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课件 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5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自主学习1.造纸术发明以前。
人们通常用或做书写材料。
2.时期,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
3.张仲景是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4.华佗擅长和,华佗被人们誉为“”。
5.《》成书于时期,它总结了到的数学成就。
6.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基础巩固7.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①羊皮②竹木简③树皮①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8.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B.简化制作过程C.使造纸原料容易得到而又便宜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9.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这充分表明(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③造纸的目的是为了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制造的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10.下列表述准确无误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11.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丝织技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造纸术12.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是( )A.扁鹊与张仲景B.扁鹊与华佗C.张仲景与华佗D.李时珍与华佗13.《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 )A.药王B.医祖C.“医圣”D.炼丹家14.河南省南阳市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这位医学家是( ) A.张仲景B.华佗C.蔡伦D.孙思邈15.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采用四诊法B.制成了全身麻醉药C.写出了第一本完整的药物学著作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16.下列对华佗的介绍。
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K课程标准2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木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K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备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木组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1'1豪感, 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K教学重点难点』木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日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木课教学的难点。
K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内容为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
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准备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日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想一想}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提示火的使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②御寒。
③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4、{自我测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提示 D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和史实有什们区别?提示皇帝被看作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它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组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撷观兽之迹而造字,令大荛做干支甲子,以为纪年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史实。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1、{想一想}启时怎样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们区别?提示(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了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2)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北师大版(2013)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虚拟与现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程《第十七课虚拟与现实》是北师大版(2013)七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材,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本课通过一个角色杰杰超超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虚拟世界对生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如何兼顾虚拟与现实世界。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忆自己使用网络的经验,并评估自身使用网络是否过量。
2. 学生能够分辨以虚拟世界为生活重心和兼顾虚拟与现实世界两种方式的短期和长期好处与坏处。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杰杰超超的故事了解虚拟世界给生活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好处与坏处。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虚拟世界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教学用具】1. 教材:《第十七课虚拟与现实》2.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回顾学生使用网络的经验,引导学生评估自身是否过量使用网络。
接着,通过讲解和分析杰杰超超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虚拟世界给生活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好处与坏处。
在故事中,可以突出虚拟世界对人际交往、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深入思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平衡。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十七课虚拟与现实》。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问你们平时使用网络的时间多吗?你们都用网络做些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我每天使用网络大概2个小时,我用它看视频和玩游戏。
教师:谢谢你的回答。
其他同学呢?请举手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时引导进一步讨论网络使用情况)2. 学习新知教师: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第十七课虚拟与现实》。
这个故事是关于杰杰超超的,他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有着怎样的经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领域的突出成就。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具体内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为关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影响,掌握其他领域的突出科学技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其他领域的突出科学技术成就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科技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课件,呈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影响,以及其他领域的突出科学技术成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前,发现地点是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年,在发现的。
使用;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第2课氏族聚落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1、在古史传说中,首领。
2、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
他的妻子发明了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
(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被称为。
他采用和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禹把全国划为2、约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