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认知心理学-记忆的编码与贮存
- 格式:ppt
- 大小:821.50 KB
- 文档页数:45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认知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概述认知与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二者都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都是信息的获得和使用过程。
区别:认知客观性强,认识主观性强。
“认知”比“认识”更适合用于描述信息加工过程。
认识主要用于哲学领域,认知主要用于心理学领域。
信息加工取向与联结主义取向的要点加工:认知主义/符号加工取向诞生:上个世纪60年代。
假设:以计算机为隐喻。
知识和信息在大脑中以符号语义表征形式存在(如计算机的二进制),认知加工就是符号加工或符号运算。
符号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加工——串行加工。
解释水平:心理水平/认知水平,处理的是已经表征的信息。
联接:诞生:上个世纪80年代。
假设:以“神经网络”为隐喻,认为知识和信息在大脑中以神经元联结特性和活动特性来表征(分布式表征),认知加工就是神经网络的并行加工。
很多应用是“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
解释水平:介于神经与表征水平之间,处理的是尚未表征的“亚概念”,能解释心理的初始表征。
口语报告法的特点:首先,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录音技术,对被试的口语报告进行完整的实时记录。
在把录音记录转换成文字以后,研究者就可能根据课题需要,分析心理过程的任何一个部分,同时也可能系统地考察口语报告数据的可靠性程度;其次,认知信息加工模型理论的,,为口语报告数据的采集、加工、编码和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三,根据口语报告的分析数据,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看其能否再现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
大脑认知过程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有何相似之处:具有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储存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和依靠已掌握的符号操作系统完成行为的6个功能。
第二章注意过程注意概念中的集中和指向的理解:集中是指内部心理资源的聚集和紧张性,而指向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选择性定向。
集中往往是内部的,基于任务的;指向往往是基于外部对象的。
注意的四个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同时注意)注意的转移(指向转移)证明衰减器模型的实验设计注意的选择反应模型第三章知觉与模式识别经典的知觉理论如何解释知觉过程?人类具有不需学习的整体知觉组织机制,使我们可以将外部刺激以整体而非部分的方式知觉为“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