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础知识,如分式的概念、分式的运算等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如分式方程的转化、求解过程中的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理解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求解分式方程。
3.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掌握分式方程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分式方程的PPT,内容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有什么区别?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分式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3《分式方程》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解法求解分式方程,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式的相关知识,对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分式的知识,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和案例。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分式的知识。
例如:“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哪些知识?分式有哪些性质和运算规则?”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进行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学会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并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和等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2.难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并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解题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用于展示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顾客实际支付了72元,求打折的力度。
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分式方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1)(=2)(2)(=3)引导学生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经验,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的解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分式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分式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2.难点: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视频或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然地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地行驶,同时有一辆自行车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A地行驶。
问:两车相遇需要多长时间?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步骤。
让学生明确分式方程的概念,以及如何解分式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回顾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式方程问题。
分式方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分式是形如A / B的式子,其中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一类代数式,分式的值随分式中字母取值的改变而改变。
以下是我整理的分式方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15.3分式方程教案【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路和解法.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缘由,并驾驭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实力目标经验“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开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造就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目标在活动中造就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造就学生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路和解法.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缘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那么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逆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可列方程=.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日要探究的分式方程.二、探究新知1.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2)什么叫分式方程?(3)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怎样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4)你能结合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路和做法吗?(学生思索、探讨后在全班沟通)2.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展归纳:(1)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练习:判定以下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1)x+y=5;(2)=;(3);(4)=0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详细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3.仿照上面解分式方程的做法,尝试解分式方程=,并检验所得的解,你发觉了什么?与你的同伴沟通.4.思索: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①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②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学生分组探讨产生上述结果的缘由,并相互沟通.5.归纳:(1)增根:将分式方程变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2)解分式方程必需进展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假如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那么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那么,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三、稳固练习1.在以下方程中:①=8+;②=x;③=;④x-=0.是分式方程的有()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2.解分式方程:(1)=;(2)=.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沟通.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不是原方程的解时,必需舍去.五、布置作业课本152页练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会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并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ok3w_ads(s002);《分式及分式方程》同步练习1.在某市举办的大型商业演出活动中,对团体购置门票思想实惠,确定在原定票价的根底上每张降价80 元,这样按原定票价需花6000 元购置的门票张数,此时此刻只花费了4800 元,求每张门票的原定价格?24.为丰富校内文化生活,某校举办了成语大赛.学校打算购置一批成语词典嘉奖获奖学生.购置时,商家给每本词典打了九折,用2880 元钱购置的成语词典,打折后购置的数量比打折前多10 本.求打折前每本笔记本的售价是多少元?2.“六•一”儿童节前,某玩具商店依据市场调查,用2500 元购进一批儿童玩具,上市后很快脱销,接着又用4500 元购进其次批这种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数量的 1.5 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 元.(1)求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多少元?(2)假如这两批玩具每套售价一样,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5%,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15.3分式方程的应用:精选练习11.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据林业专家分析,树叶在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悬浮颗粒物,具有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确定一片银杏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比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的2倍少4毫克,假设一年滞尘1010毫克所需的银杏树叶的片数与一年滞尘550毫克所需的国槐树叶的片数一样,求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分式方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式方程》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分式方程的概念,二是解分式方程。
本节课在解分式方程时用到了七年级学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会找最简公分母。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成熟悉的整式方程来计算,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有很大关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的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与解法。
2、在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渗透类比和转化思想。
3、通过对分式方程概念和解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与解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km所用时间相等。
江水的流速为多少?V顺 = V静 + V水流V逆 = V静 - V水流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90 / (30+V) = 60 / (30-V)二、学习新知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说明理由。
x/3 =1 不是分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2/x-3-3/x 不是分式方程,不是等式。
x/3 - 3/a = 1 不是分式方程,3/a的分母中a是常数。
x/3 + 3/x = 2 是分式方程,3/x的分母中x是未知数。
3、回忆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的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记住如果括号外有减号的话要变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 = 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 = b/a。
4、解方程90 / (30+V) = 60 / (30-V)解:方程两边乘(30+V)(30-V),得90(30-V) = 60(30+V)解得:V=6检验:将V = 6代入方程中,左边 = 5/2 = 右边,因此V = 6 是分式方程的解。
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前面我们探讨了分式的有关性质及其运算,在分式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分式方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分式方程.2.学习目标:(1)知道分式方程的概念,(2)会解分式方程.3.学习重、难点:重点:分式方程及其解法.难点: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49页到第150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对照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重点词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什么样的方程叫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③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的关键步骤是什么?去分母,即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认识分式方程的特点和分式方程的解法.②差异指导:指导个别学生正确找出最简公分母.(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判断分式方程的方法是:看分母是否含有未知数.(2)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是去分母,难点是找最简公分母.(3)下列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④⑤.(4)指出下列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分母,并写出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解:①最简公分母2x(x+3),去分母得x+3=4x;②最简公分母x2-1,去分母,得2(x+1)=4;③最简公分母3x+3,去分母,得3x=2x+3x+3.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50页“思考”到第151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本,思考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为什么有的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有的不是?对照课本中的例子想想理由.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4)自学参考提纲:①说说为什么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因为得到的解可能会导致最简公分母为0,即分母为0.②说说解分式方程的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③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有哪些步骤? 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④某生在解例2时去分母得x(x+2)-1=3,你认为他错在哪里? 漏乘了最简公分母. ⑤试解方程23511x x =--; 解:去分母,得3(x+1)=5x=53-1=23检验:当x=23时,(x+1)(x-1)≠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23. 32122x x x =--- 解:去分母,得2x=3-2(2x-2) 去括号得2x=3-4x+4 移项6x=7 系数化为1,x=76检验:当x=76时,2(x-1)≠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762.自学: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 (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易产生错误的环节或步骤.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指导. (2)生助生:交流提纲④,对⑤互相批改、纠错. 4.强化:(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3)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检验:当x=12时,4x2-1=0,因此x=12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后体验.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成果及不足进行归纳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1)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①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必要条件.同时,由于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求出的解就应使每一个分式有意义,否则,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正是由于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渗透这种化归思想.(3)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另外,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一、基础巩固(每题10分,共60分)1.下列式子是分式方程的是(C)2.把分式方程两边同乘(x-1),约去分母后,得(D)3.分式方程的解是(D)A.x=1B.x =-1C.x=-14D.无解解:(1)去分母,3x-6+4(x+2)=16去括号,合并同类项7x=14系数化为1,x=2检验:当x=2时,(x+2)(x-2)=0,因此x=2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2)去分母得,(x+1)(x+2)=x(x+4)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3x+2=4x移项,x=2检验:当x=2时,x(2+x)≠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2.二、综合应用(20分)7.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求该方程的增根和k的值.解:去分母,得3x+3-(x-1)=x2+kx,整理,得x2+(k-2)x-4=0.因为有增根,所以增根为x=0或x=1.当x=0时,代入方程得-4=0,所以x=0不是方程的增根;当x=1时,代入方程,得k=5,所以k=5时方程有增根x=1.三、拓展延伸(20分)8.解方程:学习小提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9.3分式方程(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2.内容解析分式方程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它是整式方程的延伸与发展,它是初中阶段是要学的又一类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所乘的最简公分母可能为零,因而所解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分式方程的解,所以,检验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分式方程的解是解分式方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式方程的解法.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学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分式方程.(3)了解检验在解分式方程中的必要性.2.目标解析目标(1)是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特征——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并学会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目标(2)是让学生知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写出分式方程的解;熟悉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让学生知道去分母的关键是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目前只要求学生掌握去分母后能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目标(3)是让学生知道在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两边同乘了最简公分母可能会等于零,会使原分式方程无意义,因而需要检验.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只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等简单整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分式方程,在用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通过先求出整式方程的解进而检验是否为分式方程的解,为什么有些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而有一些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分式方程无解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去分母解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与回顾1.什么是一元一次房?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 (前言)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 ,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 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师生活动:先一起回顾行程问题中几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江水的流速,老师适当地引导并告诉学生暂只列方程不解,最后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2观察所列方程vv -=+30603090与以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师生活动:老师再在黑板上写几个与刚才具有同样特征的方程及几个整式方程,让学生讨论分组,再让他们说说分组的依据.教师追问:能否将分组后的方程命名呢?师生活动: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试着说出分式方程概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已学整式方程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三)自主学习,感知新知问题3 你能否完整地说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并说出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师生活动:让学生试着说出概念,及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老师作补充后再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将区别记在书本中。
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重点)
2.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知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解分式方程中的应用.(重点)
3.了解增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会根据增根求方程中字母的值.(难点)
一、情境导入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我们今天将学习另外一种方程——分式方程.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方程的概念
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分式方
程的是( )
A.3+x 2=2+x 5
B.2x -17=x
2 C.
x
π+1=2-x 3 D.12+x =1-2x
解析:A 中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故不是分式方程;B 中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故不是分式方程;C 中方程分母不含表示未知数的字母,π是常数;D 中方程分母含未知数
x ,故是分式方程.故选D.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
程,主要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注意:
仅仅是字母不行,必须是表示未知数的字
母).
探究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类型一】 解分式方程
解方程:
(1)5x =7x -2;(2)1x -2=1-x 2-x -3. 解析: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注意验根. 解:(1)方程两边同乘x (x -2),得5(x -2)=7x ,5x -10=7x ,2x =-10,解得x =-5,检验:把x =-5代入最简公分母,得x (x -2)≠0,∴x =-5是原方程的解;
(2)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 -2),得1=x -1-3(x -2),解得x =2,检验:把x =2代入最简公分母,得x -2=0,∴原方程无解.
方法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解整式方程;③检验;④写出方程的解.注意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代入原方程,二是代入去分母时乘的最简公分母,一般是代入公分母检验.
【类型二】 由分式方程的解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关于x
的方程2x +a
x -1
=1的解是正
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去分母得2x +a =x -1,解得x =-a -1,∵关于x 的方程2x +a
x -1=1的解是
正数,∴x >0且x ≠1,∴-a -1>0且-a -
1≠1,解得a<-1且a≠-2,∴a的取值范围是a<-1且a≠-2.
方法总结:求出方程的解(用未知字母表示),然后根据解的正负性,列关于未知字母的不等式求解,特别注意分母不能为0.
探究点三:分式方程的增根
【类型一】求分式方程的增根
若方程
3
x-2
=
a
x
+
4
x(x-2)
有增
根,则增根可能为( )
A.0 B.2 C.0或2 D.1
解析:∵最简公分母是x(x-2),方程有增根,则x(x-2)=0,∴x=0或x=2.去分母得3x=a(x-2)+4,当x=0时,2a=4,a=2;当x=2时,6=4不成立,∴增根只能为x=0,故选A.
方法总结:增根是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所以判断增根只需让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0;注意应舍去不合题意的解.【类型二】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字母的值
如果关于x的分式方程
2
x-3
=1-
m
x-3
有增根,则m的值为( )
A.-3 B.-2
C.-1 D.3
解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3,得2=x -3-m①.∵原方程有增根,∴x-3=0,即x=3.把x=3代入①,得m=-2.故选B.
方法总结: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分式方程无解,求字母的值
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2
x-2
+
mx
x2-4=
3
x+2
无解,求m的值.
解析: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无解与分式方程有增根.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2)(x-2)得2(x+2)+mx=3(x-2),即(m-1)x=-10.①当m-1=0时,此方程无解,此时m=1;②方程有增根,则x=2或x=-2,当x =2时,代入(m-1)x=-10得(m-1)×2=-10,m=-4;当x=-2时,代入(m-1)x =-10得(m-1)×(-2)=-10,解得m=6,∴m的值是1,-4或6.
方法总结:分式方程无解与分式方程有增根所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分式方程有增根仅仅针对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数,分式方程无解不但包括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数,而且还包括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使整式方程无解的数.
三、板书设计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1.分式方程的概念;
2.分式方程的解法;
3.产生增根的条件.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对比有分数系数的整式方程的解法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从而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基本解题步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要让学生理解增根的由来,从而牢记分式方程在解题后要进行检验,避免解题出错.在完成解题步骤归纳之后,通过例题与练习让学生在出错中找到正确的解法,让学生自己归纳理解解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防止犯错.。