就,说明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那么,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去看看。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板书)――多媒体显示◇过渡:秦汉时期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一统,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请看大屏幕:你知道四大发明吗?(多媒体显示问题)◇过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造纸术(板书)◆提问:1、请同学们思考,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字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2、这些都可以作为书写材料吗?哪些比较适合作为书写材料?3、那同学们这种书写材料怎么样?有什么缺点?◇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学富五车”这个成语,课文上材料给我们介绍了那时皇帝批阅奏章,每天都有一定定额,那怎么衡量呢?用称来称重量,说明了竹木简非常笨重;古代生产力还比较落实,人们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丝织品用来写字,有些奢侈。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南安东方学校刘秋英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
本节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本节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所以学好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子目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主要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二子目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主要介绍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第三子目是《九章算术》。
本子目则是介绍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
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了解,但熟悉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全面系统的讲述。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有较强的求知欲。
据此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
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过程与方法:
课前收集各种书写载体,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图片,就造纸术发明的必然性、时代性和对世界的贡献展开讨论并发言,能整理、归纳秦汉时期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能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并能从学习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应了解秦汉进一步巩固、发展的统一局面,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
3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特别是能够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发明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理解它们对世界科技的影响。
2.掌握一定的历史叙述和分析技能,发展《史》课程的叙述能力。
3.增强历史文化自信心,培养敬畏科学技术的态度。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发明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如造纸术、造船术、指南针、火药等,并分析它们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
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古代一些先进技术的发明和科技成就。
2.掌握造纸术、造船术、指南针的发明背景、发展、影响及其意义。
3.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认识古代发明对现代科技的贡献。
2.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 Warming up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先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世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出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贡献。
2. 课堂讲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造纸术、造船术、指南针的发明背景、发展、影响及其意义。
•造纸术介绍造纸术的发明时间、发明地点、发明者、发明过程和影响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清代亿万富翁吕祖宾家族和宁波东钱湖富豪沈阳嘉,两个家族因纸而富的故事。
•造船术介绍造船术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对航海技术的重要贡献。
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造船术的发展历程。
•指南针介绍中国古代制作和使用指南针的历史渊源、发明发展及其在探险、航海、民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引导学生理解罗盘在古代航海和导航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罗盘的原理和作用。
3. 小组讨论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科技成就对现代科技的贡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针对三个方面的话题展开讨论,分别是:•古代科技发明的意义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启示;•古代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影响;•古代中国陶瓷的造型艺术和技术精湛性。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光华中学王蕾【内容标准】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知道《九章算术》。
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它是昌盛的秦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特别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四大发明,能够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 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展开自由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
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学科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特别是能够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讲学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历史教科书 年级:七年级(上) 执笔人:辛丽英 初审: 审核: 时间: 月 日课题: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过程目标:自学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3.情感目标: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习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先学后教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第二部分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 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第三部分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填表: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简表 科技领域 时间 人物 成就 影响造纸术发明劳动人民改进医学成就数学成就【第四部分 拓展练习】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选择题:1.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2.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下面哪个人的发明过程具有这样的特征( )A .李冰B .蔡伦C .张仲景D .华佗 3.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4.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研究中医理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所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李时珍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7.《九章算术》成书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8.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孙思邈9.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二.辨析指正题10.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17 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经过学习,认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良,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期间“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优异成就。
认识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期间数学领域的优异成就。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定研究主题,查阅、采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加工。
各小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多门路研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采集、办理信息的能力。
讲堂中,教师组织、指引、点拨,学生各组分派角色,陈说、解说本纪的研究成就,培育集体合作的精神,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秦汉期间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华富强是成立在国家一致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觉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慧才华和优异道德,激发民族骄傲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可感。
教课要点与难点:本课知识属于一般认识的内容,要点应当放在学生经过认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骄傲感。
怎样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可感,是本课教课的难点。
教课准备:老师:1、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供给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课课件。
内容另设定教课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纳交互的形式、教课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依据教材内容的次序或老师授课的次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边。
学生:1、利用各样资源 (图书、互联网 )采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经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办理。
2、辅助老师制作课件。
教课方法指导自学研究法依据对教材内容、教课目的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色等方面的剖析,本课采用惯例课与活动课相联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课。
教课活动将采纳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经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身着手采集信息和办理信息及展现自己的研究成就,培育自主研究的学习习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用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古代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是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同时这些领先的科技成就也是对秦汉大一统局面的折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应了解秦汉进一步巩固、发展的统一局面,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学习教材、搜集资料等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测试、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或准备活动(一)教学准备阶段老师: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只要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就会想到中国。
早在公元前后,中国的丝织品就已享誉世界,中国被西方称为“丝国”。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不仅以丝绸驰名于世,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许许多多为人称道的成就。
承接着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这节课里,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教案《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知道《九章算术》。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各种书写载体,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图片,就造纸术发明的必然性、时代性和对世界的贡献展开讨论并发言,能整理、归纳秦汉时期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能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并能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利用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产生使命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讨论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会制作表格的制表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途径收集史料的学习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各学科知识的迁移。
教学用具:实物教具:竹木简、帛、树皮、树叶。
投影片:龟甲、兽骨、青铜器、玉器,蔡伦、张仲景、华佗。
多媒体课件:“造纸术传播的时间及方向”。
备课思路:由于本节课不属于历史课程标准的重点,对于本课的知识,只要求掌握在了解、知道这一层面。
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教学目的应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上。
具体如下:(1)利用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
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收集有关的书写材料;一组负责收集张仲景、华佗的故事,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多途径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指出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繁荣,促进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秦汉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校:三十八中
所属学科:历史
适用年级:七年级
姓名:姜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古代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是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同时这些领先的科技成就也是对秦汉大一统局面的折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应了解秦汉进一步巩固、发展的统一局面,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学习教材、搜集资料等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测试、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或准备活动
(一)教学准备阶段
老师: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只要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就会想到中国。
早在公元前后,中国的丝织品就已享誉世界,中国被西方称为“丝国”。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不仅以丝绸驰名于世,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许许多多为人称道的成就。
承接着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这节课里,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意图是承上启下,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学习新课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每组推荐两名同学组成评委,老师公布评价标准与规则。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第一组)
小组主持人: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随时与我们相伴。
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纸张出现的,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什么?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纸出现之前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学生A:多媒体演示——甲骨文、金文、竹简、丝帛的图片、文字,并配有解说。
提问:根据刚才的演示,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
演示:东方朔进谏汉武帝所用的竹简需两个大力士抬着进宫(图片),说明其笨重。
主持人:随着两汉经济的恢复,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兴建,读书的人多了起来,竹木的和丝帛越来越不能适应书写的需要。
因此,时代需要一种既简便又能普及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便应运而生。
学生B:我国最早的纸的发明过程。
我国人民自古种桑养蚕,西汉养蚕业尤为发达。
劳动人民在长期制作处理茧丝的过程中发明了絮纸。
工匠们在漂絮时发现有一些残絮遗留在席子上形成一层薄膜,晾干后就成为一张薄薄的丝棉片,可以用于书写。
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操作过程,制造出最早的纸。
演示:西汉早期麻纸(放马滩出土的纸)。
它反映出西汉的造纸技术己有相当水平,但西汉的纸使用起来还不太理想,质脆,书与不流畅。
当时人们还谈不上重视它,只把它作为一种废物利用的副产品看待。
到东汉,造纸技术有了突破和创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学生C:造纸术的改进和普遍使用。
演示:“蔡伦像”、造纸原料(树皮、麻头、胶布、旧鱼网)。
演示(文字):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l00人》其中蔡伦被排在第一位。
学生D: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演示:图片,配合讲解。
主持人:当中国发明和广泛使用纸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呢?请我组E同学为大家介绍。
学生E:造纸技术的传播。
演示: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动态、按时间顺序)。
主持人:关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已给大家讲解完毕,请大家思考,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老师适当点拨、评价,给予鼓励)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第二组)
主持人: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另一个奇葩,秦汉时期名医辈出,其中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是东汉两大名医。
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医圣”张仲景。
学生A: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学生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
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
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学生B:讲述一个有关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
(掌声鼓励)
主持人:有人说“医学之有张仲景,犹如儒学之有孔仲尼”,可见其在医学界的重要地位。
学生C:“神医”华佗。
学生演示:“华佗像”和《五禽戏》。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
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
他还创制了一套模仿虎、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良多。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有关华佗行医的故事?(学生介绍完毕,老师评价、鼓励)培养团队合作、组织能力。
数学(第三组)
主持人:请问你们从小到大都学过哪些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回答略)
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的长期劳动与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发明和发现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运算方法和技巧,秦汉时期成就最大的是《九章算术》。
学生演示:《九章算术》图片及简介。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其中有关负数的运算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算术。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的形成。
隋唐时传入朝鲜、日本,现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培养学会的动手、动脑能力)
3、课堂小结
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有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
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用它来施行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
可以说,秦汉时期,中国又有一批伟大的文化名人诞生了,这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教学意图是对知识的总结,感情的升华,引起学生的共鸣。
4、课堂练习
(1)、请填写出我国古代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陶器
()→()→()→()→()
(2)、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张衡制造地动仪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祖冲之推算圆周率(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