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1. 基本概念(互译)补偿compensation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达/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风格style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改变说法rewording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解码decode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流畅fluency乱译/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明析化explicitation模仿imitation目的论skopostheorie诗学poetics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死译/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通顺smoothness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透明(度)transparency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伪译pseudotranslation文本text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 gap误译mis-translation信/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形合hypotaxis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雅/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译者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意合parataxis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境context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约定俗成convention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n赞助patronage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word-to-word substitution/verbatim translation注释性翻译annotated/commented translation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转换transformation自然naturalness /idiomaticity综合法mixture of methods2. 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1、解释翻译、翻译学概念、描述翻译学体系;2、解释以下所讲各翻译学流派的观点,并作简单评价:语言学流派:采用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是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成分,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即在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比关系,如英语与汉语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复数、时态、词形变化等,英语是圆周句,形合,等等。
这样两种语言在语码转换中就必须按照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则进行。
文艺学派:文艺途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是运用文艺理论研究翻译、解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前较盛行,是再现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侧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多照顾原文及原文作者方面的因素。
这种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信息,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哪个更重要? 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而不顾读者能否接受,还是变通原文而迁就读者?翻译的核心不是讲求字面意思的真实,而是要体现艺术真实,即精神上的真实,所以在翻译时抵制字对字的死译。
这种途径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域、作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创造力等方面的问题交际翻译:交际理论学派把翻译看作交流活动,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语言里的交际功能,并重点从研究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锡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
在任何交际场合里,信息的内容都会包括三个因素:言语因素即言语表达形式、副语因素即非言语表现的语言相关因素、超语因素即非语言的文化和场合等因素。
交际性翻译的特点是必须使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出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那种反映,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因为必须把外来的东西译成地道的译文,搬进译语文化,而不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理论复习总结第一篇:翻译理论复习总结1.翻译的定义1.罗曼•雅克布逊Roman Jacobson: translat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2.奈达(美国)Nida: translating consist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2、翻译的类型1、译原文作者为中心的翻译:author-centered translation;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翻译:reader-centered translation;2、提出者:罗曼·雅克布逊roman Jacobson: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3、翻译元素:翻译过程:translating 译作 A translation 译者translator4、西方的一些观点:1、泰勒tytler: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work;the style and manner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2.be faithful to its spirit ,sense, and style;3.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纽马克newmark(英国)成名作《翻译研究途径》(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中所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说在翻译教学与翻译研究界几乎人人皆知,至今仍有其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翻译概论知识点整理L1中国翻译发展:1.The earliest historical documents 周朝《周礼》and《礼记》2.汉代传译的《四十二章经》是佛经最早的中译本3.东汉桓帝时,安世高——《明度五十校计经》是正式见于史籍记载的翻译佛经4.Zhi Qian(支谦)extremely literal translation. follow the original intentionof the author without any embroidery"(因循本旨,不加文饰)5.Dao An (道安)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ate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without any additioin and deduction"(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 Personal activity---official organization (fifth century)6.Kumarajiva (鸠摩罗什) He emphasized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freetranslation the first to suggest translators sign their names to translated works.7.The First Peak of Translation in China:from the Sui dynasty (581-618) to theTang dynasty (618-907) thoroughly studied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ors should: " (1) be faithful to the Buddhist doctrine, (2) be ready to benefit the readers (Buddhist believers), (3) concentrat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uddhist doctrine rather than translating for fame."8.玄奘:将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份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紹的中国人 Contribution to theory: set down the famous translation criteria that translation "must be both truthful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opulace."(既須求真,又須喻俗,意即忠实、通順) Aiming to achieve an intelligi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9.P3.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Western Christian missionaries(利玛窦...)Assisted by Chinese collaborators (徐光启、李之藻)利玛窦、徐光启:《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利玛窦、李之藻《同文算指》,利玛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拉丁文第二次翻译高潮(1)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shifted from Buddhist scriptures to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2) translators in this period of time were mainly scientists and governmentofficials who were erudite scholars, and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who brought western knowledge to China.10.the 3rd peak:from the mid 19th century to May 4th Movementemphasis on Western works of social soiences, military sciences and literature 11.林则徐(1785-1850):Geography (Gazette of the Four Continents《四洲志》);李善兰(1811-1882):Geometry《几何原本》;严复:《天演论》、《原富》;林纾:《茶花女》,《块肉余生述》,《黑奴吁天录》《鲁滨逊漂流记》12.Translation in Modern period(1919-1949):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of Karl Marx's(1818-1883) and Lenin's (1870-19224) works on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theories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nd the translation and re-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哈代的《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P7,鲁迅,矛盾,郭沫若,付东华,傅雷,林语堂13.杨必:玛丽亚?埃杰窝斯的《剥削世家》,翻译萨克雷(W. M. Thackeray)的Vanity Fair(《名利场》杨宪益和戴乃迭:《红楼梦》《老残游记》《离骚》《儒林外史》《鲁迅选集》《奥德修纪》《卖花女》许渊冲:翻译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众多名著。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概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接受者的认知过程、翻译技术、翻译评价等方面。
在翻译概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的定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可以研究和分析翻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探讨翻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可以探索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评价和分析不同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成就,可以洞察翻译行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等等。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翻译概论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实践和文学批评,发展于19世纪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在当今世界,翻译概论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翻译概论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前景。
翻译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概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学习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可以获取和积累实际的翻译数据和资料,可以分析和总结不同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差异,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翻译作品的优劣,可以揭示和阐释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果。
翻译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人文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共性,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和互补。
从人文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非常广泛,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理解这些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人类交流和交融的桥梁,它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步骤、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对翻译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一种语言间的沟通方式,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文化交流和交融。
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口译是指在交谈中即时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口译、笔译等多种类型。
文学翻译是指将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科技翻译是指对科技文本进行翻译,商务翻译是指对商务文件和会议内容进行翻译,口译是指即时的口头翻译,笔译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翻译。
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原则、意译原则、规范原则、通顺原则等。
忠实原文原则是指尽可能忠实地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意译原则是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进行意译,规范原则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和习惯进行翻译,通顺原则是指翻译的语言要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翻译的步骤翻译的步骤包括理解原文、分析原文、翻译、校对和修改等。
首先,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原文的内容、语境和目的,然后分析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接着进行翻译,最后进行校对和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5. 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转换法、对比法等。
直译法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法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意译,转换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转换翻译,对比法是指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进行修改。
6. 翻译的技巧翻译的技巧包括用词准确、通顺流畅、语言地道、逻辑严谨等。
译者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并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严谨性。
翻译概论术语整理1.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面向原文本的程度,另一方面聚焦于语言和产生的译本。
以原文本为导向的是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征。
从原文本的视角分析翻译,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化,却忽视了文化语境。
书中有提到一个三角图,三角图的底线最左端代表原文本,最右端代表目标文本,左侧边代表原文本导向,右侧边代表目标文本导向。
最左端角过度强调原文本,以至很难区分翻译和直译的区别。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常发生。
图中显示Catford的形式对等,Nida的动态对等,Koller的语用对等,Beaugrande 基于文本的对等,以及Venuti的异化和对等都属于面向原文本的翻译研究。
2.Formal equivalenceCatford把翻译界定为“用目的语(TL)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取代原语(SL)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原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是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
形式对应指任何译语范畴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
例如:用一个形容词翻译另一个形容词。
形式对应涉及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将原语中的结构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入目的语,以原语为中心,最大限度显示原文中的形式与内容。
3.Translation shifts当无法遵守原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操作时,文本对应通过Catford所述的翻译转换所形成。
当这两者概念发生分歧时,翻译转换尤其重要,其指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中偏离形式对应。
设计两种主要的转换:层次转化和范畴转换。
在层次转换中,位于一个语言层次的原语文本在译语的另一个层次中找到翻译对等。
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
例如,原文本的文字游戏可能是通过利用目标语词汇层面进行翻译从而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
范畴转换是通用术语,指翻译偏离形式对等。
其分为四类:结构,类别,系统,单元转换。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行文对等形式对应尤金·奈达美国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意义不变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彼得·纽马克英国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
德国功能学派功能翻译理论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第三章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语言方面: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文学方面: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哲学方面: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译者的素质: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第六章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第七章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乔治·斯坦纳美国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过程归纳为:信任、进攻、吸收、补偿翻译过程主要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第十章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文字通顺;逐字译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文字晦涩生硬意译的定义张今:强调意译的文字同原文相比,采用了“新的表现法”;范仲英:强调译文表达的“自然流畅”;孙致礼:强调传达原文的精神主旨,为此原文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牺牲的;许渊冲:将直译和意译进行对比,强调忠实于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翻译概论课外重点整理翻译理论一:中:古代:安世高:佛经翻译第一人支谦:《法句经序》,第一部翻译理论书;“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求真&喻俗三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意译玄奘:“五不翻”(音译)&8种详细分工真谛:严琮:“八备”:1,2,5,6—人格修养1.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殚久时,其备一也;(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2.将践觉场,先捞戒足,不染讥恶,起备二也;(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6.耽於道术,淡於名利,不欲官衔;(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明清:徐光启:“会通超胜”,《几何原本》李之藻:创译,“借我华言,翻出西译”杨廷均:译难;要培养翻译人才王徵:三类书:资耳目(语言);资手足(科技);资心(哲理)魏象乾:《藩清说》,古代最为精辟的一篇翻译理论书马建中:三类书应翻:1.各国时政2.居官考定之书3.外洋学馆应读之书许渊冲:优势(音形意)严复:信达雅(不考8大名著)-- 汉以前的字法句法(表现力强)林纾:(用古文做翻译)外国小说第一人瞿秋白:“翻译绝对不允许错误”鲁迅: 易解&保持原作风姿;“守信而不顺”朱生豪:保持神韵;反逐字句对译郑振铎:文学是绝对能够翻译的;翻译三原则:首次引进,忠实,折中。
“翻译是媒婆和奶娘”傅雷:“神似”:神韵和风格林语堂:忠实,通顺,美感,胸怀两种文化,“神似”王佐良:读者至上钱钟书:“化境”--- 躯体换了一个,但精魄依然故我“做媒”季羡林:1. 印度来的水;2. 西方来的水二:西(英美德是重点)传统翻译理论:1. Linguistic turn 翻译转向2. cultural turn 文化转向中世纪—人文少,宗教多《七十子希腊文本》—最早拉开帷幕罗马人被推崇为“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者”西塞罗:不要字当句对,要保留总的风格,推崇自由翻译贺拉斯:译入语借鉴(拉丁语没有的,可借鉴与希腊语),丰富了拉丁语昆体良:“翻译要与原作进行竞争”;“翻译也是创作”对世俗文本翻译之上的文艺学派,都比安世高早哲罗姆:《通俗拉丁文本圣经》(强调直译&靠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而不是“上帝的召唤”)。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行文对等形式对应尤金·奈达美国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意义不变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彼得·纽马克英国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
德国功能学派功能翻译理论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第三章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语言方面: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文学方面: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哲学方面: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译者的素质: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第六章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第七章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乔治·斯坦纳美国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过程归纳为:信任、进攻、吸收、补偿翻译过程主要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第十章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文字通顺;逐字译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文字晦涩生硬意译的定义张今:强调意译的文字同原文相比,采用了“新的表现法”;范仲英:强调译文表达的“自然流畅”;孙致礼:强调传达原文的精神主旨,为此原文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牺牲的;许渊冲:将直译和意译进行对比,强调忠实于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1.翻译的宏观比喻:德国:赫尔德——“混血儿”歌德——“媒人”(钱钟书——“做媒”,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弗菲尔——“婚姻”)其他比喻:“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英国,纽马克——“一种方案与另一种方案间的妥协”西方:“翻译有如女人,漂亮便不忠诚,忠诚便不漂亮”德里达——“对原著的粗暴侵犯”2.翻译者的比喻:巴西,翻译者——“食人者”意大利——翻译者=背叛者3. 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公元4四纪,道安: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
唐朝,玄奘:既需求真,又需喻俗。
严复:信、达、雅鲁迅:忠实,通顺。
傅雷:神似说钱钟书:化境说许渊冲:译文优势竞赛论辜正坤:多元互补论外国代表性翻译原则:亚历山大·泰勒——翻译三项基本原则: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奈达——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纽马克——文本三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威密尔——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
”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因此,目的为最高标准,主要准则按轻重依次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译入语文化提供有关原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语内一致,译文必须语际一致。
所有的准则从属于目的原则。
只要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文就是合格的译文,即使与原文有些出入,也是可以接受的。
4. 翻译研究的三大范式演变: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译者中心论范式5. 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东方人重视综合,归纳,暗示和含蓄,求精神,其思维是一种浑然的,混沌的状态,因此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横向的,在于空间上的舒展和收缩,关心的是心灵空间。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
行文对等形式对应
尤金·奈达美国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
意义不变
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
彼得·纽马克英国
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
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
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
德国功能学派
功能翻译理论
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
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
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
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
第三章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语言方面:
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
文学方面:
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
哲学方面:
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
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
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
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
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
译者的素质:
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
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第六章
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
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
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
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
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
第七章
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
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
乔治·斯坦纳美国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过程归纳为:信任、进攻、吸收、补偿
翻译过程主要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
第十章
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
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文字通顺;
逐字译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文字晦涩生硬
意译的定义
张今:强调意译的文字同原文相比,采用了“新的表现法”;
范仲英:强调译文表达的“自然流畅”;
孙致礼:强调传达原文的精神主旨,为此原文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牺牲的;
许渊冲:将直译和意译进行对比,强调忠实于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意译译文形式优先于原文形式,直译原文形式优先于译文形式;
卡特福德英国:按等值关系发生的层次划分,翻译包括逐字译、直译和意译。
意译不受限制;
巴尔胡达罗夫:强调意译不能改变原文的内容,同时需要遵守译入语的规范,意译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发挥;
沙特尔沃思,考伊:意译和意对意翻译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目的都是译出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语言和文本规范的译文,读起来没有“外国味”
罗宾逊:迄今为止,人们对意译的理解总是含糊不清的
第十一章
洪堡特是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做出系统且又辩证的论述的第一人,甚至就语言哲学而言,他可能都是最早设想和从事这一研究的人之一
第十二章
劳伦斯·韦努蒂美国《译者的隐身》首次提出归化异化(推崇)
源头追溯至施莱尔马赫德国《论翻译的方法》书中的顺化和异化成为归化和异化的先声
归化向译入语和读者靠拢,淡化陌生感;
异化向原作者靠拢,打破译入语的语言规范,给译入语和读者一种陌生感
韦努蒂推崇异化,认为由此可以打破英美大国的民族主义中心,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形合和意合王力所译
形合:用连接词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或从属关系的结构,如:我会很失望如果你不来
意合:分句之间不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如:下雨了,河水泛滥,冲毁了房屋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在英译汉时,要化形为意,汉译英时,要寓意于形。
-----------------------------------华丽丽的分割线------------------------------
我不会告诉你下面还有内容的!!!!!!!!!!!!!!!!!!
别逼我!!!!!!!!!!!!!!!!!!!!!!!!!!!!!
我什么都不会告诉你们的!!!!!!!!!!!!!!!!!!!!!!!!!!!!!!!!
FBI WARNING
好吧,未满18岁同学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以下内容,一切后果自负!!!!!!!!!
女生表白攻略
0.1 一定要穿裙子
0.2 一定要在晚上
0.3 一定要在室外
1. 约对方出来,不要说是什么事情
2. 要比对方先到,做茫然徘徊状
3. 对方来到时,不要说话,不要接近,冷冷的保持一分钟
4. 盯着对方眼睛,说,我们不要再联络了
5. 不要管对方反应,说,认识你以后,我没有心思学习/工作/考试(等等等自己随便想),所以,不要再联络了
6. 转头就走(一定要慢点,要留出反应时间,特别如果对方是个笨蛋男生)
7.1 对面拉住你,搂进怀里。
你挣扎(别太剧烈啊),知道对方说出表白
7.2 对面是个不敢把你拉住搂进怀里的笨蛋,那等他说一句话,你就原地站住,随便说点台词什么的,等他凑过来后,哭着(不用真的流眼泪)用拳头打他(别太重啊特别是女汉子千万要控制力量。
然后参考7.1
7.3 对面如果没有任何反应,那就慢慢走掉,下次再想办法吧。
不用谢
--------------------------------------------------------------------再割----------------------------------------------------- 男生表白攻略
0.1 长的帅
0.2 长的帅
0.3 长的帅
1. 约她出来,随便什么地方时间都行,记得你要帅
2. 说:你造吗我宣你恩久了,做我女票吧
不用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