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纹诊断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望少儿指纹诊病
望少儿指纹诊病
指纹是指浮露于食指桡侧可见的脉络(即食指掌侧的浅静脉),是由手太阴肺脉分支而来,所以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具有近似的临床意义,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
望指纹,主要是观察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
(1)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命关。
(2)望指纹的方法:医生用左手把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关推数次,使指纹明显,便于观察。
(3)望三关辩别疾病轻重:指纹仅见于风关,表示邪浅病轻易治;至气关则病势较重,病邪较深;如由风关、气关透至命关,即指纹伸延到指端,所谓“透关射甲”,则病深而危重。
(4)望指纹的色与形:正常的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颜色的变化: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紫红色为热证;色青主惊、主风、主痛;色淡为虚证。
形态的变化:纹色深浓粗大,为邪盛病重、指纹极细、色淡、多为正虚;纹浮为病在表;纹沉为病在里。
小儿指纹三关示意图
一般认为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主要与静脉压有关。
在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儿,大多数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静脉压越高,指纹的充盈度就越大,也就是越向指尖方向伸展。
指纹的色泽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的缺氧程度,缺氧越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就越多,指纹就更显青紫。
故在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多出现青紫色或紫色的指纹,贫血的患儿,则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指纹色也变淡。
经络手诊法三、0至3岁小儿指纹脉络诊病法三、0至3岁小儿指纹脉络诊病法小儿指纹络脉是指在食指掌面脉络浮露的部分,也是手太阴肺经分支所过的部位。
手太阴肺经的络脉自胸部走手掌大鱼际区,出拇指端的少商穴,它的一个分支从腕后直达食指内侧出其末端。
中医认为“肺朝百脉”,肺经脉络可以反映全身肌腑气血的情况,故观察食指掌面脉络可以了解肌体正气盛衰变化,判断病邪的深浅。
1、三关定位和望指纹方法风关——食指的第三指节(近端)。
气关—食指的第二指节(中间)。
命关——食指的第一指节(远端末节)。
在光线明亮处,诊者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由远及近)直推,推数次,食指上的纹型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2、三关正常形色正常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
脉络粗细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
络脉的长短与年龄有关,1岁以内的最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
3、三关形色主病络脉浮露者,病在表,多见于外感表证。
沉隐者主病在里,多见于脏腑病变。
色深浓者病重,色浅淡者病轻。
色浅淡者为虚,色深浓者为实。
凡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入客于经,再深入客于脏腑,三关络脉的形色和出现的部位,恰好随着这种邪气的深入而起变化:风关——络脉显于风关,表明邪气入络,提示病轻邪浅。
气关——络脉从风关透气关,表明邪气入经,提示病邪已深入,病情较重。
命关——络脉出现在命关,表明邪气深入脏腑,提示病情更重,可能危及生命。
透关射甲——络脉从风关直达指尖,俗称“透关射甲”这种情况是病情更凶险、预后不佳的征兆。
从食指三关络脉形态判断小儿脏腑的疾病,也是以风关轻、气关重、命关更重为原则。
望指纹,对幼儿疾病的诊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小儿指纹脉法导读:小儿形气未充,形体稚嫩,其诊脉方式与成人大不相同。
今天一起来看看小儿指纹脉法的历史发展与临床应用吧~中医的诊脉治病,原有大方脉、小方脉之说。
自宋代太医局,延至元、明、清太医院均有此项设置,统称大小方脉十三科,小方脉即是指专为小儿诊治病证的专科。
既称小方脉、也就相应地有不同于成人的诊断与治病方法,诊看三关指纹即是其中之一。
三关即风、气、命,以标其纹所至而衡量疾病之轻、重、危的程度,亦称虎口三关,指大拇指与食指开口处,观看自虎口至食指的纹脉。
以此为诊的年龄不一,有自出生至3岁,也有至5岁的,大抵5岁以上即可诊脉,14岁同于成人的诊脉者为多。
1早在晋时王叔和《脉诀》中提出平脉无病,如「小儿乳后辄呕逆,更兼脉乱无忧虑」,同时也提出「弦急之时被气缠,脉缓即是不消乳。
紧数细快亦少苦,虚濡邪气惊风助。
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等脉证和主病的轻重。
及至儿科的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列病脉就更为深入而具体,如:脉弦急,气不和;脉沉缓,伤食;脉促急,虚惊;脉浮为风;脉沉细为冷;脉乱不治。
这些病脉,则为医者所易于掌握其要领。
许叔微《本事方》中指出以一指诊脉:「候小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脉紧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恶候。
」此种诊脉方法,又称作一指定三关(寸关尺),在京的老医生也曾有人使用。
其一息六七至为平脉,后世多以五至为常脉,在婴儿脉至六数,亦当属于常脉。
因元时朱震亨提出:小儿一岁以上可以看脉,以六至为平和,七八至为数为实热,三四至者为迟为虚弱。
对辨三关手筋脉,提出婴儿生下一月至三岁,若有疾患,须看虎口脉,次指表节为命关,次气关,次风关。
古人所谓「初得风关病犹可,传入气关定难活」是也。
在当时还分男看左手食指,女看右手食指。
实际两手指纹都应察看,不应拘于旧说。
2《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
辨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又称望小儿食指络脉,是观察3岁以内小儿食指掌侧前缘部的浅表络脉形色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唐。
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
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后世医家如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清·陈复正的《幼幼集成》、林之翰的《四诊抉微》、汪宏的《望诊遵经》等,对此法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发挥,使之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对诊断儿科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食指掌侧前缘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循次指内廉,出其端),与寸口脉同属手太阴肺经,故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意义相同,可以诊察体内的病变。
加之3岁以内的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切脉时只能“一指定三关”,诊脉时又常哭闹,气血先乱,使脉象失真,从而影响诊脉的准确性。
而小儿皮肤较薄嫩,食指络脉易于观察,望指纹较之诊脉更为方便易行,故常以此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弥补小儿脉诊的不足。
诊察小儿指纹时,可抱小儿面向光亮,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络脉显露,便于观察。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即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即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正常指纹特点正常食指指纹在掌侧前缘,纹色浅红,红黄相间,络脉隐隐显露于风关之内,粗细适中。
影响因素小儿指纹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幼儿络脉显露而较长;年长儿络脉不显而略短。
皮肤薄嫩者,络脉较显而易见;皮肤较厚者,络脉常模糊不显。
肥胖儿络脉较深而不显;体瘦儿络脉较浅而易显。
天热脉络扩张,指纹增粗变长;天冷脉络收缩,指纹变细缩短。
因此,望小儿指纹要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
对小儿病理指纹的观察,应注意其纹位、纹态、纹色、纹形四方面的变化,其要点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沉分表里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
中医诊断学望诊之排出物及小儿指纹中医诊断学望诊之排出物及小儿指纹望排出物望排出物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分泌物主要是指人体官窍所分泌的液体,它具有濡润官窍等作用,如泪、涕、唾、涎等,其色、质、量的表现与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当脏腑有病时,可引起其发生异常改变。
排泄物是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如大便、小便等,当脏腑有病时,也可发生相应的形、色、质、量的异常改变。
此外,人体有病时所产生的某些病理产物,如痰液、呕吐物等也属排出物范畴,其色质量也与病情密切相关。
望排出物变化总的规律是:凡色白、质稀者,多属虚证、寒证;凡色黄、质稠者,多属实证、热证。
一、望痰涕(一)望痰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病理性黏液。
观察痰的色、质、量,可以判断脏腑的病变和病邪的性质。
痰白清稀者,多属寒痰。
因寒邪阻肺,津凝不化,聚而为痰,或脾阳不足,湿聚为痰,上犯于肺所致。
痰黄稠有块者,多属热痰。
因邪热犯肺,煎津为痰,痰聚于肺所致。
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痰。
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虚津亏,清肃失职所致。
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湿痰。
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为痰,上犯于肺所致。
痰中带血,色鲜红者,称为咯血。
常见于肺痨、肺络张、肺癌等病人。
多因肺阴亏虚和肝火犯肺,火热灼伤肺络,或痰热、邪毒壅肺,肺络受损所致。
咯吐脓血痰,气腥臭者,为肺痈。
是热毒蕴肺,化腐成脓所致。
(二)望涕涕是鼻腔分泌的黏液,涕为肺之液。
流涕多因六淫侵袭、肺失宣肃,或热邪熏蒸、气血腐败成涕,或气虚阳亏、津液失固所致。
可见于多种鼻腔、鼻窦疾病。
新病鼻塞流清涕,是外感风寒;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者,多属鼻鼽,是风寒束于肺卫所致。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者,多为鼻渊,是湿热蕴阻所致。
二、望涎唾(一)望涎涎是从口腔流出的清稀黏液。
涎为脾之液,由口腔分泌,具有濡润口腔、协助进食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
因幼儿脉部短小,诊病时又每多哭闹,易使切脉失其真象,此时可望诊指纹。
纹指络脉(浅表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又名寅关),第二节为“气关”(又名卯关),第三节为“命关”(又名辰关)。
纹见下节风关者为轻病,纹见中节气关者为重病,纹见上节命关者为危证,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
若脉络浮,则病在表;脉络沉,则病在里。
应该注意的是,在验指纹时,须用大指侧面,轻轻地推小儿食指三关,宜从命关推向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
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
指纹辨证,中医多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分虚实,三关定轻重”句话。
所谓浮沉分表里,是指纹升浮显露,相当于浮脉,为表证;若指纹沉浮隐现,则相当于沉脉,为里证。
通过辨颜色和淡滞,可诊断病证的寒热虚实:如指纹色淡,多为虚证、寒证,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病孩。
如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
指纹紫红沉隐,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
青紫纹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
指纹淡青,多见于虚风证,可兼有呕泄失水、久吐久泄、暴吐暴泄、脾虚引致肝风、手足抽筋等病状。
颜色淡紫,则多属虚热,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
若指纹紫滞,推之不畅,回流较慢,多见于痰湿、食滞、郁热、病重时;在热性病过程中,如肺炎、脑炎,或暴吐暴泄、心肺功能衰竭、郁血、缺氧时,可指纹暗滞,唇舌紫绀。
下面内容引自《幼幼集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
指纹切要小儿三岁前,还无法用把脉的方法诊断,并非无脉可诊,而是因为虚实不易确定,难以确诊。
小儿害怕陌生人,初见不无啼叫,呼吸先乱,神志仓忙,而迟数大小已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所以通过指纹和面色病候相印证,这也算是望切两得。
观指纹方法令人抱儿对立于向光之处,以左手握儿食指,以我右手拇指推儿三关,察其形色,细心体认,能够分辨“表里寒热虚实”就足够判断病情了。
小儿指纹诊法口诀嘿,咱来说说小儿指纹诊法口诀哈。
有一回啊,我家小宝贝有点不舒服,我就赶紧带着去看医生。
医生看了看,说要看看小儿指纹。
我当时还挺纳闷呢,这小儿指纹是啥玩意儿啊?医生就给我解释了,说小儿指纹诊法啊,就是通过看小孩手指上的纹路来判断病情。
这可真神奇啊。
医生还念了个口诀:“一指定三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我一听,这口诀还挺顺口。
医生就开始给我解释这个口诀啥意思。
说“一指定三关”呢,就是用一个手指头就能确定小孩手指上的三个部位。
这三个部位分别代表不同的身体状况。
我看着医生的手指头在我家宝贝的手上比划着,心里觉得这医生可真专业。
“浮沉分表里”,医生说,如果指纹浮在表面,就说明病情比较轻,在体表;如果指纹沉下去了,就说明病情比较重,在体内。
我就赶紧看我家宝贝的指纹,也看不出来是浮还是沉啊。
医生笑着说,这得有经验的人才能看出来。
“红紫辨寒热”,医生说,如果指纹是红色的,就说明小孩有热证;如果指纹是紫色的,就说明小孩有寒证。
我又看了看我家宝贝的指纹,还是看不出来啥颜色。
医生说,这也得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来。
“淡滞定虚实”,医生说,如果指纹颜色比较淡,就说明小孩身体比较虚;如果指纹颜色比较深,就说明小孩身体比较实。
我这回算是有点明白了,这小儿指纹诊法还挺有讲究呢。
医生看完了我家宝贝的指纹,说没啥大问题,就是有点小感冒。
给开了点药,让回家吃。
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从那以后啊,我就对小儿指纹诊法口诀印象深刻。
每次看到我家宝贝的手,我就会想起那个口诀。
虽然我自己还是不会看,但是我觉得这是个很神奇的方法。
总之啊,小儿指纹诊法口诀虽然有点难记,但是真的很有用。
如果家里有小孩不舒服,不妨让医生看看小儿指纹,说不定能早点发现问题呢。
嘿嘿。
.'.小儿看病歌诀小儿有病令人怜,全仗医生仔细观。
令人抱出光明处,先将面部用心看。
额属心兮颏属肾,左肝右肺两腮前。
鼻乃脾经为主宰,五经辨色要心虔。
白者气虚黄有积,赤者为热青主寒。
鼻塞声重伤风重,眼下青色主饮痰。
口唇赤白阴阳判,赤者胃热白者寒。
虫积唇内生白点,疳气鼻燥体态干。
有痛啼哭总不止,有积襁褓不耐烦。
抱出贪凉欲赴冷,此乃内热使之然。
若是当风即畏缩,必是伤风与阴寒。
鼻冷疮疹耳冷热,遍身发热是风寒。
手足心热口发渴,纹沉食积是真诠。
若是下午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稍头冷,便是惊风一例看。
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一定是伤寒。
中指微微独自冷,定然麻痘恐相缠。
复看指纹记歌诀,浮沉色气审的端。
要看指纹风气命,三关内推细心研。
三关寅卯辰部位,病之吉凶在此间。
初起风关病无碍,气关纹现恐缠绵。
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命难全。
指纹何故浮然样,邪在皮肤病易蠲。
忽而关纹沉沉状,已知入里病盘旋。
身安脉纹红黄色,紫脉为热红伤寒。
青主惊风白疳疾,三关见黑命恐难。
伤食弯外青兼紫,脉纹弯内是风寒。
腹痛纹入掌中里,色淡气弱禀先天。
关纹滞涩皆因积,邪遏阴营卫气连。
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病何迁。
小儿指纹色泽主病歌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外感风寒得。
指纹淡淡本虚寒,莫待深红化为热。
关纹见紫热之症,青色为风古所称。
食伤紫青痰气逆,三关青黑祸难成。
紫黑血络因郁闭,色淡为虚紫红热。
青色惊风与痛证,实证多见滞暗色。
小儿指纹诊法,你了解吗?中医上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虽然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弄懂中医的精髓,但了解一些皮毛还是可以的。
中医中有一种疗法被称为小儿指纹诊法,这种方法据说特别神奇,真的是这样吗?中医的确可以根据观察小儿的指纹,来判断出身体是否健康,下面来看看小儿正常指纹和病理性指纹有什么表现?★一、正常小儿指纹1.指纹特点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2.影响因素小儿指纹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幼儿络脉显露而较长;年长儿络脉不显而略短。
皮肤薄嫩者,指纹较显而易见;皮肤较厚者,络脉常模糊不显。
肥胖儿络脉较深而不显;体瘦儿络脉较浅而易显。
天热脉络扩张,指纹增粗变长;天冷脉络收缩,指纹变细缩短。
因此,望小儿指纹也要排除相关影响,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二、病理小儿指纹对小儿病理指纹的观察,应注意其纹位、纹态、纹色、纹形4方面的变化,其要点可概括为: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1.三关测轻重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可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
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据现代研究,心气心阳虚衰和肺热病患儿,大多数指纹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
因指纹充盈度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发展。
血虚患儿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则指纹变淡。
2.浮沉分表里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
因外邪袭表,正气抗争,鼓舞气血趋向于表,故指纹浮显。
指纹沉隐不显:为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
因邪气内困,阻滞气血难于外达,故指纹沉隐。
述察小儿指纹的适用年龄及其辨证纲要。
小儿指纹诊断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特
别适用于青少年及病症复杂、多种治疗无效的患儿。
小儿指纹辨证采
用人体表面指纹图案结构,根据手指不同穴位的位置和形状,综合分
析得出疾病发生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
主要有以下几种辨证纲要:
1.鬲盛意而张:这种指纹特征说明身体新陈代谢旺盛,但容易感冒、口干舌燥等表现,说明体内阴阳失调,需要通过调理饮食和调整
生活作息来改善。
2.口谷食如牛:这种指纹特征身体比较健康,但容易有食欲不振
等症状,说明消化系统功能降低,需要通过中医调理来使其恢复正常。
3.太湖寥若谷:这种指纹特征身体容易出现疼痛和肿痛的症状,
说明身体经络不通畅,需要通过中医调理来解决。
4.手脚四指短:这种指纹特征说明身体易出现心脏病、循环系统
疾病等,需要通过中医调理来缓解症状。
总之,小儿指纹辨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辨证方法,可以在不
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通过中医调理来改善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
小儿指纹小儿指诊法。
出唐·王超《水镜图诀》。
又名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
三岁以下小儿诊脉困难,常代以诊指纹,即观察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达气关是感邪较重,纹透命关则病尤重。
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纹紫为热,淡红为虚,青色为风、主痛,青兼紫黑为血络瘀闭。
据《幼幼集成》载述: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指纹的变化虽可反映病变的轻重、深浅,但只能作为辨证的参考。
三关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
即食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望指纹指纹的色泽、浮沉及部位可反映疾病的性质、病史轻重及邪正盛衰情况。
即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正常指纹,黄红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
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指纹成而不显者,多为病邪在里。
色鲜红者,多外感风寒;色紫红者,多为热证;色青者主风、主惊、主痛;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指纹细而浅淡者,多属虚证;粗而浓滞者,多属实证。
指纹显于风关,表示病邪清浅;过风关至气关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过气关达命关者,为邪陷病深;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指端者,即所谓“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危重。
望小儿指纹,对三岁以下小儿疾病的诊察有一定价值,但必须配合其它诊法,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祖国医学认为,舌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内脏有病变时,可以从舌苔、舌质等方面显现出来,所以观舌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小儿的健康状况。
由于小儿的脉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可靠性较差,舌的变化较脉搏更可靠。
家长可根据舌的变化来调整饮食。
正常小儿的舌苔呈薄白而滋润。
舌苔白厚腻:多为寒湿。
由于受到风寒夹湿所致,常见于感冒、气管炎、腹泻等,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头晕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健脾温胃化湿的食品,如牛肉汤、羊肉汤、洋葱、薏米仁、桔子、香椿、香菜、胡萝卜等。
小儿风气命指纹诊病法望小儿指纹法口诀:三岁以下看指纹,食指络脉细推寻;风气命关依次列,射关透甲病不轻;紫因热甚红伤寒,青为惊风白是疳。
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歌:初起风关病未殃,气关纹现须急防,将临命关呈危急,射甲通关病势猖。
中医在诊断儿科尤其是新生儿时医生不便于用寸关尺来进行脉诊,那么古医家总结了一套利用小儿指纹来替代寸关尺脉诊的诊法,即风气命三关。
以上歌诀可理解为:食指分风(未病,小病); 气(己病,防病); 命(己病,须求医了)。
上图指示了三关的位置。
下面逐句进行解析:1、初起风关病未殃。
如下图,指纹现于风关,此时可以理解为病之初起,或将病或可自愈,病未致损害(根据饮食冷暖的调节)2、气关纹现须急防。
如下图,指纹已延伸到气关,确系已病,须治疗了。
3、将临命关呈危急。
如下图,指纹已接近过刚已迈过命关,说明病情紧急了,不治将恐危急。
4、射甲通关病势猖。
如下图,指纹已经到达了指甲所盖的区域了,如再不治疗,危在旦夕!再结合看三关显露的指纹:具体来说,需要把小儿抱至光亮处,暴露小儿食指桡侧,小儿推拿师用右手轻推从命关至风关数次,使皮下指纹显露。
显露的指纹判断口诀如下: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浮沉分表里:指纹浮现,显露于表,主病邪在表;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
红紫辨寒热: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主寒症;纹色紫红,多位邪热淤滞,主热症;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郁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淤滞络闭,病情深重。
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涩滞,复盈缓慢,主实邪。
三关测轻重:纹在风关,病邪初起,病情较轻;纹在气关,病邪入里,病情加重;纹在命关,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为“透关射甲”,若病中出现,显示病情危重,需要送医处理。
小儿指纹诊断基础有哪些小儿指纹诊断基础有哪些在中医学术的领域里,诊断疾病是非常复杂而又范围极广的一门学问。
而诊断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小儿指纹诊断方法,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方法都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吧!看看诊断的基础都有哪些?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
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
就是说指纹的脉络与寸口脉同属肺经,所以指纹的变化,亦反应了寸口脉的变化,所以诊指纹与切寸口脉同样可以诊察其内在的病理变化。
应用范围察指纹也称看虎口三关,以多大的小儿观察指纹为宜,历史上也有分歧。
明·寇平的《全幼心鉴》以为,一岁以前看指纹三关以验其病。
而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则指出“三岁以内小儿看指纹。
从儿童生理、发育状况等方面综观,则指纹作为二、三岁以内小儿代替脉象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应该说是恰当的`。
因为三岁以下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只能一指定三关,切脉时患几又常哭闹躁动,容易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其皮肤则薄嫩、脉络明显,易于观察,故常以望指纹辅助切诊。
三关部位殛关系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晰义:“指纹之法,起于宋人钟仲阳,以食指分为三关,寅日风关,卯日气关,辰日命关。
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三关可以观察病情的轻重,指纹现于风关,为病邪初人,证尚轻浅;指纹达于气关,为病邪已转深人,且病势方盛,若指纹从风关,气关进一步透达命关,为病已危重;若指纹直透指端爪甲,名“透关射甲,病多危茑。
观察姿势观察指纹应该抱小儿到向光之处,医生以食指,中指夹住小儿指端,以拇指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推按,使指纹容易显露,必便于观察。
观察指纹的意义内容一、正常指纹正常小儿指纹是以指纹的颜色、长短、浮沉等为依据。
所以指纹红黄隐隐,不出风关,不浮不沉,括而不滞为特征。
太神奇!一根手指就能判断宝宝健康状况,快来查一查中医上常说儿科是哑科。
因为小朋友们的年龄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像大人一样,清楚地把自己哪里难受表述出来。
所以中医上就有一个手段叫“望诊”,就是通过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察手纹就是望诊手段之一。
就是通过小朋友手指纹路来判断小儿疾病,不过只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朋友。
过了3周岁就不太明显了。
下面我们来说下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从指纹埋藏的深浅、颜色、恢复是否良好、长短,来看疾病轻重。
怎样观察指纹?这里的指纹是指从虎口沿着食指内侧上廉一直到指尖所显现的脉络。
孩子的食指三个指节,我们称之为虎口三关,分别为:风关、气关、命关。
贴近虎口第一节称为风关,第二节称为气关,第三节称为命关。
食指的侧边有一条血管,通过血管的不同表现,来判断孩子情况。
观察的时候,可以用手捏住孩子的食指。
用拇指用力适中的从命关推向气关、风关,推几次以后,便可以使纹路明显,便于观察。
怎样根据指纹来判断?正常的小儿指纹为红黄相间,似有似无,不会超过风关以上,如果指纹有变化,说明孩子在患病,详细如下:1看表里:指纹浮在外面代表疾病在表面;如果指纹在里面,代表疾病在内里;2辨寒热:指纹鲜红色,多属于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指纹色紫红,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指纹色青,多见于惊风、疼痛或抽搐等;指纹青紫主热毒深重,血络郁闭的危症。
3定虚实:指纹色淡主虚症,比如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色深主郁滞,推之不畅主实证,如瘀热、痰湿、积滞等。
4测轻重:指纹出现在风关,代表病情轻浅容易治疗;指纹出现在气关,代表病邪深入,病情比较重;指纹出现在命关,代表病情比较危重。
5透关射甲:还有一种指纹叫做“透关射甲”,就是这条指纹透过指尖映射到了指甲,这种一般就到了非常危重了。
做小儿推拿的老师都知道一个顺口溜“风关轻,气关重,到了命关会要命”。
小儿指纹诊法实训报告
望指纹形色,幼科指纹,聚讼纷纷,推其原理,学本经文。
辨指纹三关要诀,二岁以前,病难诊脉,虎口三关,辨其纹色。
初风中气,末为命关,男左女右,侧指而看。
辨指纹左右要诀,凡看指纹,手络虽同,左肝右胃,亦要明通。
肝络现者,血热生风;胃络现者,积热动风。
辨指纹浮沉要诀,外邪初受,指纹乍浮,病尚在表,不足为愁;邪热入里,指纹多沉,病势轻重,宜辨浅深。
辨指纹三关病势要诀,纹在初关,虽重无妨;中关已险,末关宜防;三关直透,症多夭亡。
辨指纹弯向病状要诀,形如弯弓,内外有别。
纹向内弯,外感风疾;纹向外弯,内伤饮食。
纹入掌中,其腹痛剧,米粒丫枝,并为不吉。
势有向背,亦宜辨识,纹势向里,病犹为顺;纹势向外,证必为逆。
辨指纹各色要诀,小儿指纹,原是青络,浮络本青,何关病毒,隐隐红黄,亦为常络。
鲜红深红,热窜血络,紫为热炽,黑乃血毒。
辨指纹淡滞要诀,指纹淡淡,先天素怯,脾胃本虚,慎防攻削。
关纹涩滞,邪气久留,或通或攻,临证推求。
辨色脉合参要诀,经脉络脉,《灵》《素》并阐,纹色脉象,亦要合参。
纹色浮者,其脉多浮;纹色沉者,其脉多沉,纹色虚淡,脉亦多虚。
随机证察,毋执一偏,草率一望,辄为病谝。
小儿指纹诊断基础
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
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
”就是说指纹的脉络与寸口脉同属肺经,所以指纹的变化,亦反应了寸口脉的变化,所以诊指纹与切寸口脉同样可以诊察其内在的病理变化。
应用范围
察指纹也称看虎口三关,以多大的小儿观察指纹为宜,历史上也有分歧。
明·寇平的《全幼心鉴》以为,一岁以前看指纹三关以验其病。
而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则指出“三岁以内小儿看指纹”。
从儿童生理、发育状况等方面综观,则指纹作为二、三岁以内小儿代替脉象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应该说是恰当的。
因为三岁以下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只能一指定三关,切脉时患几又常哭闹躁动,容易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其皮肤则薄嫩、脉络明显,易于观察,故常以望指纹辅助切诊。
三关部位殛关系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晰义:“指纹之法,起于宋人钟仲阳,以食指分为三关,寅日风关,卯日气关,辰日命关。
”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三关可以观察病情的轻重,指纹现于风关,为病邪初人,证尚轻浅;指纹达于气关,为病邪已转深人,且病势方盛,若指纹从风关,气关进一步透达命关,为病已危重;若指纹直透指端爪甲,名“透关射甲”,病多危茑。
观察姿势
观察指纹应该抱小儿到向光之处,医生以食指,中指夹住小儿指端,以拇指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推按,使指纹容易显露,必便于观察。
观察指纹的意义内容
一、正常指纹
正常小儿指纹是以指纹的颜色、长短、浮沉等为依据。
所以指纹红黄隐隐,不出风关,不浮不沉,括而不滞为特征。
反此为病态。
二、病理指纹
1、浮沉指纹浮现明显者,多为病邪在表,是外邪侵袭肌表,正气抗邪外出,气血趋向于表的反应;指纹沉隐而不显者,多属病邪在里,为邪气内困、气血不得外达之表现。
正如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说:“措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
忽而关纹隐隐沉,已知人里病方深。
”
2、颜色纹色鲜红者,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纹色紫红者,多属里热证;纹色淡黄者,多为肺虚;纹色紫黑者,多为血络郁闭,病情危重;纹色青者,则多见于惊风及各种痛证。
3、淡滞纹色浅淡不泽者,多属虚证,多由气血不足,脉络失养所致;纹色深而暗滞者,多属实证,乃因邪气有余,脉络郁滞所致。
4、长短一般来说,指纹在风关者,为邪浅病轻;指纹透于气关者,为邪已人深;指纹透达命。
关者,则病情更重;若指纹一直延伸到甲端,称为“透关射甲”,则病情尤为重笃。
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初起风关证未兴,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
”概括起来,指纹的要点可总结为四句话: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日:“但当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则用之不尽矣。
”
5、纹形主病,中医儿科古典医籍记载了许多纹形主病的学说,如纹直为热,纹曲为寒,纹多为热,纹少为寒。
并列出各种形状的指纹,以示疾病的性质。
如鱼刺状者为惊风,水字状者常为肺风痰咳,乙字状者为食厥,慢脾或伤食下痢、曲虫状为疳积,流珠状者,为疾病危重等。
近人张奇文《幼科条辨》认为:“经验证明以下纹形,可提供参考:虎口指纹有分支弯向掌心,多为腹痛;反弓里形为外感风寒,弓反外形为内伤饮食;指纹多弯曲,多分支者,在慢性营养紊乱及肠蛔虫的小儿多见;属虚证在指纹多纤细;属实证者,指纹多粗壮;呼吸困难以及惊风抽搐的小儿指纹多弯曲,多分支。
”尽管如此,但多数医家认为看纹形在临床上的参考价值较小诊断手段且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察指纹必须和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不能以此做为惟一的诊断依据。
什么是指纹诊法
指纹,是浮露于小儿两手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
观察小儿指纹形色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指纹诊法”,仅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
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故与诊寸口脉意义相似。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近掌部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正确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指纹,是浮露于小儿两手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
观察小儿指纹形色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指纹诊法”,仅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
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故与诊寸口脉意义相似。
望指纹的方法
将患儿抱到向光处,医者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住患儿食指末端,以右手大拇指在其食指掌侧,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几次,用力要适当,使指纹更为明显,便于观察。
望指纹的临床意义
正常指纹,络脉色泽浅红兼紫,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
1、纹位变化,三关测轻重:纹位是指纹出现的部位。
根据指纹在手指三关中出现的部位,以测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附近者,表示邪浅,病轻;指纹过风关至气关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指纹过气关达命关者,是邪陷病深之兆;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是所谓“透关射甲”,揭示病情危重。
2、纹色变化,红紫辨寒热:纹色的变化,主要有红、紫、青、黑、白紫色的变化。
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
纹色紫红,多主热证。
纹色青,主风证或痛证;纹色青紫或紫黑色,是血络闭郁;纹色淡白,多属脾虚。
3、纹形变化,浮沉分表里,淡滞定虚实:纹形,即指纹的浅、深、细、粗等变化。
如指纹浮而明显的,主病在表;沉隐不显的,主病在里。
纹细而色浅淡的,多属虚证;纹粗而色浓滞的,多属实证。
总之,望小儿指纹的要点就是: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纹形色相参,留神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